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83-2015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DB34/T 2383-2015 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 Information Services Terminal Data Exchange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383-2015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6-03
实施日期
2015-07-03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交互模式和数据报文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生产、测试、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 本标准不对承载数据交换的实际通信接口、总线或网络进行规范。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安徽斯玛特物联网科技 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大学。
起草人:
吴仲城、李云飞、洪勇勇、王东旭、宋红军、徐建鹏、胡甜甜、汪曼晖、张文 秋、叶显峰。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110

L79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383—2015

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AgriculturalIOT-InformationService-TerminalDataExchange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6-03发布2015-07-03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38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安徽斯玛特物联网科技

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仲城、李云飞、洪勇勇、王东旭、宋红军、徐建鹏、胡甜甜、汪曼晖、张文

秋、叶显峰。

I

DB34/T2383—2015

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交互模式和数据报文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生产、测试、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

本标准不对承载数据交换的实际通信接口、总线或网络进行规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17966-2000微处理器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

GB/T30269.701-2014信息技术传感器网络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终端terminal

在农业物联网中,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并具有数据处理、远程通信以及控制管理的功能单元。

3.2

交互对象interactiveobject

在农业物联网中,与终端进行通信并实现数据交换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

3.3

交互模式interactivemodel

在农业物联网中,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和状态。

3.4

数据报文格式datapackageformat

在农业物联网中,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进行交换的数据报文内容组织格式。

3.5

1

DB34/T2383—2015

主站masterstation

在农业物联网中,具有选择从站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

3.6

从站slavestation

在农业物联网中,预期从主站接收信息并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C:命令代码(CommandCode)

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

CSMA: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

DID:数据标识(DataIDentifier)

EC:错误代码(ErrorCode)

WIFI:无线高保真(WIrelessFIdelity)

5数据类型定义

Bool8——8位布尔型

Byte——8位位组

Uint8——8位无符号整型

Int8——8位有符号整型

Uint16——16位无符号整型

Int16——16位有符号整型

Uint32——32位无符号整型

Int32——32位有符号整型

Float32——32位IEEE754浮点型

Double64——64位IEEE754浮点型

字节——八位位组

数组——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按一定顺序连续排列的集合

结构体——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集合

6总则

本标准包括交互模式和数据报文格式两个方面内容,其中交互模式规定了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的交

互方式,以及在不同交互方式下所对应的交互场景、内容和流程;数据报文格式则针对不同交互模式中

的各种类型交互信息的数据报文内容组织格式进行了详细规范。

7交互模式

7.1交互方式

2

DB34/T2383—2015

7.1.1交互方式类型

终端应同时支持主动推送和被动应答两种交互方式。

7.1.2主动推送方式

在主动推送交互方式下,终端自发地向交互对象发送信息,并接收交互对象的确认信息。终端在以

下情况应采取主动推送方式与交互对象进行信息交互:

——终端自身出现异常状况,如供电电压过低;

——设置的事件触发条件已满足,如采集的数据超过报警值;

——定时发送信息。

7.1.3被动应答方式

在被动应答交互方式下,终端是从站,交互对象相当于主站,终端等待接收交互对象发送信息查询

或配置命令并进行应答。

7.2交互状态

在交互过程中,终端具有5种状态:待注册、等待命令、被动应答、主动推送和推送确认,其中

等待命令状态是常态,其他状态均为暂态。

7.3交互流程

图1给出终端交互状态及流程。终端上电后即发送注册包,此时终端进入待注册状态。终端收到注

册确认包后完成注册,终端进入等待命令状态。若终端接收到命令,则转为被动应答状态;完成应答后

返回到等待命令状态。终端在等待命令过程中,若有7.1.2小节中所规定的任何触发事件发生,则进

入主动推送状态,完成信息主动推送并得到确认之后返回到等待命令状态。

上电发送注册包

待注册被动应答

确认超时完成注册获取命令

重发注册包

完成应答

等待命令

事件触发获得确认

确认超时

主动推送推送确认

完成推送

图1终端交互流程状态图

8数据报文格式

8.1报文组成

3

DB34/T2383—2015

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通信的数据报文组成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报文组成格式

