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蚕桑服务站
- 起草人:
- 张虹、李庆宝、孙怀珍、陈斌、汪剑霞、江泽众、胡继安。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560—2012
代替DB34/T560-2005
桑蚕三级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Thetechnicalrulesforproducingthreespeciesofsilkworm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3-14发布2012-04-14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560—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蚕桑服务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蚕桑服务站。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张虹、李庆宝、孙怀珍、陈斌、汪剑霞、江泽众、胡继安。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4/T560-2005。
I
DB34/T560—2012
桑蚕三级原种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桑蚕三级原种的术语和定义、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的繁育制度、养蚕制种、蚕病
防治、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质量检验、整理包装和运输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桑蚕三级原种的生产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78桑蚕原种检验规程
GB19179桑蚕原种
DB34/907桑蚕种
DB34/T1158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
DB34/T1159蚕病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级原种
三级原种指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
3.2
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
供生产原原种用的蚕种称为原原母种,它是由生产原原种的优良蛾区中精选出少数蛾区经个体选择
异蛾区交配制成。供生产原种用的蚕种称为原原种。供生产一代杂交种用的蚕种称为原种。
3.3
蛾区育
以一只雌蛾所产的蚕卵为一个群体,计量单位为蛾或蛾区。以蛾区为单位分别饲养,称为蛾区育,
也称单蛾育。
3.4
种性保持
1
DB34/T560—2012
保持优良品种经济及生物学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3.5
异蛾区交配
同品种(同品系)不同蛾区间的雌雄蛾进行交配,以保持种性和提高强健度的交配方式。
3.6
异品系交配
将同一品种有遗传差异的两个品系间的雌雄蛾进行交配,以提高强健度的交配方式。
4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见表1。
表1蚕种生产技术项目及主要内容
繁育制度养蚕制种蚕种保护冷藏浸酸质量检验
基本要求生产条件保护要求蚕种冷藏蚕期检验
饲育形式催青收蚁保护标准蚕种浸酸种茧检验
项目
制种形式原蚕饲养浴消整理蚕种检验
种性保持种茧保护
制种袋蛾
5繁育制度
5.1基本要求
5.1.1蚕品种
应是经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蚕品种。蚕种繁育单位应掌握品种
性状和繁育技术要点。
5.1.2繁育原则
蚕种繁育实行三级饲育、四级制种的原则。即分为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三级饲育,原原母种
从原原种饲育区中择优制种。
5.2饲育形式
5.2.1原原母种、原原种
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用单蛾育,每个品种的饲育量不得少于20蛾。蛾区间环境条件应一致,使其
保持优良特性。严防蛾区间混杂,严格淘汰不符合该品种固有性状的蛾区和个体。
5.2.2原种
原种采用蛾区蚁量育,每饲育区2g~2.5g。
2
DB34/T560—2012
5.3制种形式
5.3.1原原母种、原原种
生产原原母种、原原种采种蛾区数不得少于10蛾区,严格实行同品种(品系)异蛾区交配制种,
采用单蛾产卵,14蛾一张框制种。
5.3.2原种
生产原种实行同品种异品系或异蛾区交配制种,杂交原种按规定的杂交型式交配制种,单蛾产卵,
28蛾一张框制种。
5.4种性保持
5.4.1留种原则
