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B/T 23648-2009 Guideline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for community volunteer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建设以及地震应急与救援服务,其他应急与救援工作亦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
2009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天津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
- 起草人:
- 王公学、李成日、顾建华、贾群林、索香林、张勤、冯义钧、吴新燕、陈永章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5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P15O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Guidelineofearthquakeemergencyresponseandrescueforcommunityvolunteer
2009-04-17发布2009-09-01实施
发布
GB/T23648—2009
目次
前言ni
引言N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队伍建设1
4地震应急服务内容3
5地震应急救援方法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装备6
附录B(规范性附录)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创伤性休克处理10
附录D(规范性附录)止血方法11
附录E(规范性附录)包扎方法14
附录F(规范性附录)固定21
附录G(规范性附录)搬运23
参考文献25
T
GB/T23648—2009
-1.Z-—1—
刖弓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E、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河北省地
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公学、李成日、顾建华、贾群林、索香林、张勤、冯义钧、吴新燕、陈永章。
ni
GB/T23648—2009
引言
地震应急与救援的实践证明,灾区基层组织和公众的自救互救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及吋拯救生
命、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措施。把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纳入社区安全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
救援队伍,规范其行动,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保障社区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规范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促进社区地震安全工作开展,维护社会
稳定。
本标准所指社区非特指城市的居委会辖区社区,包括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在城镇,可以在居委会
辖区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也可以在街道辖区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
援队伍;在农村,可以在村委会辖区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也可以在自然村、乡(集
镇)辖区社区建立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
GB/T23648—2009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建设要求和地震应急服务内容以及震后参与应急救
援服务的方法、程序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建设以及地震应急与救援服务,其他应急与救援工
作亦可参照使用。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社区community
一定区域内由居民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注:包括城镇社区利农村社区。
2.2
社区志愿者communityvolunteer
接受社区志愿者组织统一管理,不计报酬、自愿参加各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人。
2.3
地震应急earthquakeemergencyresponse
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所做的各种应急准备以及地震发生后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行动。
:GB/T18207.1—2008,定义6.1]
2.4
地震应急救援earthquakeemergencyrescue
对地震灾区采取的紧急抢救与援救行动。
:GB/T18207.1—2008,定义6.6]
2.5
破坏性地震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GB/T18207.1—2008,定义3.21]
2.6
搜索search
从倒塌建(构)筑物中寻找幸存者。
2.7
营救rescue
采用各种方法使幸存者脱离险境。
3队伍建设
3.1组织
3.1.1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地震应急与救援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和管理
工作,地震部门对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
1
GB/T23648—2009
3.1.2社区可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核招募从事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的志愿者,优先招募具有急救医
疗、心理咨询、消防、水、电、燃气、化工、大型工程机具驾驶等相关技能的人员,特别是接受过培训并取得
资格证书以及具有应急救援经验的人员。
3.1.3社区从事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数量宜不低于常驻人口的3%°。
3.1.4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建立组织,制定章程,确定召集人,对队员进行注册登记,颁
发统一的志愿者注册证书和队员证,建档管理。
3.1.5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建立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组织纪律、考核办法、装备管
理等。
3.1.6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制定各项应急与救援工作预案,包括启动条件、工作程序、工
作内容、条件保障等内容。
3.1.7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建立统一的标志。
3.2装备
3.2.1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配置必要的装备。个人装备参见附录A中的A.1。公用装
备参见附录A中的A.2。
3.2.2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可按照“平震结合”的原则,将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的现有器材
设备及交通工具列入震时征用计划,并建立装备资源管理数据库。
3.2.3装备的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个人装备由个人保管,定期更换;
b公用装备由社区集中保管,定期维护、更新;
c装备放在便于取用的指定部位,并摆放稳固,用后要及时放回;
d建立装备管理、维护保养、更新制度;
e建立管理、维护档案,记明类型、数量和维护管理责任人。
3.3培训与演练
3.3.1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应进行培训和演练。
3.3.2培训宜包括下列内容:
a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科普知识,本地区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特点,国家有关防震减
