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DEA 001-2022 大型调水工程泵站管理和维修养护规范
T/SDEA 001-2022 Pump station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standards for large-scale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南水北调(山东)机电维修有 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山东)土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起草人:
- 瞿潇、赵然杭、祝令德、苏传政、李继勇、李典基、房玉龙、王兴菊、李冰 冰、亓志梅、张金平、吕鸿翔、于云、张晴晴、张亮方、张运保、王好芳、李华兴、刘珺、阎莎莎
- 出版信息:
- 页数:2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CCSP55
团体标准
T/SDEA001-2022
大型调水工程泵站管理和维修养护规范
Specificationformanagementandmaintenanceofpumpingstations
inlarge-scalewatertransferprojects
2022年11月23日发布2022年11月23日实施
山东省工程师协会发布
T/SDEA001-2022
目次
前 言............................................................................III
引 言.............................................................................IV
1范围................................................................................5
2规范性引用文件......................................................................5
3术语和定义..........................................................................5
4基本要求............................................................................6
5工程管理............................................................................7
5.1工程管理目标....................................................................7
5.2工程检查........................................................................7
5.2.1一般规定....................................................................7
5.2.2经常性检查..................................................................7
5.2.3定期检查....................................................................8
5.2.4特别检查....................................................................8
5.3安全观(监)测..................................................................9
5.3.1一般规定....................................................................9
5.3.2监测项目...................................................................10
5.3.3资料整理与整编.............................................................13
5.4试验与检测.....................................................................15
5.4.1电气设备试验...............................................................15
5.4.2设备检测...................................................................15
5.4.3特殊检测...................................................................16
5.4.4设备台账管理...............................................................16
5.5工程项目划分...................................................................16
5.5.1一般规定...................................................................16
5.5.2建筑物划分.................................................................17
5.5.3设备划分...................................................................17
5.5.4建筑物、设备项目划分.......................................................19
5.6工程评级.......................................................................19
5.6.1一般规定...................................................................19
5.6.2建筑物评级.................................................................20
5.6.3设备评级...................................................................20
5.7安全鉴定.......................................................................21
5.7.1安全鉴定范围...............................................................21
5 .7.2安全鉴定条件及周期.........................................................21
5.7.3安全鉴定程序...............................................................22
