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7/T 068-2018 奶牛场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DB3307/T 068-2018 Milk cow farm feeding and management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金华市畜牧兽医局、婺城区畜牧兽医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 起草人:
- 高士寅、宋维龙、倪晓峰、胡晓青、傅春泉、张建中、周文仙、戴美艳、胡雅君、楼芳芳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3307
浙江省金华市地方标准
DB3307/T068—2018
代替DB3307/T068-2013
奶牛场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8-8-9发布2018-8-9实施
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7/T06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金华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金华市畜牧兽医局、婺城区畜牧兽医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士寅、宋维龙、倪晓峰、胡晓青、傅春泉、张建中、周文仙、戴美艳、胡雅
君、楼芳芳。
本标准代替DB3307/T068-2013。
I
DB3307/T068—2018
奶牛场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场的环境与设施,品种,繁殖,饲养,蹄部保健,防疫,挤奶及乳房保健,鲜奶
的盛装、贮藏与运输卫生,粪污处理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场(小区)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7中国荷斯坦牛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16568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20014.8良好农业规范第8部分:奶牛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NY/T1172生鲜牛乳质量管理规范
NY5045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
NY/T800生鲜牛乳中体细胞的测定方法
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34奶牛饲养标准
NY/T1245奶牛用精饲料
NY/T1242奶牛场HACCP饲养管理规范
NY/T5049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NY/T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47无公害食品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1567标准化奶牛场建设规范
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1
DB3307/T068—2018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
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
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农医发[2010]33号)
《浙江省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浙农专发[2017]78号)
3环境与设施
3.1选址
3.1.1符合金华市畜牧业规划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3.1.2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不宜建在低凹处。
3.1.3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
3.1.4沙壤土、沙土较适宜,黏土不适宜。
3.1.5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
择有利地势。
3.1.6交通便利,但应离公路主干线不小于500m。
3.1.7周边环境应位于距居民点500m以上的下风处,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周围1000m以内无化工厂、
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家畜交易市场等容易产生污染的单位。
