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5089-2005 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89-2005 Specifications of Engineering Design for Digital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4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YD/T 5089-2005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邮电通信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5-10-08
实施日期
2006-01-0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
起草人:
梁郁、李寿喜
出版信息:
页数:4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

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

���������������������������������

�������������������������������

����������发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

������������������������������������

�������������������������������

�������������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施行日期�����年�月�日

关于发布《数字同步网

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信部规〔��������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

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

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中讯邮电咨询设计

院,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

��现将《数字同步网工程设汁规范》�编号���������������

发布,自����年�月�日起实行。原《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

�编号���������������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规范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五年十月八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安排《通信工程建设标准》修

订和制定计划的通知”�信部规函�����」���号�的要求,对原中华

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字同步网工程设

计规范》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同步基准分配网路设计、同步网网管

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设计等。

��本规范用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规范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综合规划司联

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综合规划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

��号,邮编���������

��原主编单位�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

��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梁郁、李寿喜

目次

�总则·������������������������������������������������������������������

�术语和符号············,····································⋯⋯�

�基准分配网路设计···········································⋯⋯�

���网络构成及等级································,··········一�

���同步网节点的设置,··························,·······⋯⋯�

���同步定时链路的组织·····、····························⋯⋯�

���同步基准传送··········································⋯⋯�

�������设备与����设备���信息的互通········⋯⋯��

���接口要求······························,················⋯⋯��

���定时基准的局内分配··································⋯⋯��

�同步网网管系统设计····················,··················⋯⋯��

���网管系统结构··········································⋯⋯��

���通信方式‘·············································⋯⋯��

���网管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设备安装设计··,··················,·········,·······,·⋯⋯��

��������设备的基本要求······························⋯⋯��

���设备布置及安装········································⋯⋯��

���布线要求··············································⋯⋯��

���电源与接地········,···································⋯⋯��

附录�同步节点时钟主要性能指标···············、······⋯⋯��

附录�同步设备����监控管理功能的基本要求·········⋯⋯��

附录�本规定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则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扩建工程应在

充分考虑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参照本规范执行。

�����工程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设计的科学性、

公正性、合理性。

�����工程设计必须符合相关国家行业及技术标准规定。切合

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同步网工程设计应不仅保证平时同步网的质量,而且保证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特殊情况时的网路运行安全。并应考虑施工、

维护方便及机房的整齐美观。

�����工程设计应与通信网发展规划相适应,以近期业务需求为

主,兼顾业务发展需求,并尽量为工程的扩容、改造创造条件。

�����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同步设备应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人

网许可证。未取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通信设备人网许可证的设备

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本规范未涉及的部分可参照��������������《基于

���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

�����在特殊情况下,执行个别条款有困难时,应在设计中充分

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术语和符号

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域基准钟

��������������������������������准同步数字体系

��������������������������全网基准钟

�������������������������������同步数字休系

��������������������������������同步网本地管理中心

���������������������������������同步网全网管理中心

��������������������������������同步网区域管理中心

��������������������������同步供给单元

������������������������������������同步供给单元一二级节点时钟

�����������������������������������。同步供给单兀一三级节点时钟

������������������������������同步状态信息

��������������������������������同步传送模块

��������������������������数据通信网

�������������������������电信管理网

�基准分配网路设计

�����������网络构成及等级

�����数字同步网采用分布式多基准钟控制的组网方式。以省、

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同步区,每个同步区设立区域性基准钟����

同步区内主从同步。为保证同步网安全可靠性,全网范围内设立

若干套全网基准钟���,为全网提供保障同步基准。

�����数字同步网节点分为三级。一级节点采用一级基准时钟,

二级节点采用二级节点时钟,三级节点采用三级节点时钟。各级

同步节点设置于处于同步基准分配网络中不同等级地位的通信

楼内。

�����基于���传送网组建的同步网,其同步基准分配的主体

架构为分层定时平台的结构,网络结构宜满足图�����和如下原

则要求�

����省际���传送层的定时源是�������与省际���传送

层共同构成省际定时平台

����省内���传送层的定时源是���或������或���与

省内����传送层共同构成省内定时平台。

���,本地���传送层的定时源是二级节点时钟�二级节点时钟

与本地�����传送层共同构成本地定时平台。

����三级节点时钟及通信业务节点�交换中心、传输节点等�从

本地定时平台上获取同步信号。

�����在卫星定时系统可用的正常情况下,区域基准钟���的主用

基冶来源为卫星定时系统,备用基准来自����卫星定时系统不可用

时,���同步于������为全网提供同步基准的根本保证。

省际定时乎台

省内走时平台

本州定时平台

图�����数字同步网网络结构图

�����������同步网节点的设置

�����同步网各级节点的职能为�锁定跟踪同步基准信号,为下

级同步节点以及本节点所在通信楼内通信业务网元提供同步基准

的分配。

�����各级同步节点时钟的设置原则

����一级基准时钟

��一级基准时钟分为全网基准钟�����和区域基准钟�����。

����全网基准钟���������由自主运行的艳原子钟组组成,或

由艳原子钟组与卫星定位系统����和产域�������及其他定位

����

系统�组成。���是全网同步基准的根本保障����的设置应符合

以下原则�

������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宜满足省际���传送层有来自

两个不同���的同步基准源。

������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应有利于对全程全网漂动指标的

控制。

��—������应设置在省际传送层枢纽节点所在的通信搂内。

����区域基准钟���������由卫星定时系统����和�或

�������及其他定位系统,下同�和铆原子钟组成。它既能接收

卫星定位系统的同步,也能同步于�������是各省的同步基准

源。���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宜满足省内���传送层有来自

两个不同���的同步基准源。

��—原则上每个省设置两个����如该省已设有�个���,则

另设置�个����,地点选择在省际传送层与省内传送层交汇节点

所在的通信搂内。

����二级节点时钟��������

��二级节点时钟是各地市接收���同步基准源的同步节点。二

级节点时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二级节点时钟的设置数量及分布宜满足本地���传送层

