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73-2015 山区河流水文地貌评价导则

DB11/T 1173-2015 Mountainous river hydrographic and topographic evaluation guidelines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173-2015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2-02
实施日期
2015-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水务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173—2015

山区河流水文地貌评价导则

Guidelinesforhydromorphologicalassessmentofstreamsinmountainous

area

2015-01-28发布2015-05-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173—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监测...............................................................................................................................................................2

4评价...............................................................................................................................................................3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河流水文地貌监测方法.............................................................................................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河流水文地貌各级参考实景照片.............................................................................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河流水文地貌调查成果.............................................................................................9

参考文献...........................................................................................................................................................10

I

DB11/T1173—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水文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进怀、段淑怀、叶芝菡、吴敬东、杨元辉、毕勇刚、袁爱萍、李京辉、黄

振芳、王奋忠、杨华、胡宗明、贺鸿文、路炳军、常国梁、彭海燕、刘金瀚、张满富、陆大明、杨坤、

化相国、阳文兴、赵宇、宿敏、苏醒、张超、刘佳璇、季吉、胡晓静、尹玉冰、焦一之、苏利茂、李

世荣、包美春、贾瑞燕、王光武、钟莉、刘大伟。

II

DB11/T1173—2015

山区河流水文地貌评价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河流水文地貌监测、评价的因子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河流的评价与生态恢复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水文地貌hydromophology

河流水文、地貌和连续性状况。

2.2

河床riverbed

平水期河水淹没的河槽。

2.3

河漫滩floodplain

汛期洪水淹没而平水期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的滩地。

2.4

底质substrate/substratum

河床的物质组成。

2.5

纵向连续性longitudinalconnectivity

河流水体在纵向上的自由流动性,河流上下游的水体连通状况。

2.6

横向连通性lateralconnectivity

河流水体在横向上的自由流动性,河床、河岸与河漫滩的水体连通状况。

2.7

1

DB11/T1173—2015

垂向连通性verticalconnectivity

河流水体在垂向上的自由流动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通状况。

3监测

3.1应对河流全程开展监测。

3.2全市范围内的监测建议每10年开展1次,为某个项目或工程服务的监测应当在项目(工程)实

施前、后各监测1次。宜在汛期及其前后(5月至10月)开展。

3.3应徒步监测,监测之前宜利用航片提前辨识河流的位置与概况。

3.4从河口开始、沿下游向上游监测。

3.5划分监测单元,划分原则如下:

a)自下游向上游连续划分,编号为0,1,2……;

b)单元内水文地貌要素均匀、基本一致;

c)最短不小于10m,最长不大于500m;

d)遇横向拦挡建筑物,宜取跨建筑物上下游的50m河段为一个单元。

3.6应开展每个单元的起始点定位、路线跟踪与特征记录。

3.7每个单元监测因子的选择应按表1的规定。各因子监测方法参见附录A。

3.8宜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完成监测数据的输出与整理。

表1河流水文地貌的监测因子

编号类因子属性

河床

1几何形态平面形态直的;交错、辫状的;弯曲、蜿蜒的

人工化硬质化(浆砌石、混凝土铺底等),非硬质化

2底质

保持自然岩石,砾石,卵石,粗砂,细砂,淤泥等

人工/半人工化植被受到不同的程度的破坏或人工改造

3植被无或较少人为干扰,自然、种类多样,外来入侵

保持自然

种少

4水文径流时间常流水,间歇性径流,干枯

影响径流、泥沙和生物连续性

5人为影响下的河流连续性堰,坝,闸,涵洞等工程或人为取水等

的工程或行为

河岸

保持自然无护堤工程,保持自然

6河岸的改造一岸或两岸建有护堤工程,距水体较远,部分束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