3.2布局
3.2.1按奶牛场经营方式和集约化程度,场内布局一般分五个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
病畜隔离区、粪污处理区。
3.2.2生活管理区:是与经营管理、职工生活有关的功能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地段,
并与生产区严格隔离。
3.2.3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饲料调制、贮存加工、供水、供电、供热、维修等部门。应设在管理区
和生产区之间,其面积可按需要来决定。
3.2.4生产区:是奶牛场的核心,主要包括牛舍、挤奶机和管道挤奶附属设备用房。应设在生产管理
区的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够满足奶牛
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
3.2.5病畜隔离区:应设在生产区下风向位置。必须与生产区隔离,四周砌围墙,设小门出入,出入
口建消毒池,严格控制病牛与外界接触。
3.2.6粪污处理区:场区内设牛粪及污物处理设施,在生产区的下风向处,并尽可能远离牛舍,处理
后粪尿及排放出场的污水应符合GB14554、GB8978、NY/T1168、NY/T388等相关规定。
3.3牛舍
2
DB3307/T068—2018
3.3.1按开放程度分为全开放式牛舍、半开放式牛舍和封闭式牛舍。全开放式牛舍外围护结构全开放,
结构简单,无墙,柱、梁、顶棚结构坚固。半开放式牛舍三面有墙,向阳一面敞开。封闭式牛舍有四壁、
屋顶,留有门窗。按奶牛在舍内的排列方式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多列式。具体见附录A。
3.3.2牛舍一般采用砖混钢筋水泥或钢棚结构。坐北朝南,舍内宽敞明亮,通风好。基础应有足够强
度和稳定性。屋顶能防雨水、风沙侵入,阻隔太阳辐射;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防火、隔热;能
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地面要求致密坚实,便于清洗消毒。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
3.3.3牛床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一定厚度的垫料,沙土、锯末或碎秸秆可作为垫料,也可使用橡胶垫
层。泌乳牛的牛床面积(1.65~1.85)×(1.10~1.20)㎡,犊牛的牛床面积1.20×0.90㎡。
3.3.4牛栏分为自由卧栏和拴系式牛栏两种。自由卧栏的隔栏结构主要有悬臂式和带支腿式,一般使
用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拴系饲养根据拴系方式不同分为链条拴系和颈枷拴系,常用颈枷拴系,有金属
和木制两种。
3.3.5平均每头奶牛有25㎡以上运动场。运动场地面相对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呈一定的缓坡度
状。
3.4配套设施
3.4.1场区内应有足够的自来水或深井水,水压应满足生产需要,水质符合NY5027的规定。如需配备
贮水设施,应有防污染措施,并定期清洗、消毒。
3.4.2采用雨污分离工艺,排水系统畅通。
3.4.3牛场电力负荷为2级,并自备发电机组。
3.4.4道路要通畅,且净、污道分开。
3.4.5根据饲草饲料原料的供应条件,饲草贮存量应满足3~6个月生产需要用量的要求,精饲料的贮
存量应满足1~2个月生产用量的要求。
3.4.6应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消防设施。各牛舍的防火间距为12m,草垛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
的间距应大于50m,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草料库、加工车间20m以内分别设置消火栓,可设置专用
的消防泵与消防水池及相应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应确保场内道路与场外公路畅通。
3.4.7牛场排污应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原则。配套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有效处理尿
及污水。粪便堆放与处理应有专门的场地,底部防渗,顶部防雨、防漏。
4品种
4.1品种选择
选择中国荷斯坦(黑白花)品种饲养。母牛选育标准按照GB/T3157执行。
4.2统一供应冻精
严格实行统一供应冻精。冻精来自国家规定的种公牛站或国家批准的进口冻精。
5繁殖
3
DB3307/T068—2018
5.1奶牛场繁殖技术指标
奶牛场繁殖技术的整体水平应达到以下指标,即年受胎率≧90%,情期受胎率≧40%,年繁殖率≧82%,
平均产犊间隔≦420d。
5.2冻精质量管理
5.2.1冻精质量关系到母牛受胎率,要求公牛优秀,冻精质量符合GB4143-2008标准,即每剂冻精剂
