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59.2-2020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 第2部分:桥梁

GB/T 39559.2-2020 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al monitor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facilities—Part 2:Bridg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559.2-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4
实施日期
2021-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9)
适用范围
GB/T 39559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施运营监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检查、监测和状态评价的要求及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施的运营检查、监测与状态评价。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起草人:
王峙、周新六、马虎、吴新安、林莉、秦清华、张雁珍、冯旭杰、周建庭、杨永清、张勇、高芒芒、邱凌、项丽琳、黄福伟、高爱林、刘安双、滕德贵、周成涛、李俊淞、潘正华、蔡佩宏、单爱成、陈晓虎、黎小刚、蒲黔辉、李晓斌、余取、赵晓波、石永燕、刘传新、李明、宋杰、经纬、任干、宋传龙、汪波
出版信息:
页数:46页 | 字数:8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2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559.2—2020

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

1223:45

Specificationsforoperationalmonitoringofurbanrailtransitfacilities—

Part2:Bridge

2020-12-14发布2021-07-01实施

国准mus发布

GB/T39559.2—2020

目次

!"I

1翻i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452

5.1日常检查2

5.2定845……………4

53专项检查8

6.9

6.1沉降与变形监测9

6.2安全监测9

7状态评价11

7.1技术状况评价11

7.2结构安全评价17

73行车影响评价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桥梁日常检查记录表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桥梁沉降及变形(位移)监测的监测点设置要求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26

附录D(资料性附录)桥梁沉降与变形监测记录表27

附录E(规范性附录)各类构件评价指标及对应的标度值28

gh文献43

GB/T39559.2—2020

—a—

刖$

GB/T39559《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桥梁;

———第3部分:{道;

——第4部分:轨道和路基。

本部分为GB/T3955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

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勘测设计

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林同核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市勘测院、深圳高速工程顾问有限公

司、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天

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峙、周新六、马虎、吴新安、林莉、秦清华、张雁珍、冯旭杰、周建庭、杨永清、

张勇、高芒芒、邱凌、项丽琳、黄福伟、高爱林、刘安双、滕德贵、周成涛、李俊淞、潘正华、蔡佩宏、单爱成、

陈晓虎、黎小刚、蒲黔辉、李晓斌、余取、赵晓波、石永燕、刘传新、李明、宋杰、经纬、任干、宋传龙、汪波。

GB/T39559.2—2020

%&'()*+,-./01234

5267:89

1范围

GB/T39559的本部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施运营监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检查、监测和状态

FG[23X/0。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施的运营检查、监测与状态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559.1-2020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运营监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503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T51234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设计规范

32@ABC

GB/T39559.1—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DEFGH/0狊犲狋犾犲犿犲狀狋犪狀犱犱犲犳狅狉犿犪狋犻狅狀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犵

对桥梁墩台的沉降、墩顶的横向水平位移和恒载作用下的梁体变形持续进行监测,并提供变形分析

的行为。

3.2

IJ/0狊犪犳犲狋狔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犵

通过安装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荷载、环境与结构响应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的行为。

3.3

12KLMN狋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狊狋犪狋狌狊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

依据桥梁运营检查和监测结果,对桥梁的病害情况做出的评价。

3.4

OPIJMN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狅犳狊狋狉狌犮狋狌狉犲狊犪犳犲狋狔

依据桥梁运营检查和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通过检算或试验,对桥梁结构是否安全做出的评价。

3.5

QRSTMN犲狏犪犾狌犪狋犻狅狀狅犳犻犿狆犪犮狋狊狅狀狋狉犪犻狀犿狅狏犻狀犵

依据桥梁运营检查和监测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列车运行受桥梁结构的影响程度做出的评价。

4UVWX

4.1桥梁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以及沉降与变形监测应填写记录表,记录表应及时整理,发现问题应提出

处理建议。

1

GB/T39559.2—2020

4.2桥梁定期检查后应进行技术状况评价和行车影响评价。

4.3桥梁专项检查后应进行结构安全评价和行车影响评价。

4.4桥梁沉降与变形监测后应进行行车影响评价。

5YZ

5.1日常检查

5.1.1桥梁日常检查的频次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桥梁日常检查频次不应低于1次/季度;

b)钢桥、钢-混组合桥梁、钢-混混合桥梁日常检查频次不应低于1次/月;

c)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日常检查频次不应低于1次/季度;

d)桥梁支座、墩台日常检查频次不宜低于1次/半年;

e)符合下列要求的桥梁宜提高日常检查频次:

