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017-2022 人工生态公益林森林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DB63/T 2017-2022 Natural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forest health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017-202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10
实施日期
2022-04-10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4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017—2022

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2022-03-10发布2022-04-10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01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指标体系......................................................................3

5调查方法..........................................................................3

6评价与等级........................................................................4

附录A(资料性)样地调查内容........................................................6

附录B(规范性)层次分析法..........................................................8

附录C(资料性)评价结果等级说明...................................................12

附录D(规范性)常见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等级评价表...................................14

I

DB63/T201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北京林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青海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

宁市大通县林业局、互助北山林场、仙米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海龙、贺康宁、时保国、李毅、王冬梅、王文义、冶有德、马慧静、时玮、

雅努义、赵万启、赵昌宏、吴有林、胡岳、王昆、张萌、李元海、陈保业、季海川、穆雪红、依西、多

杰卓玛。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I

DB63/T2017—2022

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等级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相同立地条件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036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森林健康Foresthealth

森林作为一个结构体,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更新能力,其自身的林分结构、林分抵抗力和林分生

产力保持稳定,并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服务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2

多样性指数Diversityindex

多样性指数用于物种多样性的测定,采用应用范围较广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进行计算。

3.3

郁闭度Crowndensity

郁闭度指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比值在0至1之间。

[选自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3.4

草本盖度Herbagecoverage

草本盖度指样地中草本植物叶片投影总面积与样地面积之比。

[选自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1

DB63/T2017—2022

3.5

灌木盖度Shrubcoverage

灌木盖度指样地中灌木冠层投影总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选自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3.6

林分混交度Standmingling

用于描述混交林中林分树种间的隔离程度,指的是与对象木树种不属同种的邻近木株数占最近邻近

木总数的比例。

3.7

大小比Diameterratio

用于描述林分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它指的是邻近木与对象木株数的差值占最近邻近木总数的比例,

从林木的胸径方面进行分析。

3.8

角尺度Angleindex

角尺度用来描述相邻树木围绕参照树的均匀性,对参照树的n个相邻最近树而言.均匀分布时

其位置分布角应各为360°/n。

3.9

群落层次结构Hierarchyofcommunities

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3.10

海拔Elevation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

3.11

坡向Slopeaspect

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

3.12

枯落物厚度Litterthickness

枯落物厚度指枯枝落叶层的厚度,以厘米(cm)为单位,精确到1cm。

[选自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2

DB63/T2017—2022

3.13

平均降雨量Averageprecipitation

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

3.14

土壤类型Soiltype

本文件涉及的土壤类型有:壤土、砂壤土、粘壤土、砂土、黏土。

3.15

林业生物危害程度Forestrybiologicalhazardlevel

通过统计受害林木占林木总体之比来判断林木受到危害的程度,根据占比不同共分为轻度危害、中

度危害、重度危害三种等级。

3.16

人为干扰程度Humaninterferencelevel

指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干扰程度。森林调查等活动为无干扰,或轻微干扰;采集等活动为中度干扰;

放牧、林下经营和砍伐等活动为重度干扰。

3.17

雪压等级Snowpressurelevel

通过统计受雪压危害林木占林木总体之比来判断林木受到雪压危害的程度,根据占比不同共分为无

雪压(或轻度雪压)、中度雪压危害、重度雪压危害三种等级。

3.18

火险等级Forestfirerisklevel

在森林可燃物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火源和其他火环境条件,将森林火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3.19

相对树高Relativetreeheight

用于拟合相对树高曲线并表示混交林林分中的径阶树高,指的是林分的各阶径平均树高与林分平均

树高的比值。

3.20

相对胸径Relativediameteratbreastheight

用于拟合相对胸径曲线并表示混交林林分中的径阶胸径,指的是林分的各阶径平均胸径与林分平均

胸径的比值。

3.21

3

DB63/T2017—2022

平均蓄积增长量Averagecumulativegrowth

一定面积范围内生长着的林木的总材积增长量与林木株数的比值。

3.22

冠高比Crown-to-heightratio

树冠高度与整体树高的比值。

3.23

权重Weight

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相对重要程度。

3.24

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是将与决策总是相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决策方法。

4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体系见图1,共包括林分结构、立地条件、林分抵抗力、林分生产力4个类别,21个评估指

标。

图1评价指标体系

5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按照GB/T30363执行。

5.1样地设置

4

DB63/T2017—2022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能够代表林分总体特征水平的样地进行调查,样地要求生境条件、植物群落

组成、群落结构具有相对一致性。样地面积通常为0.0667hm2,样地大小和数量根据调查区域林分总体

特征而定,原则上每个标准地内林木株数不少于100株,林型选择主要为乡土树种作为优势种的纯林、

混交林。坡度5°以上的样地用罗盘仪进行校正,按校正后的斜距固定样地边界。

5.2样地观测

5.2.1乔木层调查

对样地内的乔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起测径阶一般以林分平均直径的0.4倍为依据,依据评价地区

林分结构规律,起测径阶一般为4cm~6cm,起测胸径为3cm~5cm。

5.2.2灌木层调查

在样地四周和中心设置5个2m×2m的小样方,灌木盖度较低的可设置5个5m×5m的小样方,测定

所有的灌木树种,包括胸径小于起测胸径的乔木幼苗和幼树。

5.2.3草本层调查

在样地内均匀布设9个1m×1m的草本样方,记录草本种类、株数(丛数)、高度、盖度等指标。

5.2.4群落层次结构观测

按照乔木层、灌木层、地被物层(含草本、苔藓、地衣)3个层次记录调查样地群落层次结构。

5.2.5样地调查内容

样地调查内容包括:

a)核对森林经营单位的区划界线;

b)调查各类林地的面积;

c)调查各类林木蓄积;

d)调查与森林资源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e)具体调查内容详见附录A。

6评价与等级

6.1人工生态公益林健康等级指数

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权重,方法参见附录B。将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值、定性指标值与权重相乘计

算得出健康等级指数,按式(1)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

21

.......................................(1)

Dxiyi

I1

式中:

D—健康等级指数;

xi—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值、定性指标值;

—指标所占权重。

yi

5

DB63/T2017—2022

表1评价权重

目标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