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
GB 12326-2000 Power quality-Voltage fluctuation and flick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04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供电局、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林海雪、孙树勤、赵刚、陈斌发、王敬义、李世林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3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12326-2000
前「1
本标准是电能质量系列标准之一,目前已制定颁布的电能质量系列国家标准有:《供电电压允许偏
差》(GB12325-1990);《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12326-1990);《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1993);《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1995)和《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
1995)。
本标准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磁兼容E(MC)标准IEC61000-3-7等见(参考资料),对国
标GB12326-1990进行T全面的修订。
和GB12326-1990相比,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将系统电压按高压H(V)、中压M(V)和低压L(V)划分,分别规定了相关的限值,以及对用户指
标的分配原则;
2)将国标中闪变指标由引用日本△V,。改为IEC的短时间闪变P.,和长时间闪变P,,指标,以和国际
标准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
3)将电压波变()动限值和变动频度相关联,使标准对此指标的规定更切合实际波动负荷对电网的
干扰影响;
4)将原标准中以电压波变()动为主,改为以闪变值为主原(标准中△V,。均为推荐值),以和国际标
准相对应;
5)对于单个用户闪变允许指标按其协议容量占总供电容量的比例分配,并根据产生干扰量及系统
情况分三级处理原(标准中无此内容),既使指标分配较合理,又便于实际执行;
6)引人了闪变叠加、传递等计算公式,高压系统中供电容量的确定方法以及电压变动的计算和闪
变的评估等内容,并给出一些典型的实例分析;
7)对IEC61000-4-15规定的闪变测量仪作了介绍,并作为标准的附录A,以利于测量仪器的统一;
8)整个标准按国标GB/T1.1和GB/T1.2有关规定作编写。原标准名称的引导要素“电能质量”
英译为P“owerqualityofelectricenergysupply”改为国际上通用的P“owerquality",并将本标准名称
改为《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作为电磁兼容E(MC)标准,IEC61000-3-7等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论述上不够简洁。在国标修订
中选取相关内容,基本上删去对概念和原理的解释部分,因为国内将陆续发布等同于IEC61000的
EMC系列标准,可作为执行电能质量国家标准参考。对于国标中所需要的一些定义、符号和缩略语,以
及相关闪变测量仪规范和闪变P(.)的表达式等,主要参考了IEC61000-3-3,IEC61000-4-15,
须指出,在采用IEC61000相关内容中,本标准对于下列几点作了修改:
1)按IEC标准,对闪变P..P,:指标,每次评定测量时间至少为一个星期,取”%概率大值衡量。这
样规定,在电网中实际上难以执行。本标准中对闪变八:指标规定取1天2(4h)测量,而且取95%概率大
值衡量;对P,。指标,原则上规定不得超标。
2)对于电压变动,除了按变动频度r范围给出限值外,还补充了随机性不规则的电压变动的限值
以及测量和取值方法。
3)在IEC标准中,除了电磁兼容值外还引入“规划值”,规划值原则上不大于兼容值,是由电力部门
根据负荷和电网结构等特点自行规定的目标值,本标准不采用“兼容值”或“规划值”,一律用“限值”概
念。
4)IEC61000-3-7实际上只对中、高压波动负荷的兼容限值作了规定,对于低压,主要是控制单台
GB12326-2000
设备的限值,已由IEC61000-3-3和IEC61000-3-5中作了规定。(国内将有等同标准),在制定本标准
时,鉴于中、低压设备兼容值相同见(IEC61000-3-7),而国产低压电气设备大多未按IEC标准检验其
电压波动和闪变指标,故将低压也作了规定,以使标准较为完整。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2326-199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经贸委电力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供电局、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机械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海雪、孙树勤、赵刚、陈斌发、王敬义、李世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ft*GB12326-1990
