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687-2006 染料名词术语
GB/T 6687-2006 Glossary of dyestuff term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6年08月
-
2006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沈阳化工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 起草人:
- 姬兰琴、彭孝军
- 出版信息:
- 页数:44页 | 字数:8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1.100.01;87.060.10
G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687—2006
代#GB/T6687—1986
染料名词术语
Glossaryofdyestuffterms
2006-01-23发布2006-11-01实施
发布
GB/T6687—2006
■1/■■1
刖a
本标准代替GB/T6687—1986«染料名词术语》。
本标准与GB/T6687—198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染料术语”部分删除了“拼混染料”和“单一染料”二条术语;
——根据现行有关色牢度标准对“色牢度术语”部分进行了修订;
-根据GB/T5698—2OOK颜色术语》和GB/T15608—1995«中国颜色体系》,结合本行业的实
际情况对“颜色测量术语”部分进行了调整;
——根据GB/T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化纤部分)》和GB/T11951—1989«纺织品天然纤
维术语》增加了“印染用纤维术语”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染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化工研究院、大连理T大学精细化T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姬兰琴、彭孝军。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
T
GB/T6687—2006
染料名词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关染料专业名词术语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染料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文件,是制、修订标准及编写有关染料专业技术文件的基
础标准,供在染料科研、生产、应用、教学以及有关技术交流时使用。
2染料术语
2.1
染料dyes,dyestuffs
在可见光部分有选择吸收的物质称为色素。凡与染色对象有一定的亲和力,可通过适当的方法上
染固着,并具有一定色牢度的色素称为染料。
2.2
直接染料directdyes
在中性或弱碱性含电解质的染浴中能染着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也可用于丝绸的印染。该类
染料具有平面线型大分子结构,与纤维以范德华力及氢键结合。
2.
硫化染料sulphurdyes
需用硫化钠进行还原处理才能上染纤维素纤维,然后经氧化显色固着于纤维上的染料。主要适用
于棉、麻、粘胶、维纶等纤维的染色。
2.4
可溶性硫化染料solubilisedsulphurdyes
经焦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甲醛处理,而具有水溶性的硫化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及维纶的
染色,也可用于粘胶纤维的原浆着色。
2.5
硫化缩聚染料sulphurcondensedyes
该系列染料分子中含有硫代硫酸基。染色前借助于硫化钠或硫豚的作用,使染料分子发生缩聚反
应,形成二硫键,促使二个以上的染料分子缩聚成大分子的染料而固着于纤维素纤维上。
2.6
还原染料vatdyes
具有两个以上拨基(>C=())的不溶于水的一类染料。其结构主要为靛、恵醞类或其他稠环类衍生
物。染色时需先经碱性还原成隐色体状态后才能上染纤维,然后再经氧化恢复至原来的不溶性染料而
固着。
2.7
可溶性还原染料solubilisedvatdyes
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硫酸酯盐。可溶于水,染色时不需再经碱性还原,可直接在纤维上酸化、氧化
显色。
2.8
反应染料reactivedyes