量≥0.18ml/剂;解冻后精子活力达到0.35以上;每剂冻精解冻后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0.8×107
个/剂;解冻后顶体完整率≥40%;解冻后畸形率≤18%;存活率≥1%(37℃/4h);解冻后细菌总数≤800
个/剂。
5.2.2冻精应有一定的包装,标明品种、公牛号、活力、批号等;液氮罐应安放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周围无挥发性化学药品;液氮罐内的液氮面应保持在18cm以上,降至16cm时,应添加液氮;液氮贮存
室应定期消毒,每年三次,液氮罐每年清洗一次。
5.2.3为保证冻精质量不受损,提取冻精时应在罐口内3.5cm线以下,提取时间不得超过10秒,否则
应将冻精放回液氮内后再次重取;取出冻精置38℃水浴瞬时(10秒)解冻,要求短时间内用于输精,最
好在15min内用毕,最长不得超过1h。
5.3发情与发情鉴定
5.3.1凡逾14月龄而未见初情征候的育成母牛,应及时作产科检查,主要检查生殖道幼稚病症、生殖
器官(卵巢、子宫)发育不全等;成年母牛产后45d内应见到初次发情,并作详细记录,否则应检查生殖
道是否有炎症或异常;生殖器官是否异常(如卵巢静止、囊肿、持久黄体等)。
5.3.2观察发情应对发情牛做到四看,即看神色、看爬跨、看外阴和看粘液,每天观察2~4次,一般
为6:00和22:00。
5.3.3对异常发情(安静发情、断续发情、持续发情、假发情)和输精三个情期以上未受孕母牛,配种
前必须进行直肠检查,如确需治疗,则待恢复正常后再行配种;对间情期超过42天未孕和产后70d未
见发情的母牛,查明原因后可行诱导发情。
5.4配种
5.4.1育成母牛14~15月龄、体重370kg以上,体高123cm以上开始配种,成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
间为产后第55~80d。
5.4.2配前检查阴道,如阴道分泌物不净应予治疗;轻度不洁或有难配史的母牛,配前子宫需净化处
理;对发情不明显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母牛,配前作直肠检查,触摸卵泡发育成熟状态,适时输精;输精
前母牛外阴部应作清洁净化处理;输精最佳时机为卵泡破裂排卵前2h,即母牛处于静立状态后10~24h,
或粘液用两指水平拉开呈“丫”型,连拉6~8次不断裂;输精方法为直肠把握子宫颈深部输精,输精
部位为子宫体基部或有成熟卵泡侧的子宫角大弯处;所有输精器具,用后应清洗干净和消毒。
5.5妊娠
5.5.1母牛从输精、妊娠到干奶应进行三次妊娠诊断。第一次在输精后20~30d,观察有无返情征状,
有条件的可测定血清或乳汁中的孕酮含量;第二次在配种后50~70d,直肠检查,确定本次受胎的时间;
第三次在干奶前一周内必须进行的常规操作,以直肠检查为主,有经验的配种员可用腹壁触诊。
4
DB3307/T068—2018
5.5.2每次妊娠检查都必须做好记录。凡在第二和第三次检查中发现任何流产迹象都应及时做好发生
时间、排泄物颜色、数量、地点、天气及饲料等情况的记录。未发现流产迹象,则第三次检查后应及时
找出原因。流产牛应及时检查子宫的康复和卵巢变化情况。
5.6分娩与护理
5.6.1中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妊娠期为280d;孕牛应在预产前15d进入产房,产后10~15d出产房;
产房要光线充足、通风、干燥,牛床应每天清扫,保持干燥并铺以清洁的垫草或木屑,每周消毒一次;
当发现孕牛有初乳汁排出、荐坐韧带凹下、阴户水肿等临产征兆,应尽快做好接产准备;奶牛以自然分
娩为主;对头产牛,胎儿过大、努责时间过长,产牛体弱的要做好助产准备,所有助产器械应严格消毒;
产牛外阴部周围用消毒水清洗,助产应在三露(唇、两前蹄)及尿膜破裂之后进行;产下的犊牛要立即擦
干其周身粘液,用3%~5%的碘酊消毒脐带,称重、并作记录;母犊按规定进行统一编号,产后1h内
喂初乳,一周内去角处理。
5.6.2母牛产后立即饲喂热水拌麸皮盐水(麸皮1~1.5kg、盐100g、热水10~15kg)或喂益母草红糖
水8~10kg(红糖300~500g,益母草500g加水煎)。产后12h内,要留意阴道流血情况和努责状态,以
防产道出血和子宫外翻。如母牛努责强烈,应检查产道有无异常,若无异常,可注射安定针剂。产后
3d内观察胎衣排出情况及产道和外阴部有无感染,胎衣超过12小时不能排出或排出不完整的,应及时
处理,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产后瘫痪症状。产后7天内,注意观察恶露的变化。产后14d进行产科检查,
主要观察阴道粘液的洁净度。20d后直肠检查子宫收缩和卵巢变化情况,如有卵巢静止、子宫炎等应及
时治疗,并开始注意有无发情反应。
5.7繁殖障碍
5.7.1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炎和激素代谢的失调。产后母牛40d未见发情应引起注意,80d
未受孕的应检查原因,100d以后仍未受孕,要重点处理。
5.7.2子宫内膜炎为产后母牛子宫炎症,因分娩时产道受伤或被污染致使细菌感染所致造成,其病原
体主要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应根据恶露及阴道排出粘液的变化分别处理。
