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193-2011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

DB35/T 1193-2011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 chip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193-2011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0-28
实施日期
2012-02-15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信息化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产品(以下简称芯片)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可见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紫外光和红外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外延片的测试可参考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 E D )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院、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标准化协会
起草人:
刘毅清、葛莉荭、梁奋、陈晓玲、蔡伟智、傅诺毅、庄鹏、庄庆瑞、田力军、 李仲超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1.260

L53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193—2011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

2011-10-28发布2012-02-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193—2011

前言

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主要参考行业标准SJ/T11398-2009《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

术规范》、SJ/T11399-2009《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和国家标准GB/T4937-1995《半导体

分立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的规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由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信息化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院、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市标准化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毅清、葛莉荭、梁奋、陈晓玲、蔡伟智、傅诺毅、庄鹏、庄庆瑞、田力军、

李仲超。

I

DB35/T1193—2011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产品(以下简称芯片)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可见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紫外光和红外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外延片的

测试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

GB/T4937-1995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

GB/T4937.1-2006半导体器件机械和气候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IEC60749-1-2002,IDT)

SJ/T11395-2009半导体照明术语

SJ/T11398-2009功率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技术规范

SJ/T11399-2009半导体发光二极管芯片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SJ/T11395-2009和SJ/T11399-200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技术要求

4.1标识和外观质量

4.1.1标识

芯片包装容器的标签上应有正向电压、发光强度或光功率、波长、数量和标准容差等主要性能指标

的标称值及相应的型号规格,该型号规格对应的含义应在相关产品规格书中指明。

4.1.2外观质量

芯片的外观质量应符合SJ/T11398-2009中附录A的要求。

4.2外形尺寸

4.2.1外形

芯片的外形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1

DB35/T1193—2011

4.2.2结构参数

芯片的尺寸、厚度和焊盘尺寸等参数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4.3光电特性

4.3.1绝对最大额定值

4.3.1.1发光二极管功率型芯片

绝对最大额定值如表1所示。

表1发光二极管功率型芯片绝对最大额定值1

数值

参数符号单位

最小最大

贮存温度Tstg-2085℃

结温Tj-125℃

焊接温度-250℃

Tsld

(规定最长焊接时间)-5s

反向电压VR-5V

环境温度为25℃下的直流正向电流IF-350mA

环境温度为25℃下的峰值正向电流

IFM-500mA

(脉冲频率为1kHz,占空比1/10)

注:本表适用于额定功率1W的芯片,其它芯片参考采用。

4.3.1.2发光二极管非功率型芯片

绝对最大额定值如表2所示。

表2发光二极管非功率型芯片绝对最大额定值

数值

参数符号单位

最小最大

贮存温度Tstg-2085℃

焊接温度-250℃

Tsld

(规定最长焊接时间)-5s

反向电压VR-5V

环境温度为25℃下的直流正向电流IF-30mA

环境温度为25℃下的峰值正向电流

IFM-100mA

(脉冲频率为1kHz,占空比1/10)

注:本表适用于面积0.25mm×0.25mm的芯片,其它芯片参考采用。

4.3.2正向电压

芯片的正向电压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4.3.3反向电流

2

DB35/T1193—2011

芯片的反向电流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4.3.4发光强度或光功率

芯片的发光强度或光功率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4.3.5波长

芯片的波长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4.4环境适应性

4.4.1键合强度

键合强度应≥30mN。

4.4.2剪切强度

剪切强度应大于(6.1×芯片面积)N,芯片面积单位为mm2。

4.4.3温度循环

按本标准第5.5.3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1分组的要求。

4.4.4循环湿热(仅对空封器件)

按本标准第5.5.4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1分组的要求。

4.4.5振动

按本标准第5.5.5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2分组的要求。

4.4.6冲击

按本标准第5.5.6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2分组的要求。

4.4.7恒定加速度(仅对空封器件)

按本标准第5.5.7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2分组的要求。

4.5电耐久性

4.5.1168h电耐久性

按本标准第5.6.1条进行加电工作168h试验后,应符合表5中B4分组的要求。

4.5.21000h电耐久性

按本标准第5.6.2条进行加电工作1000h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3分组的要求。

4.6静电放电敏感度(适用时)

按本标准第5.7条进行试验后,应符合表6中C4分组的要求。

5试验方法

3

DB35/T1193—2011

5.1测试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本标准的试验应在GB/T4937.1-2006中第4章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5.2标识和外观质量

5.2.1标识

目视检查芯片包装容器标签上的标识,应符合4.1.1的要求。

5.2.2外观质量

按SJ/T11398-2009的附录A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应符合4.1.2的要求。

5.3外形尺寸

5.3.1外形

在垂直照明条件下进行目检,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5.3.2结构参数

使用准确度符合要求的量具测量芯片尺寸、芯片厚度和焊盘尺寸,应符合相关产品规格书的要求。

5.4光电特性

5.4.1正向电压

按SJ/T11399-2009中第5.2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2条的要求。

5.4.2反向电流

按SJ/T11399-2009中第5.4条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3条的要求。

5.4.3发光强度或光功率

按SJ/T11399-2009中第6.1条规定的方法对芯片的发光强度进行检验,或按SJ/T11399-2009中第

6.3条规定的方法对芯片的光功率进行检验,应符合本标准中第4.3.4条的要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