原称活性染料,是一类在分子结构中含有在染色过程中能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的反应性基团的
1
GB/T6687—2006
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质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染色。
2.9
显色染料ingraindyes
一类以中间体形式上染纤维,然后经某种处理而形成染料的有机物质。如氧化染料、駄菁素等。
2.10
色酚azoiccouplingcomponent;naphthol
不溶性偶氮染料的偶合组分。印染时作为打底剂,与色基的重氮盐在纤维上进行偶合反应,形成不
溶性偶氮染料而固着于纤维上。
2.11
色基azoicdiazocomponent;fastcolourbase
不溶性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其重氮盐可与色酚在纤维上进行偶合反应,形成不溶性偶氮染料。
2.12
色盐fastcoloursalt
色基重氮盐的稳定形式。使用时不经重氮化直接溶于水转变为活泼形式,在被染物上与色酚发生
偶合反应,形成不溶性偶氮染料。
2.13
快色素azoiccompositions
色基的稳定重氮盐与色酚钠盐的混合物。可直接用来印花,然后经弱酸溶液处理而显色,在织物上
形成不溶性偶氮染料。
2.14
氧化染料oxidationdyes;oxidationbase
主要是芳香胺类化合物。被纤维或毛皮吸附后,经过氧化作用而在基质上形成不溶于水的有色物
质使基质显色。
2.15
畝菁素phthalocyanineintermediate
一类能在纤维上生成駄菁颜料的有机化合物。
2.16
酸性染料aciddyes
该类染料在水溶液中解离生成阴离子色素,需在中性至酸性染浴中染蛋白质和聚酰胺等纤维。染
料与纤维以库仑力及范德华力相结合。
2.17
媒介染料mordantdyes
一类酸性染料,故原称酸性媒介染料,其分子中具有能与金属离子络合的配位体结构。在酸性染浴
中染蛋白质纤维,并需用金属媒染剂处理以提高染色物的色牢度。
2.18
分散染料dispersedyes
一类难溶于水,靠分散剂帮助以高度分散状态存在于染浴中的非离子染料。主要用于聚酯纤维、醋
酯纤维等的印染。
2.19
阳离子染料cationicdyes
一类在水溶液中能解离生成阳离子色素的染料,该染料可在弱酸性染浴中对含有阴离子染席的聚
丙烯睛等合成纤维进行染色,耐光色牢度较好。
2
GB/T6687—2006
2.20
碱性染料basicdyes
在水溶液中能解离生成阳离子色素的染料。因上染纤维后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较差,故现在
已很少用于染色。主要用于文教用品与纸张的着色及制造色淀。
2.21
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s
一种荧光染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可激发出蓝、紫光与基质上黄光互补而具有增白效果。
2.22
有机颜料organicpigments
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色素,对着色对象无亲和力,主要用于塑料、橡胶等的着色及涂料、油墨的生
产,也可用于合成纤维的纺前着色和涂料印花。
2.23
溶剂染料solventdyes
该类染料是指不溶于水而能溶于有机溶剂的有色物质。主要用于油脂及油墨T业等。
2.24
食用染料fooddyes
系指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主要用于食品及化妆品着色的合成染料。
2.25
皮革染料leatherdyes
该类染料对皮革具有亲和力,以皮革为主要应用对象。
2.26
激光染料laserdyes
染料激光器中一种可产牛连续可调激光的丁作介质。
2.27
热敏染料heatsensitivedyes
一类受热后即能与显色剂发生化学反应,在基质上形成颜色的染料。
2.28
压敏染料pressuresensitivedyes
一类受压后能与显色剂发生化学反应,在基质上形成颜色的染料。
2.29
成色剂colourformers
彩色感光材料中形成彩色画面的一种有机化合物。
2.30
增感染料sensitizingdyes
一类加入感光乳剂中,能赋予乳剂对染料所吸收的光谱部分以感光性的染料。可扩大乳剂的感色
范围,提高感光度。
2.31
染料中间体dyeintermediates
由基本无机原料(酸、碱、盐等)和基本有机原料(苯、茶、蔥等)反应得到的用于染料合成的中间
产品。
2.32
偶氮(结构)染料azodyes
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一N=N—)的染料。
3
GB/T6687—2006
2.
