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868-2020 采用国际计量规范规则

JJF 1868-2020 Rules for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Metrological Specifications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JF 1868-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0-09-11
实施日期
2021-03-1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规范提出制修订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以及其他有关计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工作中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要求和方法。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其他相关国际技术文件时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胡主宽、徐战菊、林景星、王春艳、张欣宇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JJF1868-2020

采用国际计量规范规则

RulesforAdoptionofInternationalMetrologicalSpecifications

2021-03-11实施

2020-09-11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1868-2020

目录

引言…….<ID

1范围…………………….(1)

2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致性程度…………..(2)

4.1总则………….(2)

4.2等同…….(2)

4.3修改…..(2)

4.4非等效……….•......•.....•.............•.......••••••••(3)

5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方法…·….(3)

5.1总则…………………….(3)

5.2翻译法……………….•••••...•(4)

5.3重新起草法………·…………..(4)

6技术性差异、结构改变和编辑性修改的表述和标示………..••••....(4)

7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编号方法……………··……(5)

7.1概述…………·…..(5)

7.2编号方法…………………....•••(5)

8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5)

8.1一致性程度标识……………………·(们

8.2一致性程度及代号………·………...•.•...•.•....(6)

8.3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标示一致性程度……………(6)

8.4在目录和其他媒介上标示一致性程度……·………..•...........••••(6)

附录AC规范性〉国际计量规范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7)

附录B(资料性〉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9)

附录c(资料性〉规范引言中有关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介绍性内容示例…...•.•...(10)

附录D(资料性〉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示例...•••...(11)

附录E(资料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封面中标示一致性程度的示例.•.........•...(13)

I

JJF1868-2020

本规范是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时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指导性技术规范。

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36

号)和《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号〉相关要求制

定,并参考了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z采用国际标准》、

GB/T20000.9-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9部分:采用其他国际标准化文件》和

OIMLB6-2:2012《OIML技术工作导则:OIML出版物的起草和表达指南》的相关

内容。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II

JJF1868-2020

采用国际计量规范规则

1范围

本规范提出制修订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以及其他有关计量技术规范〈以下简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工作

中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要求和方法。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其他相关国际技术文件时可参照执行。

2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0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

JJF1016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

JJF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JJF1104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

GB/T200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JF1001-201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国际计量规范internationalmetrologicalspecifications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InternationalRecommendations,

OIMLR)、国际文件(InternationalDocuments,OIMLD)、国际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s,OIMLG)和词汇(Vocabularies,OIMLV)等文件以及国际计量局

CBIPM)发布的相关文件。

3.2采用adoption

以相应国际计量规范为基础,并标明与其之间差异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

注: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分为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两种。

3.3编辑性修改editorialchange

在不改变国际计量规范技术内容的条件下,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

在允许范围内进行的修改。

3.4技术性差异technicaldeviation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在技术内容上的不同。

3.5结构structure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或国际计量规范的章、条、段、表、图和附录的排列顺序。

1

JJF1868-2020

3.6等同采用identicaladoption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保持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技术内容和结构上相同,并允许有最小

限度编辑性修改的采用。

3.7修改采用modifiedadoption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存在技术性差异,能清楚地标明这些差异以

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并允许包含编辑性修改的采用。

注z

1修改采用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在结构上应予以对应,只有在不影响与

国际计量规范内容和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才允许改变结构。

2修改采用不包括只保留国际计量规范中少量或者不重要条款的情况。

3.8反之亦然原则viceversaprinciple

国际计量规范可以接受的内容在相应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可以接受的内容在相应国际计量规范中也是可以接受的原则。

注z“反之亦然原则”适用时,表明符合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也就同时符合国际计量规范。

4一致性程度

4.1总则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等同、修改和非等效,

其中与国际计量规范一致性程度为“等同”和“修改”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属于采用国

际计量规范。

4.2等同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在技术内容和结构上相同,但允许包含以下

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

一一改正排版印刷错误;

一一纳入国际计量规范修正案或技术勘误的内容:

一一改变计量技术规范名称以便与现有的规范系列一致或与我国对计量器具的命名

相一致;

一-用“本规范(具体可表述为本规程、本规范、本型式评价大纲等形式〉”代替

“本国际建议”“本国际文件”等;

一-增加资料性要素,如推荐的记录格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等资料性附录;

一一删除或修改国际计量规范中资料性概述要素〈包括封面、目录、引言等〉;

一一如果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制,增加单位换算的内容;

