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02-2016 海蜇养殖技术规范

DB37/T 2902-2016 DB37/T 2902-2016 Marine jellyfish cultur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902-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2-23
实施日期
2017-01-23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902—2016

海蜇养殖技术规范

2016-12-23发布2017-01-23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90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荣成市标准质量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百合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鸿洋神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荣成市福祥盛产食

品有限公司、威海虹润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丽娜、张伟、孙慧玲、王有珍、王培亮。

I

DB37/T2902—2016

海蜇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蜇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术语与定义、苗种繁育、养成和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海蜇人工养殖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浪幼虫

浮浪幼虫亦称浮浪幼体或实囊幼虫,幼体呈椭圆形,长95µm~150µm,宽60µm~90µm。乳白色,

全身布满纤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且能逆时针方向自转。

3.2

螅状幼体

浮浪幼虫固着后,逐渐形成有口及少数触手的水螅形白色幼体,称为螅状幼体。可根据触手数目分

为早期螅状幼体(4条触手)、中期螅状幼体(8条触手)和后期螅状幼体(16触手)。

3.3

碟状幼体

脱离横裂体后,幼体呈无色,半透明状,直径1mm~2mm,有8对末端呈爪状的感觉缘瓣和带柄的

方形中央口,4条主辐管和4条间辐管相间且呈辐射状排列,胃腔略呈八角形,腔中每间辐部位均有一条

胃丝的八角碟状体,称为碟状幼体。

3.4

稚蜇

1

DB37/T2902—2016

碟状幼体中央口由方形闭合成圆形,具16个缘瓣,缘瓣边缘光滑,呈波纹状排列在同一圆周面上,

形成一个0.5mm~0.6mm左右的伞形,网管初步形成的个体,称为稚蜇。

3.5

幼蜇

碟状幼体经原口、四腕、八腕、三翼等形态发育成伞径为10mm左右的,具有40个缘瓣和棒状附属

器,网管达3列~4列的个体,称为幼蜇。

4苗种繁育

4.1场址选择

育苗场应选择远离污染源及生活居民区,渔业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育苗用水水质应符合NY

5052的要求;有充足的淡水水源,并应符合NY5051的要求。

4.2育苗设施

4.2.1育苗池

育苗池可选择圆形、椭圆形、方形或四角弧形,并应壁面光滑;单池面积20m2~50m2,水深1.5m~

1.6m,有独立的进、排水、增温、充气等设施。

4.2.2附苗器

附苗器采用15片~20片的无毒高压聚乙烯波纹板组成;片间距40mm~60mm;波纹板规格300mm

×400mm、厚度1mm~2mm。

4.2.3卤虫孵化设施

选用玻璃钢、硬质塑料桶或圆形水泥池,水体0.5m3~5m3,并具有进排水及增温、光照、充气系

统。

4.3亲蜇选育

4.3.1亲蜇选择

亲蜇可选择自然采捕或人工养殖的,体重6kg~9kg,无伤病,无畸形,活力强,伞体部收缩良好,

性腺发育良好,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健康海蜇,其性腺宽度应不少于10mm,伞径应不低于400mm。

4.3.2亲蜇培育

4.3.2.1蓄养条件

4.3.2.1.1蓄养池结构应符合4.2.1的规定,用砂石混凝土建造,池底应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