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514-2019 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规范

DB42/T 1514-2019 The specifications for soil and groundwater self-monitoring of key industries in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514-2019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4-08
实施日期
2019-07-08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40

Z05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514—2019

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及地下水

自行监测规范

Theself-monitoringstandardofsoilandgroundwaterfrom

keyindustrialenterprisesinHubeiProvince

2019-04-08发布2019-07-08实施

DB42/T1514—2019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监测程序及技术要求................................................................2

5.1前期准备工作..................................................................2

5.1.1资料收集..................................................................2

5.1.2现场踏勘..................................................................3

5.1.3人员访谈..................................................................3

5.1.4监测区的确定..............................................................3

5.2监测目标与监测频次............................................................4

5.2.1监测目标..................................................................4

5.2.2监测频次..................................................................4

5.3监测点位布设..................................................................4

5.3.1布设原则..................................................................4

5.3.2土壤/地下水本底值.........................................................4

5.3.3土壤监测点位布设..........................................................4

5.3.4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5

5.4样品采集......................................................................6

5.4.1土壤样品采集..............................................................6

5.4.2地下水样品采集............................................................6

5.5样品保存与流转................................................................7

5.6样品制备与分析................................................................7

5.6.1土壤样品制备..............................................................7

5.6.2样品分析测试..............................................................7

5.7监测结果评价..................................................................7

5.7.1评价标准..................................................................7

5.7.2评价方法..................................................................7

5.8监测报告编制..................................................................7

5.9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8

6标准的使用........................................................................8

附录A(资料性附录)企业资料收集清单.................................................9

表A.1企业资料收集清单..............................................................9

附录B(资料性附录)监测区信息参考记录表............................................10

I

DB42/T1514—2019

表B.1企业地块基本情况表............................................................10

表B.2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11

表B.3地块利用历史填写范例..........................................................11

表B.4污染源信息调查表..............................................................12

表B.5填埋场污染源信息调查表........................................................15

表B.6迁移途径信息调查表............................................................16

表B.7敏感受体信息调查表............................................................17

表B.8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表..........................................................18

表B.9人员访谈记录表格..............................................................19

表B.10潜在污染区域信息表...........................................................2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各行业常见污染物类别及分析测试指标...............................22

C.1污染物类别及对应分析测试指标....................................................22

表C.2各行业常见污染物类别..........................................................23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土壤样品制备流程.................................................25

图D.1土壤样品制备流程..............................................................25

II

DB42/T1514—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

探大队、湖北光谷标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武汉网绿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武汉瑞景环境修复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小敏、施敏芳、刘彬、杜维、熊晶、吴昊、范俊楠、杨金泉、黄荣、李明、

胡瑞春、梁龙飞、岳壮、余毅、杨军、闫加力、孙育平、汤曼琳、童翼飞、李玲。

本标准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联系电话:027-87167182,邮箱:

369374583@;对本标准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联系电话:027-

87614789,邮箱:39208454@。

III

DB42/T1514—2019

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过程中一般要求、监测程序及技术要求及

标准的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规范湖北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27417合格评定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25.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3.1

重点行业企业keyindustrialenterprise

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生产规模、排污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危害程

度等情况确定的重点监管单位,本标准中特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中的

企业。

3.2

监测区monitoringarea

具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设施或区域。

3.3

1

DB42/T1514—2019

特征污染物specificpollutant

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包括有毒有害的产品、原

料、辅料、中间体和副产物等。

3.4

地下水groundwater

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水。

[HJ/T164,定义1.3.1]

3.5

含水层aquifer

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地层。

[HJ/T164,定义1.3.3]

3.6

隔水层aquifuge

结构致密、透水性极弱的,水流速率不足以对井和泉提供充足水量的岩土层。

[HJ/T164,定义1.3.4]

3.7

潜水面watertable

又称地下水位或地下水面,是指地表以下饱水带和非饱水带的分界线,是地下水的水位,通常是水

在井中上升到达的水位。

4一般要求

湖北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根据本标准技术要求自行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识别本企业存在土

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或设施并确定其对应的特征污染物,制定监测方案、建设并维护监测设施、

开展监测、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评估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物

