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

DB37/T 962-2007 DB37/T 962-2007 Palace of Penglai Scenic Area Interpretation Script Basic Requirement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962-2007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2-03
实施日期
2008-02-25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A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

2008-02-03发布2008-02-2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蓬莱阁景区的解说词内容及解说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蓬莱阁景区的解说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766—199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GB/T15971—1995导游服务质量

DB37/T961—2007蓬莱阁景区服务质量要求

3要求

3.1景区主要游览景点充分体现了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积淀、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佛教和道教文化

及神仙文化。

讲解的景区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积淀包括蓬莱阁古建筑群、登州古港、碑刻文化、诗80赋等;山

海风光包括海市蜃楼、平流雾、海滋等海上奇观;佛教和道教文化包括整个古建筑群佛教和道教寺庙;

神仙文化包括中国东方蓬莱神话和八仙过海神话传说。

3.2导游员及讲解员应按照DB37/T961—2007《蓬莱阁景区服务质量要求》的要求进行解说。

3.3解说词

3.3.1蓬莱阁景区主要景点

戚继光纪念馆(水师府)、蓬莱水城、登州古船博物馆、船舶发展陈列馆、蓬莱阁古建筑群(人间

蓬莱坊、弥陀寺、万民感德碑亭、丹崖仙境坊、显灵门、龙王宫、子孙殿、戏楼、坤爻石、垂花门、唐

槐、天后宫前殿、天后宫正殿、宋庆书“虎”字碑、“福”字石刻、“寿”字石刻、胡仙堂、“碧海丹

心”刻石、三清殿、吕祖殿、观澜亭、普照楼、宾日楼、苏公祠、卧碑亭、“海不扬波”石刻、避风亭、

蓬莱阁主阁、仲连祠、隐仙洞、白云宫门)、田横山、全周影院、登州博物馆、蓬莱文化广场。

3.3.2蓬莱阁景区概述

蓬莱阁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区。景区面积

为5.8平方公里。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以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

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以山(丹崖山、田横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

莱阁)为格局,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

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大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

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

蓬莱阁坐落在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它依山

傍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蓬莱阁景区集丹崖、田横两山的雄奇峻朗,黄、渤二海的浩瀚灵秀于一身,

融千年名阁、蓬莱水城、登州古港、戚继光英雄故所的浩气人文于一体,逍遥无羁的八仙传说与变幻缥

1

DB37/T962-2007

缈的海市奇观又为其注入充满神秘色彩的仙气神韵,使其处处尽显山灵水秀、人杰地灵,可谓刚柔相济,

天人合一,堪称山水经典,人文极品。

蓬莱阁自古就因其动人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和“海市蜃楼”自然奇观享誉天下,素以“人间仙

境”著称于世。今天的蓬莱阁在继承历史宝贵遗产的基础上,更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开发和

利用,更好地发掘山海奇观,丰富旅游内容,弘扬丰厚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

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3.3.3蓬莱阁景区各景点解说词

3.3.3.1戚继光纪念馆(水师府)

戚继光纪念馆(亦称水师府)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东侧,是一座中轴对称的二进仿古建筑,正厅与东

西厢房三间有回廊相连接,占地3220平方米。建于1992年6月,1995年7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共设

六个展厅,采用了壁画、浮雕和泥塑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立体、直观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戚

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等历史画面,让人们从中领略一代名

将的照人风采。

3.3.3.1.1第一展厅群英聚会

中间端坐这位就是一代名将戚继光,身边站立的是与之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他们志同

道合,在长期战斗生涯中,成长为一代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征战42年。他的声望誉满华夏,威震域外。

他是一代名将,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四库全书》

辑录的中国古代二十部兵书中,唯他占有两部。在我国军事史上,著名将领多无兵书,能写兵书的又多

非名将。从秦汉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著名将领而又有著名兵书的只有戚继光一人。他还留有《止止堂

集》诗文集五卷。

戚继光一生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赤诚为人,精忠报国,得到了人们一致的信赖与支持。

戚继光爱兵如子,体恤士卒,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他特别重视部队建设,为选精兵

三次亲去义乌,招募彪悍的矿工和农民为“戚家军”的骨干。

3.3.3.1.2第二展厅将门出骄子(前院西厢)

南侧: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其六世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在推翻元朝,

建立明朝政权的斗争中,戚详戮力三十年,后在远征云南时阵亡。为追念他的开国功业,明朝政府授予

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生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11月12日)。童年时代的戚继光读书之余,最愿做军事游戏,

用泥巴砌城墙,堆砖瓦为营垒,削竹剪纸作旗帜,由他充当指挥,孩童时代的戚继光即显示出非凡的才

能。

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17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分管屯田事务。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戚继光任中军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戍边镇守蓟州。