各级原种应选除不符合品种固有特性和不良的卵、蚕、茧、蛹、蛾。原原母种、原原种留种的个体
称量标准,应按本标准10.2.9规定执行。
5.4.2保种
凡生产上推广的蚕品种,实行蚕种繁育单位和品种育成单位同时保种,定期(3年~5年)调查比
较同一品种两个保种单位的品种(品系)性状,必要时可及时更换相应的品种(品系)。夏秋用蚕品种
母种实行每年春、秋两季繁育,保持品种的固有性状。
6养蚕制种
6.1生产条件
6.1.1原种场基本条件
原种场选址应做到大气环境洁净、交通方便、水电充足;有专用桑园、蚕室、制种室及其他必需的
附属室和设备;要求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房屋结构、地面和周围环境宜于药物消毒。
6.1.2生产用房配备
生产用房主要有蚕室、蔟室、贮桑室及附属室。配备面积见表2。
表2每100g蚁量生产用房配备
单位:m2
蚕室蔟室贮桑附属室
10010050100
注:原原母种、原原种按每4蛾区折合1g原种蚁量计算。另外,还应配备相应的催青室、低温室和消毒灶等。
6.1.3原原蚕饲育
6.1.3.1生产计划
根据生产条件、品种繁育系数和生产数量,确定原原种数量,制定原原蚕饲育计划。
6.1.3.2原原种数量
3
DB34/T560—2012
根据计划生产原种数量,按各品种原种繁育系数(每克蚁量繁育原种12~15张),每克原原蚕蚁
量所需要的原原种催青蛾数为10~12蛾,另加10%预备量,即为实际原原种需要蛾数。繁育原原种
所用的原原母种,按每收蚁1蛾原原蚕需催青2~3蛾原原母种计算。
6.1.3.3养蚕前准备
对生产用房、养蚕用具及周围的环境进行彻底打扫、清洗,然后进行全面消毒。消毒方法有药物浸
渍、喷洒、熏蒸、煮沸、日晒等,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6.2催青收蚁
6.2.1催青
6.2.1.1出库日期
春期出库日期以当年桑芽发育情况为主,结合当季的气候预报和本场历年出库日期等情况来确定。
正常年份以中生桑开放3片~4片叶为出库适期。确定出库日期时应以大批为主,适当照顾前后批开
差。
秋期出库日期要兼顾当地自然温度及叶质情况而定,一般以8月中旬为宜。
6.2.1.2催青标准
二化性品种催青标准见表3。
表3二化性品种催青标准
催青时间第1~4日第5~10日第11日
胚胎阶段丙2~戊2戊3~己5孵化
目的温度(℃)22.525.5~2626
相对湿度(%)75~808085
光照自然光照戊3~己4每日感光18h,己5黑暗保护感光
6.2.1.3催青要点
a)调节好催青起点丙2胚子。
b)掌握好戊3胚子到达时间,及时进行高温保护。
c)调查见点时间及时做好发育排队,严格选择卵圈。
d)根据见点时间及时调整后期温度。
e)转青卵(己5)置于黑暗保护。
f)要感温均匀,定时换气,保持目的温、湿度。
6.2.2收蚁
6.2.2.1收蚁准备
准备好收蚁用具,校正干湿计、称量器具,采好收蚁用叶,调节好蚕室温湿度,温度25℃,相对
湿度80%~85%。
6.2.2.2收蚁时间
4
DB34/T560—2012
收蚁当日早晨5时~6时感光,中系品种在盛孵化(50%左右孵化)后2h~3h为收蚁适期;
日系品种可适当提前。收蚁全过程应不超过2h。
6.2.2.3收蚁方法
蛾区育收蚁采用直接桑收法。蛾区蚁量育采用网收或棉纸引蚁法,定量分区。同一卵圈孵化的蚁蚕
应在同一饲育区内饲养。
每个品种在收蚁时应另称1g蚁蚕调查克蚁头数,保留卵壳、残卵、残蚁做微粒子病补正检查。
6.3饲育标准
饲育标准见表4。
表4原蚕饲育标准
龄别1龄2龄3龄4龄5龄
目的温度(℃)27~2827~2826~26.524.5~2524~24.5
相对湿度(%)9085~9080~8575~8070~80
给桑次数(次/d)33333
蚕体长度蚕体长度蚕体长度
切桑标准(cm2)片叶片叶或芽叶
2倍见方2倍见方2倍见方
起、眠除各1起、中、眠除各起、眠除、每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3/T 2764-2023 落叶木莲苗木培育技术规程 2023-09-27
- DB43/T 2756.2-2023 卷烟零售终端服务文旅融合指南 第 2 部分:服务 2023-09-27
- DB43/T 2762-2023 茶饮品加工技术规范 2023-09-27
- DB43/T 2761-2023 停车场(库)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 2023-09-27
- DB43/T 2759-2023 稻茬烤烟施肥技术规程 2023-09-27
- DB43/T 2760-2023 烟草病虫害无人机防控技术规程 2023-09-27
- DB43/T 2756.3-2023 卷烟零售终端服务文旅融合指南 第 3 部分:管理 2023-09-27
- DB2102/T 0090-2023 地理标志产品 獐子岛扇贝 2023-10-16
- DB43/T 2756.1-2023 卷烟零售终端服务文旅融合指南 第 1 部分:建设 2023-09-27
- DB43/T 2763-2023 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用荷载箱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