的进一步扩散。

5监测程序及技术要求

5.1前期准备工作

5.1.1资料收集

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内各区域和设施信息、污染物迁移途径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

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等(见附录A)。

2

DB42/T1514—2019

5.1.2现场踏勘

踏勘前准备

在充分收集分析资料、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布局的前提下开展现场踏勘工作。现场踏勘以

被监测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为主,周围区域的范围由现场调查人员根据污染可能迁移的距离来判断。现

场勘察前,调查人员需要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掌握相应的安全卫生防护知识,并装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勘察内容

现场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相邻场地的现状与历史情况,周围区域的现状

与历史情况,区域的地质、水文地质、地形的描述等。勘察重点是: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

处置或生产设备,储槽与管线,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痕迹,各种储罐与容器,

排水管与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废弃物,井,污水系统等。同时还要观察和记录场地及周围是否存在可

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

并记录其与场地的位置关系。

污染判断

在踏勘过程中,可通过辨识异常气味、污染痕迹、植被损害等状况判断是否已存在土壤污染,观察

生产设备、各类管线、贮存容器、排污设施等周边是否存在发生污染的可能性,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点

及污染防治设施区域,包括生产废水排放点、废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固废堆放处等,调

查人员可以配备便携式监测仪器进行现场筛查。

5.1.3人员访谈

人员访谈的目的是补充和确认监测区域的使用信息,以及核查所收集到资料的有效性。访谈人员可

包括企业负责人、熟悉企业生产活动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人员、熟悉所在地情况的其

他人员等。访谈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现在及历史上的生产情况、有毒有害原辅材料使用及贮存情况、

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和污染状况、环境事故以及生产变化、企业变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周边邻近

地区情况等。

5.1.4监测区的确定

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根据污染源、污染物及其迁移途径等,识别企业存在土壤或地

下水污染隐患的设施或区域,在企业平面布置图中标记为监测区并建立监测区信息档案(记录表参考附

录B)。不同类型企业的监测区不同,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a)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或生产设施;

b)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贮存或堆放区;

c)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转运、传送或装卸区;

d)贮存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罐槽或管线;

e)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或排放区。

3

DB42/T1514—2019

5.2监测目标与监测频次

5.2.1监测目标

企业根据前期调查结果,自行确定监测指标。首次监测时,应能尽可能全面覆盖对应行业常见污染

物(附录C)。不同监测区的监测指标可以不同,原则上每个监测区对应的污染物项目不少于2类。对于

以下指标,企业需要在自行监测方案中说明选取或未选取的原因:

a)附录C中有列举,但企业认为不需监测的污染物;

b)企业所属行业在附录C中未提及,由企业自行确定的污染物;

c)不能说明原因或理由不充分的,应对附录C对应行业所列全部指标进行测试。

5.2.2监测频次

土壤及地下水最低监测频次为1次每年。对于在前期监测中发现有污染迹象的点位,应提高监测频

次,连续关注其污染物含量变化趋势。

对于地下水埋藏条件不适宜开展地下水监测的企业,以土壤监测为主,同时保留钻探记录、钻探现

场照片等证明资料。

5.3监测点位布设

5.3.1布设原则

监测点/监测井应布设在污染源周边并尽可能接近污染源

污染源较多的企业可根据监测区内污染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监测区内监测点/监测井的布设,

布设位置尽量接近污染隐患较大的污染源;

监测点/监测井的布设不应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

对存在污染迹象的污染源,应加密其周边监测点/监测井的布设。

5.3.2土壤/地下水本底值

确定监测区后,应在企业外部或企业内远离监测区处布设至少1个土壤对照点和1个地下水对照点,

要保证不受生产过程影响且可代表企业所在区域土壤及地下水本底值。一般情况下,土壤对照点选取在

企业所在区域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尽量选择在一定时间内未经外界扰动的裸露土壤。地下水对照点要

设置在企业地下水的上游区域,要尽量与污染物监测井设置在同一含水层。

5.3.3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监测点数量

每个监测区周边布设2个~3个土壤监测点,具体数量可根据监测区大小、污染源数量和污染物扩散

途径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监测点位置

监测点应选取在企业所在区域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污水排水口附近。一般情况下,监测点位置

