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
2023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2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694—2023
代替DB33/T694—2014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aquacultureofyellowcatfish
2023-02-27发布2023-03-29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694—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694—2014《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694—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黄颡鱼亲本规格要求(见5.1.2.2,2014年版4.1.2);
b)增加了雄性瓦氏黄颡鱼的要求(见5.1.2.3);
c)增加了雄性瓦氏黄颡鱼亲本培育要求(见5.1.4.4);
d)增加了人工授精对雄性与雌性亲鱼的配比要求(见5.1.5.2);
e)增加了人工授精的操作过程(见5.2.3.4);
f)修改了成鱼养殖的放养密度(见7.1.1,2014年版6.1.1);
g)增加了冬季投饲管理的要求(见7.1.2);
h)增加了冬季水质管理要求(见7.1.3.1);
i)修改了套养为混养(见7.2,2014年版6.2);
j)增加了养殖尾水处理(见第9章);
k)增加了出血病(春季暴发病)的防治方法(见附录A)。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湖旺水产种业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志金、周聃、胡大雁、王曙、公翠萍、费晨阳、费志平、张圆琴、张金鹏。
本标准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8年首次发布为DB33/T694.1—2008;
——2014年第一次修订时,并入了DB33/T694.2—2008《无公害黄颡鱼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的内容;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I
DB33/T694—2023
黄颡鱼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颡鱼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运输、尾水
处理、病害防治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黄颡鱼人工繁育及池塘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3000黄颡鱼配合饲料
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013粘性鱼卵脱粘孵化技术要求
SC1041瓦氏黄颡鱼
SC1070黄颡鱼
SC/T1124黄颡鱼亲鱼和苗种
SC/T1137淡水养殖水质调节用微生物制剂质量与使用原则
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DB33/T2288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黄颡鱼yellowcatfish
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中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在本省养殖的2个主要品种,包括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黄颡(Pelteobagrusfulvidraco)♀×瓦氏黄颡(Pelteobagrus
vachelli)♂杂交子代鱼。
4环境条件
4.1池塘要求
池塘环境应符合NY5361的要求。不同养殖阶段的池塘要求见表1。
1
DB33/T694—2023
表1不同养殖阶段池塘要求
面积水深淤泥厚度
池塘类别
(亩)(米)(厘米)
亲鱼池1~101.5~2.2≤10
鱼种池1~51.0~1.5≤5
成鱼池2~151.5~2.5≤10
注:1亩≈667平方米。
4.2水源水质
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水质应符合NY/T5361的要求。
5人工繁殖
5.1亲鱼培育
5.1.1池塘消毒及准备
亲鱼放养前10天,每亩用75千克~10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一周后灌水培肥。
5.1.2亲鱼要求
5.1.2.1宜从良种场引进或从成鱼塘及外荡等大水面水体中择优挑选。体形正常,体格健壮,体表光
滑,无疾病、性腺发育良好。
5.1.2.2黄颡鱼的种质应符合SC1070和SC/T1124的要求,黄颡鱼年龄在2龄以上5龄以下,雌性
规格不小于75克/尾,雄性不小于125克/尾。超级全雄黄颡鱼亲本检测其染色体为YY型。
5.1.2.3瓦氏黄颡鱼应符合SC1041的要求。雄性瓦氏黄颡鱼年龄在3冬龄以上5龄以下,规格不小
于750克/尾。
5.1.3雌雄鉴别
黄颡鱼性别鉴别见表2。
表2黄颡鱼性别鉴别
性别特征
雌鱼具有圆形的泌尿孔和杏仁形的生殖孔,成熟时腹部膨大。
雄鱼只有一个乳突状的泄殖孔,成熟时生殖突膨大,末端红肿。
5.1.4亲鱼培育
5.1.4.1每年11月~12月,在池塘水温高于15℃时,每亩放养1000尾,雌雄比例为2:1~3:1。
5.1.4.2饲料以粗蛋白含量在42%以上的浮性配合饲料为主,可适当添加新鲜小杂鱼。水温在20℃以
下时日投饲率为1%~2%,冬季晴天时,日投饲率为0.5%。水温在20℃以上时日投饲率为3%~4%。
5.1.4.34月初开始在配合饲料中添加0.5%的维生素C(Vc),经常冲水,保持水质清新,用水产养
殖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用方法按SC/T1137执行。
2
DB33/T694—2023
5.1.4.4瓦氏黄颡鱼雄性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密度每亩不超过300尾。投饲与日常管理按主养品种