1)主跨跨径120m及以上的梁桥;

2)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拱桥、斜拉桥、悬索桥;

3)新型或复杂结构桥梁;

f)当出现病害发展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提高日常检查频次;

g)发生洪水、台风、暴雨前后,应及时对桥梁排水设施、声屏障状态进行检查。

5.1.2桥梁日常检查内容见表1。

表1桥梁日常检查内容

对象内容

梁腹板斜裂缝情况,梁跨中底板横向裂缝情况,连续梁中墩处顶板横向裂缝情况

预应力混凝土梁沿预应力管道方向结构表面纵向裂缝情况

拱顶下缘、拱脚上缘处拱肋(圈)横向裂缝情况,拱肋拱脚横向、纵向裂缝情况

裂缝

斜拉索的索梁、索塔锚固部位,预应力混凝土梁锚下区域裂缝情况

墩(柱)横向裂缝情况,塔横向、竖向裂缝情况

混凝土结构

主缆锚碇或锚块区域裂缝情况

钢筋锈迹、露筋、破损等病害情况

梁体表面渗水痕迹情况

裂缝口因碱骨料反应渗出的凝胶状物质情况

加固处治过的结构部位的病害情况

涂装开裂、起皮、脱落情况

正交异性板桥面系加劲肋与面板连接处、加劲肋与横隔板(横肋)连接处、弧形

缺口处、加劲肋嵌补段裂纹情况

裂纹

钢板梁竖向加劲肋端部腹板处裂纹情况

钢结构

钢桁梁节点处、桥面板与弦杆连接处、横隔板与节点板连接处裂纹情况

积水、锈蚀情况

异常变形、局部损伤情况

高强螺栓有无松动、断裂、锈蚀

2

GB/T39559.2—2020

表1(续)

对象内容

节点板滑移情况

钢结构

除湿系统工作状态

结合面渗漏水、裂纹、裂缝情况

组合梁、混合梁混凝土梁(板)检查内容同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检查内容同钢结构

列车运行状态下轨道梁的异常响声、晃动情况,梁上障碍物情况

轨道梁接缝板情况,锚固螺栓有无松动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

轨道梁上预埋的信号、供电、接地装置等设施的锚固螺栓松动情况

梁面防滑层磨损、脱落情况

是否断裂

防护状况

吊杆

锚固部位积水、渗漏水(油)及松动现象,锚头锈蚀情况

吊杆减振装置

锚固部位积水、渗漏水(油)现象,防护罩松动情况

柔性系杆支撑块状况

防护状况

是否断裂

防护状况

斜拉索

锚固部位积水、渗漏水(油)现象,防护罩松动情况

斜拉索减振装置状态

防护状况

吊杆索夹滑移情况

悬索桥主缆

索鞍防护状况,主索鞍移位情况,主缆和主索鞍间相对移动情况;主索鞍连接件状况

锚面开裂、积水情况,锚室温湿度

桥面积水、杂物堆积情况;桥面保护层蜂窝、麻面、裂缝等病害情况

泄水孔(管)缺失、堵塞和破损情况

伸缩缝堵塞、漏水情况,连接部件松动、脱落、局部破损情况,梁缝顶紧情况

栏板及支架、声屏障、防抛网、疏散平台等附属设施状态,锚固连接状态,连接件缺损、松动情况

防落梁、阻尼器状态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

标志、标牌的清晰、完好状态,限界设施情况

限界架状态

航空灯、航道灯状态

避雷装置状态

防撞设施状态

3

GB/T39559.2—2020

表1(续)

对象内容

活动支座工作状态

锚(螺)栓松动、断裂或缺失情况

支座上座板与梁底密贴情况,下座板与支承垫石密贴、翻浆情况

支座脱空情况

桥梁支座

支承垫石积水、破损情况

钢构件锈蚀、裂纹和脱焊情况

活动支座平面摩擦副滑出不锈钢板情况

支座防尘罩破损情况

混凝土墩台身裂缝情况

G墩台撞击损伤情况

墩台基础、桥台护锥受水流冲刷情况

5.1.3日常检查宜采用人工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必要的检查工具,填写日常检查