5.7.3激素失调,原因很多,如营养不平衡,产奶量高,卵巢异常变化等。应查明原因,区别对待,
合理应用激素处理。
6饲养
6.1奶牛的营养需要
6.1.1根据奶牛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第二版)进行奶牛日粮的配制。
6.1.2美国NRC(2001)建议的奶牛营养需要可作为我市配制奶牛日粮时的参考,见附录B。
6.2奶牛的饲养
6.2.1成年母牛的饲养
6.2.1.1根据成年母牛在一个胎次内不同的生理状况,应采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一个胎次可划分
为5个时期:分娩前15d到分娩后2~3w为围产期;分娩后2~3w至第100d为泌乳前期;分娩后第101d
至第200d为泌乳中期;分娩后第201d至干奶为泌乳后期;停奶至分娩前为干奶期。
5
DB3307/T068—2018
6.2.1.2围产期的饲养
6.2.1.2.1分娩前15d至分娩,每天逐渐增加精饲料饲喂量,但最大量不宜超过体重的1.5%。日粮中
的精、粗比例为40:60,粗蛋白质为13%,粗纤维为20%左右。
6.2.1.2.2分娩前2~3天内在日粮添加麸皮0.5~1kg,并应用低钙日粮。日粮营养浓度水平与干奶
期相同。
6.2.1.2.3分娩后的开始2~3w,饲养对成年母牛的健康、整个泌乳期的奶量、牛奶的质量及经济效
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饲养上应做到以下几点:继续增加精料,按每天0.3kg递增,在产犊后7~
10d,当每天精料用量达到6~6.5kg时,维持此量;喂给优质干草,喂量不低于体重的O.5%,且长度
5cm以上的干草应占一半以上;酮病通常发生于产后2~4w,对有酮病前兆的牛可在日粮中添加烟酸,
添加量为5~10g/头.日;分娩后lO天内严禁饲料种类突变;分娩后使用高钙日粮(0.7%~0.8%);
优质干草按自由采食的方式供给,逐日递增。精、粗干物质比调整在40:60~45:55之间。
6.2.1.3泌乳前期的饲养
6.2.1.3.1采用缓和的诱导饲养方法,在精、粗干物质比不超过60:40和日粮干物质的粗纤维含量不
低于15%的前提下,每天以O.3kg的梯度增加精料用量,以“料领着奶走”至泌乳高峰期的奶量不再
上升为止,精料的最高用量可达12kg/头.左右。在诱导饲养中,当精料用量超过10kg/头.日时,应
注意观察牛的食欲和健康状况,必要时按原量饲喂2~3d之后再增加精料饲喂量。
6.2.1.3.2供给苜蓿等优质干草。
6.2.1.3.3对日产奶达45kg的群体及体况评分下降明显的个体,应添喂脂肪酸盐,使日粮干物质中脂
肪含量达到7%。
6.2.1.3.4添加含非降解蛋白量高的饲料,如整粒棉仔、热处理大豆等。
6.2.1.3.5在高产奶牛日粮精料中添加含0.5%氧化镁和1.0%~1.5%碳酸氢钠组成的缓冲剂。
6.2.1.4泌乳中期的饲养
按照“料跟着奶走”的原则,逐渐减少精料用量。对个体消瘦的牛,精料减少的幅度应慢一些。精、
粗料干物质比例应为40:60~50:50。
6.2.1.5泌乳后期的饲养
饲料营养供应根据奶牛膘情加以调整,一般以粗料为主,精、粗料干物质比为30:70~40:60。
干奶前奶牛膘情应恢复到3.0~3.5级水平。
6.2.1.6干奶期的饲养
精料供应量应根据粗料质量及奶牛体况膘情加以调整,精粗比35:65~30:70。
6.2.1.7膘情评定
膘情评定见附录C
6.2.2后备母牛的饲养
6
DB3307/T068—2018
6.2.2.1后备母牛可划分为4个时期:初生至60d为犊牛哺乳期;生后61d~180d为犊牛期:生后181d~
15或18月龄初配为育成牛期:15月或18月龄受孕~初产为青年牛期。
6.2.2.2后备母牛生长发育
后备母牛生长发育参数及后备牛各阶段培育目标见附录D。
6.2.2.3犊牛哺乳期的饲养
6.2.2.3.1犊牛出生后1h内需灌喂24小时之内的初乳2kg,8-12h内需再灌喂2kg,合计超过4kg。
如无新鲜初乳,冷冻后解冻的初乳亦可。
6.2.2.3.2出生五天后喂给常乳或混合乳(初乳与常乳混合),常乳与初乳可按1:2混合。做到定时、
定量、定温喂奶,奶温35℃时喂最佳。7d后每天应喂温水不少于2次。10d后喂常乳或常乳与人工乳
混合的乳,15d后可用人工乳直接饲喂,但在人工乳中应添加维生素、矿物质,以促进瘤胃发育。
6.2.2.3.3尽早开食。生后7d让犊牛自由采食优质苜蓿干草,3-4月龄加喂其他干草,5-6月龄后饲
喂少量青贮玉米。
6.2.2.3.4应注意保温,并使用垫料。
6.2.2.3.5全期喂奶量应控制在350~380kg之间,在开始的一周内日喂奶量应控制在8kg以下,此后
逐渐减少至断奶。
6.2.3生产性能测定
有条件的奶牛场应定期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具体测定对象、测定方法等见附录E。
7蹄部保健
7.1改善环境卫生和饲养条件
保持牛舍干燥、清洁,定期消毒;饲料中钙、磷的含量和比例合理;不应频繁改变饲喂条件。
7.2定期修蹄
每年春、秋两季普检牛蹄底部,及时消除腐烂、坏死组织,并及时治疗。
7.3定期喷洗蹄部
在梅雨或潮湿季节,用30%福尔马林溶液或5%硫酸铜溶液定期喷洗蹄部,以防蹄部的感染。
7.4配种
用蹄形好、无腐蹄病的公牛精液进行配种,以降低后代变形蹄和腐蹄病的发生率。
7.5营养补充
在日粮中补充生物素。
8防疫
7
DB3307/T068—2018
8.1奶牛防疫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
