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5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508—2014
柳树烂皮病监测预报
2014-10-12发布2014-11-10实施
发布
DB62/T2508—2014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临夏州林业局、临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夏回族自治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费小娟、高连孝、朱惠英、马慧、刘卫国、唐仲智。
I
DB62/T2508—2014
柳树烂皮病监测预报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柳树烂皮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病情监测、预测预报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行政区域内柳树烂皮病的监测预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柳树烂皮病Willowbarkrot
由真菌纲子囊菌亚门中柳黑腐皮壳菌(Valsasalicina)引起,属弱寄生菌引起的典型寄主主导性病
害,症状分枯梢及干腐两种类型。枯梢型较少,干腐型发生较为普遍。病斑多发生于主干、大枝及树干
分杈处,发病初期出现淡褐色微肿起的水渍状病斑,当寄主生长衰弱和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
变软腐烂,手压之流出褐色液体,具酒糟气味。以后失水干缩,有时龟裂,病斑有明显的黑褐色边缘。
发病后期病斑上出现密集黑色小突起,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座,春季遇雨潮湿时,病部挤出桔红色至赤
褐色丝状或胶块状孢子角,病重时病部以上枯死。
3分布与危害
3.1分布
兰州市、临夏州(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和政县、广河县、康乐县、东乡县、积石山县)、酒
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天水市(秦州区)。
3.2危害
危害多种柳树,是一种重要的枝干病害,又称腐烂病,幼树最易受害。轻者局部皮层腐烂、干缩,
梢部枯死,重者使病部以上或整树枯死。
4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4.1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柳树烂皮病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划分标准按照表1的要求。
1
DB62/T2508—2014
表1柳树烂皮病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发生)程度
单位
轻(+)中(++)重(+++)
感病株率(%)5~1010~20﹥20
感病指数5~1010~20﹥20
注:统计区间按下限排外原则统计。
4.2病害感病程度分级标准
柳树烂皮病感病程度分级标准按照表2的要求。
表2柳树烂皮病感病程度分级标准
被害级ⅠⅡⅢⅣⅤ
代表值01234
病菌初侵染,病斑病斑1~2个,被病斑3个以上,单生或病斑发生在树干中、
受害程度植株无症状
不明显,被害皮层害韧皮部占树皮连生,被害韧皮部占树下部,环绕树干一
和韧皮部变淡褐色周长的1/3以下皮周长的1/3~2/3周,树木趋于枯死
4.3成灾标准
当感病株率大于30%或感病指数大于30为成灾。
5病情监测
5.1监测时间
发病初期:3月底~4月中旬;发病后期:8月~9月。
5.2监测方法
5.2.1踏查
在柳树栽植区,沿道路调查,观察柳树主干上有无病斑。调查情况填入附录A,并根据附录A汇总
填写附录B。发现病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应立即进行标准地调查。
5.2.2一般病情调查
5.2.2.1标准地设置
按不同的立地条件、林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成片林每50亩~100亩设立1块标准地,每块标
准地面积2亩~3亩,标准地到少要有100株以上寄主植物,在每块标准地内按对角线或“Z”字型取样
法选取标准株30株以上,逐一进行详查;行道树主干公路每5km,县、乡道路每2km在道路一侧设一样
段,每样段逐株调查30株~100株,根据林地情况填入附录C。
5.2.2.2标准地调查
2
DB62/T2508—2014
在标准地内,逐株调查30株~100株树,按分级标准统计各病级株数和调查总株树、并根据下列公
式计算感病株率和感病指数,调查结果填入附录D。
5.2.3系统病情调查
5.2.3.1症状呈现进程监测
在固定标准地内,选设5~10株有代表性的柳树作为观测样树,每天定位观察记载样株树干上病斑
和各类子实体及变态物出现的数量,直至数量不再增加为止,将结果填入附录E、F,并将汇总结果填
入附录G。
5.2.3.2为害程度监测
调查方法同标准地调查,发病末期,在标准地内按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调查各级发病株数和总
株数,并计算感病株率(表明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和感病指数(表明病害的发病程度,数值越大,说
明田间发病越重,反之越轻),调查结果填入附表D。
5.3计算公式
5.3.1感病株率
感病株率按式(1)计算。
Z=(W/Q)×100%.........................................................................(1)
式中:
Z——感病株率;
W——感病株数;
Q——调查总株数。
5.3.2感病指数
感病指数按式(2)计算。
Y=[∑(i×Wi)/Q×4]×100.................................................................(2)
式中:
Y——感病指数;
I——各病级代表数值(0,1,2,3,4);
Wi——各病级株数;
Q——调查总株数。
6预测预报
6.1气象指标预测
本病于每年的4月开始发生,各地区气温不同,发病迟早也不同。6月是发病盛期,7月停止,9月又
有发生;据观察,平均气温在10~15℃时有利于病害发展,温度升高到20℃以上时则不利于病害的发展,
秋季气温下降也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3
DB62/T2508—2014
6.2孢子捕捉预测
真菌孢子气流传播,易造成流行成灾,可用空中捕捉孢子的方法预测发生动态。选历年发病重的柳
树种植区,每亩设3~5个孢子捕捉器,距地面60cm处设置,镜检玻片孢子数,了解孢子密度。通过对病
源数量的监测,对病害的流行时间和发病程度进行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依据。1平方
推荐标准
- DB34/T 1562-2011 旋耕起垄施肥播种机 2011-12-16
- DB34/T 1560-2011 汽车空气加力泵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 2011-12-16
- DB34/T 1580-2011 蓝莓生产技术规程 2011-12-16
- DB34/T 1489-2011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实施规程 2011-09-13
- DB34/T 1511-2011 舒半夏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2011-10-25
- DB34/ 1467-2011 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1-11-15
- DB34/T 1515-2011 无公害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生技术操作规程 2011-10-25
- DB34/T 1503-2011 无机保温砂浆墙体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2011-10-25
- DB34/T 1518-2011 加州鲈鱼种池塘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2011-10-25
- DB34/ 1524-2011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 201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