记录表(参见附录A)。

5.2定期检查

5.2.1桥梁定期检查的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新建桥梁初期运营满一年,应进行首次检查;

b)根据前次定期检查报告的建议,结合日常检查结果确定下次定期检查时间,定期检查频次不应

低于每三年一■次。

5.2.2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进行定期检查的桥梁长度不应少于该线桥梁总长度的1/3。

5.2.3桥梁定期检查内容见表2。其中,沉降与变形监测的监测点布置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表2桥梁定期检查内容

对象内容

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混凝土表观检查,包括渗水、风化、剥落、露筋、非受力裂缝等病害情况

混凝土碳化深度

梁顶板和底板处横向裂缝情况

混凝土梁桥腹板上主拉应力引起的斜裂缝情况

梁桥沿预应力管道方向的纵向裂缝情况

预应力钢束锚固部位的混凝土裂缝情况

预制结构联结部位混凝土开裂、渗水情况

箱梁内积水情况,通气孔是否良好

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钢梁桥

构件扭曲变形、局部损伤情况,断面变化处、削弱处以及弯曲部分的外凸面裂纹情况

4

GB/T39559.2—2020

表2(续)

对象内容

构件锈蚀情况,油漆层裂纹、起皮、脱落情况

螺栓连接处节点螺栓松动、脱落或断裂情况,焊缝连接处节点焊缝裂纹或脱开情况

钢梁桥正交异性桥面板加劲肋与面板、横隔板连接处,加劲肋嵌补段,弧形缺口处裂纹情况

钢箱梁面板、腹板裂纹情况

箱形梁、箱形杆件内积水情况

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桥面板与钢梁的结合部位混凝土开裂、渗水情况

钢-混凝土结合面滑移情况及滑移量,首次定期检查时应做好滑移检测标记,滑移超限

组合梁桥

时应进行包括剪力连接件病害在内的专项检查

UT

混凝土板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钢板梁、钢箱梁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混凝土轨道梁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钢轨道梁钢结构检查内容同钢梁桥,还应对防滑涂层厚度检查

钢-混组合轨道梁检查内容同组合梁桥

跨座式单轨轨

轨道梁走形面磨耗状况检查

道梁桥

接缝板错台超限情况,接缝板锚固螺栓、板座松动情况,接缝板、锚固螺栓、板座锈蚀

情况

接缝处梁顶两侧梁缝宽度

拱轴线线形检测和恒载作用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混凝土主拱圈及其他混凝土构件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钢、钢管混凝土主拱圈及其他钢构件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钢管混凝土拱肋脱粘情况

拱圈(肋)与梁(或拱座)的连接处开裂、破损情况

‘T索体防护状态及开裂、破损情况,吊杆钢丝病害情况

吊杆锚固部位渗水、开裂情况,必要时检查锚具病害情况;保护罩松动、损坏、漏油情况

混凝土加劲梁(刚性系杆)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钢加劲梁(刚性系杆)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柔性系杆防护、支撑体系完好情况,锚固体系完好情况

测定吊杆索力

塔顶水平位移及塔身沉降检测

混凝土塔身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T桥塔钢塔身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索塔锚固部位的钢锚梁、钢锚箱、钢牛腿裂纹、锈蚀、积水情况

索塔锚固部位的塔壁混凝土、混凝土牛腿裂缝情况

5

GB/T39559.2—2020

表2(续)

对象内容

索力检测

索体防护状态以及开裂、破损情况

锚固构造滑丝情况

'“索

桥面上钢护筒与索连接处防水垫圈老化、漏水、失效情况

桥面上减振装置状态

'“T

索梁锚固状态以及保护罩内积水情况

梁体混凝土结构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梁体钢结构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主梁

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阻尼器等附属装置工作状态

塔顶水平位移及塔沉降检测

桥塔混凝土塔身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钢塔身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防护状态以及开裂、破损情况

吊杆索力检测

索夹松动、移位和损伤情况

主缆及吊杆

悬索桥吊杆与主梁的连接松动情况

主索鞍锈蚀情况,鞍座移动情况;转索鞍、散索鞍锈蚀情况,转动机构工作状态

锚碇或锚塞滑移情况,锚面附近开裂、渗水等情况,锚固系统工作状态

梁体混凝土结构检查内容同混凝土梁桥

梁体钢结构检查内容同钢梁桥

主梁

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

阻尼器等附属装置工作状态

伸缩缝与梁端锚固松动情况,漏水、锈蚀情况,大位移伸缩缝的伸缩机构工作状态以及

异常变形情况

栏板及支架、声屏障、防抛网、疏散平台等附属设施损坏情况,锚固连接牢固情况,连接

件缺损、松动情况

桥面排水坡损坏情况,拦水挡块完好情况,集水口和排水管通畅情况,排水系统完好

情况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桥面保护层蜂窝、麻面、裂缝等病害情况

防落梁、阻尼器设施状态

标志、标牌状态

限界架状态

避雷装置完好情况,避雷系统性能,防迷流装置完好情况

航空灯、航道灯完好情况

6

GB/T39559.2—2020

表2(续)