蔥酿(结构)染料anthraquinonedyes
分子中含蔥醞结构的染料。
2.34
靛(结构)染料indigoiddyes
分子中含有靛蓝结构或硫靛结构的染料。
O
it
2.35
瞰菁(结构)染料phthalocyaninedyes
具有駄菁结构的染料。
2.36
硝基及亚硝基(结构)染料nitroandnitrosodyes
发色体系中含有硝基(一NO?)或亚硝基(-NO)的染料。
2.37
二芳甲烷(结构)染料diarylmethanedyes
分子中含有二芳甲烷结构的染料。
2.38
三芳甲烷(结构)染料triarylmethanedyes
分子中含有三芳甲烷结构的染料。
2.39
杂环(结构)染料heterocyclicdyes
分子中含杂环结构的染料。杂原子主要是氮、氧或硫。
4
GB/T6687—2006
2.40
□丫噪(结构)染料acridinedyes
分子中含有fl丫噪(氮杂蔥)结构的染料。
H
2.41
唾咻(结构)染料quinolinedyes
2.42
嚷哩(结构)染料thiazoledyes
分子中含有曝醴(硫氮杂茂)结构的染料。
2.43
□Y嗪(结构)染料azinedyes
2.44
II恶嗪(结构)染料oxazinedyes
分子中含有噁嗪(夹氧氮蔥)结构的染料。
II
2.45
囉嗪(结构)染料thiazinedyes
分子中含有曝嗪(夹硫氮蔥)结构的染料。
H
2.46
□占吨(结构)染料xanthenedyes
分子中含有口占吨(氧蔥)结构的染料。
GB/T6687—2006
2.47
咔哩(结构)染料carbazoledyes
分子中含有咔瞠(氮杂笏)结构的染料
H
2.48
联苯胺(结构)染料benzidinedyes
分子中含有1,4-双偶氮联苯结构的偶氮染料。
2.49
天然染料naturaldyes
通过自然界的动物或植物的生长过程,天然形成的可用于印染行业的有色物质。如植物染料、动物
染料及矿物染料等。
2.50
合成染料syntheticdyes
相对于天然染料而言,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有机染料。
2.51
j昆纺染料compositedyes;uniondyes
用于二种以上染色性能不同的纤维混纺织物的同浴染色的染料。
2.52
浆状染料pasteformofdyes;pastedyes
将过滤后的染料滤饼,不经干燥直接使用的商品染料剂型。亦称膏状染料。
2.5
液状染料liquidformofdyes;liquiddyes
经一定加T处理,以溶解状态或稳定的分散液状态存在的商品染料剂型。
2.54
粒状染料granulatedformofdyes;granulardyes
将原染料经不同的造粒加丁得到的各种形状的颗粒状商品染料剂型。
2.55
粉状染料powderformofdyes;powderdyes
将染料滤饼经商品化加工后,得到的粉状商品染料剂型。
2.56
超纟田粉superfine;superpowder
亦称悬浮体轧染细粉。指可直接用于悬浮体轧染工艺的还原染料品种。其粒子非常细小、均匀。
2.57
染色细粉powderfinefordyeing(p.f.f.d)
达到一定细度要求的细粉状还原染料。可用于卷染和浸染。但不可直接用于悬浮体轧染工艺。
2.58
微胶囊染料microcapsuledyes
颗粒一般在10Mm~30卩m之间,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凝聚原理制得的商品染料剂型。由囊衣和
GB/T6687—2006
内芯构成,染料含在内芯中,在高温汽蒸时,囊衣破开,染料才可上染纤维。
3染色理论术语
3.1
染色理论theoryofdyeing
与染色现象有关的理论,用于染色问题的理论研究。一般包括:染色动力学、染色热力学、染色机理
及染料聚集状态等方面。
3.2
染色机理dyeingmechanism
研究染料上染纤维过程中所经历的步骤及染料与纤维结合形式的理论。
3.3
染色动力学dyeingkinetics
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研究染色速度和染料在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扩散现象的学科。
3.4
染色热力学dyeingthermodynamics
从化学热力学角度,研究染色的可能性,即染色过程的方向、限度及平衡等问题的学科。
3.5
扩散diffusion
染料在介质中由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转移的分子运动现象。染色过程中的扩散包括染料染液向染
料与纤维界面的扩散及染料由纤维表面向内部的扩散。由于后者速度较慢,故染色过程中的扩散常常
是指染料由纤维表面向内部的扩散。
3.6
扩散系数duffusioncoefficient
菲克第一扩散方程及菲克第二扩散方程的系数。一般用D表示,因次为长度—时间7。可理解
