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7647-2011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GB/T 27647-2011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wetland ecological risk-benefit assessment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7647-2024 |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7647-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2-30
实施日期
2012-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国湿地范围内,开展开发与利用建设工程产生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估。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起草人:
唐小平、蔺琛、张明祥、黄桂林、翁国庆、严承高、鲍达明、肖红、王隆富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2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65.020

B65

霭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7647—2011

GB/T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sforwetlandrisk-benefitassessment

ecological

201

1-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岩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11

GB/T27647--2011

目次

前言……···…·……………·一I

1范围…···……···………·l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l

4原则、范围和组成…………·……………2

5评估级别………···……·……………··…··…………··3

6评估指标选取和调查………………··………………··3

7风险评估……··…·……·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O

参考文献………·……··……2

27647--2011

GB/T

刖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小平、蔺琛、张明祥、黄桂林、翁国庆、严承高、鲍达明、肖红、王隆富。

27647—2011

GB/T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行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国湿地范围内,开展开发与利用建设工程产生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24708--2009湿地分类

265352011

GB/T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指标

GB50179

1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LY/T1229--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LY/T

1233—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1234--1999

LY/T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

SL/T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T219—1998水环境监测规范

sL/T238—1999水资源评价导则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植物群落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学作用最明显的种。

3.2

标志种characteristicspecies

在某些植被类型中,有多个物种处于优势种地位,很难确定其中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的

生态幅度狭窄、对该植被类型有指示作用或标志作用的种。

27647—2011

GB/T

3.3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植物群落中主要层片上的优势种。

3.4

指示种indicatorspecies

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的物种:有足够的敏感性指示早期的环境变化;有较广的地理分布范围;

有提供连续评价环境威胁的能力;比较容易收集和量度,能够用来指示由于人类干扰产生的自然循环周

期的变化。

3.5

设计方案proposedprecept

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出于对建设要素的不同考虑,而设计的一个或多个建设方案。

3.6

替代方案alternative

precept

可以替代项目设计方案完成项目建设预期目的的方案。

3.7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

营养物质特别是含磷和氮的化合物在淡水和盐水中富集,导致藻类和高等植物大量生长的现象。

3.8

病原体pathogen

能够在易感染的植物、动物(包括人)体内引起疾病的生物。

3.9

isolation

生境隔离habitat

一个地域空间成分具有的隔离其他成分的物理屏障能力和具有适宜物种流动通道的能力。

3.10

水底沉积物benthic

deposit

由于自然侵蚀、生物过程或排放废水,在水道、湖或海底聚集的沉积物。

4原则、范围和组成

4.1评估原则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a)针对性:针对项目施工、运营特点,选择可能对湿地生态产生风险的因素及发生变化的生态指

标进行评估。

b)代表性:以能够反映湿地生态变化规律且相对独立的指标为首选对象,鼓励各评估单位根据

待评估湿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评估指标,以满足全面掌握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状态为最终

目的。

c)可比性:在前后两期评估过程中,采样、监测、分析、计算的方法和手段应保持一致或相近。若

由于工期过长或工程规模巨大而导致方法和手段无法一致或相近时,应在报告中设专题对差

异情况进行说明。

4.2评估范围

以开发建设项目可能对湿地生态产生风险的有关因子的作用范围为评估范围。需要考虑的项目内

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临时工程及由工程引发的移民和受项目影响而迁建、

改建和新建的工程。

2

27647--2011

GB/T

4.3评估组成

评估工作包括前期评估和后期评估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a)前期评估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建设项目以初步设计资料)为工程分析基础。包括调查

湿地生态本底;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筛选评估指标,对项目引发的湿地生态变化进行预测分

析,对项目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必要时提出新的措施;将预测影响与湿地生态本底结合,

得出评估结论。

b)后期评估以项目正常运营3年~5年后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实地监测项目施工、运营带来的

生态变化;与前期评估提供的湿地生态本底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项目施工、运营带来的生

态风险的内容和影响程度,得出评估结论;对于存在短期内无法监测的指标的项目,需进行后

续监测,待监测结束后提交补充报告。

5评估级别

根据不同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将湿地划分为敏感湿地和一般湿地,凡具备6.2.10中任一价值的湿

地即为敏感湿地,涉及敏感湿地的开发建设项目执行一级评估,其余项目执行二级评估。

一级评估项目除满足评估内容中的要求外,还应设专题评估项目对区域内下列对象所带来的风险:

建群种、优势种、标志种、特有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为多种动物提供栖息觅食地的植物

群落;并明确项目是否超越了湿地生态承载力、是否影响了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及由此引发的生态

过程变化。

6评估指标选取和调查

6.1总体要求

指标选取和调查应遵循以下要求:

a)指标选取在以下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可能受项目影响发生变化的指标、实地监测中产生变化的

指标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