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CCF 012-2023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规范
T/SCCF 012-2023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rt Leg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4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航天科工网络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计算机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起草人:
- 林云峰、周凯、孙永泉、牛中盈、王鹏飞、禄祎、张冲、孙志鹏、杨永军、张锐、王衍祺、邵元勋、翟玉东、白亚南、邢海涛、郭文胜、宋昌元、罗东明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20
CCSL72
SCCF
计算机行业团体标准
T/SCCF012—2023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fortheeffectivenessofintelligentconstructionofpolitics
andlaw
2023-04-06发布2023-04-24实施
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发布
T/SCCF012—2023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1
5评价总则...........................................................................1
5.1评价对象.......................................................................1
5.2评价目的.......................................................................1
5.3评价执行主体...................................................................2
5.4评价原则.......................................................................2
5.5评价特点.......................................................................2
5.6评价方式.......................................................................2
6评价指标体系.......................................................................2
7评价程序...........................................................................7
7.1总体流程.......................................................................7
7.2评价申请.......................................................................7
7.3评价准备.......................................................................7
7.4成立评价项目组.................................................................7
7.5制定方案.......................................................................8
7.6数据采集.......................................................................8
7.6.1数据采集途径...............................................................8
7.6.2数据采集方法...............................................................8
7.6.3数据核对...................................................................8
7.7实施评价.......................................................................8
7.8初步结论.......................................................................9
7.9评价复核.......................................................................9
7.10出具报告......................................................................9
7.11评价总结和评价改进............................................................9
7.12评价结果的应用................................................................9
附录A(规范性)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10
A.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10
A.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单一指标确定原则............................................10
A.3一二级指标结构................................................................10
A.4评价指标体系的裁剪............................................................11
附录B(规范性)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编码规则..................................12
B.1基本要求......................................................................12
I
T/SCCF012—2023
B.2三级指标编码结构要求...........................................................12
B.3一级指标结构层次代码...........................................................12
B.4二级指标结构层次代码...........................................................12
B.5三级指标编码...................................................................13
附录C(规范性)AHP权重确定方法.....................................................14
C.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14
C.2构造判断矩阵...................................................................14
C.3一致性检验.....................................................................14
C.4权重调整.......................................................................15
附录D(规范性)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模板构建...............................16
D.1构建流程.......................................................................16
D.2构建要求.......................................................................16
图1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流程.......................................................7
图A.1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示意图.......................................10
图D.1评价指标体系模板的构建流程....................................................16
表1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定义...................................................3
表A.1单一指标确定原则..............................................................10
表A.2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一二级指标结构...........................................11
表B.1三级指标编码构成..............................................................12
表B.2一级指标结构层次代码..........................................................12
表B.3二级指标结构层次代码..........................................................12
表B.4三级指标编码..................................................................13
表C.1重要程度标度及其含义..........................................................14
II
T/SCCF01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航天科工网络信息
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计算机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云峰、周凯、孙永泉、牛中盈、王鹏飞、禄祎、张冲、孙志鹏、杨永军、张