为在单位浓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物质的量。常用来衡量染料在一定介质中的扩
散性能。
3.7
染色平衡dyeingequilibrium
染色过程中,纤维吸附染料的速度和染料解吸速度相等,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量不再随时间延长而
增加的状态。从热力学角度讲,是染料在纤维相和染浴相化学位相等的状态。
3.8
亲和力affinity
在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的差,一般用一△//表示。它是染料对纤维上
染的一个特性指标。可用来衡量在一定温度下,染料舍染液上染纤维能力的大小。
3.9
直接性substantivity
定性地描述染料不经媒染上染纤维能力的术语。
3.10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isotherm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染色平衡时,在纤维上的染料量和在染浴中染料量的关系曲线。
3.11
弗雷德利胥吸附Freundlichadsorption
染色达到平衡时,染料在纤维相和染浴相中浓度的分配符合方程=这种吸附
7
GB/T6687—2006
形式称为弗雷德利胥吸附。如直接染料在含有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染浴中上染纤维素纤维的吸附等温线
就符合这种类型。
3.12
能斯特吸附Nernstadsorption
指染色达到平衡时,染料在纤维相浓度[D)和染料在染液相浓度[DL之比为一常数,即符合方程
[D]y=K[D].So这种吸附形式称为能斯特吸附。如分散染料对聚酯、聚酰胺、醋酯纤维的吸附等温线
属于这种类型。
3.13
朗缪尔吸附Langmuiradsorption
当染色平衡时,染料在纤维相和染浴相的浓度符合=,这种吸附形式称为朗缪尔吸
附。如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和阳离子染料上染月青纶就属于这类吸附。
3.14
无机/有机值inorganic/organicratio
表示有机化合物亲水性、疏水性性质的一个参数。用于由结构推测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当二者
无机/有机值接近时,可认为二物质具有一定的相容性。
3.15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parameter
用于确定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的参数。溶解度参数=[内聚能密度丁化溶解度参数可用于判断
聚合物的膨化,染料的溶解度及溶剂染色的可行性。
3.16
界面移染理论interfacialmigrationtheory
认为分散染料在纤维界面的移染是匀染的关键的一种理论,简称IM理论。是制定分散染料快速
染色丁艺的理论依据。
3.17
发色团理论chromophoretheory;colourtheoryofwitt
这是1876年()•N・Witt为说明染料的颜色和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经验学说,即染
料的颜色是由其分子中的发色团和助色团产生的,并无严格的理论意义。随着科学的发展,后来又出现
了共振论、经典电子理论以至以量子化学为基础的近代发色理论。
3.18
发色团chromophore
一般将染料分子中的硝基、偶氮基、拨基等吸电子基团称为发色团。
3.19
发色体chromogen
染料分子结构中造成染料在可见光谱区具有选择吸收能力的主体结构部分。一般指有色的不饱和
体系或与简单的取代基结合后即转变成有色的无色不饱和体系。
3.20
助色团auxochrome
一般将疑基、氨基等一些给电子基称为助色团。近期已多用较确切的名词“给电子基”代替,这就包
括了任何具有能和n电子系统发生共辄作用的孤对电子的原子。
3.21
给电子-受电子发色体donor-acceptorchromogen
指造成染料发色的基本骨架是由给电子基n电子体系-受电子基组成的发色体。这类发色体涉及
8
GB/T6687—2006
的染料类别较多,如偶氮染料、恵醍染料、靛族染料等都属于这类发色体。
4色牢度术语
4.1
色牢度colourfastness
纺织品的颜色对于它在加T和使用过程中遭受到的各种作用的抵抗能力。
4.2
色牢度评级colourfastnessgrading;colourfastnessrating
根据色牢度试验时,染色物的变化程度及对贴衬织物的沾色程度,对纺织品色牢度性质进行评定。
除耐光色牢度为八级外,其余均五级。级数越高,表示色牢度越好。
4.