对象内容

防撞设施损坏情况

桥面系及附属设施索塔的爬梯、检查门、工作电梯等附属设施安全状态,塔内照明系统工作状态

钢箱梁内、锚室除湿设施工作状态

盆式橡胶支座钢件裂纹、脱焊、锈蚀情况,滑板材料磨损、位移和转角检测

盆式及板式橡板式橡胶支座橡胶板裂纹、不均匀外鼓、钢板外露、剪切变形、位置窜动等情况

胶支座支座与梁体、支承垫石间脱空情况,支承垫石开裂、破损、露筋、积水等情况

锚固螺栓完好情况,限位装置开裂情况

钢构件裂纹、锈蚀等情况

转动灵活情况,球面滑板窜出情况

平面滑板材料磨损及完整性

支座球形钢支座

锚固螺栓情况

支座与梁体、支承垫石间脱空情况

支座限位装置完好情况

钢结构裂纹、锈蚀情况

跨座式单轨轨

支座部件完好情况、连接牢固情况及工作状态

道梁桥抗拉钢

支座锚杆的防松螺母紧固情况,锚固螺栓扭力值以及锚杆完好情况

支座

支座锚箱排水情况

墩台身、墩台帽、支承垫石、拱桥拱座裂缝、腐蚀、破损、空洞、露筋等病害情况

基础裂缝、腐蚀、破损、空洞、露筋等病害情况

基础沉降和墩顶横向位移检测

墩台与基础基础受冲刷情况

寒冷地区水位变化部位墩台基础的拣害、腐蚀情况

桥台护锥砌体开裂、病害、渗水,砌体下沉变形以及土体陷穴情况

调治构造物损坏、冲刷及变形情况

5.2.4定期检查应以人工检查和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部(构)件病害状况进行量化描述并填

写记录表(参见附录C)。

5.2.5桥梁定期检查应形成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a)桥梁基本信息,包括桥名或所在线路区间名、里程或墩号、桥梁结构型式、孔跨布置、支座及基

础类型、地质状况、河床断面、桥上附属设施的布置等;

b)检查依据,包括定期检查执行的规范、规程、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c)检查内容及方法;

d)使用的设备,包括设备的名称、编号、型号等;

e)检查结果,包括相关影像资料、病害描述及成因分析;

0结论及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检查结果总结;

2)按本部分要求开展的技术状况评价和行车影响评价;

7

GB/T39559.2—2020

3)提出是否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的建议和依据;

4)针对桥梁病害等方面的处置建议;

5)下一次定期检查时间的建议;

g)附件。

5.3abYZ

5.3.1以下情况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应进行专项检查:

a)发现严重病害或病害发展较快可能影响运营安全的桥梁;

b)发现的病害难以判明其原因和危害程度的桥梁;

c)遭受超设计标准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或损坏的桥梁;

d)发生列车脱轨事故的桥梁和遭受车辆、船舶或其他异物撞击造成损伤的桥梁;

e)保护区内受施工影响的桥梁;

f)建成后在投人使用前闲置时间超过3年的桥梁;

g)因运营条件变化受到较大影响的桥梁;

h)恒载作用下梁体竖向变形、墩顶横向位移、相邻桥墩沉降位移差一项或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本

部分规定的预警值时,经分析研判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的桥梁;

1)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发出安全预警,经分析研判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的桥梁;