5.7.4安全鉴定工作要求...........................................................22
5.7.5安全鉴定内容...............................................................22
I
T/SDEA001-2022
6维修养护管理.......................................................................22
6.1一般规定.......................................................................22
6.2日常养护.......................................................................23
6.2.1日常养护项目及要求.........................................................23
6.2.2日常养护质量认定...........................................................23
6.3工程维修.......................................................................23
6.3.1一般规定...................................................................23
6.3.2维修项目及要求.............................................................23
6.3.3维修项目质量认定...........................................................23
6.4维修养护项目管理...............................................................23
6.4.1一般规定...................................................................23
6.4.2计划编报与审批.............................................................23
6.4.3项目招投标.................................................................24
6.4.4实施过程管理...............................................................24
6.4.5维修养护项目验收...........................................................25
7工程评价...........................................................................25
7.1工程评价指标确定...............................................................25
7.2工程评价等级...................................................................26
8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26
9工程档案管理.......................................................................26
9.1一般要求.......................................................................26
9.2资料收集.......................................................................27
9.3档案整理与归档.................................................................27
9.4档案保管.......................................................................27
9.4.1档案室要求.................................................................27
9.4.2档案保管要求...............................................................27
附录A(资料性)定期检查项目要求....................................................29
附录B(资料性)监测项目记录表......................................................46
附录C(资料性)电气设备定期试验项目和周期表........................................53
附录D(资料性)建筑物、设备与资产类别的对应关系表..................................57
附录E(规范性)泵站工程项目划分及评级标准表........................................61
附录F(资料性)日常养护项目及要求.................................................187
附录G(资料性)维修项目及要求.....................................................210
参考文献............................................................................231
II
T/SDEA0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工程师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大学、南水北调(山东)机电维修有
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山东)土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瞿潇、赵然杭、祝令德、苏传政、李继勇、李典基、房玉龙、王兴菊、李冰
冰、亓志梅、张金平、吕鸿翔、于云、张晴晴、张亮方、张运保、王好芳、李华兴、刘珺、阎莎莎。
III
T/SDEA001-2022
引言
编制本文件的目的在于总结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工程运行期的管理经验,建设大型调水工程泵站
管理和维修养护标准体系,为大型调水泵站工程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填补
运行期大型调水泵站工程管理目标、组织体系、管理手段、管理标准不健全的短板,使运行期工程管理
和维修养护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确保大型调水泵站工程安全、持续、高效运行。
本文件从运行期管理的角度,将工程分类与固定资产分类进行衔接,提出运行期工程建筑物、设备
“完好率”的管理目标以及考核指标;建立“管理单位监督管理、现地管理机构责任管理、承包方维修养