变色changeincolour
经一定的处理后,染色物的颜色在色光、深度或艳度方面的变化,或这些变化的综合结果。
4.4
沾色stainingofcolour
经一定的处理后,染色物的颜色向相邻的贴衬织物上转移,对贴衬织物的沾污。
4.5
标准深度standarddepth
一种公认的深度标准系列,并定义中等深度为1/1标准深度。同一标准深度的颜色,在心理感觉上
是相等的,使色牢度等可在同一基础上进行比较。目前已发展为2/1、1/1、1/3、1/6、1/12及1/25共六
档标准深度。
4.6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reyscaleforassessingchangeincolour
在色牢度试验中,为评定染色物的变色程度而使用的标准灰色样卡。一般称为变色灰卡。
4.7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reyscaleforassessingstainingofcolour
在色牢度试验中,为评定染色物对贴衬织物的沾色程度而使用的标准灰色样卡。一般称为沾色
灰卡。
4.8
贴衬织物adjacentfabric
在色牢度试验中,为判定染色物对其他纤维的沾色程度,和染色物一起进行处理的未染色的白色织
物。有毛标准贴衬织物、聚酯标准贴衬织物、聚丙烯月青标准贴衬织物、丝标准贴衬织物、亚麻和芒麻标准
贴衬织物、聚酰胺标准贴衬织物、多纤维标准贴衬织物、棉和粘纤标准贴衬织物。
4.9
蓝色羊毛标准bluewoolstandards
在耐光色牢度试验中,为评定染色物的色牢度级別,和染色物一起曝晒的八块蓝色羊毛织物,是用
规定的染料染制而成,具有一到八级的耐光色牢度。
4.10
参比试样referencespecimen,testcontroldyeing
在易产生误差的色牢度试验中,为使结果可靠,所使用的已知色牢度级別的染色物。如参比试样的
色牢度没有达到已知的级别,则试验就需重做。
9
GB/T6687—2006
4.11
耐光色牢度(日光)colourfastnesstolight(daylight)
纺织品的颜色耐日光照射的能力。
4.12
耐人造光色牢度(氤弧)colurfastnesstoartificallight(xenonarc)
纺织品的颜色耐相当于日光(D(Q的人造光(氤弧灯)照射的能力。
4.13
耐气候色牢度(室外曝晒)colourfastnesstoweathering(outdoorexposure)
纺织品的颜色耐室外曝晒及周围大气作用的能力。
4.14
耐人造气候色牢度(五弧)colourfastnesstoartificalweathering(xenonarc)
纺织品的颜色耐氤灯试验仓内人造气候作用的抵抗能力。
4.15
光致变色的检验与评定detectionandassessmentofphotochromism
检验和评定有色纺织品在短暂的光曝晒后的颜色变化。
4.16
耐洗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washing
纺织品的颜色对不同条件的洗涤作用的抵抗能力。
4.17
耐干洗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drywashing
纺织品的颜色对于用干洗剂(如全氯乙烯)进行洗涤处理的抵抗能力。
4.18
耐摩擦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rubbing
纺织品的颜色对于摩擦脱色作用的抵抗能力。根据试验中加水与否,又可分为干摩擦和湿摩擦两
种色牢度。
4.19
耐有机溶剂摩擦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rubbing(organicsolvents)
纺织品的颜色对有机溶剂和摩擦综合作用的抵抗能力。
4.20
耐水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water
纺织品的颜色对于水浸作用的抵抗能力。
4.21
耐海水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eawater
纺织品的颜色耐海水浸渍作用的能力。
4.22
耐氯化水色牢度(游泳池水)colourfastnesstochlorinatedwater(swimming-poolwater)
纺织品的颜色耐消毒游泳池水所用浓度的有效氯作用的能力。
4.2
耐汗渍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perspiration
纺织品的颜色对人体汗渍作用的抵抗能力。
4.24
耐酸斑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potting(acid)
纺织品的颜色对有机酸或无机酸稀溶液滴下处理作用的抵抗能力。
10
GB/T6687—2006
4.25
耐碱斑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potting(alkali)
纺织品的颜色对稀碱溶液滴下处理作用的抵抗能力。
4.26
耐水斑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potting(water)
纺织品的颜色对水滴下处理作用的抵抗能力。
4.27
耐沸煮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potting
