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9/T 64-2018 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范

DB3309/T 64-2018 Islands difficult site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9/T 64-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10
实施日期
2018-06-10
发布单位/组织
舟山市
归口单位
舟山市农林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3309

浙江省舟山市地方标准

DB3309/T64—2018

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

2018-06-10发布2018-06-10实施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9/T6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舟山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由舟山市农林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国明、赵颖、陈闻、费引海、王美琴。

本标准于2013年首次发布、实施。

I

DB3309/T64—2018

海岛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岛困难立地造林的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配置模式、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检查验

收和造林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舟山群岛临海面山坡和背海面山坡的基岩裸露山地的造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DB33/T179-2005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DB33/T379.4-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DB33/T653-2007林业容器育苗

3术语和定义

GB/T15776-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岩海岛困难立地

基岩海岛土壤以粗骨土为主组成,土层浅薄,养分贫瘠,盐基饱和度高,易受干旱、风害、盐雾等

海洋性气候影响的造林困难立地。

3.2

舟山海岛地带性植被

具有海岛当地明显地域分布特征,并充分反映舟山海岛气候环境特点的植被类型。

3.3

覆草

将刈割的五节芒等植物的茎叶,切成小段后覆盖在苗木周围,以保持土壤湿度。

3.4

防风装置

由防风罩和固定木条构成的防护装置,以保护新造林苗木。

4规划设计

4.1造林前应做好规划设计,要在调查研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降水、土壤、肥力、坡位、海风和光

照等各种环境因子以及自然植被等背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设计。

4.2规划应根据生态经营理念,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的总体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规划区立

地类型、布局和效益等。

4.3设计应针对基岩海岛的岩体暴露程度、坡位坡向、土层厚度、土壤理化性质、海风侵蚀强度及其

植被类型,实行分类指导。

1

DB3309/T64-2018

4.4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背景材料、原则和依据、预期目标、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种植方

法、抚育技术、苗木规格、种苗数量、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以及相关的造林施工图件。

4.5规划设计方案,应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后实施。

5树种选择

5.1基本原则

5.1.1应以海岛乡土树种为主,亦可引进一些适应性强以及历年来表现较好的外来树种。

5.1.2应优先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通过自然分布、生境调查以及通过不同树种干旱、盐雾等的胁迫

试验,确定选用耐干旱、耐瘠薄、抗海风、抗海雾的树种,以恢复和重建海岛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1.3应以典型的、构成地带性植被的常绿树种为主,有利于重建海岛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海岛地

带性植被顺行演替,同时积极保护利用海岛或滨海特有种。

5.1.4应采用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根据海岛立地条件不同分别选择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做

到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

5.2推荐树种

参见附录A。

6配置模式

6.1基岩海岛困难立地以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要目的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同时结合部分

生态景观林建设。在树种结构配置上,应根据历年典型海岛植被调查,师法自然,参照海岛典型的、稳

定的群落结构类型进行树种配置,或应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树种进行树种配置。

6.2土壤较厚、少石砾类型:一般位于山坡中下坡,宜营造以乔木树种为主的乔灌结构模式,海边营

造普陀樟、红楠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在海风影响较小的地段,可引入舟山新木姜子、铁冬青等,在风口

宜配置全缘冬青等;其他地方营造香樟或女贞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

6.3土壤一般、多石砾类型:一般位于山坡中上坡,宜营造以乔木树种为主的乔灌结构模式,配置耐

干旱瘠薄能力强的树种,如青冈或苦槠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引入石栎等:或营造湿地松占优势的针叶

林;或营造木荷占优势的常绿阔叶林。

6.4土壤较薄、多石砾类型:此类困难地一般在面海山坡中下坡的风口,宜营造以灌木树种为主的结

构模式,如滨柃灌丛或滨柃、海桐灌丛或厚叶石斑木灌丛等,引入红山茶、日本女贞等。

6.5土壤贫瘠的山坡上坡、山顶:除土壤贫瘠外,通常风也大,宜营造以灌木树种为主的结构模式,

如柃木灌丛、日本野桐灌丛等,配置厚叶石斑木、钝齿冬青、海岸卫矛等。

6.6裸露岩体为主的困难立地:宜封育为主,封育成灌草丛或草丛等。

7造林技术

7.1造林方式

应采用工程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7.2林地清理

2

DB3309/T64—2018

林地清理宜采用带状清理方式,林地清理带宽度1.5m,与等高线垂直,间隔距离以设计行距为准,

清理带内全面劈草除灌,清除杂物,保留原生胸径≥3cm的乔木树种和目的树种。五节芒草丛带状清

理时,必须挖除林带内的根蔸。

7.3挖种植穴

根据设计株距,乔木树种应间隔1.5m~2m挖种植穴,灌木树种应适当加密,间隔1m~1.5m,

种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