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780—2020
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mprovementofforestquality
inmountainareas
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780—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山区森林质量提升原则、目标和对象....................................................2
4.1原则............................................................................2
4.2目标和对象......................................................................2
5调查................................................................................2
6主要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作业法设计......................................................2
6.1森林类型划分....................................................................2
6.2目标林分设计....................................................................2
6.3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作业法设计......................................................3
7山区森林质量提升主要技术措施........................................................3
7.1群落结构调控措施................................................................3
7.2树种结构调整措施................................................................3
7.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3
7.4景观提升措施....................................................................3
7.5灌木林改造措施..................................................................3
7.6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措施............................................................4
7.7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措施............................................................4
8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效果评价............................................................4
8.1评价周期........................................................................4
8.2主要评价因子....................................................................4
8.3评价方法........................................................................4
8.4评价结果判定....................................................................5
附录A(资料性)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6
附录B(规范性)森林质量提升效果评价指标...........................................18
I
DB11/T1780—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
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市八达岭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新杰、郭韦韦、张鹏、贾黎明、王金增、刘晓玥、杨浩、袁士保、雷相东、
张煜星、付尧、赵广亮。
II
DB11/T1780—2020
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区森林质量提升的原则、对象、目标以及关键技术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山区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169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57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质量forestquality
反映森林生产力结构、健康状况、物种多样性和更新能力的优劣程度。
3.2
单株木择伐作业法target-treeselectivecuttingsilviculturalregime