羊毛及含羊毛纺织品的颜色对沸煮作用的抵抗能力。
4.28
耐加压汽蒸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decatizing
纺织品的颜色对高压汽蒸作用的抵抗能力。
4.29
耐汽蒸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team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大气压力下蒸汽作用的能力。
4.30
耐碱性缩呢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alkalinemilling
羊毛及含羊毛纺织品的颜色在碱性缩呢工艺中对肥皂和碳酸钠溶液作用的抵抗能力。
4.31
耐酸性毡合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acid-felt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酸作用的能力。
4.32
耐氧化氮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nitrogenoxides
纺织品的颜色对煤气、煤、油等燃烧产生的氧化氮气体的抵抗能力。
4.33
耐烟熏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burntgasfumes
纺织品的颜色在燃烧丁烷或城市煤气产生的含氧化氮大气中耐烟熏作用的能力。
4.34
耐大气中臭氧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ozoneintheatmosphere
纺织品的颜色在室温和相对湿度低于65%,以及高温和相对湿度高于80%的大气中耐臭氧作用的
能力。
4.35
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bleaching(hypochlorite)
纺织品的颜色对于漂白中所用的常规浓度的次氯酸盐漂浴处理的抵抗能力。
4.36
耐过氧化物漂白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bleaching(peroxide)
纺织品的颜色对一般浓度的过氧化物漂浴处理的抵抗能力。
4.37
耐亚氯酸钠轻漂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bleaching:sodiumchloite(mild)
纺织品的颜色耐轻漂作用的能力,亚氯酸钠溶液为1g/L,pH值为3.5。
4.38
耐亚氯酸钠重漂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bleaching:sodiumchloite(severe)
纺织品的颜色耐重漂作用的能力,亚氯酸钠溶液2.5g/L及酸性焦磷酸钠0.1g/L,pH值为3.5。
11
GB/T6687—2006
4.39
耐硫熏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toving
纺织品的颜色在漂白蛋白质纤维所用的二氧化硫气体中,耐硫熏的能力。
4.40
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dryheat(excludingpress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干热(热压除外))处理的能力。
4.41
耐蒸汽褶袖]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teampleat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汽蒸褶袍处理加工的能力。
4.42
耐硫化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vulcanizing
纺织品的颜色在硫化过程中抵抗典型的豫胶化合物及其分解作用的能力。
4.43
耐炭化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carbonizing
羊毛及含羊毛纺织品的颜色对去除植物性杂质的炭化处理的抵抗能力。
4.44
耐氯化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chlorination
纺织品的颜色耐为防止羊毛织物缩绒而使用酸性次氯酸盐溶液处理的能力。
4.45
耐有机溶剂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organicsolvents
纺织品的颜色耐有机溶剂作用的能力。
4.46
耐碱煮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odaboil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碳酸钠稀溶液沸煮处理的能力。
4.47
耐交染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crossdyeing
纺织品的颜色在对和其混纺的纤维的交染过程中,耐处理的能力。
4.48
