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36-2018 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DB3302/T 136-2018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136-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1
实施日期
2018-06-21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36—2018

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13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慈溪市林特技术推广中心、余姚市林特技术推广总站、

余姚市杨梅研究开发中心、慈溪市掌起镇农业服务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金土、张同心、唐萍华、徐永江、周和锋、汪国云、陆艇、陈国海。

I

DB3302/T136—2018

杨梅重大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梅重大有害生物及综合治理技术,包括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杨梅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690-2008地理标志产品余姚杨梅

GB/T26532-2011地理标志产品慈溪杨梅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大有害生物

对杨梅生产有严重危害的病虫害。

3.2

综合治理

选择适合杨梅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适当采用混交,以栽培技术为基本措施,协调应用农业、物理、

生物、化学等手段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策略,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内,实现病虫害安全有效控制,

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杨梅安全高效生产的管理技术措施。

3.3

农业防治

利用混交、园地清理、整形修剪、设施栽培等杨梅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破坏病虫害生存环境或直接

消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4

物理防治

利用病虫害发生的特性,运用人工刮(摘)除及诱虫盘、黑光灯、防虫网等物理机械技术措施防治

杨梅病虫害的方法。

3.5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种群的相互关系,通过保护、释放寄生蜂,应用生物制剂,达到控制杨梅病虫害发生与危

害的方法。

1

DB3302/T136—2018

3.6

化学防治

采用化学合成药剂应急防治杨梅病虫害的方法。

4重大有害生物种类

4.1病害

杨梅癌肿病、杨梅赤衣病、杨梅褐斑病、杨梅白腐病等。

4.2虫害

杨梅果蝇、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蚧类(柏牡蛎蚧、樟网盾蚧)等。

5治理原则与方法

5.1治理原则

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采用适地适栽、适量混栽方式建园和管理,加强树体培育,增强杨梅自身

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同时,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发挥杨梅园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促进产业持续高效发展。

5.2治理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1选择适合杨梅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适当采用混交模式。

5.2.1.2加强检疫,避免带病、虫苗木引入。

5.2.1.3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树体抗性。

5.2.1.4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5.2.1.5清理园地,清除腐烂杂物。

5.2.1.6生草栽培。

5.2.1.7果实转色后采用避雨栽培,减少果面吸附水。

5.2.2物理防治

5.2.2.1利用害虫趋性,诱杀成虫。

5.2.2.2人工捕杀害虫卵块、幼虫、虫茧(蛹)和成虫。

5.2.2.3人工刮除病斑,或摘除病枝。

5.2.3生物防治

5.2.3.1保护和利用瓢虫类、寄生蜂类、草蛉类、螳螂、蜻蜓和鸟类等天敌。

5.2.3.2应用生物类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防治病虫害。

5.2.4化学防治

5.2.4.1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

5.2.4.2严格执行化学农药种类使用规定。

2

DB3302/T136—2018

5.2.4.3一个生长季一种农药只使用1次。

6重大有害生物治理技术

6.1杨梅癌肿病

6.1.1危害特点

杨梅癌肿病主要为害枝干,尤以2年~3年生枝梢受害最重,易造成树势早衰,严重时全树死亡。发

病初期病部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之后逐渐增大,形成癌瘤,表面变粗糙,色泽变为褐色至黑

褐色,质地坚硬;大树发病,树皮粗糙开裂,凹凸不平。病菌主要在树枝上和地面残留枝梢病瘤内越冬,

主要借助雨水、昆虫等传播从伤口或叶痕处侵入。4月底至5月初开始侵染,20℃~25℃条件下,经过30

天~35天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新癌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