一→参考文献中用对应的国内文件代替国际文件。

“等同”程度下,“反之亦然原则”适用。

注:文件版式的改变〈例如页码、字体、字号等的改变〉,尤其在使用计算机编辑的情况下,不

影响一致性程度。

4.3修改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存在技术性差异,并清楚地说明这些差异以

2

JJF1868-2020

及解释其产生的原因,和〈或〉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结构上存在变

化,但同时有清晰的比较。一致性程度为“修改”时,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允许包含编辑

性修改。

“修改”可包含以下情况:

一一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内容与要求少于相应的国际计量规范;

一一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内容与要求多于相应的国际计量规范,如增加内容、种类

或另一种供选择的方案等,例如增加了附加试验等;

一一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更改了国际计量规范部分内容与要求。

“修改”程度下,“反之亦然原则”不适用。

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可能在包括某国际计量规范的全部内容之外,还包括不属于该国际计量

规范的一部分附加技术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对所包含的国际计量规范做任何修

改,其采用程度也不是“等同采用”。仅在清楚地标示和解释技术性差异时,该国家计量技

术规范采用该国际计量规范的程度为“修改采用”。

4.4非等效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国际计量规范的技术内容和〈或)结构不同,同时这种差异在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未被清晰说明,或者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

的国际计量规范条款内容。

与国际计量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不属于采用国际计量

规范,只表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有对应关系。

5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方法

5.1总则

5.1.1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应优先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没有国际计量规范的,应

采用国际标准等国际技术文件。

5.1.2采用国际计量规范,应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遵循国际惯例,做

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5.1.3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尽可能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由于气候、地理因素或

者技术问题等原因修改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将与国际计量规范的差异控制在合理

的、必要的并且是最小的范围之内,并清楚地标示这些差异和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

原因。

5.1.4一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尽可能采用一项国际计量规范。特殊情况下,当使用列

表形式清楚地说明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并容易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的结构进行比较时,

才允许一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若干项国际计量规范;同理,也允许一项国际计量规

范中同一技术内容或不同技术内容被若干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所采用。

5.1.5与国际计量规范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应采用或参考国际计量

规范进行制定或修订。等同采用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应按国际计量规范规定的结构和内

容编写,修改采用或与国际计量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按照

JJF1002、JJF1016、JJF1071、JJF1104等规定编写。

3

JJF1868-2020

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封面上应有与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度标识,在引言中陈

述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与被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度、该国际计量规范编号

和中文译名。在引言中,等同采用时应陈述做出的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修改采用时

应陈述技术性差异、结构的改变以及编辑性修改;与国际计量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时,宜陈述参考国际计量规范的主要内容,不必说明技术性差异、结构的改变以及编辑

性修改。

5.1.6与国际计量规范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不应保留国际计量规

范的引言。可根据需要将国际计量规范引言的内容转化到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引言中,

也可删除国际计量规范的引言。

5.1.7当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把已发布的该国际计量规范的全部修正案和技术勘

误的内容纳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引言中还应包括增加国际计量规范

修正案和技术勘误内容的说明以及标示方法的说明。当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

规范后,对于新发布的该国际计量规范修正案和技术勘误宜尽快采用。

5.2翻译法

将相应国际计量规范原文翻译成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可做最小限度的编辑性

修改。

采用翻译法时如需要增加资料性附录,应将这些附录置于国际计量规范的附录之

后,并按条文中提及这些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序。每个增加的附录的编号由

“附录”字样加上“N”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从“A”开始,例

如“附录NA”“附录NB"等。每个增加的附录中章、图、表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均应从

1开始,编号前应加上“N”和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后跟下脚点,例如附录

NA中的章用“NA.l”“NA.2”等表示,图用“图NA.l”“图NA.2”等表示。

制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使用翻译法。

关于国际计量规范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参见附录A。

5.3重新起草法

在相应国际计量规范的基础上按照JJF1002、JJF1016、JJF1071、JJF1104等相

应规定重新编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制修订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修改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使用重新起草法。

注: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见附录B.附录B中也包含了一致性程度

为非等效时采用的方法。

6技术性差异、结构改变和编辑性修改的表述和标示

6.1当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涉及的技术性差异较少时,宜在国家计量

技术规范的引言中予以陈述。当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较多时,应在文中涉及这些差

异的条款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进行标示,并且宜编排一个附录将归纳所

有差异及其原因的表格列在其中,同时在引言中指出该附录并说明在文中如何标示这些

技术性差异。

6.2当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涉及的结构调整较少时,宜在国家计量技

JJF1868-2020

术规范引言中陈述。当结构调整较多时,宜编排一个附录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国际计