前导符目的地址源地址命令字数据区长度数据检验码

关于表1中各个字段的解释如表2所示。

表2报文格式说明

字段项字节数描述

前导符1用来指明地址长度和检验方式,具体格式应符合8.2小节规定。

长度NAD由前导符决定,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所有字节为0x00为通

目的地址NAD

配地址,所有字节为0xFF为广播地址。

源地址NAS应与‘目的地址’结构一致。

命令字1命令字格式应符合8.3小节内容的规定。

数据区长度1数据区的长度。

数据ND数据最大长度为248个字节,相关内容应符合8.4章节的规定。

除去本字段之外所有数据的校验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校验方法

检验码NC

和校验码长度由前导符决定,校验算法的实现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8.2前导符格式

数据报文中前导符的组成格式如表3所示。

表3前导符组成格式

B7B6B5B4B3B2B1B0

保留校验指示码地址长度码

表3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B7~B5保留,须填充0;

——B4~B3为校验指示码,取值如下:

00:CRC16,算法由附录C规定;

01:CRC32,算法由附录C规定;

10:保留;

11:自定义。

——B2~B0为地址长度码,取值与地址长度计算如下:

000:地址长度为0;

001~100:地址长度为21~24,即2~16个字节;

101~111:保留。

8.3命令字格式

数据报文中命令字的格式如表4所示。

4

DB34/T2383—2015

表4命令字格式

B7B6B5B4B3B2B1B0

传送方向后续帧标志保留控制码

表4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B7(传送方向):0-交互对象发送、终端接收,1-终端发送、交互对象接收;

——B6(后续帧标志):0-无后续数据帧,1-有后续数据帧;

——B5~B4保留,须填充0;

——B3~B0为控制码,其编码格式表5所示。

表5控制码编码表

控制码描述

0000终端注册

0001读取数据

0010读取后续数据

0011读取通道传感数据

0100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

0101~0111保留

1000定时推送通道传感数据

1001配置数据

1010配置后续数据

1011~1100保留

1101数据超限报警

1110异常信息推送

1111被动应答出错

8.4数据报文详解

8.4.1终端注册

终端上电后应主动发送注册数据包,并接收发自于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互对象的注册确认数据

包。

终端发送注册数据报文格式如表6所示。

表6终端注册数据报文格式

PQA’1…A’pA1…Ap0x800x00C1…Cq

表6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PQ为前导符;

——A’1…A’p为广播地址0xFF…0xFF;

——A1…Ap为终端地址;

——C1…Cq为校验码。

5

DB34/T2383—2015

终端接收注册确认数据报文格式如表7所示。

表7终端接收注册确认数据报文格式

PQA1…ApA’1…A’p0x000x00C1…Cq

表7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PQ为前导符;

——A1…Ap为终端地址;

——A’1…A’p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互对象地址;

——C1…Cq为校验码。

8.4.2读取数据

此命令根据数据标识(DID)来读取数据,既可用于读取传感数据,也可用于获取终端的设备参数

和业务参数等信息。

交互对象发送读取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8所示。

表8读取数据命令报文格式

PQA1…ApA’1…A’p0x01m

DID1…DIDmC1…Cq

表8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PQ为前导符;

——A1…Ap为终端地址;

——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

——数据区长度为m,其值为读取数据的DID数目;

——DID1~DIDm为数据标识,取值应符合附录A规定;

——C1…Cq为校验码。

终端响应读取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9所示。

表9终端响应读取数据命令报文格式

PQA’1…A’pA1...Ap0x81/0xC1m0+N1+…+Nm0DID1D11

...D1N1...DIDm0Dm01...Dm0Nm0C1...Cq

表9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

——PQ为前导符;

——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

——A1…Ap为终端地址;

——命令字:0x81-无后续数据帧,0xC1-有后续数据帧;

——数据区长度为m0+N1+…+Nm0,其中m0为本次发送的DID数目,N1~Nm0为数据标识DID1~

DIDm0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DID1~DIDm0与接收的命令数据报文中的数据标识相同;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