耐脱胶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degumm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生丝脱胶用皂液处理的能力。
4.49
耐甲醛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formaldehyde
纺织品的颜色耐甲醛气体作用的能力。
4.50
耐热压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hotpress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熨烫及热滚筒加工的能力。
4.51
耐染浴中金属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metalsinthedyebath
在含有金属盐的染浴中染色时,金属离子(如锯、铁、铜)对染料染色色光的影响程度。
4.52
耐丝光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merceizing
纺织品的颜色耐丝光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的能力。
12
GB/T6687—2006
4.5
耐热水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hotwater
纺织品的颜色耐热水作用的能力。
4.54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complexcolourfastnesstolight-perspiration
纺织品的颜色耐光、汗液复合作用的能力。俗称耐汗光色牢度。
4.55
耐唾液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aliva
纺织品的颜色耐唾液作用的能力。
4.56
综合色牢度comprehensivecolourfastness
纺织品的颜色耐光、耐淋水、耐洗和耐刷洗综合作用的能力。
4.57
耐一氯化硫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vulcanizing(sulphurmonochloride)
纺织品的颜色在橡胶冷硫化常规条件下,耐一氯化硫硫化的能力。
4.58
染色毛皮耐摩擦色牢度colourfastnessofdyingfurtorubbing
染色毛皮的颜色耐干、湿摩擦色牢度试验的能力。
4.59
耐刷洗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scrub
纺织品的颜色耐刷洗作用的能力。
4.60
耐化学法褶皱、褶袖]和定型色牢度colourfastnesstoprocessesusingchemicalmeansforcreasing,
pleatingandsetting
纺织品的颜色在用化学和汽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褶皱、褶涧和定型处理中耐加T的能力。
4.61
耐羊毛酸性氯化色牢度(二氯异氧尿酸钠)colourfastnesstoacidchlorinationofwool:sodiumdi-
chloroisocyanurate
各类毛纺织品的颜色耐二氯异氧尿酸钠酸性氯化的能力。
5颜色测量术语
5.1
光light
能对人的视觉系统产生明亮和颜色感觉的电磁辐射,又叫可见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一般取
380nm〜780nm。[GB/T5698—2001中的3.1]
5.2
光谱密集度spectralconcentration
以波长2为中心的微小波长宽度范围内的辐射量X(即辐通量、辐照度、辐亮度等)与该波长宽度之
比。[GB/T5698—2001中的3.2]
注:对于特定的辐射量,如辐通量取的光谱密集度可简称为光谱辐通量,符号为3(人),单位是:W-nr1或
W•nm_。
13
GB/T6687—2006
5.
光谱功率分布spectralpowerdistribution
光谱密集度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GB/T5698—2001中的3.3]
注:为明确辐通量的性质,辐通量的光谱功率分布叫做光谱辐通量功率分布。以符号^(A)表示。脚标X表示波长
的微系数,(J表示波长的函数。
5.4
光反射比luminousreflectance
被物体反射的光通量臥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①之比。光反射比以佔表示。[GB/T5698—
2001中的3.10]
5.5
光透射比luminoustransmittance
从物体透射的光通量処与入射到物体的光通量。之比。光透色比以"表示。[GB/T5698
2001中的3.11]
5.6
光谱反射比spectralreflectance
从物体表面反射的波长入的辐通量或光通量①皿与入射到物体表面的波长的辐通量或光通量①“之
比,光谱反射比以°(人)表示。[GB/T5698--2001中的3.15]
曲)=鲁
5.7
光谱透射比spectraltransmittance
物体透射的波长入的辐通量或光通量①汶与入射到物体表面的波长入的谱辐通量或光通量①"之