Powerquality-Voltagefluctuationandflicker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压波动和闪变的限值及测试、计算和评估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50H: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由波动负荷引起的公共连接点电压的快速变
动及由此可能引起人对灯闪明显感觉的场合。
2引用标准
GB156-1993标准电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3.1公共连接点pointofcommoncoupling(PCC)
电力系统中一个以上用户的连接处。
3.2波动负荷fluctuatingload
生产或(运行)过程中从供电网中取用快速变动功率的负荷。例如:炼钢电弧炉、轧机、电弧焊机等。
3.3电压方均根值曲线U(t)R.M.S.voltageshape,U(t)
每半个基波电压周期方均根值(r(.m.s.)的时间函数。
3.4电压变动特性d(t)relativevoltagechangecharacteristic,d(t)
电压方均根值变动的时间函数,以系统标称电压的百分数表示。
3.5电压变动drelativevoltagechange,d
电压变动特性d(t)上,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
3.6电压变动频度rrateofoccurrenceofvoltagechanges,r
单位时间内电压变动的次数(电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各算一次变动)。同一方向的若干次变动,如
间隔时间小于30ms,则算一次变动。
3.7闪变时间tcflickertime,tf
一个有时间量纲的值,表示电压变动的闪变影响,和波形、幅值以及频度均有关。
3.8电压波动voltagefluctuation
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的变动或连续的改变。
3.9闪变flicker
灯光照度不稳定造成的视感。
3.10闪变仪flickermeter
一种测量闪变的专用仪器见(附录A),
注:一般测量P,;和P,,e
国家质,技术监督局2000一04一03批准2000一12一01实施
GB12326-2000
3.11短时间闪变值Pshorttermseverity,P
衡量短时间若(干分钟)内闪变强弱的一个统计量值见(附录A),P=1为闪变引起视感刺激性的
通常限值。
3.12长时间闪变值P,,longtermseverity,P,,
由短时间闪变值尸.t推算出,反映长时间若(干小时)闪变强弱的量值见(附录A),
3.13累积概率函数。umulativeprobabilityfunction(CPF)
其横坐标表示被测量值例(如瞬时闪变值),纵坐标表示超过对应横坐标值的时间占整个测量时间
的百分数见(图A2),
4电压变动和闪变的限值
4.1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变动限值和变动频度、电压等级有关,见表1,
表1电压变动限值
丁月
4.2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由波动负荷引起的短时间闪变值P,,和长时间闪变值Ph应满足表2所列的
限值。
表2各级电压下的闪变限值
巨21M*V6PPq#4&4,'--i43P#'t.J,ifQPT1R,4,&N}IJ}WPCCMdfL0NVH..180hYFlitr)hl0}1m1}n1i7Rf}2}hJ}FPh}(00I)M}..l9.70V}01..800))(一洲
4.3任何一个波动负荷用户在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单独引起的电压变动和闪变值一般应满足下列要
求。
4.3.1电压变动的限值如表1所列。
4.3.2闪变限值根据用户负荷大小、其协议用电容量占供电容量的比例、以及系统电压,分别按三级作
不同的规定和处理。
4.3.2.1第一级规定。满足本级规定,可以不经闪变核算,允许接人电网。
a)对于LV和MV用户,第一级限值见表3,
GB12326-2000
表3LV和MV用户第一级限值
怎2ELMAEIC6021000-r001m<<3-,rrr3n<<f-qi200E'10IC60100-3-5ML烹V't51}-'}ck=A.S00/0S(4...2O.1...,0o
b)对于HV用户,满足A(S/S.c)m..<0.100.
4.3.2.2第二级规定。须根据用户闪变的发生值和限值作比较后确定.
每个用户按其协议用电容量S,(S,=P,/cosip,)和供电容量S之比,考虑上一级对下一级闪变传递的
影响(下一级对上一级的传递一般忽略)等因素后确定闪变限值。不同电压等级之间闪变传递系数T如
表4所列。
表4不同电压等级间闪变传递系数
澡书V80-H'M1M.-9^V1.0一攀攀川
用户闪变限值的计算如下:
a)对于MV和IN单个用户,首先求出接于PCC的全部负荷产生闪变的总限值G:(以MV用户
为例写公式)
GM,一VLLM3,一TLLHv·······················…·…(:)
式中:LMv和LHV分别为MV和HV的闪变限值见(表2).
