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767-2008 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
DB51/T 767-2008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high-yield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amboo lumber plant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6
备案号:22757-2008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767-2008
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AfforestionandManagementofHighYield
Culm-producingBambooofPhyllostachysheterocyclavar.pubescens
2008-04-28发布2008-05-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T767-200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育苗技术............................................................................1
5造林技术............................................................................2
6经营技术............................................................................4
7竹材采伐............................................................................6
附录A(规范性附录)推荐使用的主要农药...........................................8
附录B(资料性附录)毛竹材用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9
I
DB/T767-2008
前言
四川是我国竹资源和竹产业大省,竹林栽培和经营利用历史悠久。毛竹(也称楠竹)做为四川最主
要的乡土竹种和经济竹种,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近年来,全省毛竹林的栽培、经营规模迅速扩大,
竹材产量、质量稳步上升,毛竹在四川竹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省仍以行业标准《毛竹林丰产技术》(LY/T1059-1992)作为毛竹栽培和经营的技术规程。
由于四川属毛竹边缘产区,同时根据四川竹产业发展需要和毛竹材用林栽培经营的实际情况,该标准已
不能满足四川毛竹材用竹林定向培育的需要。为规范、指导全省毛竹材用林的丰产栽培和科学经营,促
进四川毛竹林的优质丰产,提高用材竹林培育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覃志刚、张小平、鄢武先、魏宗华、肖银波、尤继勇。
本标准于2008-04-28首次发布。
II
DB/T767-2008
毛竹材用林丰产栽培经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var.pubescens)材用林育苗、栽培、经营和
采伐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毛竹材用林的丰产栽培、经营管理、低产竹林改造和复壮。其它与毛竹生
物学、生态学特性相近似的材用竹种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51/T380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GB/T15782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毛竹材用林立地级
根据各类立地条件对毛竹材用林栽培及经营的适宜程度而划分的若干立地质量等级,称毛竹材用林
立地级。通常划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
3.2毛竹实生苗
利用毛竹种子直接繁殖的竹苗,称毛竹实生苗。
3.3毛竹小母竹
利用实生苗、母竹、竹鞭或其它繁殖材料培育繁殖的带有竹鞭的1年~2年生竹株,称为毛竹小母竹。
3.4毛竹成年母竹
从成年毛竹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称为毛竹成年母竹。
4育苗技术
毛竹育苗应严格执行GB/T6001和GB15569的有关规定。
4.1圃地选择
毛竹育苗的圃地,要求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肥沃、疏松,质地壤土或砂壤土,pH值5.0~6.5;
育苗圃地应具良好排灌条件,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内,且交通方便。
4.2育种材料
毛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有种子、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竹鞭等。
4.3整地作床
1
DB/T767-2008
育苗圃地应进行翻垦,深度30cm左右,除去石块、草蔸、树根等杂物,同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厩肥、
堆肥20t/hm2~30t/hm2,或饼肥5t/hm2~8t/hm2,并可施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t/hm2~10t/hm2。结合
施基肥还可撒施一定量(300kg/hm2~600kg/hm2)的代森锌粉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播种或移栽前,再行
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后作床。播种育苗的苗床规格为宽1.0m,高30cm;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埋鞭
育苗,苗床宽2.0m~3.0m,高20cm~30cm;苗床长度随地形而定。在不积水的平缓坡地用实生分蘖苗、
小母竹或竹鞭育苗时,也可不作苗床。
4.4育苗季节
