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290-1993 圆草捆打捆机试验方法

GB/T 14290-1993 Testing methods for large cylindrical pick-up baler

国家标准 中文版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4290-2021 |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290-1993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3-04-17
实施日期
1993-1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机械电子工业部呼和浩特蓄牧机械研究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起草人:
王义福、贾文光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4290-1993

圆草捆打捆机试验方法

Testingmethodsforlargecylindricalpick-upbaler

1993-04-171993-11-01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圆草捆打捆机试验方法GB/T14290-1993

Testingmethodsforlargecylindricalpick-upbaler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草捆打捆机的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捆绳作捆扎材料的圆草捆打捆机(以下简称圆捆机)。

2引用标准

GB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ZBB92006捆草机用聚丙烯捆绳

ZBB91030捆草机用剑麻捆绳

3一般要求

3.1试验样机和配套动力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调整、保养。技术状态良好。试验时,在测定区内不得人为改

变工况。

3.2试验用仪器、仪表、工具见附录A(参考件),试验仪器应在检定周期内。

3.3测试前试验样机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测定并将结果记入表1。

3.4易损件在性能试验前要进行初测,测量精度按产品技术文件确定,结果记入表2。

3.5对比试验应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4试验条件和准备

4.1试验地的选择

4.1.1试验地应基符合圆捆机的适用范围,其牧草品种、草条特征、土壤、地块大小、地形等在当地应

具有代表性。

4.1.2在试验地里划出试验测定区,用标志标出。试验草条的长度应大于捆一捆草的草条长度。测定区面

积应能保证完成整个性能试验。

4.1.3试验测定区的牧草割后株长、草条宽度、厚度、每米草条重量和铺条质量应满足圆捆机使用说明书

的要求。打捆时牧草含水率应在18%~25%之间。

4.2草场调查与测定

4.2.1草场概况

测定试验区的坡度并观察和记录地形地貌等情况。调查草原类型、牧草品种、各种牧草比例、亩产量

等。结果记入表3。

4.2.2草条特征

在试验区内随机取五段草条,测定草条宽度、厚度、每米草条重量和草条面。结果记入表3、表4。

同时以草条宽度为横坐标,厚度为纵坐标,绘制草条面图。

分三等评定草条铺放质量:

a.上等草条:铺条整齐、均匀、连续;

b.中等草条:铺条比较整齐、均匀、连续,只有个别地段有条或堆积过多等情况;

c.下等草条:铺条零乱,须用人工整理后才能正常作业。

4.2.3草条牧草含水率

从每个草条面上、中、下均匀取不少于100g样品,立即称重,在105℃恒温下烘干5h后称其干重。

结果记入表3。草条牧草含水率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H──草条牧草含水率,%;

c

G──牧草湿重,g;

sc

G──牧草干重,g。

gc

4.2.4割后株长

割下的植株全长(芒除外)即为割后株长。于天然草场每个草条随机选取30株以上;于种植草

场,每个草条随机选取10株,测其株长求平均值。结果记入表5。

4.2.5土壤绝对含水率和土壤承载能力

在各草条处土壤按零到10cm,大于10到20cm进行分层取样。每层取样不少于30g,装入铝盒内,立

即称重,并在105℃恒温下烘干约6h后称重,结果记入表6。土壤绝含水率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H──土壤绝对含水率,%;

t

G──湿土重,g;

st

G──干土重,g。

gt

土壤承载能力指单位面积上土壤所承受的重量。

分别测定零到10cm、大于10到20cm各土层的承载能力,结果记入表7。

4.3气象条件

4.3.1气温、空气相湿度

测定时,应保证仪器与周围空气全面接触,避免阳光直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将结果记入表8。

4.3.2风向、风速

测定时,将风向、风速仪置于离地面1.5m处进行测定,将结果记入表8。

4.3.3天气情况

用文字叙述天气情况。如晴、阴等,记入表8。

4.4捆绳

所用捆绳的尺寸和基本参数应符合ZBB92006和ZBB91030的规定。

5性能试验

5.1目的

性能试验的目的是考核圆捆机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评定作业质量是否满足牧业技术要求及动

力配套的合理性。

5.2作业质量的测定

按下述各项测定五个草捆,将测定结果记入表9。

5.2.1成捆时间

5.2.1.1成捆时间:圆捆机从开始拣拾草条到打成草捆并卸捆完毕,机组重新开始工作的时间称成捆时

间。成捆时间为喂入时间、捆绕时间和卸捆时间之和。

5.2.1.2喂入时间:圆捆机从开始拣拾草条到形成符合设计要求草捆的时间称喂入时间。

5.2.1.3捆绕时间:从捆绳机构开始动作到捆绕完毕切捆绳的时间称捆绕时间。

5.2.1.4卸捆时间:从捆绳切断到卸捆完毕,机组从新开始工作的时间称卸捆时间。

5.2.2草捆尺寸、重量及密度

分别测量每个草捆的宽度、直径、重量。草捆密度按公式(3)计算:

………………(3)

式中:──3

草捆密度,kg/m;

G──草捆重量,kg;

k

V──3

k草捆体积,m。

5.2.3喂入量

草捆重量、成捆室损失的牧草重量和机器回收的牧草重量之和与喂入时间之比称圆捆机喂入量。按公

式(4)计算:

………………(4)

式中:Q──圆捆机喂入量,kg/s;

G──成捆室损失的牧草重量,kg;

cs

G──机器回收的牧草重量,kg;

hc

t──喂入时间,s。

ck

5.2.4牧草损失率

5.2.4.1拣拾损失率

在测定地段全长上拣拾器遗漏的牧草重量与该地段草条重量之比称为拣拾损失率。

往返测四个行程,每个行程随机取10m长称其草条重量,拣拾后再收集原草条内遗落的7cm以上全部

割后牧草,称其重量,记入表10。按公式(5)计算:

………………(5)

式中:s──拣拾损失率,%;

j

G──10m漏拣牧草重量,kg;

j

G──10m草条重量,kg。

t

5.2.4.2成捆损失率

成捆室损失牧草重量与测定地段全长上草条重量之比称为成捆损失率。

用帆布接取形成一个草捆过程中成捆室遗落下的散碎草,称其重量。往返测四个行程,结果记入表

11。按公式(6)计算:

………………(6)

式中:s──成捆损失率,%;

cx

G──每米漏拣牧草重量,kg/m;

jz

L──测定地段全长,m。

d

5.2.4.3牧草损失率按公式(7)计算:

s=s+s………………(7)

jcx

式中:s──牧草损失率,%。

5.2.5成捆率

定义:成捆数与总捆数之比称为成捆率。测定总捆数不得少于100捆(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按公式

(8)计算:

………………(8)

式中:──成捆率,%;

β

I──总捆数,捆;

z

I──成捆数,捆。

c

5.2.6捆绳消耗量

测量五个草捆的捆绳消耗量,按公式(9)计算:

………………(9)

式中:G──每吨草捆绳消耗量,kg/t;

s

G──每个草捆的捆绳消耗量,kg。

ks

5.3动力指标的测定

测定时圆捆机应满负荷,往返测四个行程。将结果记入表12。

5.3.1圆捆机牵引功率

测取成捆前30m距离的平均牵引阻力,同时测定机组通过时间。

5.3.1.1机组工作速度按公式(10)计算:

………………(10)

式中:──机组工作速度,m/s;

υ

L测区长度,m;

T通过测区的时间,s。

5.3.1.2牵引功率按公式(11)计算:

P=F·(11)

υ

qq

式中:P──牵引功率,kW;

q

F──平均牵引阻力,kN。

q

5.3.2圆捆机空载功率及传动功率

分别测定空载及成捆前30m距离的拖拉机动力输出轴扭矩和转速。

5.3.2.1空载功率按公式(12)计算:

………………(12)

式中:P──空载功率,kW;

k

M──空载时动力输出轴的扭矩,kN·m;

k

n──空载时动力输出轴的转速,r/min。

k

5.3.2.2传动功率按公式(13)计算:

………………(13)

式中:P──传动功率,kW;

c

M──动力输出轴的平均扭矩,kN·m;

c

n──动力输出轴的平均转速,r/min。

c

5.3.3圆捆机总功率消耗

圆捆机总功率消耗按公式(14)计算:

P=P+P……………(14)

qc

式中:P──圆捆机总功率消耗,kW。

6生产试验

6.1目的

生产试验的目的是考核圆捆机的使用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性能稳定性、地区适应性、高速保养方便

性、主要件和易损件的耐用性、劳动条件及安全性。

6.2一般要求

6.2.1投入生产试验的样机不少于2台。

6.2.2新设计的圆捆机捆草量不少于800捆,有重大改进的老产品不少于500捆。

6.3生产试验内容

6.3.1生产考核

按规定的生产试验作业量进行考核。从中整理出各类时间消耗、作业数量、燃油消耗,以计算各生产

率、使用可靠性、调整保养方便性、时间利用率等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考核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结果记

入表13。

a.做好每工作时间查定记录,精确到“min”;

b.测定每作业数量和燃油消耗;

c.观察、抽测和复测主要性能指标,在试验中期后期各不少于一次,评定其性能稳定性;

d.检查样机主要件的磨损、损坏和变形情况,对有代表性的和严重损坏部位拍摄照片,零部件损坏

需要更换时,应统计该零件损坏时累计捆草量和纯工作时间,将结果记入表14;生产试验结束后,应对易

损件进行复测,结果记入表2;评定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