8.2引种
引入外地奶牛,必须符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规定。
8.3隔离
8.3.1奶牛场四周有围墙隔离。场内严禁饲养其它动物,定期灭鼠灭蝇。
8.3.2严格控制非本场人员进入牛舍。
8.4消毒
8.4.1消毒剂应选择对人、奶牛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应产
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8.4.2采用正确的消毒程序,对牛舍、运动场、带牛环境、牛场道路、进入场区车辆喷雾消毒;对工
作服、胶靴、手进行浸液消毒;人员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牛舍周围、入口、产床、牛床喷洒消毒。
8.5免疫
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免疫。
8.6疫病监测
按照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规定,对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进行监测,对阳性牛按有关法律法规处
理。
8.7疫病报告、控制和扑灭
场内兽医一旦发现疫情,应迅速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疫情。并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的指导,尽快控制、扑灭疫情,按GB1654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9挤奶及乳房保健
9.1定时挤奶
正常泌乳期,日定时挤奶2-3次。
9.2挤奶员健康检查
挤奶员每年须进行健康检查,凭健康证上岗,患有人畜共患疾病和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
病、皮肤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饲养奶牛和挤奶工作,以免污染牛奶。
9.3挤奶员日常卫生
挤奶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修剪指甲,洗净双手,并用消毒液消毒。
8
DB3307/T068—2018
9.4挤奶准备
挤奶前用一次性纸巾或消毒过的毛巾擦洗乳房,同时逐一对每头牛每个乳区作乳房炎的检查,弃去
头三把奶。
9.5挤奶顺序
挤奶时先挤健康牛,后挤病牛。
9.6药浴消毒
挤奶后立即用有机碘等消毒剂用对乳头逐个进行药浴消毒。
9.7挤奶设备管理
挤奶设备在使用时应保持性能良好,送奶管和贮奶缸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机器挤奶真空压力
应控制在46.6kpa--50.6kpa,搏动器搏动次数每分钟应控制在60次--70次。机器挤奶后,用手工挤奶
方式将乳池中的存奶挤干净。
9.8手工挤奶
不适用于机器挤奶的牛及患有乳房炎和其他疾病的牛改为手工挤奶。
9.9乳房炎防治
及时有效地治疗临床乳房炎患牛,防止病原菌污染环境和感染健康牛只。参加DHI测定的牛群,应及
时对每毫升奶中体细胞数达50万个以上的牛只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测定与防治。未参加DHI测定的牛群,
每年至少2次(5~6月和11~12月)对全群泌乳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生率。
10鲜奶的盛装、贮藏与运输卫生
10.1鲜奶盛装
严格执行GB6914NY/T1172-2006规定,鲜奶的盛装应采用表面光滑的不锈钢制成的直冷式贮奶罐
或由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存乳容器,2h内冷却到4℃以下。
10.2鲜奶贮藏
鲜奶应设单间存放,与牛舍隔离,并且有防尘、防蝇、防鼠的设施。
10.3鲜奶运输
鲜奶必须使用密闭的、清洁的、经消毒的奶槽车装运,冷链运输。
10.4鲜奶贮运过程管理
鲜奶从挤出至加工前防止污染,质量应符合NY5045规定。
10.5鲜奶贮存、运输、设备清洗要求
10.5.1挤奶器及收奶系统的清洗消毒
9
DB3307/T068—2018
每次收完奶后应立即用清水清洗挤奶平衡槽、管路、热交换器和打奶软管3分钟以上,直到肉眼观
察无奶液无止。如打奶软管有肉眼可见深沉物时,必须用软毛刷捅洗干净。先用热碱水清洗液将冷水顶
出,用温度75℃以上、浓度1.5~2.0%氢氧化钠溶液将挤奶器、平衡槽、热交换器、管路、打奶软
管循环清洗10分钟。用35℃温水清洗3分钟以上至中性。挤奶器在清洗完后用含有效氯100~
200ppm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30分钟,取出挂钩晾干下次备用。每周用5步法清洗挤奶器、
平衡槽、热交换器、打奶软管,即先用清水循环5分钟,然后1.5~2.0%75℃热碱水循环清洗30分
钟,然后清水5~10分钟,然后1.0~1.5%70℃酸液清洗1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清洗至中性。