毛竹播种育苗一般于秋季采种后随采随播,也可经低温(0℃~5℃)储藏后于次年2月中旬至3月中
旬播种;实生分蘖苗、小母竹及埋鞭育苗应在早春或秋末进行。
4.5育苗方法
4.5.1播种育苗
播种前应先洗净种子,用浓度为0.3%的高锰酸钾液浸种2h~4h,再用湿沙作催芽处理。播种多采
用穴播方式,也可条播或撒播。穴播株行距30cm,每穴点播8粒~10粒;条播时,条距30cm,条沟与苗
床垂直。播种量为每667㎡用种1.5kg~2.0kg。播种后立即用细土覆盖(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
再盖草淋水。
4.5.2无性繁殖育苗
4.5.2.1连续分株育苗
在春季,将1年生实生苗整丛挖起,从基部按2株/丛~3株/丛切分竹苗,剪去竹苗枝叶50%,按30cm~
35cm的株行距在圃地打浆栽植,浇水壅土。分蘖苗1年后每丛可分蘖10株以上,第2年将大苗(小母竹)
出圃造林,小苗又再次分株移栽。按此方法可连续分株4年~5年。
4.5.2.2小母竹育苗
从苗圃或幼林中挖取直径0.5cm以上的带鞭小母竹,按50cm~100cm株行距栽植于苗圃,并浇水壅土,
第2年~3年起,每年挖取健壮竹苗(小母竹)用于造林。
4.5.2.3埋鞭育苗
利用毛竹实生分蘖苗的竹鞭或毛竹林中处于壮龄阶段的竹鞭,按30cm~35cm的沟距开沟,将鞭段连
接平放沟内,芽向两侧,覆土约为鞭径的3倍,压紧、盖草、浇水。
4.6苗期管理
4.6.1保湿和除草
从播种或栽植起到整个育苗期间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防止积水。苗圃应经常除草,除草时注意
不要伤及幼苗、蘖苗、嫩笋或松动根部。雨后、浇水或追肥后可适当松土壅蔸。
4.6.2施肥
苗圃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肥料种类应符合无公害要求。播种苗展叶数片时或无性育苗
栽植30天~45天后可适量施用浓度为10%~15%的清粪水;6月在施用粪水的同时,可适量加入尿素(浓
度0.2%~0.3%)或硫酸胺(浓度0.4%~0.6%);7月~9月上旬应施肥2次~3次,有机肥与无机肥(尿
素或复合肥)应交替使用;9月下旬起应停止施用速效肥,或适量施用钾肥。
5造林技术
5.1立地选择
5.1.1立地质量要求
海拔1200m以下,坡度36°以下的山地、丘陵及平坝区域;土壤类型为山地黄棕壤、山地黄壤、紫
色土、冲积土;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7.0;年平均气温12℃~20
℃,一月均温4℃以上,极端低温-16℃以上,全年≥10℃的活动积温4000℃以上,无霜期250天以上,
年均降水量800mm~1600mm,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
5.1.2立地级划分
2
DB/T767-2008
Ⅰ立地级:位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谷台地、山麓缓坡,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丰富,土层厚度
80cm以上,土壤pH值5.0~6.8,年均降水量1200mm~1400mm,年均温16℃~20℃,极端低温-4℃以上。
Ⅱ立地级:位于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山坡中、下部及深丘地带缓坡、坡脚,土壤疏松、湿润、腐
殖质较丰富,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pH值5.0~6.8,年均降水量1000mm~1600mm,年均温14℃~20
℃,极端低温-8℃以上。
Ⅲ立地级:位于海拔1200m以下的中山下部、低山山坡上部及浅丘台地,土壤疏松、湿润、腐殖质
较丰富,土层厚度40cm以上,土壤pH值4.5~7.0,年均降水量大于800mm,年均温12℃~18℃,极
端低温-16℃以上。
5.1.3适宜发展区域
四川盆地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的宜宾、泸州、雅安、乐山、眉山、成都、广安、达州等市部分低
中山、低山及丘陵平坝区的Ⅰ、Ⅱ立地级上适宜营建毛竹材用林基地,在Ⅲ立地级上可小面积营造毛竹
材用林。
5.2规划设计
毛竹材用林造林规划及作业设计应严格按GB/T15782和LY/T1607执行。
5.3造林技术
毛竹材用林的营造应遵循GB/T15776和DB51/T380确定的基本原则。
5.3.1整地要求
5.3.1.1整地方式
坡度在25°以下的地段,应沿等高线实行带状整地。要求带宽和带距2.0m~3.0m,整地深度30cm,
清除树蔸、杂灌等杂物。
坡度26°~35°的地段应按设计造林密度实行定点块状整地。要求翻垦地块的大小为2.0m×2.0m,
整地深度30cm,清除栽植穴范围的树蔸、杂灌等。
清林整地时,林地上原有乔木应尽可能保留。
5.3.1.2整地时间
整地一般在秋季进行,实行春季造林的也可于造林前随整地随栽植。
5.3.1.3种植穴规格
实生苗和小母竹栽植,要求穴长30cm~40cm,宽30cm~40cm,深25cm~30cm;母竹移栽时,要求穴
长90cm~100cm,宽50cm~60cm,深40cm~60cm,每穴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kg~15kg或复合肥
0.25kg~0.5kg或钙镁磷肥0.5kg,并与穴底土壤混匀。
5.3.2造林密度
实生苗、小母竹每公顷栽植625株(丛)~833株(丛),即株行距4.0m×4.0m~3.0m×4.0m,成年
母竹移栽造林每公顷栽植300株~550株,即株行距5.5m×6.0m~4.0m×4.5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3794-2020 安庆六白猪 2020-11-12
- NY/T 3793-2020 中国环颈雉 2020-11-12
- NY/T 3792-2020 九龙牦牛 2020-11-12
- NY/T 3789-2020 农田灌溉水中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原子荧光法 2020-11-12
- NY/T 3795-2020 撒坝猪 2020-11-12
- NY/T 3787-2020 土壤中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含量同步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0-11-12
- NY/T 3791-2020 鸡心包积液综合征诊断技术 2020-11-12
- NY/T 3790-2020 塞内卡病毒感染诊断技术 2020-11-12
- NY/T 3786-2020 高油酸油菜籽 2020-11-12
- NY/T 3788-2020 农田土壤中汞的测定 催化热解-原子荧光法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