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312-2017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DB32/T 3312-2017 Asphalt pavement hot-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3312-2017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9-25
实施日期
2017-10-25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30

P6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312—2017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asphaltpavementwithcentralplanthot

recycling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2017-09-25发布2017-09-25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3312—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常州市公路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叶勤、季小明、徐卿、蒋小旦、胡洋、谢鹏、李云、张稷韧、严金海、朱益兵、

郑炳锋。

I

DB32/T3312—2017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施工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及代号、总则、原路面调查与

分析、材料、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33再生沥青混凝土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6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3.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DB32/T2798江苏省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又称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eclaimedasphaltpavement,简称RAP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混合料。

3.2

沥青混合料asphaltmixture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

粗式(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1.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或

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

艺分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

3.3

1

DB32/T3312—2017

沥青再生剂rejuvenatingagent

必要时掺加到再生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热拌型沥青再生剂),或者兼顾恢复已老

化沥青性能和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等条件的添加剂(温拌型沥青再生剂)。

3.4

厂拌热再生centralplanthotrecycling

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

新沥青、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

3.5

再生混合料recycledmixture

通过厂拌热再生方式拌制的含有沥青混合料回收料(PAP)的热拌沥青混合料。

3.6

再生沥青rejuvenatedbinder

RAP中的回收沥青与新添加的沥青、沥青再生剂组成的混合物。

3.7

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ofrecycledmixture

再生混合料级配即再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是指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

成级配。

3.8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矿料aggregateinRAP

用抽提法或者燃烧法除去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沥青材料得到的矿料。

3.9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级配gradationofRAP

将烘干至恒重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进行筛分试验测得的级配。

3.10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矿料级配gradationofaggregateinRAP

用抽提法或者燃烧法除去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沥青材料得到的矿料级配。

3.11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配比percentageofRAPinrecycledmixture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占再生混合料矿料总质量的百分比。

3.12

2

DB32/T3312—2017

高掺量再生混合料highrecycledmixture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配比不小于30%的再生混合料。

4符号及代号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及代号见表1。

表1符号及代号

序号符号或代号意义

1RAP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2RA沥青再生剂

3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4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5RO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6SR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7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8沥青粘度

9OAC最佳油石比

10MS马歇尔稳定度

11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12RS残留稳定度

13DS再生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

14CB再生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15MS0再生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16TSR再生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

17VV再生混合料空隙率

18VMA再生混合料空隙率的矿料间隙率

19VFA再生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

20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21Superpave美国SHRP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

5总则

5.1为规范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指导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

验收,保证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5.2适用于对各等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进行厂拌热再生利用,再生的沥青混合料主要用于

各等级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和养护改善工程的沥青路面的面层及柔性基层。用于上面层时,沥

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用量宜不超过15%。

5.3沥青面层施工时气温应不低于10℃,采用温拌型沥青再生剂时,气温应不低于5℃,同时严禁雨

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5.4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利用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

3

DB32/T3312—2017

5.5厂拌热再生可以使用道路石油沥青或SBS改性沥青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其他类型的沥青

混合料回收料(RAP),须组织论证检验可行性。

5.6厂拌热再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第二章引用的国家、行业颁布的有

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5.7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6原路面调查与分析

6.1一般规定

6.1.1厂拌热再生实施前,应对原路面历史信息、技术状况、交通量、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

查和综合分析,为确定沥青路面铣刨与回收方案、再生混合料设计和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6.1.2原路面调查的内容应完整,并进行系统分析和准确评价。

6.2原路面基础信息调查与分析

6.2.1原路面基础资料,一般包括公路等级、设计标准、原路面的结构、材料和路况等。

6.2.2交通状况信息,包括历年交通量、轴载组成情况等。

6.2.3养护管理数据,包括养护历史、路况检测数据、施工资料、竣工资料等。

6.3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

6.3.1路面损坏,包括各种路面损坏的位置、形态、严重程度等。

6.3.2原路面技术指标,包括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SS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等。

6.3.3对原路面材料进行取样和检测,取样方法按照本标准附录A进行。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沥青含量、

回收沥青各项技术指标、抽提沥青后集料的各项指标等。

6.3.4结合交通量与原路面状况的调查、原路面材料的取样和试验、路面裂缝、车辙等资料对原路面

进行病害程度和成因分析。

6.3.5交通状况信息为厂拌热再生路面工程交通组织方案提供依据。交通量大时应考虑在施工过程中

采取车辆分流措施;无法分流车辆的,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或综合比选其他路面养护维修方

法。

6.4技术经济性比选

对可能采用的不同路面维修方法,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对比分析,分析各种方法使用年限内的综合

成本,包括路面维修成本、养护成本、路面残值等。

7材料

7.1一般规定

7.1.1厂拌热再生混合料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先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7.1.2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最大粒径应不大于再生混合料最大粒径。

7.1.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新加细集料应堆放在预先经过硬化处理且排水通畅的地坪上,宜采

用防雨棚遮盖。

4

DB32/T3312—2017

7.1.4不同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新加集料应分开堆放,标识清楚,不得混杂,保证材料均匀