北侧:水城练兵。戚继光上任以前,登州海防卫所残破,军无训练,戚继光到任后,振饬营伍,整

修卫所,严明纪律,使当时一伙懒散之士为之大振,卫所风气大有改观。借此转机,戚继光在水城大练

其兵,在陆地、海上训练士卒,严整军纪,造就了一支得力的抗倭军队。至今,蓬莱阁东侧、丹崖山上

仍然留有后人为他树立的阅海操碑记,以志其练兵之功。

3.3.3.1.3第三展厅沿海备倭(前东厢房)

北侧: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6月,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三营(登

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戚继光的防地是一片辽阔的海域,西至黄

河口,南至山东与江苏交界处,包括山东半岛北、东、南绵长的海岸以及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戚继光

对山东沿海进行了全面治理。整修卫所,加固台墩设施;巡视海上,严守营卫。千里海疆遍留他的足迹,

使营卫成壁垒,将士志成城。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7月,戚继光奉调去浙江抗倭,任浙江都司佥事。第二年7月诏升

2

DB37/T962-2007

为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参将。

3.3.3.1.4第四展厅驰骋浙江(后院东厢)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8岁的戚继光奉调江浙战场之后,率军驰骋疆场,打了许多漂亮

的大胜仗。

北侧:戚继光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在实践中戚继光也深感困难重重。戚继光认为,要提高

战斗力,非改变士卒的素质不可。必须建立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能够连续作战的精干队伍。于是,

他上疏募兵,亲赴义乌,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彪悍的矿工3千人,建立了戚家军。

在训练戚家军时,戚继光根据江南地方多沼泽、水田,作战时大部队不容易展开阵势的地理特点,

创立了新的战术,“鸳鸯阵”法,规定十二人为一队,前一人是队长,后面两人执藤牌,两人执狼筅,

四人持长枪,后两人是镗钯手兼火箭手,最后一人是伙夫。这种阵法短小精干,灵活机动,很适合南方

的地域特点。

在水师建设上,他在台州就地取材,建造大、中、小战船44艘。大船“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

作战。中船“海沧”,行驶灵活,多用于海上追击,犁沉敌船。小船“艟舴”吃水浅,灵巧快捷,适宜

追赶倭船和浅海进攻。戚继光把这支船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

3.3.3.1.5第五展厅勇往直前(后院西厢房)

南侧:“戚家军”在浙江严惩倭寇,迫使倭寇向南逃窜,福建告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家

军入闽作战。第一大战即横屿之战。横屿之战不过三个时辰,大获全胜。被倭寇霸占肆虐三年的横屿岛,

被戚家军一举攻破。

北侧: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里从事写作。他根据作战经验,写成了两

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的发愤之作。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他在浙江舟山岑港抗倭受挫。他一

边认真总结经验,创立新战术,一边撰写兵书。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2月,创造鸳鸯阵,著成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写成的。戚继光的军事论著与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武库中的瑰

宝。

戚继光还在戎马倥偬中赋诗作文,留下了诗文集《止止堂集》,其中《横槊稿》上卷收录200余首

充满爱国豪情的优秀诗篇。

3.3.3.1.6第六展厅威震边关(后殿)

西侧:明朝中后期蒙古族蓄谋南侵,明朝对北方的防务成为万历以前历代皇帝的应急大事。隆庆元

年(1567年)戚继光奉调北守蓟州,先任神机营副将,后改为总理蓟、昌、辽、保练兵事务,节制四

镇。

在军队建设上,他采取车兵、步兵、骑兵、辎重兵联合训练,协同作战,以墙(城墙)、台(敌台)、

堑(战壕)综合防守的方针,全面治军,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朝参知政事张居正的支持,并得到隆庆

皇帝的赏识,表彰他“素有威名”。

万历二年(1574年)正月,戚继光因功升右都督。

万历七年(1579年),戚继光战功显赫,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东侧:戚继光一生可谓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在浙闽抗倭期间,身先士卒,每战皆捷。饱受倭寇之

害的广大人民,对戚继光的英勇无畏和光辉战绩,深感敬仰。

戚继光镇守蓟州16年,防线东起山海关,西至石塘岭,2000余里的边防线,直接拱卫京城北京。

他克服种种困难,练兵、练将、修筑长城,革新武器装备,真正在京师北大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二月,给事中张鼎思代表一部分奸佞小人弹劾戚继光,昏庸的皇帝听信谗

言,将戚继光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戚继光因旧病复发,再次上书请退,明政府允其辞官回乡养病。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二月初八日,回故里仅仅两年,一代英雄溘然长逝,终年60岁。

3

DB37/T962-2007

3.3.3.2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窗口,也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早在隋唐时期,古登州港就与明州、泉州、扬州并称为四