有来自两个不同������的同步基准源。

����二级节点时钟设置地点选择在省内传送层与本地传送层交

汇节点所在的通信搂内。

����未设有���和���的省中心一级交换中心、地市二级交

换中心、以及本地网的汇接局所在通信楼内也可设置二级节点

时钟。

����三级节点时钟�������

��三级节点时钟由高稳晶体钟组成。三级节点时钟宜设置在本

地网端局以及传送层汇聚节点处所在通信楼。三级节点时钟的设

置应根据通信楼内业务节点发展、局房条件、本地定时平台上的

���系统叮提供的同步输出端口等因素综合考虑,要切实注意技

术经济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各级同步节点时钟的性能指标见附录��

����������同步定时链路的组织

�����同步节点的输人基准

����区域基准钟�����应有�路输人基准�

���路卫星信号,�路从省际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不同的

���信号,其中也可以有一路来自其他的�����

����二级节点时钟的输人基准�

����设于省内和本地传送层交汇点处的二级节点时钟,至少应

接收�路从省内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本省���基准信号�

如果���网路条件允许,还可再接收来自相邻省的其他���基准

信号〔

����设于其他通信楼内的二级节点时钟,至少应接收�路从本

地定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本省���基准信号,或源自于省内

和本地传送层交汇点处的二级节点时钟的基准信号。

���三级节点时钟的输人基准�

����三级节点时钟至少应有�路输人基准,接收�路从本地定

时平台获得的直接源自于二级节点时钟或本省���基准信号。

����三级节点时钟的输人信号也可以是经本地定时平台来的源

自于另一个三级节点时钟的基准信号。

�����极长定时链路的设计

����极长定时链路的设计应以����������的漂动指标分配

为原则。

����一级基准时钟源的定时信号经过若干段���链路及若干

��·�

个���节点到达末端,若链路中���节点数�和���网元数�

达到最大限定数即称该链路为极长定时链路。定时链路模型应符

合图�����要求。

�个���网元

第一个

第���个

、冷���网元

第�个

�个���网元

�����������图�����定时链路模型

����极长定时链路���节点数�限制为�网络正常情况下,以

���为基准源时,�二�,以���为基准源时,����

����极长定时链路���网元数�限制为��二���从始端到末

端全程串人的���网元数最多��个。

�������������������������������������·�

����设计的同步网网路中的任何一条定时链路都不能超过极长

定时链路。

���同步基准传送

�����数字同步网传送定时基准信号在有不同传输介质可供选

用时,其优先顺序应是地下光缆、架空光缆、数字微波。

�����同步网中同步基准信号的传送时钟必须从高于或等于本

级时钟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严禁从低等级节点取得同步定时信

号。当有必要从相同等级的节点取得同步信号时,必须保证在任

何情况下不会形成定时环路。基于���传送的同步网必须按

���传送网的分层,从省际层、省内层、本地层单向逐层向下传送,

严禁上级同步节点跟踪下层网络的同步信号

�����利用���传送同步基准应遵从以下原则�

����必须采用���线路码流传送同步基准信号,由上游的���

复用设备的时钟经外同步口同步于通信楼内的���,中途���网

元均采用线路定时方式,下游的���复用设备从�����线路码

流中直接恢复出同步信号,经���终端设备的外同步口供给该楼

内的���作输人基准信号。

�������传送系统被同步的过程即是传送同步基准信号的过

程,两者不可分割。被选作为同步基准信号载体的���系统的同

步设计必须与同步网一致,���系统的同步来源的选定以及同步

定时方向等安排均应符合同步网的要求。

����用于传送同步基准的���系统同步设计,必须保证避免在

各种故障情况下�包括传输线路中断、���故障����系统失效等�

出现定时环路现象或时钟倒挂现象,并设法减少网路基准参考倒

换的影响。在实践中应针对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各���网元

节点的同步方式、导出定时的方式,以及���系统内同步状态信

息���的响应规则等做出具体的安排。

�������网元必须具有同步状态信息�����功能。���的网

元时钟性能应符合�����������定时功能和���功能应符合

工����������

�������传定时的网路模型和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条。

���为保证����同步传送的质量及可靠性,在选择���系统

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优先选择自愈能力强的���系统,先选环型系统、次选链

型系统�

����尽量选择传输距离短,中继节点少,可靠性高的���系统

�����利用���传送同步基准宜遵从的原则

��同步基准信号在���传送网上分层传送时,分为层间传送和

层内传送两种情况

����层间传送�层间传送必须首先满足本规范�����条“极长定

时链路的设计”要求。层间传送的定时连接方式可以有三种�①层

间串人同步节点时钟�②层间设备以�����支路连接�③层间设

备���网元外同步口相互连接。宜尽量采用方法①

���层内传送�层内传送是定时平台内的同步传送。���层网

的拓扑可以归纳为多环相接、多环嵌套及环唱结合的结构。层内

传送的定时安排宜符合如下原则。

����单环���系统�

��—应选择“环�两点”从环外同步源给���系统接人定时,

处于“环上两点”的环外同步源不宜再从该环获取定时。

��—“环上两点”���的外同步源对该���环可以是主备用

方式,也可以是分区主用�互为备用方式。主备用方式应符合图

�������要求�分区主用方式应符合图�������要求

二,“

图�������单环���系统传送同步方式一�同步接人源主、备方式�

图�������单环���系统传送同步方式二�同步接人源同时主用方式�

��

����环嵌套的���系统�每个���环的定时连接安排按照单

环���的方式进行。宜安排嵌套中的两个环在环路中的定时传

递方向正好相反。其方式宜符合图�������要求

一��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