])技术状况等级为4类或5类的桥梁。

5.3.2桥梁专项检查内容见表3。

表3桥梁专项检查内容

序号检查内容

1定期检查和安全监测提出问题的进一步检查,既有病害的进一步检查

2恒载下梁体竖向变形检测、拱桥拱轴线线形、悬索桥主缆线形、悬索桥及斜拉桥塔顶水平位移测定

3结构恒载变化状况调查

4混凝土材质强度、钢构件锈蚀程度测定

5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状况测定

6混凝土碳化状况测定

7混凝土结构钢筋分布状况测定

8结构固有模态参数测定

9索结构索力及损伤状况测定

10组合结构剪力连接件的损伤状况测定

11基础沉降和墩顶横向位移检测,承台水平位移检测,位移较大时桩顶损坏情况检查

12水中基础冲刷情况检查

5.3.3桥梁进行专项检查时应根据需要进行静动荷载试验,测定桥梁结构静动力响应,视情况还要测

定车辆动力响应。

5.3.4桥梁专项检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桥梁基本信息,包括桥名或所在线路区间名、里程或墩号(孔号、桥梁结构型式、孔跨布置、支)

座及基础类型、地质状况、河床断面、桥上附属设施的布置等;

b)检查依据,包括专项检查执行规范、规程,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定期检查报告;

c)检查内容及方法;

8

GB/T39559.2—2020

d)使用的设备,包括设备的名称、编号、型号等;

e)检查结果,包括相关影像资料、病害描述及成因分析;

D结论及建议,包括检查结果总结、病害危害度分析、结构安全评价和行车影响评价结果及桥梁

处置建议;

g)附件。

6监测

6.1沉降与变形监测

6.1.1城市轨道交通桥梁自交付初期运营起,应持续进行沉降与变形监测,包括桥梁墩台的沉降、墩台

顶的横向水平位移和恒载作用下的梁体变形监测。

6.1.2城市轨道交通桥梁交付初期运营后第一年内监测频次不应低于每半年一次,第二、三年监测频

次不应低于每年一次,第三年之后监测频次不应低于每三年一次。当沉降或变形趋于稳定后,可减少监

测频次。当桥梁保护区附近有其他工程活动或地质灾害发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监测频次。

6.1.3当发生洪水、台风、暴雨、地震、撞击等灾害或事故后,应根据受灾情况及时进行基础沉降和墩顶

位移的监测。

6.1.4位于软土地基的桥梁,每个墩台都应进行基础沉降及墩顶水平位移监测;位于非软土地基的桥

梁,可选择部分墩台进行基础沉降及墩顶水平位移监测。

6.1.5同一设计、同一施工条件下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应对不少于总跨数1/10的梁进行梁体变

形监测;主跨跨度小于120m的非简支结构桥梁,梁体变形监测总数不应少于同一区间内该类桥梁总

数的1/2;主跨跨度大于120m的桥梁,每座桥梁都应进行梁体变形监测。

6.1.6桥梁沉降与变形监测应记录日期、时间、当时气温,填写监测记录表(参见附录D)。

6.1.7沉降与变形监测的监测点布置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6.2安全监测

6.2.1符合以下情形的桥梁应安装安全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监测:

a)主跨跨径120m及以上的梁桥;

b)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拱桥、斜拉桥、悬索桥;

c)新型或复杂结构桥梁。

6.2.2实施安全监测的桥梁,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前编制安全监测方案。安全监测方案应包括下列

内容:

a)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

b)结构计算分析与技术风险特征分析;

c)监测目的、依据、范围、频次与技术方法;

d)监测项目、测点布置、设备选型与安装方案,测点数量应具有冗余度;

e)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控制、存储与管理的方案;

f)监测数据评价系统、预警值设定;

g)监测系统检查与维护措施;

h)监测系统供电、防雷、保护措施;

1)监测人员配备与质量、安全、服务等保障措施。

6.2.3桥梁安全监测包括荷载与环境监测、结构整体静、动力响应监测和结构局部响应监测。梁桥、拱

桥、斜拉桥、悬索桥的安全监测项目见表4。

9

GB/T39559.2—2020

表4桥梁安全监测项目

结构型式

类别项目

梁桥‘桥'“桥”索桥

移动荷载▲▲▲▲

地震▲▲▲▲

荷载与环境N\▲▲▲▲

监测-e★★★★

湿度▲▲▲▲

风▲▲★★

振动★★★★

结构整体静、动力

变形★★★★

响应监测

转角★★★★

应力★★★★

索(吊杆力)0★★★

结构局部响应监测

裂缝★★★★

支座变位与反力▲▲▲▲

注:★宜监测项目;▲可监测项目;0不监测项目。

6.2.4桥梁安全监测项目应充分考虑桥梁施工监控、成桥后验证性荷载试验结果。

6.2.5已建桥梁新增安全监测系统时的监测项目应结合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沉降与变