一致。

7.2沥青

7.2.1所选用的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的标号或等级应符合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且技术指标应符

合JTGF40的规定。

7.2.2沥青必须按照品种、标号分开存放,在储运、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采取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

雨水或者加热管道蒸汽进入沥青中。

7.3沥青再生剂

7.3.1热拌型沥青再生剂应满足表2要求。

表2热拌型沥青再生剂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RA-1RA-5RA-25RA-75RA-250RA-500试验方法

37501~

60℃粘度cSt50~175176~900901~45004501~1250012501~37500T0619

60000

闪点(℃)≥220≥220≥220≥220≥220≥220T0633

饱和分含量(%)≤30≤30≤30≤30≤30≤30T0618

芳香分含量(%)≥30≥30≥30≥30≥30≥30T0618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

≤3≤3≤3≤3≤3≤3T0619

黏度比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T0609或

≤4,≥-4≤4,≥-4≤3,≥-3≤3,≥-3≤3,≥-3≤3,≥-3

质量变化比(%)T0610

15℃密度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实测记录T0603

注: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比=试样薄膜烘箱试验后黏度/试验薄膜烘箱试验前黏度。

7.3.2采用温拌型沥青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进行温拌再生时,再生混合料设计及性能指标等应满足设

计要求。

7.3.3沥青再生剂应贮存在有盖的容器中,防止水、灰尘等混入。

7.4新加矿料

新加矿料应符合JTGF40中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的要求。

7.5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7.5.1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必须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预处理后方可使用,通过二次破碎工艺降

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粘结块料的含量。

7.5.2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样品,应按照表3的各项技术要求进行检测。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应满足表4所示的技术要求。

5

DB32/T3312—2017

表3RAP检测项目

材料检测项目试验方法

含水率

RAP矿料级配

RAP附录A

沥青含量

砂当量

针入度

60℃动力黏度

RAP中的沥青抽提,JTGE20

软化点

15℃延度

针片状颗粒含量

RAP中的粗集料

压碎值抽提,JTGE42

RAP中的细集料棱角性

注1:对于燃烧法不会对石质产生破坏时,可用燃烧法替代抽提法获得粗细集料用于检测。

注2:用于公路等级较低或者是所处层位较低的厂拌热再生时,RAP中的沥青和粗细集料指标可不做检测。

表4RAP实测指标要求

材料检测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含水率≤3

RAP附录A

砂当量≥60

RAP中的沥青针入度≥20抽提,JTGE20

注: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旧沥青针入度应≥20,当<20时,经过试验论证后方可使用。

7.5.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堆放时,宜按10~15度的倾角分层堆放,防止离析。

8再生混合料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必须在对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交通等级、使用层

位、气候条件等,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再生混合料设计。

8.1.2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沥青老化程度、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配

比例、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等,综合选择再生剂品种。

8.1.3AC型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由马歇尔试验设计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两部分组成,Superpave

再生混合料设计由旋转压实试验设计和混合料性能检验两部分组成。

8.1.4配合比设计时,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应从经过预处理后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料堆

取样。

8.1.5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

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新材料的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8.1.6室内拌和再生混合料时,应根据不同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量,增加10s~30s新加矿

料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干拌时间。

8.1.7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

6

DB32/T3312—2017

8.2设计标准

8.2.1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的确定及技术要求应符合JTGF40或DB32T2798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

相关规定。

8.2.2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性能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指标单位试验方法

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

动稳定度DS次/mm≥1000≥2800T0719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CBµε≥2000≥2500T0728

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MS0%≥80≥85T0790

劈裂试验的残留强度比TSR%≥75≥80T0729/AASHTOT283

注:AASHTOT283性能检测主要用于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AC类型沥青混合料可参考选择。

8.3目标配合比设计

8.3.1测得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新加矿料等各组成材料的矿料级配、密度。其中沥青混合料回

收料(RAP)的集料的密度测试方法宜采用本标准附录B。

8.3.2以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试验结果为基础,选择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配比例,再

掺加不同比例的新加矿料,使合成级配满足工程设计级配的要求。

8.3.3当进行高掺量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其合成级配应采用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矿料比

例,换算方法参照附录C。

8.3.4确定再生沥青目标标号,应根据公路等级、混合料使用的层位、工程的气候条件、交通量、设

计车速等条件,选取与当地同等条件的道路石油沥青或改性沥青标号作为目标标号,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RAP)掺配比例较大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沥青目标标号或采用沥青再生剂。

8.3.5确定新沥青标号和沥青再生剂用量

8.3.5.1采用针入度指标确定新沥青标号的,应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材料的性质、掺配比例,

按表6选择新沥青标号。

表6再生混合料新沥青的选择

RAP掺量(%)

回收沥青等级沥青选择不需要变化的选择新沥青标号比正常高半个等级,根据新旧沥青混合调和法则确定

RAP掺量即针入度10(0.1mm)的RAP掺量的RAP掺量

P≥30<2020~30>30

P=20~30<1515~25>25

注:表中的P代表25℃的针入度(0.1mm)。

8.3.5.2采用新旧沥青混合调和法则确定新沥青标号的,按照公式(1)确定新沥青或沥青再生剂的粘

度。

lglgηmix=(1-α)lglgηold+αlglgηnew.........................................................................................................(1)