以单木为对象,对所有林木进行分类,划分为目标树、干扰树、辅助树(生态目标树)和其他树(一
般林木),通过保护目标树、采伐干扰树、保护辅助树,促进目标树生长的作业技术。
3.3
群团状择伐作业法group-treeselectivecuttingsilviculturalregime
群团状采伐利用符合要求的林木,形成林窗,促进保留木生长和林下天然更新,结合群团状补植等
措施,建成异龄复层混交林。
3.4
1
DB11/T1780—2020
保护经营作业法conservation-orientedmanagementsilviculturalregime
以自然修复、严格保育为主,控制和规范林木采伐行为,在特殊情况下可采取低强度的森林抚育措
施,保护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促进建群树种和优势木生长,加快森林正向演替的作业技术。
4山区森林质量提升原则、目标和对象
4.1原则
4.1.1按照因地制宜、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原则,综合采取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相关集约人工
林栽培等措施,分类施策,全面提高森林质量。
4.1.2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为主,维护林分组成结构的多样性,促使林分向异龄、复层、混交的结构
发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4.1.3以提高森林质量为前提,同时兼顾森林景观游憩、森林体验、森林文化等社会服务功能,培育
健康稳定的多功能森林。
4.2目标和对象
4.2.1山风景林区,包括延庆、昌平、怀柔、密云、海淀、丰台、房山、门头沟八个区,海拔1000m
以下的低山区域。提升对象是林相结构简单、景观效果差、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危害严重,森林稳定性
不强,缺少目标树种的森林。通过科学经营,丰富景观树种,优化风景林结构,整体提升区域美景度,
构建景观优美、稳定健康的多功能森林。
4.2.2太行山中山水土保持林区,包括昌平、门头沟区、房山三个区,海拔在1000m以上区域,提升
对象是低盖度灌木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的人工林。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构建乔灌草
相结合、树种多样,水土保持能力强的多功能森林。
4.2.3燕山中山水源涵养林区,包括延庆、怀柔、密云和平谷四个区,海拔1000m以上区域。提升对
象是低盖度灌木林,生长严重退化的天然次生林,密度大树种单一的人工纯林,以及遭受严重病虫害、
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低质低效林。通过局部立地条件改良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改善林分生长
环境,调整林分结构,促进临汾健康发育,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健康水平,构建结构稳定,水源涵养
能力强的多功能森林。
5调查
在制定森林质量提升方案之前,应对山区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
括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山区森林资源调查应按照GB/T26424的要求来执行。
6主要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作业法设计
6.1森林类型划分
按照森林起源、树种组成、优势树种,根据森林经营分区,将山区森林划分为不同的森林类型。见
附录A。
6.2目标林分设计
2
DB11/T1780—2020
包括目标树种(优势树种)设计、伴生树种设计和树种比例设计三部分构成。
a)目标树种(优势树种)不宜少于3各个树种;
b)伴生树种包括景观树种、珍贵树种和一般树种3类。根据经营目标选择,不宜少于5个树种;
c)树种比例按照目标树种(优势树种)株数不低于80%,伴生树种株数不高于20%设计。
不同森林类型目标林分设计见附录A。
6.3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作业法设计
根据北京山区森林特点、立地条件、主导功能和经营目标,主要采用低强度的群团状择伐作业法、
单株择伐作业法和保护经营作业法。不同森林类型质量提升作业法设计见附录A。
7山区森林质量提升主要技术措施
7.1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郁闭度大于0.8,群落结构简单,缺乏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林分,应开展群落结构调控,调控措施包
括以下内容。
a)通过透光伐,生长伐等抚育措施,合理调控林分密度,伐除目的树种上方或侧上方严重遮阴的
林木,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促进林下灌草生长。
b)抚育强度大于20%~30%时,分两次间隔2~3年进行。
c)树种比例不足时,应及时补植目标树种或伴生树种。
d)调控过程尽量减少对林下枯落物的干扰,并将抚育剩余物就地粉碎,作为林地覆盖。
7.2树种结构调整措施
树种结构单一的人工林或缺乏目标树种的杂木林,应采取补植的措施开展树种结构调控。
a)团状或带状抚育,伐除无培养前途的林木,留出林间空地进行局部低干扰整地。
b)补植目标树种或伴生树种,补植方式为植苗或播种。
c)补植后前3年定期清除补植小苗周围的杂灌草。
7.3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有天然更新能力但更新不良的林分,应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技术。
a)开展低强度疏伐,降低林分密度,促进更新种子萌发。
b)定期开展林下抚育,通过整地松土或清理灌草,保证种子落地后发芽和更新幼苗生长空间。
