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6/T 1006-2020 1:500 1:1000 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
DB3206/T 1006-2020 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Terrain Foundation Element Data Specification 1:500, 1:1000, 1:2000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南通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 起草人:
- 吴彪、黄向阳、邢卫兵、陈继忠、庄晓捷、王静、奚春华、齐志飞、龚天宇、张嵘、张家根、车红磊、陈亮、徐亚军、李砾砾
- 出版信息:
- 页数:1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3206
南通市地方标准
DB3206/T1006-2020
1:5001:1000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
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
DataSpecificationsfor1:5001:10001:2000fundamentalgeo-information
ofnaturalresourcesandplanning
2020—12—28发布2020—12—31实施
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6/T1006-2020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成果基本要求....................................................................1
4.1数学基础........................................................................1
4.2时间基准........................................................................1
4.3平面精度........................................................................2
4.4基本等高距......................................................................2
4.5高程精度........................................................................2
4.6高程注记点密度..................................................................3
4.7存储和提交格式..................................................................3
4.8数据分幅........................................................................3
4.9目录及文件结构组织..............................................................3
4.10目录及文件命名规则.............................................................4
4.11质量要求.......................................................................5
5要素分类与编码......................................................................5
5.1要素分类........................................................................6
5.2要素分类编码方法................................................................8
6数据库组织..........................................................................9
6.1数据集命名规则..................................................................9
6.2要素类命名规则.................................................................10
6.3要素分层.......................................................................10
6.4地名与注记分层.................................................................10
6.5元数据.........................................................................10
6.6要素属性结构...................................................................10
7要素表达原则.......................................................................10
7.1要素内容.......................................................................10
7.2有向点表达原则.................................................................11
7.3有向线表达原则.................................................................11
I
DB3206/T××××-2020
7.4属性缺省值表达原则..............................................................11
7.5重叠要素表达原则................................................................12
7.6几何表达规则....................................................................12
7.7符号及注记表达原则..............................................................12
附录A(规范性)要素分层.............................................................13
附录B(规范性)注记代码表...........................................................16
附录C(规范性)元数据结构...........................................................18
附录D(规范性)属性结构.............................................................20
附录E(规范性)要素编码表...........................................................34
附录F(规范性)建筑物及单位范围类型代码.............................................109
附录G(规范性)兴趣点分类代码表....................................................113
