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53.1-2019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灾害防范技术规程 第1部分:监测

DB52/T 1453.1-2019 Metallic and Non-metallic Mining Excavation Site Disaster Preven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Part 1: Monitoring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453.1-2019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03
实施日期
2020-05-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应急管理厅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3.020

D09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453.1—2019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灾害防范技术规范

第1部分:监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isasterpreventionofmetalandnon-metal

minedump

Part1:monitoring

2019-12-03发布2020-05-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453.1—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变形监测5

6土压力监测7

7土壤含水率监测8

8水文气象监测8

9现场供电及防雷10

10在线监测系统10

11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观测墩施工方法13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斜仪安装施工方法15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压力计安装施工方法18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土壤含水率计安装施工方法20

附录E(资料性附录)孔隙水压力计安装施工方法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监测现场线缆敷设及防雷布置方法24

I

DB52/T1453.1—2019

前言

DB52/T1453《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灾害防范技术规范》包括两部分:

——第1部分:监测;

——第2部分:预警。

本部分为DB52/T145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贵

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幸贞雄、谢振华、周远生、周训兵、徐明智、孙殿阁、窦培谦、陈微微、邓江

烽、韩继令、曹家红、汪恒、李慧清、成朝正、张宇、杨胜波、钟阳、吴忠健、徐翔、莫小荣、张健、

赵朝阳、何兴菊、尹智雄、邓万涛、赵红、何远、祝钲洋、黄松、高成香、陈世海、张百清。

II

DB52/T1453.1—2019

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灾害防范技术规范第1部分:监测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灾害的变形监测、土压力监测、土壤含水率监测、水文气象监

测、现场供电及防雷、在线监测系统、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不适用于放射性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50421有色金属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1119冶金矿山排土场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排土场dump

集中排放矿山剥离和掘进过程中产生的腐植表土、风化岩土、坚硬岩石及其混合物和贫矿等的场所。

3.2

变形监测预报deformationmonitoringandforecasting

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的位移、倾斜、裂缝的变化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预报的

过程。

3.3

堆置高度heapheight

各台阶高度的总和。

3.4

监测点monitoringpoint

根据变形物体的变形情况所布置用于安置监测仪器的位置点。

1

DB52/T1453.1—2019

3.5

监测基点monitoringbasepoint

建在监测区域外经确认相对固定不动的点。

3.6

渗流seepage

地下水在边坡体内岩(土)体裂隙或孔隙中的流动。

3.7

滑坡landslide

岩土体在较大范围内沿某一特定的剪切面(带)产生破坏性滑动的灾害。

3.8

在线监测onlinemonitoring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分析、管理的监测技术。

3.9

灾害监测系统disastermonitoringsystem

由监测仪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管理、显示等软硬件构成的系统。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矿山排土场灾害主要指滑坡和泥石流。

4.1.2矿山应根据GB16423的要求和矿山实际建立排土场灾害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排土场监测,有效

防范、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当排土场发生滑坡或滑坡征兆时,应加强监测监控工作。

4.1.3排土场灾害监测可采取人工监测和在线监测两种方式。灾害监测系统应遵循科学可靠、布置合

理、全面系统、经济适用的原则。

4.1.4监测仪器、设备、设施的选择,应具有先进性且便于实现在线监测;监测仪器、设备、设施的

安装、埋设和运行管理,应确保施工质量和运行可靠。

4.1.5监测系统建成并试运行3个月后,经矿山组织验收合格后投入正式使用。

4.1.6矿山企业应评估排土场稳定性状况,按4.2和4.4确定灾害监测等级和监测指标,进行排土场

总体监测方案设计,并按设计要求建设监测系统。排土场定期进行稳定性分析后,灾害监测等级上升的

应补充设计并进行建设。

4.1.7排土场总体监测方案设计应当根据监测对象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项目。排土场表面位移、降雨量

为基本监测项目。

4.1.8排土场灾害监测,应根据排土场设计等级、堆置方式、地形和地质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设

置必要的监测项目及其相应设施,定期进行监测。

2

DB52/T1453.1—2019

4.1.9排土场灾害监测等级为一级与二级、不良地质条件、堆置高度H≥100m的排土场应安装在线监

测系统。

4.2排土场灾害监测等级

4.2.1矿山排土场依据场地条件等级指数E、堆置高度等级指数H、排土容积等级指数V、地质条件等

级指数G、安全等级指数S、最终边坡角等级指数α六个指标确定不同的灾害监测等级。

4.2.2场地条件等级指数E:根据GB51119,场地条件等级按表1划分为四级。

表1场地条件等级

场地条件等级指数E分类名称坡度场地环境

1良好地形坡度<6°场地地基良好

场地内部不存在软弱地基、非易

2一般6°≤地形坡度<12°

发生泥石流灾害

场地内部分存在软弱地基、低易

3复杂12°≤地形坡度<24°

发生泥石流灾害

场地内存在大范围软弱地基、易

4不良地形坡度≥24°

发生泥石流灾害

注:当排土场的坡度和场地环境等级差为一级时,按高标准划分;两者的等级差大于一级时,按高标准降低一级划

分。

4.2.3堆置高度等级指数H:根据GB50421,排土场堆置高度等级按表2划分为四级。

表2堆置高度等级

堆置高度等级指数H分类名称高度

1低边坡<50m

2中高边坡50m≤H<100m

3高边坡100m≤H<150m

4超高边坡150m≤H

4.2.4排土容积等级指数V:根据GB51119,排土容积等级按表3划分为四级。

表3排土容积等级

排土容积等级指数V分类名称排土容积104m3

1小型排土场V≤1000

2中型排土场1000<V≤5000

3大型排土场5000<V≤20000

4超大型排土场V>20000

4.2.5地质条件等级指数G:根据排土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将排土场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对应的工程条件等级指数G分别为1、2、3。当两者等级指数不一致时取高

者作为排土场地质条件等级,见表4。

3

DB52/T1453.1—2019

表4地质条件等级

地质条件等级指数G分类名称

1简单

2中等

3复杂

4.2.6最终边坡角等级指数α:根据最终边坡角与排土场物料自然安息角的大小关系,将最终边坡角

等级指数α划分,见表5。

表5最终边坡角等级

最终边坡角等级指数α分类名称

1小于排土场物料自然安息角

2大于排土场物料自然安息角

4.2.7灾害监测等级指标权重见表6。

表6灾害监测等级指标权重值

灾害监测等级指标权重值

场地条件等级指数2.30

堆置高度等级指数2.65

排土容积等级指数1.02

地质条件等级指数1.68

最终边坡角等级指数2.35

4.2.8灾害指数:矿山排土场根据公式(1)计算排土场灾害指数D,并将灾害监测等级划分为一、

二、三、四级,一级为最高等级,四级为最低等级,按表7确定监测等级。

D2.30E2.65H1.02V1.68G2.35(1)

式中:

D——灾害指数;

E——场地条件等级指数;

H——堆置高度等级指数;

V——为排土容量等级指数;

G——工程条件等级指数;

A——最终边坡角等级指数。

表7灾害监测等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