形监测的成果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

6.2.6桥梁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施不应影响桥梁结构正常受力和使用;应有保证安全监测系统稳定、安

全运行的措施,宜构建独立监测室,有持续供电系统,配备可胜任的授权用户来管理;新建桥梁安全监测

系统的安装应与桥梁施工同步进行。

6.2.7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应依据GB/T50308要求建立监测基准网并进行定期复测;利用建设期布设

的基准点时,应检查基准点的可靠性。

6.2.8桥梁安全监测应贯穿桥梁全寿命周期,设备的维护、更换与升级应确保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6.2.9同一线路或同一城市的桥梁安全监测宜进行结构集群监测。

6.2.10桥梁安全监测预警值的设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a)运营阶段列车荷载产生的结构应力或索(吊杆力监测值、变形监测值与对应理论计算值的对)

比,按式(1)、式(2)进行预警设定。

NSj<门,正常…………(1)

(|Sj>|,预警

犳犛</犕,正常…………(2)

犳犛>犳犕,预警

式中:

Sff—一应力或索(吊杆力监测值);

—应力或索(吊杆力对应理论计算值);

Y———应力或索(吊杆力理论计算值折减系数,见)表5

犳犛——

—变形监测值;

犳犕——

—变形对应理论计算值。

10

GB/T39559.2—2020

表5折减系数值y表

类型值

混凝土桥梁0.90〜1.00

钢结构桥梁0.95—1.00

索(吊杆力)0.95—1.00

b)监测值为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应力或索(吊杆)力、变形的包络值,按式(3)进行预警设定。

犅,<犅,正常

\b,>犅,预警(3)

式中:

B,——应力或索(吊杆力、变形的监测包络值);

B——应力(索力、吊杆力)设计容许值、表27及表29规定的变形预警值。

c)获取运营阶段桥梁跨中每天变形监测最大值,扣除环境因素(温度、风等)影响,按时间序列,绘

制变形趋势图,并按式(4)进行预警设定。

pMs|/|/A|<20%,正常…………(4)

ih/s|/|/a|>20%,预警

式中:

犳——当前监测最大值与初始监测最大值差值;

犳——初始监测最大值,初始监测最大值以桥梁交付运营初期线形和环境为基准获取。

6.2.11桥梁安全监测报告应结合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沉降与变形监测结果进行编制,

包括下列内容:

a)桥梁基本信息,包括桥名或所在线路区间名、里程或墩号、桥梁结构形式、孔跨布置、支座及基

础类型、地质状况、河床断面、桥上附属设施的布置等;

b)监测依据,包括监测与评价执行规范、标准,相关图纸及技术资料;

c)监测项目,包括监测内容、方法、测点位置及数量、设备等;

d)项目监测结果的分析结论和反应结构劣化趋势的定性分析;

e)当出现预警信息后,应经分析研判提出处置意见,包括是否需要进行专项检查等建议;

f)附件。

6.2.12桥梁安全监测报告应每三个月编制一次,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编制监测报告:

a)桥梁安全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息并经分析研判后需要编制监测报告;

b)遭受了超设计频率洪水、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或破坏;

c)桥梁安全状况较差或受保护区工程施工等特殊情况影响程度较大。

7状态评价

7.1技术状况评价

7.1.1桥梁技术状况评价应按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单元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组合结构桥梁、连续梁桥以梁缝之间的一联结构为一个评价单元;

b)简支梁以每一孔为一个评价单元,但连续布置时可将多跨的简支梁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c)非共墩、平行的两座桥梁,分别按以上要求划分评价单元。

7.1.2每个评价单元分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面系及附属设施三类结构。每类结构分为若干个构件,

同一单元的相同类构件形成部件。多跨连续的主梁(加劲梁)按跨划分多个构件;同一结构的桥梁如有

不同材料组成,该结构应按材料类型划分为多个构件。

11

GB/T39559.2—2020

7.1.3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流程见图1。

图1桥梁技术状况评价流程

7.1.4技术状况的评价应采用计权重的多项指标分层综合评定的方法。分层综合评定采用分值制。

7.1.5依据单元总体技术状况的分值,桥梁总体技术状况评价等级见表6。

表6桥梁技术状况评价等级

类别分值桥梁状态病害程度评价结论

1类95<Fdy<100无病害正常使用,日常养护

2类80<Fdy<95较好轻微病害正常使用,需要小修

3类6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