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27-2020 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生态调控技术规程

DB41/T 2027-2020 Rules for Ecological Regulation of Food Leaf Pests in Artificial Forests of Oak (Quercus) Specie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027-2020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30
实施日期
2021-03-30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5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27—2020

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生态调控技术规程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02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食叶害虫调查方法及危害程度分级.....................................................2

5生态调控措施.......................................................................2

附录A(资料性)栎类食叶害虫幼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4

附录B(资料性)栎类食叶害虫幼虫期虫口密度调查统计表.................................6

附录C(规范性)栎类食叶害虫危害程度计算方法.........................................7

附录D(资料性)栎类食叶害虫危害程度调查统计表.......................................8

I

DB41/T202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娟、杨喜田、闫东锋、王新建、张旺、胡林坡、刘大瑛、邵新亮、张圣全、

陈继训、桑玉强、靳珊珊、周梦丽、郑天才、谢其均。

II

DB41/T2027—2020

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生态调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生态调控的调查方法、危害程度分级及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的生态调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3028无人机释放赤眼蜂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栎类人工林

以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乔木树种为优势种的人工林。栎类树种主要包括栓皮栎(Q.

variabilis)、麻栎(Q.acutissima)、锐齿槲栎(Q.alieanavar.acuteserrata)、槲栎(Q.aliena)、

辽东栎(Q.wutaishansea)、蒙古栎(Q.mongolica)和短柄枹(Q.serrata)等。

3.2

栎类食叶害虫

危害栎类树种的主要食叶害虫,包括栎舞毒蛾(Lymantriamathura)、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栎粉舟蛾(Fentoniaocypete)、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cristata)、黄连木尺蛾

(Culculapanterinaria)、栓皮栎波尺蛾(Larerannisfilipjevi)和栎黄枯叶蛾(Trabalavishnou

gigantina)等。

注:栎类食叶害虫幼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见附录A。

3.3

生态调控

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协调运用营造混交林、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抚育等综合调控技术,调节种

间关系以及环境要素与种群的关系,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对食叶害虫的抵御能力和各种因素的自然控制

作用的综合管理体系。

3.4

危害程度

栎类食叶害虫对寄主植物(林木)所造成的实际或预测危害大小。

1

DB41/T2027—2020

3.5

失叶率

单位面积上整体树冠叶片损失量占全部叶片量的百分比。

3.6

森林抚育

从幼林郁闭成林到林分成熟前根据培育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营林措施的总称。

4食叶害虫调查方法及危害程度分级

4.1调查方法

在害虫幼虫发生盛期,采用5点(“Z”字形或对角线形)取样方法进行调查,每点10株,每株树冠

分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一个50cm长的标准枝,记录标准枝上的虫口数

量,整株树的枝条与12个标准枝的平均虫口数的乘积即为标准株的虫口密度,幼虫期虫口密度统计表见

附录B,并计算有虫株率、平均单株虫量、叶片受害率和失叶率,计算方法按附录C的规定。

4.2危害程度分级

危害程度按LY/T1681的相关规定执行。栎类人工林食叶害虫危害程度分轻度(失叶率<20%)、中

度(失叶率20%~60%)、重度(失叶率≥60%)三个等级,平均失叶率达60%以上即为成灾,危害程度调

查统计表见附录D。

5生态调控措施

5.1营造混交林

5.1.1树种选择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与栎类树种宜混交、伴生的,且没有共同食叶害虫的树种。可选用侧柏

(Platycladusorientalis)、黑松(Pinusthunbergii)、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五角枫

(Acermono)、臭椿(Ailanthusaltissima)等。应采用多树种混交。

5.1.2混交方式

带状混交或块状混交,也可根据混交树种生物学特性和调控食叶害虫的目标选择其他混交方式。

5.1.3混交比例

保证栎类树种在混交林中的优势地位,栎类树种比例控制在50%~65%。块状混交时,块状面积控制

在40m2~80m2。

5.2保护生物多样性

5.2.1保护和利用天敌

为食叶害虫的天敌创造生长条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人工选育及释放以赤眼蜂为优势种的天敌昆虫,释放方法按LY/T3028相关规定执行;

b)树冠上有鸟巢的林木,应作为辅助树保留;

c)保护生动物的栖息地和生态廊道。

2

DB41/T2027—2020

5.2.2保护和利用植物多样性

保护和利用植物多样性调控食叶害虫对栎类树种的影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保护与栎类无共同食叶害虫的乔木幼苗幼树、灌木和地表植被;

b)林窗内补植与栎类无共同食叶害虫的树种,补植方法按GB/T15781的相关规定执行;

c)保护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植物,或列入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植物。

5.2.3其他保护措施

采取必要保护措施保护林下目的树种及珍贵树种幼苗、幼树以及地表枯枝落叶层。

5.3增强景观异质性

5.3.1垂直方向

通过合理搭配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增强人工林垂直方向异质性,建立复层异龄的林分结构。

5.3.2水平方向

通过地形地势以及群落树种组成,增加区域性斑块丰富度。结合道路、河流等,增加廊道密度,阻

碍栎类食叶害虫的扩散传播路径。

5.4开展森林抚育

采取各种森林抚育措施调节林内生境,促进形成健康稳定的栎林以增强对食叶害虫的抵御能力,主

要措施如下:

a)幼龄林阶段宜采用透光伐或疏伐,必要时进行补植,保护地表植被,作业后郁闭度控制住0.6~

0.7;

b)中龄林及以后各生长阶段宜采用疏伐,必要时进行补植,以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作业后郁闭

度控制住0.6~0.7;

c)补植时,优先选择与栎类无共同食叶害虫的树种,补植方法按GB/T15781的相关规定执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