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630-2016 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规范

DB35/T 1630-2016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for government work departments on administrative permits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T 1630-2016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2-30
实施日期
2017-04-01
发布单位/组织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福建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的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服务规范、机构设置与场所建设、日 常管理、监督检查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政府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实施部门”)的行政许可工作。行政确认、行政给付 及其他服务事项等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可参照使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行政许可以及行政确 认、行政给付等行政行为的可参照使用。 行政许可事项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服务中心。
起草人:
程军、谢丹、王彬彬、董婷婷、林孟朝、余真、李海晏、张熙物、叶明云、 梁静、林祎闽、王海瀛、程晓明、张毅瑜。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60

A00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630—2016

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规范

2016-12-30发布2017-04-01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630—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事项管理..........................................................................1

3.1清单管理......................................................................1

3.2动态管理......................................................................2

3.3编码管理......................................................................3

4流程管理..........................................................................3

4.1流程类型与环节划分............................................................3

4.2流程环节要求..................................................................4

4.3流程梳理和优化................................................................7

4.4全流程公示要求................................................................7

5服务规范..........................................................................7

5.1基本要求......................................................................7

5.2咨询服务......................................................................7

5.3网上服务......................................................................8

6机构设置与场所建设................................................................8

6.1机构设置......................................................................8

6.2受理场所的设置与建设..........................................................8

7日常管理..........................................................................8

7.1受理场所的管理................................................................8

7.2受理场所人员配置与服务要求....................................................9

7.3信息公开与保密................................................................9

7.4归档管理......................................................................9

8监督检查与评价...................................................................10

8.1监督检查.....................................................................10

8.2评价.........................................................................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公开示例.......................................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流程图编制要求.................................................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的构成要素和框架...........................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网上办事大厅星级标准...........................................17

I

DB35/T1630—2016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军、谢丹、王彬彬、董婷婷、林孟朝、余真、李海晏、张熙物、叶明云、

梁静、林祎闽、王海瀛、程晓明、张毅瑜。

II

DB35/T1630—2016

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政府工作部门行政许可的事项管理、流程管理、服务规范、机构设置与场所建设、日

常管理、监督检查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省级政府工作部门(以下简称“实施部门”)的行政许可工作。行政确认、行政给付

及其他服务事项等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可参照使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开展行政许可以及行政确

认、行政给付等行政行为的可参照使用。

行政许可事项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2168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服务规范

GB/T32169.1-2015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32169.3-2015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3部分:窗口服务提供要求

GB/T32169.4-2015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第4部分:窗口服务评价要求

DA/T22-2015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DB35/T951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与编制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

3事项管理

3.1清单管理

3.1.1实施部门应对本部门行使的,直接面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政许可事项,分门别类进行

全面彻底梳理,逐项列明设定依据,汇总形成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3.1.2实施部门应按职权法定和“谁实施、谁清理”的原则,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中:

a)正在行使的行政许可事项,提出取消、转移、下放、整合、保留等意见,并逐条逐项分类登记;

b)部门交叉和管理分散的行政许可事项,逐项说明涉及部门、交叉分散情况及原因,提出归并整

合或者调整意见;

c)需要国家层面调整的行政许可事项,提出调整建议。

3.1.3实施部门应对清理后拟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审核标准,依法逐条

逐项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审查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基层、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1

DB35/T1630—2016

3.1.4拟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应在实施部门内部审定通过后,按程序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主

管机关批准,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主管机关批准保留并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除涉及国家秘密

及依法不予公开的外,应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3.1.5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序号、事项名称(含许可事项和子项名称)、实施依

据、实施主体(含单一和共同审批部门)、审批对象及备注,具体示例参见附录A。

3.1.6实施部门应对本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编制流程图、服务指南和审查工作细则。

3.1.7行政许可事项流程图:

a)应依照法定程序细化流程,并结合便民原则,优化运行程序,简化办事环节,对同类行政权力

且运行流程基本相同的行政许可事项,可绘制通用流程图;

b)有关键性差异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单独绘制流程图;

c)可直接作为服务指南的内容,也可独立于服务指南;

d)绘制的通用要求以及常用符号可参照附录B。

3.1.8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

a)应做到“一事项一指南”(既对每个行政许可事项编制服务指南);

b)应对行政许可流程及所包含的环节进行描述,明确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和办理要求;

c)要素应包含名称、适用范围、项目审查类型、审批依据、受理机构、决定机构、数量限制、申

请条件、禁止性要求、申请材料目录、办理基本流程、办结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结果送达、

监督投诉渠道、办公地址和时间、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常见错误示例、常见问题解答(具体表

述要求见附录C),其中:

1)申请材料不应有兜底性条款,实施部门不应超出服务指南目录增加申请材料;

2)审批时限应同时列明法定办结时限和承诺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应控制在法定办结时限

的60%以内;

3)审查工作细则中明确要审查的所有材料及其法定形式的,应在服务指南中列明并给出示范

文本。

注:兜底性条款是指申请材料目录中未列明所需材料清单和一次性明确告知的,而以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所

需材料”、“其他相关材料”、“其他”形式表述的条款。

d)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完整版和简版:

1)简版服务指南应方便申请人免费取用,并注明完整版的查询途径和获取方式;

2)完整版服务指南应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和实施部门电子政务运行平台明显位置公布,并提供