c)缺乏更新种子或幼苗的地段,也可以采用人工播种或植苗方法促进更新。
7.4景观提升措施
风景区内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结构单一,林相破败,景观价值较低的林分,应开展景观改造。
a)通过团状或定株抚育,促进景观树种的生长和更新。
b)缺乏景观树种的林分,应通过植苗方式补植景观树种。
c)补植后前3年要定期清除补植苗周围的灌草,促进补植苗健康生长。
7.5灌木林改造措施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灌木林盖度较低的林分,应通过改造措施逐步增加森林覆盖。
a)灌木林改造采用局部整地,通过播种或植苗造林的方式进行改造,改造面积不超过20%。
3
DB11/T1780—2020
b)局部整地宜采用反坡穴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方式,穴(坑)不宜过大,以直径为40cm~50cm,
深30cm~40cm为宜。
c)造林前一年雨季前整地,整地中应尽量保护整地穴(坑)的周边植被。
d)种植穴配置应根据地形、土层厚度等,顺应自然,见缝插针。可以采用群状配置、自然配置或
不规则配置方式。
e)选择耐旱乡土树种进行造林,树种不少于5个,株间混交或植生组混交。
f)造林后前3年应及时抚育,清除种植穴周围杂灌草。
7.6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措施
由于林相老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经营管理不当而形成的低效林,针对郁闭度低,林
相破败,林木分布不均,林下植被覆盖度低,水源涵养能力弱等问题,应开展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措施。
a)应进行低强度卫生伐,伐除受害林木,通过补植措施增加植被覆盖度。
b)补植宜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方式,每次补植株数控制在总株数的20%以内,树种宜选择乡
土树种。
c)补植后前3年应定期开展定株抚育,促进补植苗健康生长。
7.7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措施
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经营管理措施不当而形成的林木生长发育不良,树种单一,郁
闭度低,林下植被覆盖度低,水土保持能力弱,应开展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措施。
a)密度过大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采用疏伐措施,伐除过密林木和受害木。
b)疏林宜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
c)补植树种宜选择萌蘖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高、根系发达的乡土树种。
d)疏伐或补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林内植被的干扰,减少水土流失。
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技术中的补植造林应按照GB/T15776的要求执行;森林抚育应按照GB/T15781
的要求执行;低效林改造应按照LY/T1690的要求执行;更新造林应按照GB/T18337.3的的要求执行。
8山区森林质量提升效果评价
8.1评价周期
森林质量提升效果评价宜在森林质量提升措施实施5年内开展。
8.2主要评价因子
评价因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森林生产力指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通过调查单位面积蓄积、林分
平均高和土壤厚度3个指标反映。
b)森林结构指标:森林植被的构成及其状态。通过调查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郁闭度、植被
总覆盖度、枯枝落叶厚度5个指标反映。
c)森林健康指标:通过调查森林的灾害等级、林木发育状况2个指标反映。
d)物种多样性指标:通过调查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乡土树种比例、珍贵树种比例
3个指标反映。
e)森林更新指标:通过调查森林天然更新等级来表示。
8.3评价方法
4
DB11/T1780—2020
通过对比质量提升措施实施前后森林质量指数变化,评价质量提升效果。山区森林质量评价指标划
分及等级评定标准见附录B的表B.1~表B.5。
森林质量指数计算公式见式(1):
1
K=……………(1)
WX
åii
式中:
K——森林质量指数;
Xi——第i项评价因子的类型得分值(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分别取1、2、3);
Wi——各评价因子的权重。
森林质量提升效果指标及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划分标准
评价因子权重
等级Ⅰ等级Ⅱ等级Ⅲ
单位面积蓄积量≥150m3/hm250m3/hm2~149m3/hm2<50m3/hm20.10
林分生产力指标林分平均高≥15.0m5.0m~14.9m<5.0m0.10
土壤厚度<30cm30cm~59cm≥60cm0.10
群落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结构简单结构0.10
树种结构类型6、类型7类型3、类型4、类型5类型2、类型10.10
林分结构指标郁闭度≥0.70.40~0.690.20~0.390.03
植被总覆盖度≥70%50%~69%<50%0.02
枯枝落叶厚度厚中薄0.05
森林灾害等级轻中重0.05
林分健康指标
林木发育状况好一般差0.05
Shannon-Wiener指数≥2.51~2.4<10.1
物种多样性指标乡土树种比例≥70%30%~69%<30%0.05
珍贵树种比例≥30%1%~29%无0.05
