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699-2012 水蜜桃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699-2012 DB34/T 1699-2012 Fruit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ater peac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宣城市郎溪县农业局、宣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宣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起草人:
- 陈维青、潘学明、汪昌琦、李雅俊、杨世玲、罗安云、喻莉、陈俊、吴军、吴家美、徐刚海、郑建华、朱明军、鲁新华、徐杨蕾、杨德三、沈克潮、许溢、赵云峰。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699—2012
水蜜桃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technicalregulationofjuicypeach(PrunusPersica)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9-21发布2012-10-21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699—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郎溪县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宣城市郎溪县农业局、宣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宣州区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维青、潘学明、汪昌琦、李雅俊、杨世玲、罗安云、喻莉、陈俊、吴军、吴
家美、徐刚海、郑建华、朱明军、鲁新华、徐杨蕾、杨德三、沈克潮、许溢、赵云峰。
I
DB34/T1699—2012
水蜜桃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蜜桃栽培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水蜜桃的苗木、品种、建园、整形、修剪、土肥
水管理、人工授粉、蔬果套袋及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的水蜜桃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9175-2010桃苗木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产地环境
水蜜桃生产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
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质量必须同时达到指标要求,同时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好环境,使其条
件长期符合水蜜桃栽培要求。
4建园条件
4.1土壤
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砂壤为最适宜,pH值5~8生长。
4.2丘陵坡地
选择在坡度低于20°的缓坡地建园。坡地坡向以南北向为好。切忌重茬。
4.3防护林
4.3.1类型
a)紧密结构林带:由高大乔木、中等乔木和灌木树组成。透风能力很小,防风范围小,但其保护
范围内效益较好;
b)透风结构林带:由一层高大乔木和一层灌木,两层树冠构成。也有采用一层大乔木组成的。其
保护范围较大,通气良好,在保持水土方面的效果则不如紧密结构林带。
4.3.2林带间距
1
DB34/T1699—2012
一般主林带的距离300m~400m,副林带的带距为500m~800m。一般南面林带距末行果树不少
于20m~30m,北面不少于10m~15m。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加大带距,恶劣的条件下适当缩小带距。
风口果园可结合围园建疏透型防护林带;高坡度坡地可在坡中上部建造用材林,坡中下部建园。
5品种选择
根据气候,结合品种的类型、成熟期、品质、耐贮运性、抗逆性等制定品种规划方案,主栽品种与
授粉品种的比例一般在5~8:1,当主栽品种花粉不育时,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调整至2~4:1。
6定植
6.1时期
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桃树萌芽前均可以栽植,以秋季定植为宜。
6.2方法
定植沟大小宜为80cm~80cm。栽植沟内施入5000kg有机肥或无害化农家肥,并于土壤混合均
匀。
栽植前对苗木根系用1%硫酸铜溶液浸5min后,再放到2%的石灰液中浸2min进行消毒。
栽苗时将根系舒展开,苗木扶正,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边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
壤充分密接。栽植深度以根茎部与地面相平为宜。定植完毕后,立即浇水。
6.3定植方式与密度
栽植密度应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气候、土壤、地势)、品种、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而定,
一般行株距3m~5m×4m~6m。666.7m2定植30~50株。
6.4苗木
根据GB19175-2010要求选择。
7整形修剪
7.1修剪时间
冬季修剪在12月初至翌年2月中旬;生长期修剪在4月上旬至9月下旬。
7.2树形
7.2.1三主枝自然开心形
主干高30cm~50cm,选留三个主枝,在主干上错落着生。主枝方向尽可能不要正南,主枝基角
一般保持在50°~60°左右;每个主枝配置2个~3个侧枝,侧枝开张70°左右。逐步形成主枝小
弯曲延伸,侧枝分布均匀,树冠大而不空,小枝多而不挤,全树光照良好,有利于立体结果,盛产期产
量稳、寿命长。
7.2.1.1整形
2
DB34/T1699—2012
7.2.1.2定干
50cm~70cm
7.2.1.3选留主枝
在整形带内选留三个水平夹角互为120°左右的新梢作主枝,枝距5cm~10cm,基角50°~60
°,腰角70°~80°,梢角45°~55°。
7.2.1.4配置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1/T 2825.6-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6部分:刺参、日本对虾与斑节对虾 2021-01-30
- DB21/T 2825.8-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8部分:克氏原螯虾与中华绒螯蟹 2021-01-30
- DB21/T 3376.3-2021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第3部分:玉米秸秆分离机 2021-01-30
- DB21/T 3379-2021 黑参加工技术规程 2021-01-30
- DB21/T 3378-2021 辽宁省松材线虫病检验鉴定技术规程 2021-01-30
- DB21/T 3376.5-2021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第5部分:固定式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 2021-01-30
- DB21/T 3376.2-2021 农业机械作业质量 第2部分:玉米钵苗移栽机 2021-01-30
- DB21/T 3377-2021 健康教育处方规范 2021-01-30
- DB21/T 2825.7-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7部分:海蜇、中国明对虾、缢蛏与红鳍东方鲀 2021-01-30
- DB21/T 2825.9-2021 池塘混养技术规程 第9部分:刺参与点篮子鱼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