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87-2020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 其他行业
DB11/T 1787-2020 DB11/T 1787-2020 Requirements for Calculation and Reporting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Other Industr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
CCSZ00/09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787—2020
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
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
Otherindustrialenterprises
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78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核算和报告范围.....................................................................2
5核算步骤与方法.....................................................................2
6数据质量管理.......................................................................5
7报告要求...........................................................................6
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7
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0
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17
参考文献.............................................................................25
I
DB11/T178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竞同创能源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
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涛、贾春涛、于凤菊、王立波、刘万添、耿丽丽、李瑞俊、张悦、孙莉、冯
乐、杜改芳、宋建华、丁学、徐依婷、姜伟鹏。
II
DB11/T1787—2020
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
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除热力生产和供应、电力生产、水泥生产、石油化工生产、交通运输、服务业等之外
的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
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
3.2
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
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
3.3
活动数据activitydata
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
3.4
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
1
DB11/T1787—2020
3.5
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
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
4核算和报告范围
4.1概述
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
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4.2核算边界
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
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4.2.2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
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
4.2.3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
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
5核算步骤与方法
5.1核算步骤
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识别排放源;
b)收集活动数据;
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
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
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
g)收集并报告生产服务经营等信息。
5.2核算方法
5.2.1排放总量
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
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
E=E燃烧+E外购电+E外购热...............................(1)
2
DB11/T1787—2020
式中:
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5.2.2.1计算公式
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
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
n
EADEF.................................(2)
燃烧=å(i↔i)
i=1
式中:
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
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
5.2.2.2活动数据
5.2.2.2.1计算公式
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
(3)计算:
ADi=NCVi↔FCi....................................(3)
式中:
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
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
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
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
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
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测量器具配置应符合GB
17167的规定。
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
5.2.2.2.3低位发热量
报告主体应符合GB/T384、GB/T11062、GB/T213等相关标准,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
不具备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
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
低位发热值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测,按照月度天然气消耗量
取加权平均值作为年度平均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
3
DB11/T1787—2020
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煤炭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
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
5.2.2.3排放因子
5.2.2.3.1计算公式
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
44
EF=CC↔OF↔.................................(4)
iii12
式中:
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
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
44
——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
12
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
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
5.2.2.3.3碳氧化率
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
5.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
5.2.3.1计算公式
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
E外购电=AD外购电↔EF电.................................(5)
式中:
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电——电网年均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5.2.3.2活动数据
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
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
5.2.3.3排放因子
电网年平均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
5.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
5.2.4.1计算公式
消耗外购热力包括外购蒸汽和热水,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
4
DB11/T1787—2020
E外购热=AD外购热↔EF热.................................(6)
式中:
AD外购热——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外购热力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EF热——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
5.2.4.2活动数据
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热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热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
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应采用
公式(7)、(8)和(9)进行转换计算。
AD外购热=AD热水+AD蒸汽................................(7)
式中:
AD热水——热水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AD蒸汽——蒸汽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7)转换为热量单位:
−3
AD热水=MaW↔(TW−20)↔4.1868↔10.........................(8)
式中:
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
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8)转换为热量单位:
−3
AD蒸汽=Mast↔(Enst−83.74)↔10..........................(9)
式中:
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
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
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参考附录A表A.3和表A.4;
83.74——标准大气压下20摄氏度水的焓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5.2.4.3排放因子
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
6数据质量管理
报告主体应加强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
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
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
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
力;
5
DB11/T1787—2020
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
记录管理;
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
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7报告要求
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
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
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
7.2二氧化碳排放量
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附录C表C.3~表C.5分别报告化石燃料
燃烧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和热力所产生的排放量。
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
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3~表C.8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活动数据,包
括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外购电量和外购热量
等。
7.4排放因子及其来源
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5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排放因子数据,
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电力与热力
排放因子。
7.5生产经营服务信息
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中表C.9~表C.14格式要求填写生产服务及经营等补充数据信息。
7.6真实性声明
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5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
6
DB11/T1787—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
相关参数推荐值
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4。
表A.1其他行业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
燃料品种计量单位碳氧化率(%)
(GJ/t或GJ/万Nm3)(tC/GJ)
无烟煤t20.30427.49×10-385
一般烟煤t19.57026.18×10-385
燃料油t40.19021.10×10-398
汽油t44.80018.90×10-398
柴油t43.33020.20×10-398
一般煤油t44.75019.60×10-398
液化石油气t47.31017.20×10-398
天然气104Nm3389.3115.30×10-399
其它煤气104Nm352.27012.20×10-399
注1:低位热值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
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
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
表A.2其他行业碳排放单位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参数推荐值
名称单位排放因子
电力排放因子tCO2/MWh0.604
热力排放因子tCO2/GJ0.11
表A.3饱和蒸汽热焓值表
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
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
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
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
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
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
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
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
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
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
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
7
DB11/T1787—2020
表A.3饱和蒸汽热焓值表(续)
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
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
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
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
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
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
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
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
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
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
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
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
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
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
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
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
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
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
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
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
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
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
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
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
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
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
0.90175.362773.022.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10897-2021 烃基生物柴油 2021-12-22
- JT/T 1431.2-2022 公路机电设施用电设备能效等级及评定方法 第2部分:公路隧道通风机 2022-06-09
- NB/T 10894-2021 生物质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与装备选用导则 2021-12-22
- NB/T 10769-2021 BD100 生物柴油原料 废弃油脂预处理工艺规范 2021-12-22
- NB/T 13007-2021 生物柴油(BD100)原料 废弃油脂 2021-12-22
- DL/T 2121-2020 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冷却系统化学监督导则 2020-10-23
- NB/T 10895-2021 燃料乙醇工业用木薯干 2021-12-22
- NB/T 10768-2021 生物柴油储运操作规范 2021-11-16
- NB/T 47002.1-2019 压力容器用复合板 第1部分:不锈钢-钢复合板 2019-11-04
- NB/T 10770-2021 生物重油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