更新指标天然更新等级≥300株/hm2(100~299)株/hm2<100株/hm20.1
8.4评价结果判定
森林质量指数值小于等于1,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森林质量越好。
5
DB11/T1780—2020
A
附录A
(资料性)
山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
A.1表A.1给出了低山风景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
表A.1低山风景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
目标优势
序号森林类型现有特征目标林分伴生树种目标结构作业法主要提升技术措施
树种
景观树种:栾树、黄栌、大
分布在山区低海拔的
叶白蜡、元宝枫、山桃、山群团状择伐(1)景观提升措施;
石灰岩山地,伴生种侧柏50%~60%;栎类20%~30%;
针阔混交侧柏、槲树、杏等;作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1人工侧柏纯林较少,林下灌木层发伴生树种20%以下。
林栓皮栎珍贵树种:栎树、大果榆等;保护经营作(3)树种结构调控措施;
达,草本层稀疏,景
常规树种:油松、白皮松、业法(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观价值较低。
圆柏、沙地柏等。
分布在海拔景观树种:栾树、黄栌、大
1100-1700m的山地阴叶白蜡、元宝枫、山桃、山单株择伐作(1)景观提升措施;
落叶松50%~60%;栎类30%~
人工华北落叶坡,灌木层稀疏,草针阔混交华北落叶松、杏等;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240%;伴生树种15%以下。
松纯林本层较发达,伴生景林栎类珍贵树种:栎树、大果榆等;保护经营作(3)树种结构调控措施;
观树种和珍贵树种较常规树种:油松、白皮松、业法(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少,景观单一。圆柏、沙地柏等。
6
DB11/T1780—2020
表A.1低山风景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续)
目标优势
序号森林类型现有特征目标林分伴生树种目标结构作业法主要提升技术措施
树种
主要分布于1000m以
下的低山地带,在景观树种:落叶松、栾树、单株择伐作(1)景观提升措施;
蒙古栎50%~60%;油松30%~
1000-1500m的中山也针阔混交油松、栎类、黄栌、大叶白蜡、元宝枫等;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3人工油松纯林40%;伴生树种20%以下。
有分布,大部分为人林核桃楸、蒙椴珍贵树种:栎树、大果榆、保护经营作(3)树种结构调控措施;
工纯林,树种结构单紫椴、核桃楸等;业法(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一,景观价值较低。
分布在海拔
500-1500m的阳坡和
景观树种:落叶松、栾树、
半阳坡,栓皮栎林大单株择伐作(1)景观提升措施;
黄栌、大叶白蜡、元宝枫、栎树50%~60%;油松20%~30%;
部分存在郁闭度不高针阔混交栎树、油松、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4人工栎类林色木槭、五角枫、侧柏等;伴生树种20%以下。
的情况,槲树林多数林紫椴、蒙椴保护经营作(3)树种结构调控措施;
珍贵树种:黄菠萝、大果榆、
以小面积疏林零星分业法(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紫椴、蒙椴、核桃楸等;
布,伴生树种以其他
栎类等阔叶树为主。
景观树种:落叶松、栾树、
主要在各区县山区或单株择伐作(1)景观提升措施;
油松、侧柏、黄栌、大叶白蜡、元宝枫、栎树40%~50%;油松(侧柏)
村庄周围有大量栽针阔混交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5人工刺槐纯林蒙古栎、辽东色木槭、五角枫等;30%~40%;伴生树种20%以下。
植,在山区常成片、林保护经营作(3)树种结构调控措施;
栎、栓皮栎珍贵树种:黄菠萝、大果榆、
成坡、成沟分布。业法(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
紫椴、蒙椴、核桃楸等;
7
DB11/T1780—2020
表A.1低山风景林区主要植被类型及目标森林类型作业法设计表(续)
目标优势
序号森林类型现有特征目标林分伴生树种目标结构作业法主要提升技术措施
树种
景观树种:落叶松、栾树、
由多种落叶阔叶树种黄栌、大叶白蜡、元宝枫、群团状择伐(1)景观提升措施;
蒙古栎、辽东栎类50%~60%;椴30%~40%;
人工阔叶混交组成的乔木群落,群落叶阔叶色木槭、五角枫等;作业法(2)群落结构调控措施;
6栎、大叶椴、伴生树种20%以下。
林落中无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4120-2018 中间包用挡渣堰 2018-02-09
- QX/T 486-2019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技术规范 2019-04-28
- YB/T 060-2018 炼钢转炉用耐火砖形状尺寸 2018-02-09
- YB/T 2217-2018 球顶耐火砖形状尺寸 2018-02-09
- YB/T 4190-2018 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 2018-02-09
- YB/T 165-2018 铝镁碳砖和镁铝碳砖 2018-02-09
- YB/T 4636-2018 高炉热风管系用耐火材料 2018-02-09
- YB/T 4162-2018 钢筋混凝土用加工成型钢筋 2018-02-09
- YB/T 4121-2018 中间包用碱性涂料 2018-02-09
- QX/T 485-2019 气象观测站分类及命名规则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