要求。
5.1.5亲鱼选择
5.1.5.1成熟度判定
雌亲鱼腹部膨大、饱满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用手轻压腹部有流动感,生殖孔变圆,红肿外翻;雄
亲鱼生殖突膨大,末端略红肿。
5.1.5.2雌雄比例
采用自然产卵方式的黄颡鱼催产亲鱼雌雄比例以3:1为宜。生产全雄黄颡鱼与杂交黄颡鱼以人工授
精方式进行,催产亲鱼以100千克雌性黄颡鱼配备超雄黄颡鱼或雄性瓦氏黄颡鱼2尾~4尾。
5.2繁殖方式
5.2.1自然产卵自然受精
黄颡鱼自然繁殖季节,水温21℃~28℃时,在亲鱼培养池离岸1米的塘坡水面下30厘米~40厘米
处直接放置人工鱼巢棕片,间距1米为宜。每日开启增氧机2小时~3小时,适当冲换水,保持良好水质。
每天下午16:00以后检查鱼巢,收集粘附卵子的棕片,更换新的棕片。
5.2.2人工催产自然产卵
5.2.2.1催产时间
4月下旬至8月下旬,适宜催产水温21℃~32℃,最佳催产水温23℃~28℃。自然水温超过28℃
时,应用水空调等方式调节至适宜繁殖的水温。
5.2.2.2催产药物与配比
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激素类似物(LRH-A)、马来酸地欧酮(DOM)三种混合
使用为宜。每千克体重注射剂量为HCG(1000单位~2500单位)+LRH-A(10微克~20微克)+DOM(5毫
克~20毫克)。注射剂量雌雄相同。
5.2.2.3催产剂注射
采用体腔或肌肉注射法,一次性注射或二次注射均可。二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为10小时~12小时,第
一针剂量为总量的1/4,第二针为3/4。
5.2.2.4产卵
按以下3个步骤进行:
a)利用亲本培育的池塘或水泥池作为产卵池,水泥池面积为20平方米~50平方米、水深1.0米~
1.2米;
b)在产卵池内放置鱼巢,鱼巢由直径为40厘米、高度为35米的深色塑料桶,并在桶底部铺设固
定棕片做成;
c)按雄鱼数不多于鱼巢数的要求,将注射好的亲鱼按雌雄比3:1放入预先安置好鱼巢的产卵池
中,自然产卵并受精。收集粘附卵子的棕片放入孵化设施中孵化。
5.2.3人工催产人工授精
3
DB33/T694—2023
5.2.3.1催产时间
同5.2.2.1。
5.2.3.2催产药物与配比
同5.2.2.2。
5.2.3.3催产剂注射
同5.2.2.3。
5.2.3.4人工授精
按以下5个步骤进行:
a)流水刺激。将已注射好催产药物的亲鱼放入暂养池内,流水充气刺激。暂养池进排水方便、水
位保持50厘米~80厘米;
b)人工挤卵。待到雌亲鱼开始发情,捞出雌鱼擦干体表水分,挤压腹部将鱼卵挤出到干燥的容器
中,连续挤压3次挤出全部鱼卵,多条雌鱼的卵可放同一容器中;
c)人工取精。捞取雄性亲鱼擦干,剖开腹部,用镊子取出乳白色树枝状精巢,放置在不锈钢筛网
上,边用陶瓷研磨挤压碾磨,边加鱼类精子保存液冲洗,按1尾鱼精巢加200毫升为宜。以2
尾以上雄鱼的精子混合为佳;
d)授精。集中10分钟内挤出的鱼卵,将稀释后精子缓慢倒入卵子中,边倒边搅拌1分钟~2分
钟后,加入清水进一步激活精子。精子用量按10千克鱼卵加2尾雄鱼取得的精子量为宜;
e)脱粘。用泥浆水脱粘受精卵,方法按SC/T1013进行。
5.3人工孵化
5.3.1孵化方式
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a)将已粘附受精卵的棕片直接放入清塘后的池塘中静水孵化;
b)将已粘附受精卵的棕片钩悬于环道或水泥池中微流水充气孵化;
c)将已脱粘的鱼卵放入孵化缸中孵化;
d)在水泥池中流水充氧孵化12小时后,将粘在棕片的卵冲洗脱粘,放入孵化缸中孵化。
5.3.2孵化条件
5.3.2.1孵化密度
主要有以下3种:
a)池塘静水孵化,每亩控制在30万粒~50万粒;
b)水泥池微流水充气孵化,以3万粒/立方米~8万粒/立方米为宜;
c)孵化缸脱粘孵化,以30万粒/立方米~50万粒/立方米为宜,孵化缸内水流速度以鱼卵不在底
部沉积为宜。
5.3.2.2水质要求
人工孵化用水应砂滤或用孔径0.150毫米~0.125毫米(100目/吋~120目/吋)的筛绢过滤,溶氧在
5毫克/升以上,其他指标应符合GB11607和NY/T5361的规定。
4
DB33/T694—2023
5.3.3孵化时间
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关系见表3。出膜9小时~11小时,鱼苗移入水泥池暂养,到鱼苗能平游可出
池销售或下塘转入苗种培育。
表3孵化出膜时间与水温关系表
水温出膜时间
(℃)(小时)
20~2268~72
22~2560~70
25~3045~48
6苗种培育
6.1夏花培育
6.1.1放苗前准备
放苗前15天,每亩池塘用75千克~100千克生石灰或用5千克~10千克漂白粉(有效氯含量25%以上)
泼洒,消毒后曝晒7天,再注入40厘米~50厘米经80目/吋筛绢过滤的新水。每亩施用3千克~5千克生
物肥料作基肥,培育浮游生物。
6.1.2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以15万尾~20万尾为宜。
6.1.3培育管理
6.1.3.1投饲
根据鱼苗不同阶段的食性要求,合理投喂。不同阶段投饲要求:
a)鱼苗下塘后第2天,可泼洒黄豆浆,每亩每天用1.5千克~2.0千克黄豆浸泡后磨浆去渣,分
上、下午2次全池泼洒;
b)鱼苗培育到1.5厘米以上时,每亩每天投喂粉状配合饲料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5/ 593-2000 石榴苗木 2000-10-26
- DB43/ 150-2000 棉胎 2000-10-12
- DB52/T 429-2000 贵州省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标准 2000-11-01
- DB15/T 350-2000 羊狂蝇蛆病防制技术规程 2000-11-20
- DB65/ 592-2000 桃苗木 2000-10-26
- DB65/ 594-2000 无花果苗木 2000-10-26
- DB32/T 420-2000 泰兴花生果 2000-11-17
- DB43/T 151-2000 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及其杀虫剂(J-DSCPV)的质量、生产、使用技术规程 2000-10-12
- DB15/T 351-2000 牛羊肝片形吸虫病防制技术规程 2000-11-20
- DB32/T 419-2000 海蜜二号厚皮甜瓜栽培技术规程 20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