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b应急与救援知识。包括避险与疏散、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地震次生灾害防控等;
c地震应急救援技能。包括被埋压吋的自救,幸存者的搜索、营救和急救,防火与灭火,简易防护
器材的制作和使用等;急救技能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人工心肺复苏等方面的基本
医疗救助方法。
3.3.3培训可采用专业人员面授、网络教学等形式。
3.3.4训练与演练包括下列内容:
a人员疏散训练与演练。包括熟悉社区人员居住分布情况、避难场所分布、疏散集合地点、疏散
路线等;
b自救互救训练与演练。包括熟悉社区的建筑物分布和结构、布置警戒线方法、设置被压埋人
员所处位置标志的方法,练习被埋压吋的自救方法,练习营救办法;
c急救处理训练与演练。包括急救药物的使用方法,消毒、包扎、止血、固定以及人工心肺复苏等
方面的简易急救方法;
d防止次生灾害训练与演练。包括熟悉社区内电闸、燃气及水阀门、消防栓、危险源分布和具体
位置;关闭电闸、燃气及水阀门,使用灭火器等方法。
3.3.5组织培训与演练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每年应制定培训、演练计划,按计划实施培训、演练工作;
2
GB/T23648—2009
b每年培训次数应不少于二次,地震应急与救援演练应不少于一次;
c对受训者应颁发相应的救援技能培训证书。
4地震应急服务内容
4.1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向居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内容宜包括:
a地震科普知识;
b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c国家有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d防震常识;
e地震应急预案知识;
f地震灾情速报知识;
g应急避险、疏散与自救互救知识;
h地震谣言的识别知识。
4.2地震应急救援
4.2.1在外部救援力量未抵达之前,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组织居民自救互救,
主要工作包括:
a组织指导居民自救互救;
b对被困、被压埋的幸存者实施搜索、营救和急救。
4.2.2在外部救援力量抵达之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专业救援人员开展应急救援
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充当专业救援人员的向导、翻译;
b帮助救援人员确定压埠人员的可能位置,安定压埠人员的情绪;
c清理外围环境,稳定被压埋人员家属的情绪,为专业救援人员营救创造有利条件;
d护理和搬运伤员。
4.3灾情搜集和速报
震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开展灾情的搜集和速报工作,主要包括:
a人员的伤亡及分布等情况;
b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
c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安置状况、生活、交通与生产秩序等。
4.4次生灾害防范和处置
4.4.1平时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做好次生灾害监测和防范工作,主要包括:
a调查并登记社区的次生灾害源,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化学危险品、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
工厂有毒有害工序等;
b对次生灾害源产权人或管理者进行宣传和动员,采取监测和防范措施。
4.4.2震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做好次生灾害处置相关工作,主要包括:
a对水坝、输变电、给排水、供气等生命线设施的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并报告;
b提醒、告知居民及时对家庭中的次生灾害源进行处置,尤其是帮助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伤残
人员和由于紧急外出避难而没有关闭的燃气和电器设备进行处置。
4.5灾民疏散和安置
震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疏散和安置灾民,主要工作包括:
a帮助灾民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
b稳定灾民情绪,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GB/T23648—2009
c搭建救灾帐篷;
d接收和分发食物、饮用水、衣物、药品等应急物品。
4.6维持社会秩序
震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平息谣言,稳定并维持社会秩序,主要工作包括:
a了解群众的反应,上报出现的恐慌情绪及谣言情况,并向群众开展解释和宣传工作,稳定群众
情绪;
b加强治安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守法;
c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社会治安临吋保障措施,对生命线设施、重要单位实施监控和保卫措施。
4.7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和震害调查
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伍震后应协助专业队伍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建(构)筑物和生命
线设施震害的调查。
4.8心理帮助服务
震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协助社区开展心理帮助服务,主要工作包括:
a向居民及吋真实地传递震情、灾情信息和救助的动态,宣传地震知识,帮助居民释疑解惑;
b陪伴遇难者家属和受伤者,做专门的一对一的心理抚慰;
c协助心理医生或专业社会工作者举办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和专门的心理抚
慰服务。
5地震应急救援方法
5.1灾情收集与报告
地震发生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收集并报告灾情,其方法和程序是:
a地震吋,注意体会地震动感的形式和程度,注意所处环境物体的变化,包括房屋、家具、悬挂
物等;
b对附近的房屋、景物进行观察,观察房屋有无倒塌,地面和景物有无破坏;
c了解自己负责的区域内房屋倒塌、人员埋压、地面和景物破坏情况;
d将观察了解的情况向社区或上级部门报告。
5.2集合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应根据预案自动到指定地点集合,在社区或专
业救援人员的组织下展开现场救援,其方法和程序是:
a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与救援队员采取边了解情况边行进的方式到指定地点集合。如果所处建
筑物及附近建筑物倒塌破坏吋,队员可首先进行家庭自救和邻里互救;
b汇总、分析灾情;
c分组、分工,迅速展开救援。
5.3搜索
5.3.1搜索被压埋人员应采取下列方法:
a喊:呼喊幸存者名字,问废墟中是否有人,发出救援信号;
b听:倾听幸存者发出的信号,包括呼救声、呻吟声、敲打声等;
C)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2/ 044-1999 霓虹灯管的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1999-12-16
- DB62/T 628-1999 白杨透翅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22/T 928-1999 优质小麦综合栽培技术规程 1999-12-25
- DB62/T 193-1999 甘肃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规程 1999-12-21
- DB22/T 927-1999 小冰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999-12-25
- DB62/T 641-1999 82-型烘茧灶烘茧技术规程 1999-12-21
- DB63/T 353-1999 高原大豆1号品种标准 1999-12-24
- DB12/ 119-1999 涉外建设项目安保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1999-12-15
- DB62/T 615-1999 番茄杂交种 陇番8号 1999-12-21
- DB62/T 636-1999 庆阳地区苹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99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