参考文献.............................................................................123
II
DB3206/T100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南通市自然资源信息中心、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彪、黄向阳、邢卫兵、陈继忠、庄晓捷、王静、奚春华、齐志飞、龚天宇、
张嵘、张家根、车红磊、陈亮、徐亚军、李砾砾。
III
DB3206/T××××-2020
1:5001:1000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5001∶1000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的基本要求、要素组
织、要素编码、属性结构、要素采集标准与表示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南通市1∶5001∶10001∶2000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的生产、更新及
数据库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20257.1—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
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fundamentalgeo-informationofnaturalresourcesandplanning
满足自然资源和规划日常管理需要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3.2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planningmanagementgeo-information
能满足城市规划日常管理需要的地理实体或信息,包括规划管理实体要素和地理要素规划属性。
4数据成果基本要求
4.1数学基础
4.1.1平面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4.1.2地图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4.1.3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时间基准
日期信息应采用公历表示,时间信息应采用北京时间。
1
DB3206/T××××-2020
4.3平面精度
4.3.1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相对邻近野外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规划管理地理要素平面精度
单位为实地米
点位中间距中
序号要素类型说明
误差误差
城市高架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道路边
1城市道路边线
线
2河流驳岸线各级河道已建成的加固驳岸线
建筑地面层最突出的外墙(含已建居住小区、医院、学校等各公共服务设施的所有权
3
柱)角点属界线外围房屋角点,围墙拐点
敏感建构筑地面层最突出的加油站、燃气供应站、变电所、以及化工企业等高危险、
4
外墙(含柱)角点±0.05±0.07高污染场所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筑物和重要设施
高压线塔(杆)、地面管道、管线支撑杆、微波塔、通
信塔等设施中心位置;35kV以上高压线、微波塔、通信
5重要管线设施
塔的高度;35kV以上和影响规划审批区域范围内10kV
高压线的边导线位置和悬高。
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地面层最
6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物外围房屋角点,围墙拐点
突出的外墙(含柱)角点
7地下设施的角点±0.5±0.7人防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
8古树名木±0.5/图上表示中心点
4.3.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除规划管理地理要素外,地物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应符合表2规定。
测量困难地区地物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可放宽至1.5倍。
表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图上点位精度
单位为图上毫米
地形类别相对邻近控制点的位置中误差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和平坦地区≤0.5≤0.4
4.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采用0.5m。除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以外,不绘制等高线。
4.5高程精度
铺装路面(公路及城市道路)上的高程注记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0.07m,其余参
照CJJ/T8—2011精度要求。高程点1:500、1:1000地形图注记至0.01m,1:2000地形图注记至0.1m。
2
DB3206/T××××-2020
4.6高程注记点密度
高程注记点宜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8个~15个,房屋密集
区,可适当减少高程点。
4.7存储和提交格式
数据成果包括入库数据、制图数据及元数据等相关文件。数据提交格式见表3。
表3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数据成果提交格式
成果名称成果名称代码成果数据格式备注
GDB库体数据
数字线划图DLGDWG制图数据
MDB元数据
4.8数据分幅
4.8.1标准分幅
地形图图幅分幅按40cm×50cm或50cm×50cm矩形标准分幅。图号以图廓西南角坐标千米数的
X-Y形式表示。1∶500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后两位(如:575.00-552.00);1∶1000
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数点前三位和小数点后一位(如:575.5-552.5);1∶2000比例尺取整千米数小
数点前三位(如:575-552)。
4.8.2非标准分幅
非标准分幅根据数据管理的需要,将数据划分为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单元。单元划分的原则:
a)单元划分:原则上以镇级行政区划分,或以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中心线划分为主,兼顾行政
区界线,各单元面积应保持基本一致;
b)避让原则:单元线不宜切割线状、面状要素;
c)单元之间的关系:相邻单元之间不应有缝隙或重叠。
4.9目录及文件结构组织
4.9.1数据目录组织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数据采用多层级目录存放,目录层级可根据需要进行组织,宜按
照上级目录、数据目录等逐层递进的方式存放数据。上级目录按项目(或测区名称)、比例尺、成果版
本等进行组织,结构深度不宜超过三层。
4.9.2数据文件组织
自然资源和规划地形基础要素成果数据文件以一定数量或一定区域的数据集为单位存放,即数据体、
元数据、相关文件按不同的目录存放,结构如图1所示
3
DB3206/T××××-2020
图1数据文件组织结构
注1:数据体文件由该地形图范围内的分幅或整体数据文件组成。