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许多日本、朝鲜的遣唐使多是由此登陆,前往唐都长安。史载

当时的登州港“小海沿岸皆水榭,笙歌达旦,……商贾云集,登州繁荣达于极点,富甲六郡,一时成为

黄金窟”。

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宋朝廷在此建起了“刀鱼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

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在宋朝刀鱼寨的基础上建起了码头、土城墙、炮台等建筑,正式得名为“蓬

莱水城”。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曾在此操练水军,抗击倭寇。

水城面积为27万平方米。布局基本保持的是明代风格。水城有南北两门,南门振扬门,与陆路相

连。北门水门,是出入水城的海上咽喉,城中的小海面积为7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

整个水城的建筑布局巧妙,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整体建筑主要分为

两大部分,一是海港建筑,包括以小海为中心的水门、防波堤、平浪台等;二是军事建筑,包括炮台、

护城河等。其中设计最为巧妙的当属平浪台。各位可以看到。迎着水门南岸突起的部分便是平浪台,它

迎水门而立,巍峨挺拔。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当海浪由水门涌入,经平浪台迎面阻挡,便减

缓势头,折向西去,所以即使是港外浊浪滔天,港内小海仍平静安宁。同时,平浪台还能遮挡来自水门

以外海上的视线,敌人难以窥视港内的秘密,如果在战争中遇到紧急情况,平浪台又是支援水门和东西

两炮台的后备基地,真可谓一举数得。

蓬莱水城,作为中国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城墙武备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重视和擅长使用火器。明成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炮

兵部队神机营,明军还首创了炮兵同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武备展展示的主要火器有:牛腿炮、

竹节炮、佛朗机、大将军炮、红夷炮等。

夯土:水城东城墙是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示的是宋代至民国时期不同的夯土。

3.3.3.3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所古船博物馆。主要陈列了1984年在蓬莱水城小海清淤工程

中挖掘出的一艘元代木质沉船和一部分文物。整个古船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1989年动工,1991

年正式对外开放。

3.3.3.3.1第一展厅

水城沙盘是根据明朝水城范围和形势制作的,周围划黄色虚线部分就是明朝老城墙的遗址。蓬莱水

城古称登州港,是我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港、东方门户。另外展示的是三幅照片:第一幅是从空中拍摄的

水城全貌。城北临海是一对炮台,虎踞龙盘,互为犄角,控制附近海域。第二幅是水城的水门,是船只

出入小海的唯一通道。第三幅是振扬门,是水城与陆地相连的唯一通道。

3.3.3.3.2第二展厅

陈列的就是1984年在水城小海清淤工程中挖掘出来的元代战船。看台上展示的是古船的全貌,1984

年6月,在登州港的清淤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港湾南岸2.1米深的黑色淤泥中,挖掘出这艘沉船。经考

古专家鉴定,这艘古船属三桅木帆船,残长28.6米,残宽5.6米,由13道舱壁分成14个舱,甲板上

部已经失存,但底部船板和舱隔板大部分保存完好,整个船呈流线型,首柱高高翘起,尖头阔尾,酷似

一条巨型刀鱼,所以也叫刀鱼船。在古船的第三舱和第七舱保留有桅杆座,船尾有舵座,都是用珍贵的

楠木制成的。关于沉船的年代,从随船一起出土的高足杯来看,经鉴定为元代龙泉窑出品,这是断代的

主要依据,另外,根据此船现存的长宽尺度,根本无法通过在明初修建的水门,所以断定这只船的年代

最迟不晚于元末明初。

另外陈列的是锚具:这具铁锚高2.15米,重456公斤,可供数百吨的海船使用。

3.3.3.3.3第三展厅

4

DB37/T962-2007

第三展厅是文物陈列厅,陈列的文物大部分是随古船一起出土的,也有一些是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打

捞上来的。共有6个展柜,分别陈列的是石网坠、三足罐、石臼等文物。

3.3.3.4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

陈列馆共设古代船舶和现代船舶两个展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

3.3.3.4.1第一展厅(中国古代船舶陈列厅)

陈列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的斗舰、隋代龙舟、宁波出土的宋代海船、唐代游舫、郑和宝船、闽南渔船、

戚继光抗倭战船等船模。

3.3.3.4.2第二展厅(中国现代船舶陈列厅)

陈列的是鱼雷快艇、水翼导弹艇、导弹护卫舰、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中山舰、喷水推进豪华客船、

导弹驱逐舰等船模。

3.3.4蓬莱阁古建筑群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

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大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

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4.1人间蓬莱坊

“人间蓬莱”坊,是通往仙境之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手

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着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

题写的“碧海仙槎心神飞跃,丹崖琼阁步履逍遥”楹联。

3.3.4.2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

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

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

防线。

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

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

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