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QZBJS 10-2023 入侵物种稻水象甲监测防控技术标准

T/CQZBJS 10-2023 The standard for 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invasive species rice water weevil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QZBJS 10-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07
实施日期
2023-11-0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重庆市植保技术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5  监测主要方法5.1 监测地点和时间在水稻种植区及周边开展监测,以稻田为主,兼顾田边山坡、林地和田边沟渠杂草等越冬及危害场所。第一阶段(3月上旬—5月下旬)以秧田和移栽后的大田为主;第二阶段(6—8月)以水稻大田为主。第三阶段(9-11月),以稻田及其附近稻水象甲生存场所为主。5.2 监测方法5.2.1 灯光诱集结合固定监测点设置的诱虫灯,每天清早将诱获的成虫取回室内计数,监测成虫高峰期。5.2.2 越冬虫量调查以发生区县为单位,于水稻收获后至育秧前选择2-3个村进行调查,每10天调查一次,在稻田附近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地、山坡地、沟渠、湿地进行,按棋盘式随机取样,每点不少于0.1平方米,仔细检查杂草基部和土壤中成虫数量。5.2.3 寄主诱捕监测以喜好寄主(水稻)诱捕越冬成虫,观察其迁入稻田的时间。在水稻育秧前15天选择一个监测点,将事先播有100粒稻种且秧龄10天的盆(盘)(30×30厘米),放置在秧田种植区附近,每点放置5盆,调查取食斑和成虫数量。5.2.4 秧田系统调查从秧田三叶期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查到拔秧止,此阶段只调查成虫,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采用目测法,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0.1平方米,调查结果折算成每平方米虫量。5.2.5 大田系统调查水稻移栽返青后,每7天调查一次,查到收割止。选择有代表性的早、中、晚播类型田各1块。成虫调查主要在田埂巡查,观察稻叶上是否有成虫取食矩形斑及活动成虫,或观察稻田中、田埂上、水中杂草是否有取食斑及活动成虫。利用目测法,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统计成虫数量,调查结果折算成百丛虫量;幼虫与蛹调查,幼虫和蛹情调查一并进行,每个点随机5点取样,每点挖取稻株5丛,置于40目和80目的多层铁筛中,用水洗去泥土,查清稻根及铁筛中的幼虫和土茧数量。6  防控措施6.1 植物检疫执行植物检疫法规,严格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来自发生区的稻谷、秧苗、稻草以及交通运输工具采取检疫检查;禁止携带有稻水象甲的稻种、稻草、稻秧、稻壳、饲料等寄主材料运出发生区,严禁在疫情发生区繁育秧苗,严禁从疫情发生区域调入秧苗。6.2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村为单位进行稻水象甲统防统治,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施药要及时、全面,不留死角;施药时间以上午8:00—10:00点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卢文才
出版信息: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