量规范的章条编号对照表列在其中,同时在引言中指出该附录。

6.3当国家计量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计量规范存在编辑性修改时,等同采用的国家计量

技术规范在引言中仅陈述如下编辑性修改z

一一纳入国际计量规范修正案或技术勘误的内容;

一一改变国际计量规范名称;

一一增加资料性附录;

一一增加单位换算的内容。

修改采用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引言中除需要陈述上述四项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

改,还应陈述4.2所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修改以外的其他编辑性修改,例如删除或修改

国际计量规范的资料性附录等。

6.4国际计量规范的修正案和(或)技术勘误应直接纳入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条款中,

同时应在改动过的条款的外侧页面空白位置用垂直双线(||〉标示。

6.5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对于国际计量规范引用的注日期的

其他国际文件以及参考文献,可以用等同采用这些文件的我国文件代替;对于不注日期

的其他国际文件和参考文献,应全部保留。修改采用以及非等效于国际计量规范的国家

计量技术规范,对于国际计量规范引用的其他国际文件以及参考文献,可以用适用的我

国文件代替,对于其中与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应有一致性程度的

标识。

6.6技术性差异、结构改变和编辑性修改的表述和标示的示例参见附录C和附录D。

7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编号方法

7.1概述

当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国际计量规范等同时,“等同”这一信息宜使读者在查阅内

容之前清楚获悉,为此使用下述编号方法。

7.2编号方法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编号方法是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编号与国

际计量规范编号结合在一起的双编号方法。具体编号方法为将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编号及

国际计量规范编号排为一行,两者之间用一斜线分开。

示例:JJGXXX×一××××/OIMLR51:2006

对于与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度为修改和非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只使用国

家计量技术规范编号,不允许使用上述双编号方法。

双编号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仅用于封面、扉页、页眉、封底和版权页。

8一致性程度的标示方法

8.1一致性程度标识

在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时,应准确标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

度。一致性程度标识包括国际计量规范编号、逗号和一致性程度代号。

5

JJF1868-2020

8.2一致性程度及代号

一致性程度及代号见表1。

表1一致性程度及代号

一致性程度

代号

IDT

等同

MOD

修改

非等效NEQ

8.3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标示一致性程度

8.3.1与国际计量规范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在规范封面上国家计

量技术规范英文译名下面的括号中标示一致性程度标识。如果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英文

译名与被采用的国际计量规范名称不一致,则在一致性程度标识中国际计量规范编号和

一致性程度代号之间给出该国际计量规范英文名称。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封面中标示一

致性程度的示例见附录E。

8.3.2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引言、引用文件中标示与国际计量规范的一致性程度时,

可参照GB/T20000.2的标示方法。

8.4在目录和其他媒介上标示一致性程度

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目录、数据库和其他所有相关媒介上宜标示与国际计量规范的

一致性程度标识。

6

JJF1868一2020

附录A

(规范性)

国际计量规范条款中助动词的翻译

表A.l~表A.4给出国际计量规范条款表述中使用的各种类型的助动词,包括首

选和等效的表述,同时给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表述中相应助动词的选择。

表A.l给出了用于表示声明符合规范需要满足的要求的助动词翻译。

表A.1要求

其他等效表述

常用助动词

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范的用词

规范的翻译

范的用词规范的翻译

ISto...

isrequiredto...

itisrequiredthat...应该

shall

hasto...

只准许

only...ispermitted

itisnecessary...

itisnotallowed[perrr山ted][accepta-

ble][permissible]...

不得

shallnot不应isrequiredtobenot...

不准许

isrequiredthat..•benot

isnottobe...

表A.2给出了用于表示推荐或不赞成的行动步骤的助动词翻译。

表A.2推荐

常用助动词其他等效表述

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范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范的用词

规范的翻译

的用词

规范的翻译

itisrecommendedthat.•.推荐

should

oughtto…建议

itisnotrecommendedthat···

不推荐

shouldnotitisrecommendedthat...doesnot

不宜

不建议

oughtnotto···

表A.3给出了用于表示在规范的界限内所允许的行动步骤的助动词翻译。

7

JJF1868-2020

表A.3允许

常用助动词其他等效表述

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范的用词

规范的翻译

规范的翻译

范的用词

ispermitted

可以

may可isallowed

允许

ispermissible

itisnotrequiredthat...无须

neednot

不必

no...isrequired不需要

表A.4给出了用于陈述由材料的、生理的或某种原因导致的能力和可能性的助动

词翻译。

表A.4能力和可能性

常用助动词

其他等效表述

国际计量规国家计量技术国家计量技术

国际计量规范的用词

范的用词

规范的翻译规范的翻译

tobeableto...

