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DB34/T 2247-2014 Jing County Lanxiang Organic Tea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泾县农村能源生态局、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
- 起草人:
- 金永辉、方明、潘学明、李自红、杨春香、胡立新、王云、陈钫、余水评、潘迎九、屠继军、舒适新、左秀兰、方琳。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Jingxianlanxiang”organicteacultivationtechnologyprocedur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2-17发布2015-01-1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247—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翰林茶业有限公司、泾县农村能源生态局、宣城市农村生态能源局。
本标准起草人:金永辉、方明、潘学明、李自红、杨春香、胡立新、王云、陈钫、余水评、潘迎九、
屠继军、舒适新、左秀兰、方琳。
I
DB34/T2247—2014
泾县兰香有机茶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与规划、品种种苗、土壤管理、施肥、冻害
防治、病虫草害防治、茶树的修剪与采摘、转换期、生产档案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泾县范围内泾县兰香有机茶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9630.1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19630.1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地环境与规划
4.1产地环境
4.1.1泾县兰香有机茶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199的要求。
4.1.2新茶园建设禁止毁坏原生林和次生本地抗病能力较强的树木林。茶园上风口应种植防护林,主
道或支道两边种植行道树。茶园种植遮荫率为20%~30%的遮荫树,应采用本地同茶树没有茶同病虫
害的树种。
4.1.3新开垦茶园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修筑宽幅梯田,等高开垦梯田不必水平,茶行顺坡等高
布置;坡度在15°以上的,防止水土流失,修建等高梯田,环山水平,大弯随势,小弯取直,外高内
低,外埂内沟,梯梯接路,沟沟相通。梯面宽度(m)=种植行数×行距(1.5m)+0.6m。开垦深度在50cm
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等障碍层,对小竹、金刚刺、蕨类、茅草等宿根性杂草的根
茎应彻底清除,翻埋杂草,平整土地。
4.1.4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应保持和增进生物多样性,加强生产基
地病虫害天敌生物及栖息地的保护,充分发挥利用区域内自然调控能力控制和防治病虫害。
4.1.5有机茶园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必须有不影响有机茶生产的50米以上宽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
河流、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人工树林和作物。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应按有机方式栽
培。
1
DB34/T2247—2014
4.2基地规划
4.2.1根据园地规模、地形及地貌等条件,设置便于管理、方便运输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合理的道路
系统。333hm²以上的茶园应规划宽为5m~7m主道;333hm²以下的茶园应规划宽为4m~5m支
道。步道应按作业区界进行规划,0.67hm²~1.33hm²应设立一条宽为1m步道。梯级茶园8行~10
行茶(梯级)应水平规划一条横向步道,应根据山形规划纵向步道。主道、支道、步道应纵横排列,路
路相通。
4.2.2应建立完善的能蓄能排的水利系统和茶园灌溉系统。排水沟应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
洪沟应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每0.67hm²茶园建一个用于蓄水和沤制肥用的蓄水池,应规划
在路边或靠近供水处,每公顷茶园应保持蓄水15m3~20m3。
5品种、种苗
5.1品种选择
5.1.1茶苗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制性好、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优良茶树品种,主要
为当地群体种,严禁转基因品种。
5.1.2茶树种苗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并经过
严格检疫,苗高20cm以上,主干径粗2mm以上,侧根数2根以上。
5.2茶苗种植
5.2.1移栽时期,应选择在晚秋11月或早春2月~3月初进行移栽。
5.2.2单行条植:行距150cm,株距33cm,每穴2株~3株。双行条值:行距150cm,小行距及
小行中株距均为30cm,株距呈等边三角形。移栽茶苗时要根系舒展,茶苗垂直,茶苗根颈离土表3cm
左右,覆土踩紧,浇足定根水。
6土壤管理
6.1土壤改良
6.1.1每隔2年应检测一次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6.1.2应提倡放养蚯蚓或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禁止使用基因工程产品。
6.1.3应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的保土蓄水能力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杂草、修剪枝叶和作
物秸杆等覆盖材料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6.2合理耕作
应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
软、肥沃、茶树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6.3茶园间作
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老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治水土流失,其间作的绿
肥或作物必须按照有机农业方式栽培。
7施肥
2
DB34/T2247—2014
7.1肥料种类
7.1.1根据附录A的规定选用有机肥、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肥料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7.1.2有机肥应符合NY/T5197规定。
7.1.3购买有机茶专用肥,应选择具有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茶叶专用肥。
7.1.4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T227规定。
7.1.5肥料使用不得污染环境,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
7.2施肥方法
7.2.1应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
分。施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维持营养平衡和土壤生物活性。
7.2.2应按附录A规定的使用条件使用各种肥料。
7.2.3每667m2施腐熟的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kg~4OO
kg作基肥施入,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应于当年秋季开始开沟深施,施肥
深度在20cm以上。
7.2.4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追肥,可在根际浇施经腐熟后的有机肥,或每667m2每次施经认
证机构认证的商品有机肥100Kg,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后,施后覆土。
7.2.5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
认证,茶叶采摘前15d停止使用。
8冻害防治
8.1冻害预防
8.1.1新建茶园应选择良好的地形,采用抗寒良种,营造防护林带,深垦施肥。
8.1.2越冬期可增施有机肥,适当提前、推后轻修剪时间;或在寒冷季节来临前,进行行间铺草、或
秋季套种绿肥、或多种措施并用。
8.1.3晚霜冻预防。在晚霜冻来临前,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T 1064-2009 家政保洁服务质量规范 2009-06-01
- DB13/T 1026-2009 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防治技术规范 2009-03-09
- DB13/T 1058-2009 改性粉煤灰实心保温墙板 2009-06-01
- DB13/ 1082-2009 废塑料回收再加工生产技术规范 2009-06-17
- DB13/ 1056-2009 珠宝玉石饰品 标识 2009-03-26
- DB13/T 1072-2009 无公害食品 半滑舌鳎养殖技术规范 2009-06-01
- DB13/ 1054-2009 洁净配煤 2009-03-26
- DB13/T 1016-2009 鸭梨优质丰产叶片主要矿质营养含量 2009-03-09
- DB13/T 1079-2009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规范 2009-06-01
- DB13/T 1031-2009 无公害国光苹果生产技术规程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