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91-2014 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工程验收规范

DB34/T 2191-2014 The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 for distributed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piles (cluster) engineering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191-201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1-25
实施日期
2014-12-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验收的要求、验收方法、实施验收的程序与组织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分布建设在居民小区、商场、园区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地上或地下停车场、路边停车场地等,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群)。 本标准不适用于七座以上电动汽车。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主要起草单位: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皖江质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海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卓越电气有限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优科
起草人:
何仕玉、潘宗岭、仇炯、汪龙余、李华、杨黎峰、方锦超、胡社教、陈滋健、姜国庆、李立、房继业、马金龙、冯韬、杨璨、李莲、葛大中、汪华、赵久志、袁相东。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9.200

K8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191—2014

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工程验收规范

Decentralizedelectriccarchargingpile(group)projectaccepta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4-11-25发布2014-12-2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191—201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3

5要求..............................................................................3

5.1土建工程......................................................................3

5.2供配电系统....................................................................4

5.3充电系统......................................................................4

5.4监控功能......................................................................9

5.5消防系统.....................................................................10

5.6防雷接地系统.................................................................10

6测试方法.........................................................................10

7工程验收条件与组织...............................................................10

7.1验收条件.....................................................................10

7.2验收组织.....................................................................10

7.3验收方法.....................................................................10

7.4资料备案.....................................................................11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土建工程验收项目表.............................................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非车载充电机验收项目表.........................................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交流充电桩验收项目表...........................................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监控系统验收项目表.............................................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分散式充电桩群竣工验收报告文件.................................18

I

DB34/T2191—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市科技局、合肥市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皖江质量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海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卓越

电气有限公司、中盐安徽红四方锂电有限公司、优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环捷电动汽车科技有限

公司、上海循盾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江淮汽车有限公司、合肥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合肥市供

电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仕玉、潘宗岭、仇炯、汪龙余、李华、杨黎峰、方锦超、胡社教、陈滋健、

姜国庆、李立、房继业、马金龙、冯韬、杨璨、李莲、葛大中、汪华、赵久志、袁相东。

II

DB34/T2191—2014

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工程验收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验收的要求、验收方法、实施验收的程序与组织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分布建设在居民小区、商场、园区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地上或地下停车场、路边停车

场地等,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群)。

本标准不适用于七座以上电动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Z17625.6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

GB/T19826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GB/T20234.2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20234.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GB/T27930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28569-201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电能计量

GB/T29317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术语

GB/T29781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3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2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

DB34/T2191—2014

GB5025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12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DL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NB/T33001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NB/T33002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NB/T33003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监控单元与电池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NB/T33004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验收规范

NB/T33007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

NB/T33008.1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NB/T33008.2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DB34/T918安徽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93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charger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相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提供直流电能的充电机。若无

特别说明,本规范所指充电机均为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

3.2

交流充电桩chargingspot

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3.3

传导式充电conductivecharging

利用电传导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3.4

恒流充电constantcurrentcharging

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方式。

3.5

恒压充电constantvoltagecharging

充电电压在充电电流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方式。

2

DB34/T2191—2014

3.6

恒流限压充电constant-currentlimitvoltagecharging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端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机自动转换为恒压充电,直到充电

完毕。

3.7

监控系统supervisorsystem

对充电桩(群)内的各类设备运行状态、图像信号、参数配置等进行实时采集,实现桩(群)内设

备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软硬件系统。

3.8

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distributedelectriccarrechargingpiles

基于已有的供电设施,分布安装在居民小区、商场、园区等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地上或地下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地等场合,由一个及以上充电机或充电桩组成的充电设备(群)组。

3.9

充电设备chargingequipment

泛指非车载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提供直流或交流能源供给。

4总则

4.1本标准应与国家标准GB/T29781、NB/T33004配套使用。

4.2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工程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

规定。

4.3工程验收应对充电桩系统进行测试,并对工程建设项目作出整体性综合评价。

5要求

5.1土建工程

5.1.1一般规定

5.1.1.1基础尺寸须在设计要求的误差范围,满足安装需求。

5.1.1.2预埋件位置满足安装后设备位置居中,充电桩设备应有可靠的撞击防护设施。

5.1.1.3隐蔽工程在验收前应有施工记录或影视文件,并形成验收文件。

5.1.1.4电缆、镀锌钢管、桥架、消防器材、通信线缆、PC管等有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

5.1.1.5镀锌钢管、PC管要求做防锈、接头防水处理。

5.1.1.6接地桩规格材质及布置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电阻测试合格。

5.1.1.7电缆绝缘测试合格。

5.1.2验收标准

3

DB34/T2191—2014

5.1.2.1充电桩电缆沟的开挖应符合GB50202的有关规定。

5.1.2.2砖砌体的施工应符合GB50203的有关规定。

5.1.2.3基础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

5.1.2.4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应符合GB50205的有关规定。

5.1.3工程验收资料

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工程验收资料按照DB34/T918及城市档案馆规定收集、组卷、归档。

5.2供配电系统

5.2.1一般规定

5.2.1.1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电力供给采用已有配电设施的,不需进行供配电系统的验收。

