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252-2015 大豆对豆卜馍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DB22/T 2252-2015 Soybean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cust bor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252—2015
大豆对豆卜馍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Regulationofresistanceidentificationtechniquesofsoybeantobomolochatristalis
lederer
2015-02-01发布2015-03-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25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伟、付晓霞、袁海滨、史树森、王豫、高宇、卢爱军、常春江、毕嘉瑞、李
星儒、张吉辉、陈福良、刘晓莉。
I
DB22/T2252—2015
大豆对豆卜馍夜蛾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对豆卜馍夜蛾抗虫性的田间与室内鉴定方法及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抗豆卜馍夜蛾品种的筛选与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虫性insectresistance
植物或品种具有抵御害虫危害的可遗传特性。
2.2
抗虫鉴定圃nurseryforevalutionofresistancetoinsect
在田间设置的用于鉴定植物或品种抗虫性的试验区。
2.3
孵化hatch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体破卵而出的过程。
2.4
叶面积损失率leafarealossrate
食叶昆虫取食寄主植物叶片的面积占完整叶片的百分率(%)。
2.5
抗虫性指数insectresistanceindex
表示植物对昆虫的抗性程度1)。
3田间抗虫性鉴定
3.1抗虫鉴定圃选择
宜设置在豆卜馍夜蛾常年发生重,光照良好,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和pH值均匀一致的地块。
3.2抗虫鉴定圃的管理
3.2.1日常管理要求
田间管理水平与其他大豆田一致。
3.2.2播种期病虫害防控
大豆种植前进行土壤处理或以大豆高效、低毒、低残留种衣剂处理。
1)以昆虫取食的植物量或其存活率、发育速率等表示。
1
DB22/T2252—2015
3.2.3接虫前害虫防控
出苗后及时罩上防虫隔离网,在接虫前利用物理手段清除自然害虫。
3.3鉴定品种(材料)的种植
随机区组排列,4行区,4次重复,行长3m~5m,行距0.65m,株距6cm~7cm,人工精量
单粒点播,种植密度为22万株每公顷。
3.4气象因子记录
在大豆播种后每天记录抗虫圃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因子,数据载入附录A中表A.1。
3.5试验虫源
人工饲养的豆卜馍夜蛾初孵幼虫,采集鉴定方法见附录B中表B.2和图B.1,饲养方法见附录
C。
3.6接虫时间与方法
大豆盛花期(大豆发育期划分标准见附录D中表D.1)在鉴定圃内接虫,用细毛笔将初孵幼虫接
到大豆植株中部叶片上,晴天上午10时前完成,采取均匀接虫,接虫密度为20头/株。
3.7鉴定方法
3.7.1调查时间
接虫后每4d调查一次大豆叶面积损失率,共调查4次。
3.7.2调查方法
3.7.2.1叶面积法
应符合下列要求:
a)标记:取小区内中间两行大豆植株,在豆株上、中、下部的不同朝向各取1片豆叶进行标记;
b)测定:接虫前1d用叶面积仪测定标记豆叶的完整叶面积,接虫后每次调查测定豆卜馍夜蛾
幼虫取食该叶片后的剩余叶面积。
c)记录:标记豆叶完整和取食后剩余的叶面积数据,载入附录E中表E.1,豆株上、中、下部
所有叶片数载入附录E中表E.2;
d)计算:根据公式(1),计算单株叶面积损失率,以及区组平均叶面积损失率,数据载入附录E
中表E.2。
e)转化:将区组平均叶面积损失率根据附录F表F.1叶面积损失率标准转化记录为抗虫性指
数,数据载入附录E中表E.3。
(LLR+LLR+LLR)TTMMBB×××
LR=...........................(1)
L+L+LTRB
式中:
LR——单株叶面积损失率
LT——上部叶片数
LM——中部叶片数
2
DB22/T2252—2015
LB——下部叶片数
LRT——上部叶片叶面积损失率
LRM——中部叶片叶面积损失率
LRB——下部叶片叶面积损失率
3.7.2.2目测法
当没有叶面积仪时,可用目测法。以品种(材料)小区为观察单位,按附录F中表F.2目测标准
记录鉴定材料的抗虫性指数,数据载入附录E中表E.3。
3.8抗性等级评估