护”的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组织体系;在工程分类的基础上引入并统一了项目划分,进行工程建筑物(设
备)评级,建立了评级与维修养护计划编制之间的联系,实现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项目管理的闭环管理,
完善了工程管理手段;结合现行规程规范要求,健全工程评级和维修养护管理标准,建立了维修养护项
目质量认定标准与单元评定项目标准之间的关系。
IV
T/SDEA001-2022
大型调水工程泵站管理和维修养护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型调水工程泵站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管理、工程评价、工程
信息化建设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类似大型调水工程泵站运行期的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不含运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822-2008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14885-2010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GB50026-2007工程测量标准
GB/T50841-2013建设工程分类标准(附条文说明)
DA/T28-2002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DL/T5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5211-2019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技术规范
DL/T5308-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NB/T10349-2019压力钢管安全检测技术规程
SL197-201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SL551土石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SL725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管理
管理单位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采取一系列管理手段,使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建筑物、设备保持(恢
复)工程设计标准和使用功能,达到预期目标的管理过程和结果。
3.2
评级单位
独立(发挥作用)的设备(建筑物)。
3.3
分部分项
评 级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按照功能及结构型式、工程部位等进行划分。
3.4
评级单元
各评级单位中可分解的部位、(构)部件。
5
T/SDEA001-2022
3.5
建筑物完好率
评级单位中一类和二类单位建筑物数量之和与评级单位建筑物数量之和的比值。
3.6
设备完好率
评级单位中一类和二类单位设备数量之和与评级单位设备数量之和的比值。
3.7
建筑物(设备)维修养护
建筑物(设备)日常养护和维修的统称,分为日常养护和维修两类。
3.8
建筑物(设备)日常养护
为保持建筑物(设备)设计标准和使用功能而采取措施进行的保养和防护。
3.9
建筑物(设备)维修
为恢复建筑物(设备)设计标准和使用功能而采取措施对发现或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的各种修
补、处理、加固;包括岁修、大修、抢修。
3.10
建筑物(设备)岁修
对每年或计划性的养护不能解决的建筑物(设备)损坏进行的修复;包括小修、中修。
3.11
建筑物(设备)大修
对建筑物、设备等出现影响使用功能和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时采取的重大修理措施;或在规定期限内
对设备定期进行全面检修(或对已带病运行的设备进行解体检修)。
3.12
建筑物(设备)抢修
建筑物(设备)遭受损坏、或超工况运行,危及建筑物(设备)安全或影响正常运行等重大险情时,
应立即采取消除隐患的应急抢修。
3.13
试验
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
查、试验或监测,也包括取油样或气样进行的试验。
3.14
引河过水断面
河道设计水位以下部分断面,有些工程在实际运用中常年水位远低于河道设计水位的,可采用正常
水位以下的断面。
3.15
大断面
过水断面及向两侧各延伸至两岸堤顶及背水面堤脚部分断面。
3.16
水 下地形
河道设计水位或多年平均水位以下的河床地形。
4基本要求
6
T/SDEA001-2022
4.1管理单位应在工程投入运行前健全现地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4.2管理单位应制定工程管理目标,完善工程检查、安全观(监)测、试验与检测、工程评级、维修
养护、工程鉴定、工程评价、信息化建设等工程管理手段,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3管理单位应组织对所辖工程建筑物、设备进行全覆盖管理,定期进行工程评级,编制问题清单及
维修养护计划,确保工程建筑物、设备完好和安全运行。
4.4管理单位应组织制定工程防汛度汛方案及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保障工程安全度汛。
4.5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筑物、设备以及承包方的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归档工程管理资料。
4.6工程管理人员应按规定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熟悉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除险加固
等情况,了解工程各部位结构,掌握技术管理业务知识。
4.7鼓励管理单位应用和推广新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工程巡检、评级、维修养护计划编制等工
程管理工作。
5工程管理
5.1工程管理目标
5.1.1建筑物完好率应达到85%及以上,其中主要建筑物的状况不应低于二类建筑物标准。
5.1.2设备完好率不应低于90%,其中主要机电设备的状况不应低于二类设备标准。
5.1.3安全运行率不应低于98%。安全运行率即主机组安全运行台时数与主机组总工作台时数的比值。
5.2工程检查
5.2.1一般规定
5.2.1.1工程检查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特别检查。
5.2.1.2工程检查主要包括查看建筑物与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建筑物与设备的异常现象,分析
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
5.2.1.3工程检查工作要求:
a)按照规定的项目、频次和时间进行检查;