5.2.1.2以下验收标准适用于为分散式电动汽车充电桩(群)进行电力增容的供配电系统。

5.2.2验收标准

5.2.2.1电气主接线、变配电装置的安装等应符合GB50053的有关规定。

5.2.2.2变流柜、控制柜等盘柜的安装应符合GB50255的有关规定。

5.2.2.3低压配线的接线和相序等应符合GB50303的有关规定。

5.2.2.4低压电器和导体的选择、配电设备布置、配电线路的保护、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GB50054

的有关规定。

5.2.2.5供电系统电能计量应符合GB/T50063的有关规定。

5.2.2.6供电设备的防雷接地应符合GB50057及GB50065的有关规定。

5.3充电系统

5.3.1一般规定

5.3.1.1充电系统主要实现为电动汽车提供交、直流电能。

5.3.1.2充电系统外观质量、铭牌、标识应符合NB/T33001和NB/T33002的相关规定。

5.3.1.3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功

能或性能,可按设计要求进行。

5.3.1.4充电设备应具备第三方型式试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使用/维护手册、电气接线图

等相关资料。

5.3.1.5交流充电桩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可分为壁挂式和落地式等多种形式。

5.3.1.6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的接口,应符合GB/T20234.2和GB/T20234.3的要求

5.3.1.7充电设备安全防护应符合GB/T19826的相关规定

5.3.1.8多支路输出的充电设施除了主机满足5.3.2或5.3.3要求外,各个输出支路的电气安全性能

应满足5.3.2.6或5.3.3.4相关要求。

5.3.2非车载充电机

5.3.2.1通信功能

充电机应具有与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通信的功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应

符合GB/T27930和NB/T33003的相关要求。

5.3.2.2人机交互功能

4

DB34/T2191—2014

显示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a)充电机应显示的信息:

——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电能量计量信息;

——电池包最高/最低温度;

——故障及报警信息;

——在手动设定过程中应显示人工输入信息。

b)充电机可显示的信息:充电时间、设定参数等。

5.3.2.3计量功能

5.3.2.3.1应配置交流电能表,电能表精确度等级为1.0级,对充电机输入电能量进行测量,能够测

量有功和无功功率、电网电压、电流,显示设备功率因数。

5.3.2.3.2充电机显示的电能量测量信息应与配置的交流电能表显示一致。

5.3.2.3.3应具有自动计费功能或具有与计费装置的接口。

5.3.2.3.4应提供实施电能表现场检定的接口。

5.3.2.3.5一桩多输出系统应对每个输出电能均能够自动显示和计费,精度满足5.3.2.3.1要求。

5.3.2.4低压辅助电源

充电机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辅助电源,用于在充电过程中为电动汽车蓄电池管理系统供电。低压直

流辅助电源标称电压为12V,额定输出电流20A,纹波系数应小于1%。

5.3.2.5电气性能

5.3.2.5.1启动冲击电流

交流侧的启动冲击电流小于等于工作时最大输入电流峰值的110%。

5.3.2.5.2输出电压误差

按充电机输入电源要求连接电源,输出连接阻性负载,并按半载配置,在充电机输出端安装电压测

量装置。调节充电机输出电压,分别以充电机使用说明规定的电压输出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

和下限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点,测试充电机输出电压误差。输出电压整定误差不应超过±0.5%。

5.3.2.5.3输出电流误差

按充电机输入电源要求连接电源,输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按半载配置,在充电机输出端安装电流

测量装置。调节充电机输出电流,分别以充电机使用说明规定的输出电流额定值的20%、50%为测试

点,测试充电机输出电流误差。在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大于等于30A时,输出电流整定误差不应超过

±1%;在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小于30A时,输出电流整定误差不应超过±0.3A。

5.3.2.5.4稳压精度

充电机在稳压状态下,直流输出电压设定为说明书规定的电压输出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

和下限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点,交流输入电压在85%~115%额定值内变化,调整负载电流为10%~

100%额定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压,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机输出电压的极限值。改变输出

直流电压的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稳压精度不应超过±0.5%。

5.3.2.5.5稳流精度

5

DB34/T2191—2014

充电机在恒流充电状态下,充电电流设定为额定电流值的50%、100%,交流输入电压在85%~

115%额定值内变化,调整充电电压在说明书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变化,分别测量充电电流,找出上述变

化范围内充电电流的极限值。改变输出直流电流的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充电机输出电流稳流精度不

应超过±1%。

5.3.2.5.6纹波系数

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额定值、输入电压的上限值、下限值,改变输出电压为说明书规定值的上、下

限,调整负载电流分别为10%~100%额定值,分别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的峰-

峰值。输出纹波有效值系数不应超过±0.5%,纹波峰值系数不应超过±1%。

5.3.2.5.7效率和功率因数

满载时,功率因数应大于等于0.98,半载及以上,功率因数应大于等于0.9。

满载时,效率应大于等于92%;半载及以上,效率应大于等于90%。

5.3.2.5.8电流谐波总畸变率

满载时,交流输入侧电流谐波总畸变率THDi≤5%。

5.3.2.6电气安全性能

5.3.2.6.1工频耐压

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电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

能承受表1所规定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

5.3.2.6.2冲击耐压

充电机各带电回路、各带电电路对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承受表1所规定标准雷

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放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