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702-2012 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

DB34/T 1702-2012 Super super hybrid rice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1702-2012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9-21
实施日期
2012-10-2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级稻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以及适宜于安徽江淮地区生产的超级杂交中籼水稻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育秧、移栽/大田管理以及收获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杂交中籼水稻在安徽沿江、江淮、沿淮以及同类其它地区的优质高产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起草人:
吴文革、杨剑波、汪新国、许有尊、罗志祥、潘学锋、胡鹏、李霞红、冯骏、王斌、王开堂、金丽萍、钱俊红。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3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702—2012

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

Guidelinesofproductiontechniqueofhighyieldandqualityforhybrid

middle-seasonsuperrice

2012-09-21发布2012-10-21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1702—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革、杨剑波、汪新国、许有尊、罗志祥、潘学锋、胡鹏、李霞红、冯骏、

王斌、王开堂、金丽萍、钱俊红。

I

DB34/T1702—2012

超级中籼杂交稻优质高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超级稻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以及适宜于安徽江淮地区生产的超级杂交中籼水稻

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育秧、移栽/大田管理以及收获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杂交中籼水稻在安徽沿江、江淮、沿淮以及同类其它地区的优质高产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891优质稻谷

NY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5117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DB34/T104安徽中稻栽培技术规程

DB34/T301优质中籼稻旱育壮秧技术规程

DB34/T684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级稻

超级稻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

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其各项指标达到《超级稻

品种确认办法》(农办科〔2008〕38号)的规定,并通过农业部认定的水稻新品种。

4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独立灌排;土壤基础肥力达到中等;环境质量条件符合NY5116的规定。

5品种选择与产量结构指标

5.1品种选用

1

DB34/T1702—2012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且通过农业部认定的杂交中籼型超级稻,品质达GB/T

17891优质米3级以上标准,生育期140d左右,抗逆性强。当前推荐的品种有新两优6号、丰两

优4号、徽两优6号、丰两优香1号、扬两优6号等。

5.2产量及构成

每667m2产量750kg左右。产量结构指标:有效穗16万~17万,每穗总粒数190粒~210粒,

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8.0g左右。

6育秧

选择湿润育秧或旱育秧方式,培育叶蘖同伸壮秧。

6.1播种期

——根据最佳抽穗期和品种在当地的播始历期,倒推计算确定适宜播种期;

——接冬闲田5月初播种,接油菜茬的5月5日~10日播种,接小麦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