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855-2014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技术规范

DB51/T 855-2014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rocket operation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855-2014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22
实施日期
2015-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四川省气象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的作业点设置、作业人员管理、作业技术、空域安全、作业实施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境内BL、WR、JFJ等系列火箭作业系统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起草人:
郝克俊、徐精忠、王维佳、陈碧辉、郭守峰、任超、陈国学、任富建、郝竞扬、张元、王玉宝、卫东。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855—2014

代替DB51/T966-2008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技术规范

2014-12-22发布2015-05-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855—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作业点设置........................................................................1

3作业人员管理......................................................................2

4操作技术..........................................................................2

5空域安全..........................................................................3

6作业实施..........................................................................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发射架主要技术参数..............................................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发射控制器主要技术参数..........................................6

附录C(规范性附录)火箭弹主要技术参数..............................................7

附录D(资料性附录)BL系列火箭常见故障及处理.......................................8

附录E(资料性附录)WR系列火箭常见故障及处理.......................................9

附录F(资料性附录)JFJ系列火箭常见故障及处理.....................................10

I

DB51/T85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代替DB51/T855-2008。与DB51/T855-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与定义”。

——增加了“作业点设置”及相关内容(见2,2.1,2.2,2.3)。

——增加了“作业人员管理”及相关内容(见3,3.1,3.5)。

——增加了“检测”的有关内容(见4.2.6,4.2.7,4.2.8)。

——增加了“火箭发射场地安全区、禁区范围”(见图1)。

——增加了“空域安全”及相关内容(见5,5.1,5.3,5.4)。

——增加了“作业实施”及相关内容(见6,6.1,6.2,6.3)。

——增加了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F。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克俊、徐精忠、王维佳、陈碧辉、郭守峰、任超、陈国学、任富建、郝竞扬、

张元、王玉宝、卫东。

II

DB51/T855—2014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的作业点设置、作业人员管理、作业技术、空域安全、作

业实施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境内BL、WR、JFJ等系列火箭作业系统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2作业点设置

2.1布局原则

2.1.1适应当地需求,符合航空、飞行、建设等相关规定,交通方便,通信畅通。

2.1.2周围无高大障碍物,远离居民区,确保安全。

2.1.3视野开阔,避开航路、航线、油库、道路、重要文物、电力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

2.1.4发射弹道附近不得有电杆、电线、水塔、铁塔、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

2.1.5宜布设在作业影响区上风方,避开强交变电磁场。

2.2申报要求

2.2.1市级气象主管机构将作业点的地名、编号、经纬度、装备等报省气象主管机构。

2.2.2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飞行管制部门批准的作业点,纳入空域申报范围后方可准予作业。

2.3建设要求

2.3.1固定作业点

2.3.1.1通水电,砌有围墙或围栏,建有值班室、休息室、装备库房、弹药库房、作业平台。

2.3.1.2值班室配备通信设备,张贴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和安全射界图等。

2.3.1.3防雷装置、消防和安防设施应符合安全规定,通讯设施和气象观测设备满足作业需要。

2.3.1.4作业平台平整硬化,道路坡度小于15°,火箭运输、安装、操作方便,禁射标志醒目。

2.3.1.5以平台为基点,障碍物遮挡仰角或水平视角均不大于30°,射击视角不小于90°。

2.3.1.6工作环境保持整洁,物品分类摆放,标识明显,取放便捷。

2.3.1.7配备视频监控装置。

2.3.1.8每半年调查作业区内环境变化,及时标注变化信息,调整安全射界图。

2.3.2流动作业点

2.3.2.1按照2.3.1.4~2.3.1.5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

2.3.2.2定期巡视周围环境变化。如不符合作业要求,应及时进行调整。

2.3.3临时作业点

2.3.3.1参照2.3.1.4~2.3.1.5的要求选择作业场地。

1

DB51/T855—2014

2.3.3.2作业结束后,临时作业点自动撤销。如需作业,应重新申报审批。

3作业人员管理

3.1作业点设负责人1名,负责日常管理。

3.2作业人员应有初中以上文化,政治合格、身体健康,男18~60周岁,女18~55周岁。

3.3省气象主管机构组织新增作业人员的培训,经考试和考核合格后颁发作业人员资格证。

3.4每套火箭作业系统配备3人,并办理相关保险。

3.5每年作业前,市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操作演练,完成注册和备案。

3.6作业人员统一着装,戴安全帽。

3.7作业组织是由省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具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4操作技术