根据公式(2)~(7)计算不同抗性鉴定材料调查期间的抗虫性指数加权平均数和标准差,按附录
G中表G.1分级标准进行鉴定材料的抗性类型评估。
PMi
M=∑.......................................(2)
∑Mi
式中:
M——不同鉴定品种调查期间抗虫性指数加权平均数的总平均数
PMi——第i个品种各次调查抗虫性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Mi——第i个品种各次调查的抗虫性指数平均数
PMiii=×∑(PM)....................................(3)
式中:
Pi——第i个品种各次调查的权重
Mi——第i个品种各次调查的的抗虫性指数平均数
∑Mij
Mi=......................................(4)
44×
式中:
4——调查次数
4——4个区组
Mij——第i个品种第j次调查某个区组记录的抗虫性指数
CVi
Pi=......................................(5)
∑CVi
式中:
式中:
CVi——第i个品种各次调查区组平均数的变异系数
4×s
CVi=.......................................(6)
∑mi
式中:
3
DB22/T2252—2015
式中:
4——调查4次
s——标准差
mi——第i个品种第j次调查区组间的抗虫性指数平均数
2
∑()Mmij−i
s=..................................(7)
41−
式中:
s——标准差
Mij——第i个品种第j次调查某个区组记录的抗虫性指数
4室内抗性鉴定
4.1试验虫源
饲养的豆卜馍夜蛾初孵幼虫。
4.2供试豆叶
鉴定品种大豆植株顶部展开的第3片叶。
4.3接虫处理
4.3.1取一个大豆品种的1片豆叶接入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并进行标记。皿底放一张保湿滤纸,
叶柄用湿脱脂棉包裹,外包封口膜防止叶片失水;
4.3.2将1头初孵幼虫接入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将培养皿的上口封上,防止幼虫逃逸,同时在膜上刺
若干微孔以保持通气良好;
4.3.3将培养皿放入昆虫培养箱中饲养10d,每2d换一次豆叶;
4.3.4每个品种设置10个重复,温度和光照等条件见附录C中C.4.1。
4.4鉴定方法和抗性等级评估
4.4.1叶面积损失率统计
利用叶面积仪测定培养皿中每次接入完整豆叶的面积,以及豆卜馍夜蛾幼虫取食后的叶面积,其差
值则为幼虫取食的叶面积,统计叶面积损失率。
4.4.2抗性等级距离计算
以最抗和最感各5个品种的叶面积损失率为对照,分5个等级,抗性等级距离计算根据公式(8)。
ba−ba−
i==....................................(8)
(5−1)4
式中:
i——抗性等级距离
b——5份高感标准品种的叶面积损失率的平均值
a——5份高抗标准品种的叶面积损失率的平均值
4
DB22/T2252—2015
5——抗性等级数
4.4.3抗性等级评估
按附录G中表G.2分级标准进行鉴定材料的抗性类型评估。
5注意事项
当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结果相差两个抗性等级时,分析影响因素,应进行重新鉴定。
5
DB22/T2252—2015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抗虫鉴定圃气象因子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034-2022 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NFVO)技术要求 NFVO与虚拟化基础设施管理(VIM)接口 2022-04-24
- YD/T 4027-2022 基于RoCE协议的数据中心高速以太无损网络技术要求 2022-04-24
- YD/T 4035-2022 网络功能虚拟化编排器(NFVO)技术要求 NFVO与运营支撑系统(OSS)接口 2022-04-24
- YD/T 4037-2022 基于oneM2M的物联网服务层 协议绑定 2022-04-24
- YD/T 4033-2022 富通信业务(第二阶段)技术要求 公众账号业务 2022-04-24
- YD/T 4028-2022 基于RoCE协议的数据中心高速以太无损网络测试方法 2022-04-24
- YD/T 4032-2022 基于智能路由反射器的流量优化系统技术要求 2022-04-24
- YD/T 4030-2022 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存储测试方法 2022-04-24
- YD/T 4031-2022 轻量级4over6过渡协议管理信息库(MIB) 2022-04-24
- YD/T 4029-2022 计算存储分离架构的分布式存储技术要求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