注2:元数据文件是对应图幅范围数据体的的说明,包括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成果归属、空间参考系、
数据质量、数据更新等方面的信息。
注3:相关文件指需要随数据同时提供的有关成果的说明信息,如数据目录结构说明文件、分幅接图表、特
殊字体文件等。
4.10目录及文件命名规则
4.10.1上级目录命名
上级目录命名按以下原则进行:
a)采用项目(或测区)为目录名时,项目(或测区)名称宜以汉字形式标明;
b)采用比例尺为目录名时,比例尺宜以数字形式明确,如1:500比例尺为“500”,当所有成果比
例尺一致时,可省略该层目录;
c)采用成果版本为目录名时,成果版本应明确生产时间、版本号等信息,各信息之间以“_”连接,
如“202001_V01”;
d)上级目录为一层级时,命名方式为项目(或测区)+比例尺+成果版本,各名称之间空一个字符。
e)除上述外的其他方式作为上级目录名时,其目录名应简洁、无歧义、易于辨识目录内数据内容。
4.10.2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目录命名
图1中的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目录名分别为“数据体”、“元数据”、“相关文件”。元数据可按
行政区划、区域或图幅为单位建立元数据文件。文件命名为该行政区划代码(区域名)或图幅号+后缀
名。
4.10.3数据文件命名
4.10.3.1数据文件名由数字成果名称代码(见表3)、比例尺代码(见表4)及图幅编号三部分组成。
即成果名称代码(三位)+比例尺代码(一位)+图幅编号(十位)。如数据文件命名为:DLGK5750055200.DWG。
4.10.3.2标准分幅图幅编号为图号去掉短线和小数点,小数点后两位不足的补0;如1∶500图号为
575.00-552.00,图幅编号为5750055200;1∶1000图号为575.5-552.5,图幅编号为5755055250;1∶
2000图号为575-552,图幅编号为5750055200。
4
DB3206/T××××-2020
4.10.3.3非标准分幅图按行政区域分幅的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图幅编号,采用其它方法分幅的图幅编号
以地块名称和流水号形式表示。
表4比例尺代码
代码KJI
比例尺1:5001:10001:2000
4.11质量要求
4.11.1完整性要求
完整性要求包括:
a)地理要素应采集完整,无遗漏。
b)地物要素分层正确,无遗漏层或多余层、重复层现象。
c)数据目录下包括的文件完整,无遗漏或多余文件。
d)各种名称及注记正确、完整,无遗漏或多余、重复现象。
e)数据文件存储组织、文件格式、文件命名符合要求。
4.11.2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包括:
a)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及规划管理地理要素数据成果的要素代码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
b)描述地形要素的各种属性值正确无误。
c)成果位置精度满足4.3、4.5的规定。
d)成果时间属性和时间关系正确,并满足4.2的规定。
4.11.3逻辑一致性要求
逻辑一致性要求包括:
a)成果数据投影方式、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基准符合4.1的规定。
b)成果的各要素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顺序等定义符合附录D的规定。
c)数据层定义符合要求,要素类存放在正确的层中。
d)要素几何类型(点、线、面)定义符合要求。
e)共线的要素只按主要地物表示,其它要素需要拷贝到相应数据层中。
f)要素的拓扑定义正确。线段相交或相接,无悬挂或过头现象,应断开的要素处理符合要求;连
续地物保持连续,无不合理的伪节点现象。
4.11.4表征质量要求
表征质量要求包括:
a)线划光滑、自然,节点密度适中,形状保真度强,无粘连、自相交、抖动、变形扭曲等现象。
b)有方向性的地物符号方向正确。
c)图式符号使用正确,其颜色、尺寸、定位等符合GB/T20257.1—2017的要求。
d)注记字体、注记字列、字大、字向、字色符合要求,配置合理,清晰、易读,指向明确无歧义。
5要素分类与编码
5
DB3206/T××××-2020
5.1要素分类
5.1.1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采用线分类法,要素类型按从属关系依次分为4级:大类、中类、小类、子
类。大类包括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共8类;
中类在各大类基础上划分出46类,小类、子类根据需要可进行扩充。详细分类见表5。
表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11控制测量点
1定位基础
12数学基础
21河流
22沟渠
23湖泊
2水系24水库
25海洋要素
26其他水系要素
27水利及附属设施
31居民地
32工矿及其设施
33农业及其设施
3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3居民地及设施
35名胜古迹
36宗教设施
37科学观测站
38其他建筑及设施
41铁路
42城际公路
43城市交通
44乡村路
4交通45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
46水运设施
47航道
48空运设施
49其他交通设施
51输电线
52通信线
5管线
53油、气、水输送主管道
54管道检修井及附属设施
6
DB3206/T××××-2020
表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续)
大类码要素大类中类码要素中类
61国外地区
62国家行政区
63省级行政区
6境界与政区64地级行政区
65县级行政区
66乡级行政区
67其他区域
71等高线
72高程点
73水域等值线
7地貌
74水下注记点
75自然地貌
76人工地貌
81农林用地
8植被与土质82城市绿地
83土质
5.1.2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规划管理地理要素见表6。
表6规划管理地理要素
序号中类码要素中类名称要素小类名称要素类型
121河流河道石驳线线
2建筑轮廓面面
331居民地单位范围面面
4地下建筑轮廓面面
5公厕范围面
6农贸市场范围面
34公共服务及其设施
7配套幼儿园范围面
8社区服务中心面
9停车场范围面
1045道路构造物及附属设施加油站范围面
11加气站范围面
12高压电线线
13高压电塔(杆)点/面
51输电线
14高压电边导线线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MT/T 729.2-1997 水泥回转窑用义马矿务局煤技术条件 1997-12-12
- SY/T 6228-2010 油气井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作法 2011-01-09
- YD/T 1555-2010 800MHz/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要求:A接口 2010-12-29
- SJ/T 11173-1998 卫星电视收转发射机通用技术规范 1998-03-11
- HG/T 2909-1997 照相排版用卷筒相纸尺寸 1997-05-23
- YD/T 2098-2010 信息无障碍 语音上网技术要求 2010-12-29
- SY/T 0604-2005 工厂焊接液体储罐规范 2005-07-26
- SJ/T 11155-1998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彩色电视接收机用PV型系列偏转磁芯 评定水平A 1998-03-11
- TB/T 2551-1995 JZ-7型机车空气制动机中继阀技术条件 1996-05-27
- HG 3300-2001 久效磷原药 200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