4.1安装

4.1.1将发射平台底板平放在运载车车箱的对称中心线上,后车门能关闭。

4.1.2对照底板装孔位置,在车箱底板上钻孔,用螺栓紧固底板与车箱。

4.1.3推入滑车,将各螺栓紧固定位。

4.1.4用螺栓将定向器固定在滑车的方位机上,将高低机固定在定向器与方位机之间。

4.1.5用螺钉将角度仪固定在定向器上。

4.1.6火箭发射架紧固在不发射时的装载位置,盖好防尘套。

4.2检测

4.2.1到达作业点发射平台,脱去防尘套,检查火箭发射架各部位的紧固件是否牢固,不允许松动。

4.2.2火箭发射架的发射通道无卡滞,挡弹器灵活、有效,主要技术参数见附录A。

4.2.3火箭发射控制器开关、按钮灵活,主要技术参数见附录B。

4.2.4火箭发射轨道与发射控制器上的检测线路、发射按钮相对应,依次配套使用。

4.2.5火箭弹尾翼和弹尖无变形、损坏,喷孔密封胶带及警示标志完好,主要技术参数见附录C。

4.2.6检查火箭弹储备是否充足,不能有过期、松动、破损等现象。

4.2.7检查运载车辆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2.8检查电台、对讲机、卫星电话、电池、电源、接地(短接)导线和备用设备等,确保正常使用。

4.3发射

4.3.1调整火箭发射架的方位角、高低机和定向器仰角,瞄准目标云体,固定位置,可靠接地。

4.3.2用发射电缆线连接好火箭发射架和发射控制器。

4.3.3作业人员利用接地导体或潮湿地面、水面释放自身的静电。

4.3.4检测火箭发射架各发射通道电阻,确保电阻值在允许范围内。

4.3.5关闭发射电源,装卸火箭弹。弹头斜向上方,尾翼置于导轨正中间。禁止弹头或喷口对人。

4.3.6点火系统接通良好,所有人员撤至火箭发射架侧后方25m外的上风方安全区待命发射。

4.3.7火箭发射场地安全区、禁区范围见图1。

4.3.8火箭发射架正前方180°、100m与正后方120°、50m内无人畜进入。

4.3.9接到作业指挥人员的发射命令,经复核无误后,作业人员按下发射按钮,发射火箭弹。

2

DB51/T855—2014

4.3.10需要多次作业时,重复上述检测、发射步骤。

4.3.11作业后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填写作业记录、上报作业信息。

180°

R300m发射方向

禁区

安全区>30m安全区>30m

控制器R50m禁区

120°

图1火箭发射场地安全区、禁区范围

4.4保养

4.4.1每次作业后,及时清擦定向器、导轨及电源线夹,晾干后涂油防锈。

4.4.2作业期结束,全面保养后入库保管。

4.4.3火箭发射架应防止曝晒、雨淋、锈蚀或电路损坏,防止底板变形。

4.4.4发射控制器应避免雨淋、进水,不发射时关闭发射电源开关。

4.4.5干电池用毕即取出,蓄电池注意充电和更换。新旧电池不宜混合使用。

4.4.6经常检查点火线路插接部分及电缆焊接处,做好防尘、防晒、防潮、防静电、防腐蚀。

4.4.7活动机件每年应分解擦拭、涂油1~2次,但定向器不得分解。

5空域安全

5.1作业组织应提前报作业计划。

5.2作业组织向航空管理部门提出作业申请。

5.3申请时说明指挥人员代号、作业装备、地点、编号、性质、方位和时限等。

5.4指挥人员使用普通话申请,语言简练、声音洪亮、发音准确、口齿清楚。

5.5无法确认航空管理部门的批复内容时不得作业。

5.6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实时观察射击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