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071-2012 绿色食品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DB63/T 1071-2012 Green food pepper protec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2年04月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071—2012
绿色食品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2012-02-28发布2012-04-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071—2012
前言
本规范符合GB/T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是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满财、李长帅、赵常胜、张亚东、米明凯、李雪洁、王文清、李莲花。
本规范由大通县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解释。
I
DB63/T1071—2012
绿色食品辣椒保护地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绿色食品辣椒保护地的产量指标、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空气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6715.3瓜菜作物种子第3部分:茄果类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655绿色食品茄果类蔬菜
3产量指标
中等肥力条件产量为52.50吨/公顷(3566.60千克/亩)~54.00吨/公顷(3600.00千克/亩),高
肥力条件产量为57.00吨/公顷(3826.00千克/亩)~60.00吨/公顷(4000.00千克/亩)。
4产地环境条件
符合NY/T391的规定。
4.1空气质量环境
符合GB3095中规定的二级大气标准。
4.2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GB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
4.3灌溉水质要求
符合GB5084的规定。
5栽培措施
1
DB63/T1071—2012
5.1栽培季节
5.1.1春茬
12月下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5月下旬收获。
5.1.2越冬茬
8月下旬播种,11月上旬定植,1月中旬收获。
5.2育苗
5.2.1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或登记的优良品种,如:乐都长辣椒、西宁辣椒1号。
5.2.2种子质量
种子符合GB16715.3中的规定。
5.2.3播种量
0.75千克/公顷~1.05千克/公顷(50克/亩~70克/亩)。
5.2.4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浸种10分钟~15分钟,期间不断搅拌,自然冷却至30℃,浸种10
小时,捞出,用清水漂洗,去杂去劣,捞出放在25℃~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2次,4
天~5天可发芽,待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2.5一般育苗
5.2.5.1苗床土配制
用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的肥沃耕作土与优质腐熟的农家肥按7:3的比例混合,碾细过筛,高温暴
晒7天~10天。配成营养土其中三分之二铺于畦面,播种后其余三分之一盖于种子上面。
5.2.5.2苗床准备
按250平方米/公顷(16.7平方米/亩),预留苗床,将苗床整细整平,装入营养土,浇足底水待播。
5.2.5.3播种
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覆盖床土,厚度1.00厘米,覆上地膜。
5.2.6营养钵育苗
5.2.6.1营养钵选择
选规格为8.00厘米×12.00厘米的营养钵。
5.2.6.2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配制按照5.2.5.1。
5.2.6.3苗床准备
2
DB63/T1071—2012
按360平方米/公顷(24平方米/亩),预留苗床,将苗床整细整平,将营养土装钵后均匀摆放于苗
床上,灌透水待播。
5.2.6.4播种
每个营养钵平放点播两粒种子,播后覆营养土,覆土厚度为1.00厘米。
5.2.7穴盘育苗
5.2.7.1穴盘选择
采用72孔穴规格穴盘。
5.2.7.2育苗基质
选择合格的商品基质。
5.2.7.3苗床准备
按照种植计划准备足够的苗床,床宽115.00厘米~120.00厘米(两个穴盘的长度),长度按育苗温
室而定,整平拍实床面,铺设穴盘,填充基质,并浇透水待播。
5.2.7.4播种
将种子点播至穴盘孔穴中,每个穴孔点播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有机基质0.80厘米~1.00厘米。