锐、王衍祺、邵元勋、翟玉东、白亚南、邢海涛、郭文胜、宋昌元、罗东明。
III
T/SCCF012—2023
引言
目前,对政法智能化建设的评估和考核工作缺少系统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主观性强,对政法
智能化建设发展的指导性较弱。建立政法智能化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分析政法智能化工作的整体现状,
发现现状和要求之间的差距,对问题及其归因进行定位,指导政法智能化的后续工作重点。
本文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经验总结以及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政法智能
化建设中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业务应用体系、数据支撑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一套具有指引功
能、激励功能、推动功能、评判功能的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为政法智能化建设评估提供
依据。
IV
T/SCCF012—2023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政法智能化的评价总则、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
本文件适用于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397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评价指标体系evaluationindexsystem
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3.2
指标权重indexweight
评价指标体系中某一指标在其直接上级指标整体中价值的高低和相对重要的程度以及所占比例的
大小量化值。
3.3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constructionachievementsofintelligentsystemofpoliticsandlaw
通过对政法业务系统实施智能化建设所取得的政法综合办案能力、办公能力、决策能力、治理能力
等。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HP: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5评价总则
5.1评价对象
本文件评价对象是界定范围内对政法系统业务实施智能化建设所取得的政法综合办案能力、办公能
力、决策能力、治理能力等 。
5.2评价目的
对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实施评价,评价结果为政法智能化建设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1
T/SCCF012—2023
5.3评价执行主体
评价的执行主体宜为以下之一:
a)政法智能化建设的主管部门;
b)第三方研究咨询机构。
5.4评价原则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a)客观性原则。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需客观反映政法智能化建设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智
能化应用等方面的实际水平,确保评价结果和评价结论具有充足且适当的证据支持,为政法
智能化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b)针对性原则。选择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需综合考虑被评价单位层级、业务类型及该地区
开展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等因素,以保证最终确定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反
映评价对象的特点;
c)可操作性原则。各项指标设计应相对简约,内容明确,相互交叉少。在评价方式上以定量指
标为主,辅以一定的定性指标,确保所需数据均可获取,且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便于采
集和分析;
d)独立性原则。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工作不应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干扰。
5.5评价特点
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a)可定期、不定期实施评价;
b)可采用多项指标评价或单项指标评价;
c)评价结果应提供详细的咨询建议。
5.6评价方式
a)检测评价:通过检验、测试性能等方式对指标进行评价;
b)会议评价:采用会议形式对建设成效作出评价。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并经过质询才能
作出评价的建设成效,会议评价形式:
——线下现场会议;
——网络视频会议,现场考察可采取网络直播方式。
c)函审评价:通过书面审查有关技术资料,对建设成效作出评价。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测试
或答辩即可作出评价的建设成效,可以采用函审评价形式。
d)计算机辅助评价:采用计算机程序系统辅助进行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原始信息采集、数据分
析、指标项打分、专家评价分统计、评价报告生成、用户反馈信息收集等过程。
6评价指标体系
6.1.1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见附录A。
6.1.2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应编码并建立指标数据库,指标编码规则见附录B。
6.1.3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模板构建见附录D。
6.1.4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方法宜采用层次法,层次法权重确定方法见附录C。
6.1.5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定义见表1。
2
表1政法智能化建设成效评价指标定义
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名称编码定义单位打分规则数据来源
方案设计全面、通过专家评审得
10分;
方案设计较为全面、通过专家评
顶层规划方案设计能智能化建设设计总体是否有详细的智能化建设总体设总体方案文档
顶层规划能力010101审得8分;
力方案计方案。方案评审记录
方案设计完成,还未进行专家评
审的6分;
无总体方案得0分。
网络联通政法委、公安、检察院、分段打分方式。
横向联通比例020101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的情每联通一个部门得2分,本指标项实际调研
况。最高得10分。
网络支撑能力
分段打分方式。
基础支撑能力网络联通联通省、市、县、乡四
纵向联通比例020102每联通一个行政区域层级得2.5实际调研
个行政区域层级的情况。
分,本指标项最高得10分。
没有建设得0分,每上云一个业务
云支撑能力云平台建设020201云平台建设及业务承载情况。运行数据
得2分,本指标项最高得10分。
协同案件数据治理能R=数据质检合格的案件数量/数
数据管理能力数据质量030101%得分分值:R*10分。实际调研
力据质检案件总数量。
R=网上进行跨部门协同办案流转
实际调研
网上协同办案率040101的案件数量/跨部门协同办案案%得分分值:R*10分。
运行数据
件总数量。
未实现单轨制办案得0分,实现单实际调研
单轨制覆盖率040102%得分分值:R*10分。
网上协同办案能力轨制办案得10分。运行数据
R=能够实现跨部门间刑事涉案财T/SCCF012
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物的网上登记、网上集中管理的实际调研
040103%得分分值:R*10分。
协同办案能力管理能力案件数量/跨部门间涉及刑事涉运行数据
案财物的案件总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910.7-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 2009-06-15
- GB/T 2910.3-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 2009-06-15
- GB/T 2910.22-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2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亚麻、苎麻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2009-06-15
- GB/T 2910.8-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8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混合物(丙酮法) 2009-06-15
- GB/T 2910.4-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2009-06-15
- GB/T 2910.6-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2009-06-15
- GB/T 2910.5-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5部分: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锌酸钠法) 2009-06-15
- GB/T 2910.23-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3部分:聚乙烯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 2009-06-15
- GB/T 2910.2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1部分:含氯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弹性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 2009-06-15
- GB/T 2910.24-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24部分:聚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苯酚/四氯乙烷法) 200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