应固定,便于连续性监测。

4

DB42/T1514—2019

采样深度

以表层土壤(0m~0.2m处)为重点采样层。当前期资料确定某区域已存在土壤污染时,应继续向

下开展深层采样监测,采样深度可借助现场监测仪器确定,一般采到含水层或到未受污染的区域。土壤

钻孔取样完毕后需要进行封孔。

5.3.4地下水监测点位布设

设施建设

参考HJ/T164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应建成长期监测井。

监测井数量

每个监测区周边至少布设1个地下水监测井。

监测井位置

企业应在充分掌握所在区域含水层分布情况、补径排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地下水形

成与运移规律科学布设监测井,一般布设在污染物迁移途径的下游方向。

采样深度

监测井在垂直方向的深度一般由以下原则确定:

a)污染物性质:

1)涉及低密度污染物的监测井,其进水口要穿过潜水面以保证采集到含水层顶部水样;

2)涉及高密度污染物的监测井,其进水口要设在隔水层之上、含水层的底部或附近;

3)低密度和高密度污染物同时存在时,则要考虑在不同深度采样的需求。

b)含水层厚度:

1)厚度小于6m的含水层,可不分层采样;

2)厚度大于6m的含水层,分上、中、下三层进行采样。

c)地层情况:

地下水监测以潜水为主。但在重点设施识别过程中认为可能会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情况下,

建议对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含水层进行监测。有可能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情况包括但不仅

限于:

1)潜水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较薄或已被穿透;

2)有埋藏深度达到了下部含水层的地下罐槽、管线等设施;

3)潜水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不连续。

d)其他要求:

1)应在充分考虑季节性水位波动的情况下确定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

2)企业或邻近区域内现有的地下水监测井,如果符合本标准要求,也可作为污染物监测井或

对照点;

3)地下水建井时钻探出的土壤样品,应将其监测结果作为地块初始值记录保存。

5

DB42/T1514—2019

5.4样品采集

5.4.1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参考HJ25.2。

5.4.2地下水样品采集

采样前洗井

采样前洗井至少在成井洗井48h后开始,操作流程如下:

a)气囊泵或低流量潜水泵采样法:

1)启动水泵,选择较低流速并缓慢增加,直至出水;

2)调整泵的抽提速率至水位不下降或无明显下降,流速应在100ml/min~500ml/min之间,

水位下降不超过10cm;

3)每5min监测并记录水位和泵的抽提速率,尽量在15min内稳定抽提速率;

4)水位稳定(即至少3项指标达到以下标准:pH变化在±0.1以内、温度变化在±0.5℃以

内、电导率变化在±10%以内、氧化还原点位变化在±10%以内或在±10mV以内、溶解氧

变化在±10%以内或在±0.3mg/L以内、浊度>10NTU时变化在±10%以内、浊度<10NTU

时变化在±1.0NTU以内)后,采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每5min监测输水管线出口的水

质指标,直至稳定;

5)若洗井4h后,水质指标未能达到稳定标准,可采用其他方法采样。

b)贝勒管采样法:

1)将塑料布平铺于井口周围,防止尼龙绳和贝勒管受到污染;

2)将尼龙绳系紧的贝勒管缓慢放入井内,直至完全浸入水体;

3)将贝勒管缓慢、匀速地提出井管;

4)将贝勒管中的水样倒入水桶,以计算总的洗井体积;

5)继续洗井,直至达到3倍井体积的水量;

6)采用便携式水质监测仪,每5min~15min监测水质指标,直至稳定;

7)若洗井水量达到5倍井体积后,水质指标仍不能达到稳定标准,可结束洗井,并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是否采样;

8)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统一收集处置。

样品采集

洗井达到要求后,测量并记录水位,若地下水水位变化小于10cm,可以立即采样;若地下水水位

变化超过10cm,需等地下水位再次稳定后采样,若地下水回补速度较慢,原则上要在洗井后2h内完

成采样。采样方法参考HJ/T164。

5.5样品保存与流转

土壤样品保存与流转要求参照HJ/T166,地下水样品保存与流转要求参照HJ/T164。

6

DB42/T1514—2019

5.6样品制备与分析

5.6.1土壤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流程参照附录D。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按附录D制样,用新鲜

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

5.6.2样品分析测试

样品分析测试工作应委托具有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检测机构可选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