-2001中的3.16]
比,光谱透射比以rQ)表示。[GB/T5698—
5.8
光密度opticaldensity
亦称吸光度.[光密度]=lg[光谱Q射比]•由于光密度值在一定条件下,与溶液溶质的量成正比,
常用于染料及印染工业的质量控制及检验。
5.9
颜色测量colormeasuring;colormeasurement
使用一定仪器,对物体色进行测量,并按一定的规定,以数值表示其颜色特性的方法。
5.10
色color
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空间属性以外的视觉特性。用色名或色的三属性来表示的视觉特性。
:GB/T5698—2001中的4.1]
14
GB/T6687—2006
5.11
互补色complementarycolor
以适当比例混合产生中性色的两种颜色。通过相加混色能够匹配成规定的无彩色刺激的两种颜
色。[GB/T15608—1995中的3.8]
5.12
物体色objectcolor
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GB/T5698—2001中的4.12]
5.13
同色异谱刺激metamericcolorstimuli
在规定的观测条件下,虽然光谱组成不同,但颜色感知相同的二个色刺激。[GB/T5698—2001中
的4.21]
注:规定的观测条件,是抬观察者和视场大小。对丁•物体色情况,是指照明光的光谱功率分布等。
5.14
三刺激值tristimulusvalues
在三色系统中,与待测色刺激达到色匹配所需的三种参照色刺激的量。[GB/T5698—2001中的
4.23]
注:在XYZ表色系统中,采用二刺激值。在XioYwZio表色系统中,采用[XlJ刺
激值。
5.15
色度系统colorimetricsystem
根据规定的定义和符号表示颜色的系统,亦称表色系统。[GB/T5698—2001中的4.30]
5.16
三色系统trichromaticsystem
适当地选择三个参照色刺激,经相加混合后与待测色刺激达到色匹配,利用这种原理表示待测色刺
激的色度系统。[GB/T5698—2001中的4.31]
5.17
XYZ色度系统XYZcolorimetricsystem
基于CIE1931年规定的光谱三刺激值孑(入)6(入)、2(入)而建立的三色系统。[GB/T5698—2001
中的4.34]
5.18
XioYioZ”色度系统XiohoZiocolorimetricsystem
基于CIE1964年规定的光谱三刺激值J-lo(入)Q)而建立的三色系统。[GB/T5698-
2001中的4.35]
5.19
色品(度)坐标chromaticitycoordinates
各个三刺激值与它们之和的比。
在XYZ表色系统中,由三刺激值X、Y、Z可算出色品坐标工、*二。
对于Xir,ylnZln色度系统,色品坐标为[GB/T5698—2001中的4.39]
XXln
°—X+Y+Z,必10一v
A10+f+乙
y
)10—v
—x+丫+z,人io+y10+zl(
zz10
~X+Y+Z'~10yr
Aio+Y10+
15
GB/T6687—2006
5.20
色品图chromaticitydiagram
表示颜色色品坐标的平面图。[GB/T5698—2001中的4.40]
5.21
相加混色additivemixtureofcolorstimuli
在视网膜上的同一个部位,以同时入射或高频交替入射两种以上的色刺激或人眼分辨不出的镶嵌
方式入射的色刺激混合,感觉出另一个颜色的现象。[GB/T5698—2001中的4.52]
5.22
相减混色subtractivemixtrue
光经颜色滤光片或其他光吸收介质组合而产生不同于原来的颜色。[GB/T5698—2001中的4.54]
5.2
颜色方程colorequation
两种色刺激匹配的代数或几何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色刺激以矢量符号表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LTXH 065-2023 锁阳种植技术规范 2023-11-07
- T/LTXH 051-2023 韭菜产品标准 2023-11-07
- T/SIAW 001-2021 三七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2021-10-22
- T/WHAS 021-2022 "江城百臻"畜禽养殖通用技术规范 2022-10-12
- T/CAB 0206-2022 奶牛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和报告指南 2022-12-13
- T/PJDZ 0045-2023 滨海稻区优质水稻锦稻109栽培技术规程 2023-09-17
- T/HNBX 201-2023 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规范 斑兰叶(香露兜) 2023-12-20
- T/YJCY 03-2022 荥经黑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2-12-06
- T/GXAS 406-2022 两面针药材贮藏技术规程 2022-12-13
- T/SDFA 039.3-2023 莱芜猪饲养技术规范 第3部分:后备猪饲养管理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