b)检查资料应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分析。
5.2.1.4工程检查记录要求:
a)工程检查记录应真实、详细;
b)经常性检查记录由现地管理机构整理存档;
c)定期检查记录由现地管理机构填写、汇总,并编制定期检查报告;
d)专项检查应由现地管理机构填写规定表格,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e)特别检查记录如无特殊要求可使用定期检查记录表,并整理编写特别检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
门,由上级主管部门整理汇总上报管理单位;
f)定期检查记录、检查报告,专项检查记录和特别检查记录、报告由现地管理机构及管理单位分
别存档。
5.2.2经常性检查
5.2.2 .1检查要求
5.2.2.1.1现地管理机构应经常对建筑物各部位、设备和管理范围内的河道、水流形态等进行巡视检
查,监视并掌握水情、水流状态、设施性能、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
5.2.2.1.2检查时应填写检查记录表,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若情况较为严重,
7
T/SDEA001-2022
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当工程处于运行状态遭受不利因素影响时,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应加
强检查和观测。
5.2.2.2建筑物巡查
5.2.2.2.1泵站运行期间每日巡查1次,其他时间每周1次。
5.2.2.2.2巡查内容主要为主副厂房、检修车间、进出水池、进出水渠、公路桥、节制闸、进水闸、
排水闸、进水流道、出水流道、外部观测设施等工况。
5.2.2.2.3检查管理范围内有无违章情况。运行期间还应检查泵站进水流道、出水流道的水流状态,
是否有漂浮物进入等情况。
5.2.2.3设备巡查
5.2.2.3.1运行期间,按运行规程规定的巡视内容和要求对设备每2小时进行1次巡视检查;非运行
期,对设备每周巡查1次。
5.2.2.3.2巡查内容主要为主电机、主水泵及传动装置、变电设备等机电设备。
5.2.3定期检查
5.2.3.1定期检查主要包括对泵站建筑物、设备的汛前检查、汛后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项目和
要求见附录A。
5.2.3.2汛前检查应结合汛前保养工作同时进行,每年在4月底前完成。检查报告应于5月初上报上
级主管部门。检查要求如下:
a)着重检查维修项目和度汛应急项目的完成情况及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对泵站各部位
建筑物、设备等进行全面检查;
b)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对影响工程安全度汛而一时又无法在汛前解决的问题,
制定应急抢险预案。
5.2.3.3汛后检查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并将检查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要求如下:
a)着重检查建筑物、设备度汛后的变化和损坏情况;
b)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修复或作为下一年度的岁修项目上报。
5.2.3.4专项检查包括泵站运行前检查、运行后检查。检查要求如下:
a)泵站投运前,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消除影响安全运行的隐患,保障机组正常投运;
b)泵站经历输水期运行后,结合运行中所出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重点检查转动部件、
易损部件的磨损等;
c)每年应对泵站建筑物的水上部分进行1次全面检查;每5年对泵站建筑物的水下部分进行1
次全面检查;
d)主水泵检查,包括水导、轴承、叶轮、叶轮外壳、叶片间隙、导水帽、流道等,可运行2年
或3000h进行1次检查。
5.2.4特别检查
5.2.4.1当泵站超标准运用、遭受强烈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时,应对工程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5.2.4.2根据遭受的特大洪水、强烈地震或发生重大工程事故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工程可能造成的损
坏,参照定期检查内容和要求,进行有侧重性或全面性地检查。
5.2.4.3特别检查要求如下:
a )特别检查工作应精心组织,建立专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职责,分工明确;
b)检查内容应全面,数据应准确。若发现安全隐患或故障,应汇总安全隐患或故障的地点、位置、
危害程度等详细信息;
c)现地管理机构不具备特别检查技术能力时,可申请上一级管理单位协调相关技术力量,或委托
专业单位进行;
8
T/SDEA001-2022
d)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或故障,现地管理机构应及时抢修,对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又一时无法解
决的问题,应制定好应急抢险方案,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e)检查后,技术人员参照定期检查格式填写特别检查记录表,对检查结果形成检查报告,并上报
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审核、汇总、归档。
5.3安全观(监)测
5.3.1一般规定
5.3.1.1对于日常观(监)测项目及零星观(监)测项目,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观(监)
测,并做好记录。对于较复杂的观(监)测工作,需按照图1所示程序进行。
现地管理机构按照《观(监)测任务书》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测压管监测河床断面监测伸缩缝监测混凝土裂缝监测
测
对现场记录资料进行计算整理分析
监测精度是否符合否
查明原因、重测或复测
规范要求
是
对监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
现地管理机构组织年度监测资料整编
管理单位组织监测资料审查
装订归档
图1工程观(监)流程图
5.3.1.2保持观(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按照规定的项目、测次和时间,在现场进行观(监)
测。要求做到“四随”(随观测、随记录、随计算、随校核)、“四无”(无缺测、无漏测、无不符合
精度、无违时)、“五固定”(人员固定、设备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测量方法和路线固定),
以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5.3.1 .3观测成果应真实、准确和符合精度要求。所有资料应按规定签署姓名,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5.3.1.4泵站工程监测项目包括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测压管水位、进出水渠河床断面、混凝土建筑