电子文档下载服务。

e)内容发生变更的,应及时修订。

3.1.9审查工作细则:

a)上级实施部门已制定的,可结合实施部门具体实际情况修订;

b)上级实施部门未制定的,实施部门应牵头制定同类事项审查工作细则,差异较大的行政许可事

项应单独制定审查工作细则;

c)实施部门应量化审查工作细则,可结合实际制作能够体现行政许可流程及职责的表单;

d)实施部门应明确各类审查方式的:适用情形、法定审查内容、审查评判依据、审查程序、审查

期限、各级审查人责任、审查意见(结论)、收费、注意事项及不当审查行为需要承担的后果。

3.2动态管理

3.2.1实施部门应根据行政许可事项设定依据的调整和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3.2.2法律、法规未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实施部门不应以备案、年检、监制、认定、认证等形式变

相实施行政许可;实施部门不应将同一行政许可事项拆分为多个行政许可事项分别实施。

2

DB35/T1630—2016

3.2.3行政许可事项增设、减少的,由实施部门在清单调整事由发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工作主管机关提出增设、减少的意见:

a)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主管机关不同意的,实施部门不应增设、减少;

b)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主管机关同意的,应及时重新公布,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省网上办事

大厅和实施部门电子政务运行平台相应内容的调整;

c)新设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主要情形有:

1)因法定依据的颁布、修订应增加的;

2)上级政府下放,按要求应承接的;

3)机构和职能调整,相应增加的。

d)取消或者调整的意见或者建议的主要情形有:

1)上级政府依法予以取消或者调整的,或者设定依据已经失效、废止或者修改的;

2)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

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3)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或者事后监管等其他管理方式可以达到管理目的的;

4)涉及多部门、多环节许可且该许可职能可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因实施部门职能变更调整由

其他部门实施的;

5)行政许可事项要素变更调整的;

6)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下放审批层级的。

3.2.4行政许可事项变更要素的,由实施部门根据文件规定自行研究决定,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主管机关备案,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省网上办事大厅和实施部门电子政务运行平台相应内容的调整;

应变更行政许可事项要素的主要情形有:

a)行政许可的设定依据发生变化的;

b)行政许可的名称、承办机构、工作对象、责任事项及责任事项依据需进行调整的;

c)行政许可(含子项)合并及分设的。

3.2.5行政许可事项出现新设、减少或变更要素调整的,实施部门应制定配套规范性文件并公示。

3.3编码管理

3.3.1应有事项编码规则,规则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主管机关统一制定。

3.3.2应赋予每个行政许可事项代码,代码为同一行政许可事项的唯一标识。

3.3.3变更行政许可事项代码应履行相应程序。

4流程管理

4.1流程类型与环节划分

4.1.1流程类型

行政许可流程可分为单一审批流程和共同审批流程:

a)单一审批流程是指一个行政许可事项由一个实施部门进行受理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流程;

b)共同审批流程是指同一行政许可事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施部门进行共同审查的流程。

4.1.2流程环节划分

4.1.2.1行政许可实施的流程主要包括受理、审查和决定环节。

3

DB35/T1630—2016

4.1.2.2鼓励实施部门推进流程改造,已少于上述3个主要环节的应继续执行,但超过5个环节的应

统一压缩到5个环节以内。

4.2流程环节要求

4.2.1受理

4.2.1.1受理申请

4.2.1.1.1实施部门可通过现场、信函、电报、电传、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和网站、微信、微博、

短信、移动终端、自助终端等方式为申请人提供服务。

4.2.1.1.2实施部门应至少在省网上办事大厅、本部门电子政务运行平台和受理场所公开行政许可事

项信息。

4.2.1.1.3符合如下情形的,实施部门可要求申请人只提供证件名称、文号、编码等信息,不再要求

提交证件原件或复印件:

a)所需提交的证件为本实施部门或本实施部门所在系统发放的;

b)所需提交的证件能够通过与其他实施部门共享获取的;

c)所需提交的证件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系统获取的。

4.2.1.1.4实施部门应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受理决定书制度。受理决定书应当加盖本实施部门专用印章,

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事项名称、受理单号、申请人及联系电话、受理机构、受理人及联系电话、材料

清单(或加盖注有“所有材料齐全”字样的印章)、受理时间、审批时限、证件送达方式、办理进程查

询方式、收费信息及方式。

4.2.1.1.5实施部门受理申请过程中,应按规定一次性收清所有申请材料。

4.2.1.2受理审核

实施部门应以申请材料形式标准和申请材料目录为依据,对申请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核。

4.2.1.3补正材料

4.2.1.3.1因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

a)现场收件的,应当场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出具一次性告知书,送达申请人;

b)对不能当场告知需要补正内容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出具一次性告知书,加盖本实施部门专用

印章并注明日期后送达申请人;

c)网上受理的,一次性告知书应在网上出具并可供申请人打印,及时以短信、电话、邮件等方式

提醒申请人;

d)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4.2.1.3.2申请材料中的错误可以当场更正的,应请申请人当场更正。

4.2.1.3.3补正申请材料需要使用已提交申请材料的,应将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并予以登记。

4.2.1.3.4实施部门应在一次性告知书中明确完成申请材料补正的具体时限。申请人逾期不补正的,

实施部门有权作退件处理。

4.2.1.4受理决定

申请事项:

a)符合受理条件的,出具受理决定书,送达申请人;

b)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