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137-2012 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
DB63/T 1137-2012 The observation and record of the phenological period of the laysian grass species in the fiel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
- 起草人:
- 颜红波、周青平、刘文辉、梁国玲、贾志锋、雷生春、魏小星、韩启龙、陈有军、闫志勇
- 出版信息:
- 页数: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备案号:35189-2012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137—2012
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
2012-06-15发布2012-06-1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137—2012
前言
本规程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规程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颜红波、周青平、刘文辉、梁国玲、贾志锋、雷生春、魏小星、韩启龙、陈有
军、闫志勇。
I
DB63/T1137—2012
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察记载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的观测要求、原则、用具、方法、记载内容及备注事项等。
本规程适宜于披碱草属牧草田间物候期观测记载应用。
2观测要求
2.1观测地段选择
田间观测地段应交错排列,避开边行,随机选择,3次以上重复。
2.2建档
观测前记载试验材料的拉丁学名、品种名称、来源、播量、播种方法、播期、试验区地理坐标位置
及所在的行政村镇名称、面积、海拔、地形、气象资料、灌溉措施、土壤质地、肥力、施基肥的种类、
数量和方法、试验方案、并给出试验田间排列图、前茬及周围环境等内容。
3观测原则
观测应具连续性,不漏测任何一个物候期。
3.1观测时间
时间和顺序固定,开花期上午10:00-11:30或下午3:30-5:00晴天观测。
3.2观测部位
以植株主茎判断其物候期,主茎受损时另选植株,并注明。
4观测用具
记录本、铅笔、钢卷尺、小铁铲、计算器、放大镜、镊子、记载表(参见附录A)等。
5观测方法
某物候期出现10%为初期,50%以上为盛期,80%为末期。有条件时,采集每物候期图片。
5.1目测法
随机选择1平米或1米样段植株,目测物候期,三次重复。
5.2实测法
采用定株法。选择的观测地段内随机选取10株~30株,并标记,测定某一物候期的植株数,计算百
分率,确定物候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ZB 2175-2021 RJ45信息插头 2021-08-02
- T/CAMETA 001010-2022 制造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2022-12-07
- T/NSSQ 012-2022 物联网移动基站的网络安全防护规范 2022-11-25
- T/SHDSGY 038-2023 软件开发职业技能评价指南 2023-03-28
- T/CASME 1198-2023 政务服务智能特征数据提取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2023-12-28
- T/QGCML 1013-2023 空气源热泵集中供热智能群控系统 2023-07-07
- T/SDIRAA 023-2021 海洋数据质量控制 处理流程规范 2021-12-29
- T/QGCML 2932-2024 AI边缘计算智能终端技术规范 2024-01-05
- T/SCTA 003-2022 工业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 数据处理 2022-02-10
- T/EES 0009-2022 数字化加油方式碳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燃油汽车 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