物裂缝、建筑物伸缩缝等。根据工程需要,必要时可开展其他专门性监测项目。
5.3.1.5现地管理机构结合所管工程的结构布局、地基土质、已有的监测设施、监测手段和工程控制
9
T/SDEA001-2022
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应按照相关规范规定的频次及精度要求,制定年度《观(监)测任务书》。
《观(监)测任务书》应包括监测项目、观测方法、频次及精度要求、数据处理方法、人员及设备投入、
工期安排、措施保障等内容,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现地管理机构应按批准的《观(监)测任务书》执
行,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变更,应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5.3.1.6每次监测结束后,应对记录资料进行计算和整理,并对监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如发现监测
精度不符合要求,应立即重测。如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复测,查明原因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时
加强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严禁将原始记录留到资料整编时再进行计算和整理。
5.3.1.7人工观测的原始记录、整理核对成果等经有关人员和泵站现地管理机构技术负责人签字后,
按月归档,同时录入电子文档。对自动化采集的测点应每年进行1次人工比测,与人工比测的差值应
符合DL/T5211的要求。
5.3.1.8工程监测整编分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并符合上级单位整编频次要求。整编工作应符合SL551
的要求,整编成果应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及时归档。整编分析中发现异常变化时,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
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难以查明原因或工程已出现异常的,应报告上级主管
部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5.3.1.9监测记录要求如下:
a)一切外业监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规定手簿中(数字式自动监测仪器除外),
需现场计算检验的项目,应在现场计算填写,如有异常,应立即复测;
b)外业原始记录应使用硬度较高的铅笔记载,内容应真实、准确,记录应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
草模糊;
c)手簿中任何原始记录严禁擦除或涂改;
d)原始记录手簿中,每册页码应予连续编号,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严禁缺页、插页;
e)如某一监测项目监测数据无法记于同一手簿中,在内业资料整理时可以整理在同一手簿中,但
应注明原始记录手簿编号。
5.3.1.10报表工作要求如下:
a)资料在初步整理、核实无误后,应将监测报表于规定时间内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b)每年年初,应将上一年度的各项监测资料整理汇总,归入技术档案,永久保存。
5.3.2监测项目
5.3.2.1水平、垂直位移观测
5.3.2.1.1在进行水平、垂直位移观测时,应同时观测并记录上、下游水位、工程运用情况及气温等。
5.3.2.1.2水平位移量下游为正,上游为负;垂直位移量以向下为正,向上为负。
5.3.2.1.3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的时间与测次应符合《观(监)测任务书》的要求。
5.3.2.1.4观测人员组成。应配有观测1人、记录1人(使用电子仪器观测时不需要记录人员)、撑伞
1人。水平位移观测时还应配有定向点1人,目标点2人;垂直位移观测时还应配有扶尺2人、量距2
人。要求人员相对固定。
5.3.2.1.5各现地管理机构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线路并绘制观测线路图。
图中要标明工作基点、位移标点、测站和转点等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的前进方向。线路组织设计原则如
下:
a)测站的选择应尽可能使测站少、测程短;
b )转点各站前后距离应尽量相等;
c)前后视距差及视距累计差应符合相关等级要求;
d)测站数应符合测量要求;
e)高低起伏时应保证最低读数满足规定要求。
10
T/SDEA001-2022
5.3.2.1.6线路图一经确定,在地物、地貌未变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变动测量线路、测站和转点,并
在每次测量前复制1份线路图附于记录手簿的第一页。
5.3.2.1.7每次观测前应进行水准仪i角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
5.3.2.1.8每个工程均应单独设置工作基点和观测标点;工作基点和观测标点的埋设及观测精度均按
照GB50026-2007、SL197-2013要求进行。
5.3.2.1.9水平、垂直位移观测应填写记录表(见附录B中表B.1-表B.6)包括:
a)考证表:
1)工作基点考证表;
2)工作基点坐标、高程考证表;
3)观测标点考证表。
b)水平、垂直位移观测成果表。
c)水平、垂直位移量变化统计表。
5.3.2.1.10水平、垂直位移观测填表规定要求如下:
a)坐标及高程单位为m,大型工程精确至0.0001m,中型工程精确至0.001m;
b)坐标及垂直位移量单位为mm,大型工程精确至0.1mm,中型工程精确至1mm。
5.3.2.1.11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应绘制如下图形:
a)位移量横断面分布图:主要反映在同一横断面上相邻点位移情况。通过分布图可以看出基础是
否发生不均匀变形。该图包括上、下游两个横断面分布曲线图,图上应与两侧岸墙的垂直位移
量线相连;
b)位移量变化过程线图:一般将同一块底板各点的位移量变化过程线绘于一张图上,目的是分析
同一块底板位移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5.3.2.2测压管水位观测
5.3.2.2.1观测的时间与测次应符合《观(监)测任务书》的要求。
5.3.2.2.2测压管水位观测,对于管中水位低于管口的,一般采用测深钟、测钎法、电测水位计、示
数水位计等方法观测;对于管中水位高于管口的,一般采用压力表、压差计等方法观测。有条件的可采
用自动观测。
5.3.2.2.3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a)采用测钟法、测钎法或电测水位计法观测时,测压管水位应连续独立观测两次,最小读数至
0.01m,两次读数差不得大于等于0.02m,取其平均值,成果取至0.01m;
