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T 250-201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用投影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GY/T 250-2011 Digital Cinema Mobile Projector System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Projectors

行业标准-广电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Y/T 250-2011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广电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0-08
实施日期
2011-10-08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起草人:
季平、陈江 等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GY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250—201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用投影机

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measurementmethodsfordigitalcinemamobile

projector

2011-10-08发布2011-10-08实施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

GY/T250—2011

目次

前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和定义........................................................................1

4技术要求..........................................................................2

4.1放映光学特性....................................................................2

4.2放映模式........................................................................4

4.3图像调整功功能....................................................................4

4.4视频接口........................................................................4

4.5中文菜单........................................................................4

4.6放映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等级........................................................4

4.7防尘装置........................................................................4

4.8电源插座........................................................................4

5可靠性、安全性和和稳定性............................................................5

6测量方法..........................................................................5

6.1测量仪器、信号源、分析仪器及软件................................................5

6.2测量条件........................................................................8

6.3测量框图........................................................................9

6.4测量步骤........................................................................9

7主观评价.........................................................................14

7.1评价条件.......................................................................14

7.2测量框图.......................................................................14

7.3所用设备.......................................................................15

7.4评价人员员.......................................................................15

7.5评价项目.......................................................................15

7.6评价等级的划分.................................................................15

7.7评价结果的统计.................................................................16

I

GY/T250—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制制。

本标准由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标准化化技术委员员会(SAC/TC23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台达

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电机空调影像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夏普电子有限公司、奥图码数

码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联想(北北京)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季平、陈江、高峰、李娜、陈登科、勾勾磊、张辉、常一孜、王丰。

II

GY/T250—201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系统用投影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电影流动动放映系统用投影机的技术要求和和测量方法。对于能够确保同样测量不确

定度的任何等效测量方法也可以采用。有争议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电影流动动放映系统用投影机的研发、生产、使用、维护和和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099.1-2008家用和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

SJ/T11298-2003数字投影机通用规范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CIE1931colorspace)

CIE1976均匀匀色空间系统(CIE1976colorspace)

ITU-RBT.500-11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Methodologyforthesubjectiveassessmentof

thequalityoftelevisionpictures)

宽带数字内容保护技术(High-bandwidthDigitalContentProtection)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正常工作状态normaloperatingconditions

投影机在接入符合规定要求的电源后开机,待投影机工作稳定后,向投影机输入灰度等级测试图,

在设置为默认的工作状态下屏幕上显示的灰度等级测试图各灰阶应清晰可辨的状态。

3.2

照度illuminance

入射于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单位为lx。

3.3

光通量luminanceflux

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空间点的可见光能量流。单位为lm。

3.4

顺序对比度allwhite/allblackcontrastratio

白场测量信号(量化化比特深度为8bit,RGB的编码为255,255,255)中心点照度值与黑场测量信号

(量化化比特深度为8bit,RGB的编码为0,0,0)中心点照度值之比。

3.5

帧内对比度contrastratio

1

GY/T250—2011

在帧内对比度测量信号中八个白色图像区域(量化化比特深度为8bit,RGB的编码为255,255,255)

中心点照度值之和和与八个黑色图像区域(量化化比特深度为8bit,RGB的编码为0,0,0)中心点照度值之和和

的比值。

3.6

色度chromaticity

投影平面上色彩重现的程度,用色坐标表示。

3.7

光学失真opticaldistortion

由于投影机系统的光学特性而产生的图像没有按真实比例再现的程度,例如梯形失真、枕形失真等。

3.8

投影距离projectiondistance

投影机镜头最外端点到到显示屏幕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

3.9

投射比zoomratio

投射比为投影距离和和投影画面宽度的比值。

3.10

光输出均匀性lightoutputuniformity

投影机在输出白光时,屏幕上各位置白光照度的一致性。

3.11

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视频专用接口specialvideointerfacefordeviceofdigitalcinema

mobileprojection

基于DVI-D(数字视频接口-数字接口)或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硬件接口,利用DVI-D和和HDMI接

口的未定义针脚在播放器与投影机之间传输《数字电影农村公益放映用数字投影机连接专用控制制协议》,

并支持HDCP(宽带数字内容保护技术)协议的数字视频专用接口。

4技术要求

4.1放映光学特性

4.1.1成像器件的物理像素数

4.1.1.1成像宽高比例为4:3的投影机

成像器件的物理像素数宽、高比例符合4:3,像素数不低于1024×768,且能完整显示接收的信号图

像。

4.1.1.2成像宽高比例为16:9的投影机

成像器件的物理像素数宽、高比例符合16:9,像素数不低于1280×720,且能完整显示接收的信号

图像。

4.1.2像素缺陷

在全黑屏下无亮点,在全白屏下无黑点,黑屏和和白屏下无单基色缺陷。

4.1.3银幕中心亮度

2

GY/T250—2011

在保持入射光和和反射光色温一致、亮度系数为1.0、有效散射角不小于150°、画面宽度为4.50m的

2

漫反射银幕上,银幕中心亮度应不低于48cd/m。

4.1.4光通量

4.1.4.1成像宽高比例为4:3的投影机

实测输出光通量不低于2900lm。

4.1.4.2成像宽高比例为16:9的投影机

实测输出光通量不低于1800lm。

4.1.5顺序对比度

顺序对比度不低于1200:1。

4.1.6光输出均匀性

4.1.6.1成像宽高比例为4:3的投影机

光输出均匀匀性不低于70%。

4.1.6.2成像宽高比例为16:9的投影机

光输出均匀匀性不低于60%。

4.1.7色度坐标值

色度坐标采用CIE1931规定的标准色度系统坐标(x,y),其中心点白色和和三基色色度坐标值见表1。

表1色度坐标值

色别xx轴允差yy轴允差

白0.3140±0.03000.3510±0.0300

红0.6800±0.06000.3200±0.0400

绿0.2650±0.09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