DB63/T 805-2009 油菜茎龟象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DB63/T 805-2009 Spring rape fiel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stem weevil of rape seed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805-2009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6-09
实施日期
2009-07-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25395-2009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805—2009

油菜茎龟象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

技术规范

2009-06-09发布2009-07-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805—2009

前言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剑、王显红、李新苗、刘得国、祁生源、沈国琴、张宇卫、徐淑华、马崇亮、

张优良。

I

DB63/T805—2009

油菜茎龟象甲春油菜田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油菜茎龟象甲春油菜田系统调查、大田普查、预测预报技术和虫情信息发布。

本规范适用于油菜茎龟象甲春油菜田监测调查和预报。

2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

2.1形态特征

2.1.1成虫

体长3mm~3.5mm,黑灰色,密生灰白色绒毛。头延伸而成的喙状部细长,圆柱形。触角膝状,着生

在喙部的前中部,触角沟直。前胸背板有粗刻点,中央有一凹线。每一鞘翅上各有10条纵沟。

2.1.2卵

长0.6mm,宽0.3mm,长卵形,乳白稍带黄色。

2.1.3幼虫

初孵白色,后变淡黄白色。体长6mm~7mm,纺锤形。头大,黄褐色。无足。

2.1.4蛹

裸蛹,纺锤形,乳白略带黄色。长3mm~4mm。土茧表面光滑,椭圆形。

2.2发生规律

2.2.1产卵期

一年一代,以成虫在春油菜地四周的田边杂草下及田间土中越冬。翌年春油菜出苗后,成虫开始迁

至幼苗上为害叶片;春油菜进入现蕾抽薹期,雌虫在春油菜嫩茎上用口器钻蛀一小孔,将卵产于孔中,

每孔一粒卵,每茎可产卵2粒~30粒,产卵期与春油菜抽薹期一致,至7月中旬产卵终止死亡。

2.2.2幼虫期

幼虫期与春油菜薹期一致,在茎中上下钻蛀取食为害,幼虫在茎内常多头生活在一起,将茎内吃成

隧道,髓部被蛀害,茎受害后肿大或扭曲变形,直到崩裂。

2.2.3蛹期

蛹发生期为6月中旬~7月下旬,末龄幼虫由茎中钻出入土做茧化蛹,蛹在土表约3cm处;7月中下旬

在春油菜收获前羽化为成虫。

2.2.4成虫期

当年成虫7月中旬陆续羽化出土,成虫只食叶片和茎的表皮,危害性远较幼虫轻,有假死性,受惊

落地不易被发现。春油菜收获后,成虫潜入土中越冬,10月中旬最低气温下降至0℃以下后终见。

3调查内容和方法

3.1黄盆诱集成虫消长系统调查

3.1.1调查时间

当地日均温2.5℃~3.5℃,20天后春油菜生长期进入出苗期开始至春油菜收获。

3.1.2调查地点

有代表性的不同生态类型春春油菜田2块~3块,每块田面积1000㎡。测量并记录调查地点的地理信

息。

3.1.3调查方法

1

DB63/T805—2009

在春油菜田埂上挖三个小坑,将3个直径18㎝黄色圆盆放在小坑中,盆边低于田埂2㎝,各盆间隔距

离10㎝以上,加入稀释后杀虫剂溶液(见表1)至盆2/3处,每日上午同一时间调查前一日的投盆虫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