b)采用示数水位计法观测时,最小读数取0.01m;
c)采用压力表法观测时,压力值应读至最小估读单位。
5.3.2.2.4测压管管口(压力表底座)高程考证每年应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应符合DL/T5308-2013要求,与上次观测相差1cm以内的可不作修正。
5.3.2.2.5测压管水位观测应填写如下表格(见附录B中表B.7-表B.10):
a)测压管考证表;
b)测压管灵敏度试验记录成果表;
c)测压管管口高程考证表;
d)测压管水位观测记录表。
5.3.2 .2.6测压管水位的观测应绘制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图,测压管水位过程线图为将测压管水位统计
表内数据按时间顺序点绘而成。一般在同一块底板内的1组测压管的水位过程线绘在同一幅图内,并同
时绘出闸上下游水位过程线,以便于比较分析。
5.3.2.2.7测压管水位资料整编后应及时分析测压管工作的性能及建筑物地基、岸墙、翼墙后的渗透
11
T/SDEA001-2022
压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5.3.2.3进出水渠河床断面观测
5.3.2.3.1进出水渠河床断面观测包括引河过水断面、大断面和水下地形观测。
5.3.2.3.2观测的时间与测次应符合《观(监)测任务书》的要求。
5.3.2.3.3观测设施的布置按照SL725-2016要求进行。
5.3.2.3.4观测方法与要求按照DL/T5308-2013要求进行。
5.3.2.3.5进出水渠河床断面观测应填写的表格(见附录B中表B.11-表B.13):
a)河床断面桩顶高程考证表;
b)河床断面观测成果表;
c)河床断面变化比较表。
5.3.2.3.6填表规定:
a)起点距、断面宽填至0.1m;
b)水深、高程精确至0.01m;
c)断面面积精确至1m2;
d)河床容积、冲淤量精确至1m3。
5.3.2.3.7进出水渠河床断面观测应绘制如下图形:
a)河床断面比较图:根据过水断面观测成果表从左岸到右岸逐点点绘,并与上次观测成果及标准
断面比较;
b)引河水下地形图:图的比例一般选用1/1000〜1/2000,根据工程大小及所测范围,一般在200
m内可取1/1000,超过400m取1/2000,须视工程具体情况选用。一般采用上、下游分别绘
制,并尽可能将实测点特别是深泓高程点保留,作为注记点。等高线的首曲线间距应根据图幅
大小和比例尺确定,但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1m。
5.3.2.4混凝土建筑物裂缝观测
5.3.2.4.1经检查发现混凝土建筑物产生裂缝后,应对裂缝的分布、位置、长度、宽度、深度以及是
否形成贯穿缝,做出标记,进行观测。有漏水情况的裂缝,还应同时观测漏水情况。对于影响结构安全
的重要裂缝,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固定观测标点,对其变化和发展情况定期进行观测。
5.3.2.4.2裂缝观测时,应同时观测气温、上下游水位等,并了解结构荷载情况。
5.3.2.4.3观测的时间与测次应符合各工程《观测(监)任务书》的要求。
5.3.2.4.4观测设施的布置和观测方法如下:
a)裂缝的位置和长度的观测:可在裂缝两端用油漆画线做标志,或在混凝土表面绘制方格坐标,
进行测量,裂缝长度精确至0.01m;
b)裂缝宽度的观测:通常可用刻度显微镜测定。对于重要裂缝,一般可采用在裂缝两侧的混凝土
表面各埋设1个金属标点,用游标卡尺测定,裂缝宽度精确至0.1mm;
c)裂缝深度的观测。一般采用金属丝探测或超声波探伤仪测定,必要时也可采用钻孔取样等方法
测量。
5.3.2.4.5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观测应填写相关表格(见附录B中表B.14-表B.15):
a)混凝土建筑物裂缝观测标点考证表:裂缝观测标点埋设之后,将首次观测的长度、宽度记录;
b )混凝土建筑物裂缝观测成果比较表:将每次观测的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长度、宽度记录下来,
并与原始记录相比较,以了解其发展情况,同时应记录相应的气温、水位差和荷载等情况。
5.3.2.4.6混凝土建筑物裂缝的观测应绘制的图形如下:
a)裂缝分布图:将裂缝位置画在建筑物结构图上,并注明编号;
b)裂缝平面形状图或剖面展视图:对于重要的和典型的裂缝,可绘制较大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剖面
12
T/SDEA001-2022
展视图,在图上注明观测成果,并将有代表性的几次观测成果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于分析比
较。
5.3.2.5建筑物伸缩缝观测
5.3.2.5.1观测的时间与测次应符合各工程《观(监)测任务书》的要求。
5.3.2.5.2观测标点宜设置在建筑物顶部、跨度(或高度)较大或应力较复杂的结构伸缩缝上。测点的
位置一般可设在岸、翼墙顶面、底板伸缩缝上游面和工作桥或公路桥大梁两端等部位;地基情况复杂或
发现伸缩缝变化较大的底板,应在底板伸缩缝下游面增设测点。
5.3.2.5.3观测标点的结构。一般在伸缩缝两侧埋设1对金属标点,也可采用三点式金属标点或型板
式三向标点。标点上部应设保护罩。
5.3.2.5.4观测方法。一般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精确至0.1mm)。
5.3.2.5.5建筑物伸缩缝观测应填写的表格(见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5219-2019 出口食品中氨氯吡啶酸、氯氨吡啶酸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9-12-27
- SN/T 5225-2019 进出口食品中五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多重PCR法 2019-12-27
- SN/T 5226-2019 出口食品中鳖源性成分的检测 实时荧光PCR方法 2019-12-27
- SN/T 5224-2019 出口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 实时荧光PCR内标法 2019-12-27
- SN/T 5222-2019 蜂蜜中20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19-12-27
- SN/T 5220-2019 出口食品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2019-12-27
- SN/T 5227.1-2019 出口食品中鸡源性成分快速检测 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RAA法) 2019-12-27
- SN/T 5221-2019 出口植物源食品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2019-12-27
- SN/T 5223-2019 蜂蜜中18种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2019-12-27
- SN/T 5227.10-2019 出口食品中貂源性成分快速检测 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法(RAA法)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