式中:

ηmix=混合后沥青的60℃黏度(Pa·s);

7

DB32/T3312—2017

ηold=混合前旧沥青的60℃黏度(Pa·s);

ηnew=混合前新沥青或再生剂的60℃黏度(Pa·s);

α=新沥青的比例;

S=旧沥青利用率:表示旧沥青再生利用质量占旧沥青总质量的百分率,取决于沥青混合料回收料

(RAP)掺量、温度等因素,缺乏资料时采用0.4~0.8。

8.3.5.3根据粘度ηnew确定新沥青标号。如需新沥青和沥青再生剂配合使用的,新沥青与沥青再生剂的

掺配比例可按照公式(1)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新旧沥青掺配比例和沥青再生剂掺量,进行新旧沥青

掺配试验,验证再生沥青标号。应首先选择合适标号的新沥青,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使用沥青再生剂:

a)计算得到所需的新沥青标号过高,市场供应存在问题;

b)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配比例较大或者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旧沥青含量较高。

8.3.5.4实测法确定沥青再生剂掺量,根据沥青再生剂不同掺配比例下混合沥青的性能试验结果来确

定沥青再生剂的掺量。

8.3.6估算新沥青用量Pnb及其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

8.3.6.1估算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总用量

按式2估算沥青总用量:

Pb=0.035a+0.045b+Kc+F....................................................................(2)

式中:

Pb——估算的混合料中的总沥青用量(%);

K——系数;K=0.18,当0.075mm筛孔通过率为6%~10%时;K=0.20,当0.075mm筛孔通过率≤5%

时;

a——2.36mm筛孔以上集料的比例(%);

b——通过2.36mm筛孔且留在0.075mm筛孔上集料的比例(%);

c——通过0.075mm筛孔矿料的比例(%);

F——常数F=0~2.0,取决于集料的吸水率,缺乏资料时采用0.7。

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掺量不超过20%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总沥青用量与没有掺加沥青混合

料回收料(RAP)的沥青混合料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工程材料特性、气候特点、交通量等条件,结合当

地的工程经验进行估计。

8.3.6.2估算新沥青用量Pnb

按照式(3)计算再生混合料的新沥青用量Pnb:

Pnb=Pb-Pob×n/100..........................................................................(3)

式中:

Pb——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总沥青用量(%);

Pob——RAP中的沥青含量(%);

n——RAP掺配比例(%)。

8.3.6.3不同档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其沥青含量需要分别计算再加和。

8.3.7矿料配合比设计

8.3.7.1根据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老化程度、含水量、矿料的级配变异情况以及工程的实际情

况、沥青混合料类型、拌和设备的类型与加热干燥能力、新集料的性质等,确定新加矿料、沥青与沥青

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

8

DB32/T3312—2017

8.3.7.2将预处理后不同规格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中的矿料,分别作为一种矿料与新加矿料进

行再生混合料的合成级配设计。

8.3.7.3室内宜按以下流程进行拌和。

图1室内拌和再生混合料流程图

8.3.8确定最佳沥青油石比或沥青用量

8.3.8.1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时,用计算确定的矿料组成和经验采用的油石比范围,按0.5%间隔变化,

取五个不同的油石比,按照试验结果,分别绘制稳定度、流值、空隙率、饱和度、VMA与油石比的关系

曲线,综合分析确定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

8.3.8.2采用旋转压实设计方法时,用计算确定的矿料组成和经验采用的沥青用量范围,按±0.5%和

+1%间隔变化,取四组不同的沥青用量,对试验结果进行绘图,按照空隙率4%所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目

标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8.3.9再生混合料性能验证

按照JTGF40或DB32/T2798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对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检

验。

8.3.10再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可参照附录D。

8.4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见图2。

9

DB32/T3312—2017

图2目标配合比设计流程图

8.5生产配合比设计

8.5.1确定各热料仓矿料和矿粉的用量。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矿料取样进行筛分。

10

DB32/T3312—2017

8.5.2确定最佳油石比或沥青用量

8.5.2.1马歇尔击实法设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油石比OAC和OAC±0.3%油石比,按目标配合比

设计方法绘图分析,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OAC。

8.5.2.2旋转压实方法设计,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和±0.3%沥青用量,按目标配合比设

计方法绘图分析,按照空隙率4%所对应的沥青用量,作为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8.5.2.3按照JTGF40或DB32/T2798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有关规定对生产配合比设计

进行检验。

8.6生产配合比验证

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旋转压实)试验,同时从路

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

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

并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水稳定性检

验和低温性能验证。

9施工工艺

9.1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11

DB32/T3312—2017

图3施工工艺流程图

9.2拌和设备要求

9.2.1再生混合料的生产宜采用间歇式拌和设备,且必须配套独立烘干加热系统。独立烘干加热系统

必须具备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配料装置和计量装置,产量应与间歇式拌和楼设备匹配。

9.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