能tobeinapositionto•能够

can

可能thereisapossibilityof...有可能

itispossibleto...

tobeunableto...

tobenotinapositiont。...

不能不能够

cannotthereisnopossibilityof...

不可能

没有可能

itisnotpossibleto...

itisimpossibleto...

8

JJF1868-2020

附录B

(资料性)

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

表B.1给出了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

表B.1采用国际计量规范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

允许的差异

采用方法

一致性程度

技术性差异

结构改变

编辑性修改

无无

等同有

翻译法

有b

修改重新起草法有‘

非等效

重新起草法

•为便于比较两个文件之间的内容,列表对照结构。

b提供技术性差异的标识和说明。

9

JJF1868-2020

附录C

{资料性)

规范引言中有关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介绍性内容示例

本附录示例中给出的规范文件仅为示范所用,示例中的内容与实际规范的内容可能

不同。

等同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引言的陈述见示例L

示例1:

本规程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OIMLR51:2006《自动分检衡器》。

本规程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z

一一为与现有规程系列一致,将规程名称修改为《××××XX»;

一一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英制值转换为对应国际单位制值的换算表;

修改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引言中,陈述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

的情况见示例2。

示例2:

本规程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OIMLRl46:2016《谷粒和油籽蛋白质测量仪》。

本规程与OIMLRl46: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如下:

一一增加了“8.4x×xxxx”,给出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标准器及检定方法z

一一-增加了第10章中测量结果数值的修约要求,以提高结果判定的可操作性$

本规程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z

一-增加了附录c(资料性附录〉“XxX×××”。

修改采用国际计量规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引言中,指出如何标示差异和有关附录

的情况见示例3。

示例3:

本规程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OIMLRl43:2009《固定源排放中的S02连续测量仪》。

本规程与OIMLRl43:200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规程与OIML

Rl43:2009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规程与OIMLRl43:2009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

白位置的垂直单线(|〉进行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与国际计量规范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引言的陈述见示例4。

示例4:

本规程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OIMLRll7-1:2007《非水液体动态测量系统》编制,与OIML

Rll7-1:2007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10

JJF1868-2020

附录D

(资料性)

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示例

示例1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一××××修改采用OIMLRl43:2009

《固定源排放中的S02连续测量仪》时有较多结构调整的情况为例,列出了编排在附录

中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示例1:

表x.x给出了本规程与OIMLR143:2009的章条编号对照情况。

表×.×本规程与OIMLR143:2009的章条编号对照-览表

对应OIMLRl43:2009章条编号

本规程的章条编号

3.15.1

3.1.15.1.1

3.1.25.1.2

46

6.1

4.16.2.1'6.2.2'6.2.3

4.26.2.4

4.36.3'6.4

57

附录A

示例2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一××××修改采用OIMLRl43:2009

《固定源排放中的S02连续测量仪》时有较多技术性差异的情况为例,列出了编排在附

录中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示例2:

表x.×给出了本规程与OIMLR143:2009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表×.×本规程与OIMLR143:2009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原因

技术性差异

本规程的章条编号

3xxxxx×××××××

4.2xxx××××xxxx×

4.3×xxx××××xxx×

6.1.3××××××××××××

××××××××××××

附录C

11

JJF1868-2020

示例3给出了与示例2相对应的该规程正文中垂直单线(|)的标示示例。

注:垂直单线〈|)应置于差异涉及的条款外侧页面的空白位置,实际位置应根据

页面外侧的方向分别置于条款的左侧或右侧。

示例3:

4计量性能要求

4.1××××××

X×X×xxx××××××××××××××××××××××××××××××xx××

×xx×××××××××××XO

4.2xxx×××X

××xxxxxx×××××××××××××××xx××xx××××-

4.3×xx×××x

xxxx×××X×××××××××××xxx×××××××××xx××××。

12

JJF1868-2020

附录E

(资料性)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封面中标示一致性程度的示例

示例1~示例3仅用于给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封面中标示一致性程度的例子,并未

表明或规定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与相应国际计量规范之间实际的一致性程度。

示例1:

自动分检衡器

Automaticcatchweighinginstruments

(OIMLR51:2006,IDT)

示例2:

固定源排放中的S02连续测量仪

InstrumentsforthecontinuousmeasurementofS02instationarysourceemissions

(OIMLRl43:2009,MOD)

示例3:

燃油加油机

Fueldispensers

(OIMLRl17-1:2007,Dynamicmeasuringsystemsforliq山dsotherthanwater

Partl:Metrologicalandtechnicalrequirements,NEQ)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