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19-2001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

DB34/T 219-2001 Nursery management procedures for juvenile crab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219-2001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1-05-18
实施日期
2001-05-1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培育仔幼蟹的塘口条件、蟹苗的质量、运输、放养、饲养管理和收获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池、土池、温室培育早期蟹苗和常规蟹苗至Ⅲ-Ⅶ期仔蟹、或幼蟹的技术操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委渔业局、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起草人:
王永东、孙德祥
出版信息:
页数: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安徽省地方标准

仔幼蟹培育操作规程

DB34/T219-2001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培育仔幼蟹的塘口条件、蟹苗的质量、运输、放养、饲养管理和收获的具体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池、土池、温室培育早期蟹苗和常规蟹苗至Ⅲ-Ⅶ期仔蟹、或幼蟹的技术操作。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

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DB34/T082-1993人工半咸水工业化育苗技术规程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蟹苗

能适应淡水生活,五日龄以上的中华绒螯大眼幼体,一般12万只-15万只/千克。

3.1.1常规蟹苗

中华绒螯蟹的胚胎在自然水温条件下发育,四月底至五月初的人繁蟹苗或六月份长江入海河口

的天然蟹苗。

3.1.2早繁蟹苗

通过人工控制中华绒螯蟹胚胎发育及汊幼变态时间,百较自然水温条件下提前获得的蟹苗(相

对于常规蟹苗而言)。

3.2仔蟹

蟹苗经第一次蜕皮变态成蟹形,谓之Ⅰ期仔蟹;经第二次蜕皮,谓Ⅱ期仔蟹,以此类推。经20

天-60天育至2000只-20000只/千克的幼体。

3.3幼蟹

仔蟹继续生长至当年秋冬,育成100只-1000只/千克的幼体。

3.4性早熟

相对于正常二秋龄成熟、而在一秋龄性腺即发育成熟、副性征完全的现象。

4水质

符合GB11607-1989的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PH值7.5-8.5。

5仔蟹培育

5.1培育池类型

5.2水泥池

池为块石或砖砌,池壁及池底水泥抹光面,壁顶倒檐防逃,底铺5厘米-10厘米河砂,池深1.2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5-18发布2001-05-18实施

DB34/T219-2001

米-1.5米,面积30平方米—100平方米为宜,有保温棚及加温增氧设施,进排水方便。

5.1.2土池

面积50平方米—500平方米,池深0.8米—1.0米,底无淤泥,并在池底四周开挖向出水口顷斜、

宽50厘米、深30厘米“回”字形的集蟹沟(图示);池埂用砖、石砌护坡,水泥勾缝、抹面或夯实

用塑料薄膜敷护;埂顶建防逃墙,墙体地上30厘米-40厘米,地下15厘米,用砖、钙塑板、塑料薄

膜制作;有保温棚及加温增氧设施,进排水方便。

5.2塘口准备

5.2.1消毒

用500克-1000克/立方米(PPM)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水深10厘米),结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