5.2.8苗期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日温28℃~30℃,夜温18℃~20℃,保持床土湿润。苗出齐后,日温25℃~28℃,
夜间15℃~18℃,待60%幼苗出土,揭去地膜。
5.2.9分苗移植
幼苗长至4片~5片真叶时进行分苗移植,按7×7厘米的穴距移栽,每穴2株—3株,穴间覆盖配好的
苗床细土,填实。
5.2.10壮苗标准
苗高15.00厘米,真叶8片~9片,茎粗0.50厘米以上,叶色厚实深绿,根系发达。
5.3定植前准备
5.3.1施肥
符合NY/T394的规定,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75.000吨/公顷(5000.00千克/亩)~90.000吨/公顷
(6000.00千克/亩),纯氮(N)0.09吨/公顷(6.00千克/亩),五氧化二磷(P2O5)0.06吨/公顷(4.00
千克/亩),氧化钾(K2O)0.15吨/公顷(10.00千克/亩)。农家肥卫生标准见附录B,推荐使用肥料见附
录C。
5.3.2整地起垄
施肥后深翻土地25.00~30.00厘米,耙平整地起垄,垄高25.00厘米~30.00厘米,垄宽65.00厘米~
70.00厘米,垄间距30.00厘米,在畦面中间纵向开一条深10.00厘米,宽20.00厘米的“V”字形肥水供
应沟。起垄后覆膜。
3
DB63/T1071—2012
5.4定植
定植方法、密度:定植在上午9:00至下午15:00之间进行,按株距35.00厘米~40.00厘米,顺垄开
穴,按“品”字形定植,保苗54000株/公顷~57000株/公顷(3600株/亩~3800株/亩)。
5.5田间管理
5.5.1温度管理
缓苗期日温28℃~30℃,夜温18℃~20℃;缓苗后至开花前日温25℃~30℃,夜温15℃~18℃;开
花坐果期日温25℃~28℃,夜温15℃~18℃;盛果期夜温不得低于15℃。
5.5.2湿度调节
缓苗期不通风,不浇水。缓苗后及时通风,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
5.5.3肥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定植7天后浇缓苗水,门椒坐果后浇一次水,期间不浇水。结果盛期5天浇1
次水。浇水时要小水勤浇,禁止大水漫灌。门椒3厘米时追1次肥,以后每次采收后进行追肥,共追肥4
次,盛果期追肥3次。每次追施腐熟农家肥15吨/公顷(1000.00千克/亩),或纯氮肥0.138吨/公顷(9.20
千克/亩),五氧化二磷0.025吨/公顷(1.5千克/亩)。每次追肥后,浇水灌溉。
5.6整枝及植株调整
选晴天上午,将门椒下的侧枝全部抹除。植株下部的病、老、黄叶也要及时摘除。生长中后期,还
要把重叠枝、拥挤枝、徒长枝剪除一部分。
5.7病虫害防治
5.7.1主要病虫害
5.7.1.1主要虫害
蚜虫、斑潜蝇等。
5.7.1.2主要病害
辣椒疫病、猝倒病、细菌性斑点病、辣椒根腐病等。
5.7.2农业防治
忌连作,选用3年以上未种植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清
除前茬残株落叶集中处理,用石灰粉撒穴消毒,及时拔除中心病株,随时摘除病叶、老叶、病果于田外
深埋。
5.7.3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每公顷用20.00厘米×30.00厘米的黄板450片~600片(30片/亩~40片/亩),张挂高度
距生长点15.00厘米~20.00厘米,随植株生长随时调整,温室通风口张挂50目防虫网。
5.7.4生物防治
应用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4
DB63/T1071—2012
5.7.5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应符合NY/T393的要求。以熏烟剂、粉尘剂为主,交替使用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农药。采收前7天不施用农药。
6采收
门椒及时采收,达到商品性适时采收,产品质量符合NY/T655的规定。
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T 111-1999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采暖热负荷检测方法 1999-10-10
- DB32/T 350-1999 波尔山羊 1999-12-24
- DB12/ 117-1999 再生纤维被、褥胎 1999-11-23
- DB12/ 113-1999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1999-11-23
- DB12/T 116-1999 无公害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999-11-23
- DB12/ 118-1999 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 1999-11-23
- DB32/T 351-1999 羊冷冻精液 1999-12-24
- DB36/T 001-1999 糯米粉 1999-12-15
- DB12/T 114-1999 无公害叶菜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999-11-23
- DB12/T 115-1999 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199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