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500-2017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范
DB11/T 1500-2017 DB11/T 1500-2017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7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65
备案号:57503-2017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500—2017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范
Regulationfor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ofnaturereserve
2017-12-15发布2018-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500—2017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自然保护区建设....................................................................2
5自然保护区管理....................................................................6
参考文献............................................................................12
I
DB11/T1500—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三祥、张志明、刘润泽、崔国发、苏腾伟、王俊、王梓瑄、黄治昊。
II
DB11/T1500—2017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性及技术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其它类型自然保护区可参照执
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204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
GB/T31759—2015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
DA/T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LY/T1953自然保护区设施标识规范
LY/T2016—2012陆生野生动物廊道设计技术规程
LY/T2106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等级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
对有代表性或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
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内陆湿地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范围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的区域。
[GB/T31759—2015,定义2.1]
3.2
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fornaturalecosystem
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
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
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5个类型自然保护区。
[GB/T31759—2015,定义2.3]
3.3
1
DB11/T1500—2017
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forwildlife
以野生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和重要经济动植物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
区,包括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两个类型自然保护区。
[GB/T31759—2015,定义2.4]
3.4
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managementplanfornaturereserve
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社区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的详细方案。
[GB/T31759—2015,定义5.1]
4自然保护区建设
4.1管理机构办公用房选址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办公用房宜选址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或附近的中心城镇,应与科研和宣教设施
集中建设,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
4.2管护设施设备
4.2.1保护管理站、管护点
4.2.1.1站点设置
自然保护区可根据保护对象分布、面积、交通、地形、管理难度等因素设置保护管理站和管护点。
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保护管理站的管护面积不宜小于2000hm2,管护点的管护面积不宜小于
400hm2。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小于2000hm2的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保护管理站或管护点。
4.2.1.2保护管理站
保护管理站应设置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居民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
应配备办公、消防、野外调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住宿等设施设备。
4.2.1.3管护点
管护点应设置在人员和车(船)经常进出自然保护区的道路路口,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
应配备检查、日常巡护、执法、通讯、交通等设备。
4.2.2检查站、哨卡
检查站应设置在进出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交通路口,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应设值班室、值
班宿舍和简单的宣教设施;哨卡应设置在人员进出频繁地段或岔路口,建筑规模参照LY/T5126执行,
设值班室和值班宿舍。检查站、哨卡应在道口架设道闸杆或栏索,配备醒目的检查标志牌和灯光信号,
宜与保护管理站、管护点集中设置。
4.2.3界碑、界桩
界碑、界桩应设置在自然保护区的人为活动频繁地区以及主要道路相交处、转向点。界碑、界桩设
施标识按照LY/T1953执行。
2
DB11/T1500—2017
4.2.4巡护执法设施设备
4.2.4.1巡护管理信息系统
自然保护区应建立巡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巡护信息的及时传输和远程管理。
4.2.4.2巡护执法设备
巡护执法应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执法取证设备和野外装备,详见表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GZBC 18-2019 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技术规范 2019-08-08
- T/CACM 1378.7-2022 临床急危重症常用中成药调剂技术规范第7部分:片剂 2022-01-11
- T/CACM 1021.172-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赤小豆 2018-12-03
- T/SCMES 16-2022 中药配方颗粒智能调剂系统 2022-12-16
- T/CHAS 10-2-25-2018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2-25部分:患者服务 日间手术 2018-05-18
- T/CVMA 65-2021 犬猫临床尿液检查技术规范 2021-12-22
- T/CHSA 001-2019 瓷贴面粘接技术操作规范 2019-12-31
- T/CACM 1021.93-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款冬花 2018-12-03
- T/DXZYJLM 003.3-2023 中药材 党参 第3部分:初加工及仓储技术规程 2023-08-24
- T/CACM 1256-2019 中医整脊科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