THM为HV对MV的闪变传递系数见(表4).
则单个用户闪变限值E,Mv为:
E,Mv一GMv潺孺”·””·”··“·“··…·…(2)
式中:FMv为波动负荷的同时系数,其典型值FMv=0.2^-0.3(但必须满足S,/FMv<SMv)。式1(),(2)
中,如将下标作适当替换例(如MV换为IN,THM换为THI.或TML等)则可以用于LV用户的计算。式
(1),(2)对于短时间闪变P(.,)和长时间闪变P(h)均适用。
b)对于HV单个用户,闪变限值计算式为
E.ijv一v‘裸(3)
式中:S,,为接S。的PCC总供电容量,确定方法见附录B。
。)对于某些相对较小的用户,利用式(2(),(3)求出的闪变限值可能过严,如用户未超过表5规定的
基本闪变值,则仍允许接网。
表5基本闪变值
卜‘一P0E-.35一一一-‘一0E.P2A.5一一州
4.3.2.3第三级规定了超标超(过第二级限值)用户和过高背景闪变水平的处理原则。
GB12326-2000
由于PCC上并不都是波动负荷,按第二级条件计算,某些用户若是超标的,但实际背景闪变水平比
较低,或者超标的概率很低例(如每周不超过1%时间),电力企业可以酌情包(括考虑近期的发展)放宽
限值.反之,如背景水平已接近于表2规定值,则应适当减少分配的指标,研究采用补偿设备的可能性,
并应分析背景水平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降低闪变水平措施。
5电压变动和闪变的测f条件、取值
5.,本标准电压变动值d,短时间闪变值Ps:和长时间闪变值P,,指的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较小方式
下,波动负荷变化最大工作周期的实测值。例如:炼钢电弧炉应在熔化期测量;轧机应在最大轧制负荷周
期测量;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应在三相测量值中取最严重的一相的值。
注
1对于三相等概率波动的负荷可以任意选取一相测量。
2设计所取的短路容量可以用投产时系统最大短路容量乘系数0.7.
5.2对于随机性不规则的电压波动,电压变动实测值应不少于50个,以950o概率大值作为判断依据。
短时间闪变值测量周期取为10min,每天2(4h)不得超标7次7(0min);长时间闪变值测量周期取为
2h,每次均不得超标。
注:95%概率大值指的是将实测值按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舍弃前面50o的大值,取剩余的实侧值中最大值.
6闪变的.加和传递
根据新用户投人前后公共连接点实测的闪变值,可以利用以下有关计算公式,推算出新用户实际上
产生的闪变值。
6.1n个波动负荷各自引起的闪变及背景闪变在同一节点上相互叠加,其短时间闪变值可按下式计
算:
尸s。一粼P(.11)·十尸(et2)二+…+尸(6t.)m.················…·…4()
式中:m值取决于主要闪变源的性质及其工况的重叠可能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2467.3-2008 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防伪膜 2008-11-03
- GB/T 22527-2008 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2008-11-03
- GB/T 22517.3-2008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3部分:棒球、垒球场地 2008-11-03
- GB/T 22517.2-2008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第2部分:游泳场地 2008-11-03
- GB/T 22467.2-2008 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 2008-11-03
- GB/T 10361-2008 小麦、黑麦及其面粉,杜伦麦及其粗粒粉降落数值的测定 Hagberg-Perten法 2008-11-04
- GB/T 10359-2008 油料饼粕 含油量的测定 第1部分:己烷(或石油醚)提取法 2008-11-04
- GB/T 22528-2008 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 2008-11-03
- GB/T 10358-2008 油料饼粕 水分及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2008-11-04
- GB/T 10360-2008 油料饼粕 扦样 200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