10.5.2奶罐的清洗
奶罐、打奶管在每次清罐后先用清水将奶罐冲洗于无白色奶液流出,然后用1.5~2.0%75℃热碱
水循环清洗30分钟,再用35℃清水循环清洗至中性。奶罐、打奶软管每周必须用5步法清洗一次。
10.5.3奶槽车清洗
每次运奶后,用85℃以上热水冲洗奶槽车,方可进行下一次运输。每次运奶结束后,进行五步法
清洗。
11粪污处理
11.1粪污处理设施
养殖场(小区)周边需配套有足够消纳排泄物的土地,并配套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
11.2粪污处理模式
粪污处理和利用主要有种养结合就地利用模式、沼气处理后异地利用模式、达标排放模式等。
11.3粪污处理措施
粪污处理和利用要符合浙江省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要求。
12档案管理
12.1系谱
包括牛号、出生日期、性别、父号、母号、外貌、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资料等。
12.2繁殖记录
包括发情、配种、妊娠、流产、产犊和产后监护记录。
12.3兽医记录
包括诊疗记录、用药记录和防疫记录。
12.4生产记录
10
DB3307/T068—2018
包括投入品购入及消耗记录、产奶量、乳脂率、生长发育、牛奶损耗等记录。
12.5统计资料
包括繁殖指标、DHI测定等。
12.6相关记录及统计表格
见附录F。
12.7档案期限
保留两年。
11
DB3307/T068—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牛舍垟式
A.1栓系牛舍
栓系牛舍样式见图A.1。
图A.1栓系牛舍示意图
12
DB3307/T068—2018
A.2散栏式牛舍
散栏式牛舍样式见图A.2。
图A.2散栏式牛舍示意图
13
DB3307/T068—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营养推荐表
B.1干物质进食量
不同体重、不同泌乳量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见表B.1。
表B.1不同体重、不同泌乳量奶牛的干物质进食量
干物质进食量(占体重的%)
体重(kg)400500600700800
102.72.42.221.9
153.22.82.62.32.2
泌203.63.22.92.62.4
2543.53.22.92.7
乳304.43.93.53.22.9
3554.23.73.43.1
量405.54.643.63.3
4554.33.83.5
(kg/天)505.44.74.13.7
5554.44
605.44.84.3
注:干物质进食量的计算基于以下假定:(1)用于计算的基础或标准牛的体重为600kg,乳脂率为4%。其它体重和对应
的乳脂率分别为:400kg体重时乳脂率为5%,500kg体重时的乳脂率为4.5%,700kg及800kg体重时的乳脂率为3.5%;
(2)牛奶的产量小于或等于10kg/天时,标准牛日粮干物质中的能量浓度为产奶净能(NEL)28.92Mcal/kg,产奶大于
或等于40kg/d,增加到MEL30.15Mcal/kg;(3)假定所有体重的牛日粮中能量浓度的变化与产奶量和能量需要间呈线性
关系,与体重600kg的标准牛奶量从10kg/d,增加到40kg/d的变化方式相同;(4)此表中的干物质量也包括满足牛的
每天增重(为其活重的0.055%)所需的能量;(5)在泌乳早期干物质的进食量可能要比此表中的值低18%以上。
B.2小体型母牛泌乳早期每日营养需要量
小体型母牛(体重=454kg)泌乳早期(采食量为泌乳第11天的估计值)每日营养需要量见表B.2。
表B.2小体型母牛(体重=454kg)泌乳早期(采食量为泌乳第11天的估计值)每日营养需要量
产奶量乳脂率真蛋白质体重变化NEL
DMI(kg)RDP(g)RUP(g)RDP(%)RUP(%)CP(%)
(kg)(%)含量(%)(kg)(Mcal)
154.03.09.4-0.319106050011.35.316.6
154.03.59.4-0.319.4106063011.36.718
154.04.09.4-0.419.8106076011.38.119.4
154.53.09.7-0.319.7109049011.25.116.3
14
DB3307/T068—2018
154.53.59.7-0.420.1109062011.26.417.6
154.54.09.7-0.520.5109075011.27.718.9
155.03.09.9-0.420.4111048011.24.816
155.03.59.9-0.520.8111061011.26.217.4
155.04.09.9-0.521.2111074010.97.518.7
304.03.012.9-1.430.11410117010.99.120.0
304.03.512.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3-30-2002 不锈钢带卡箍 2003-02-24
- HB 1841-1978 外伸轴 1980-01-07
- LS/T 3537-1992 平转浸出器 1992-12-30
- HG/T 2001-1991 301-G30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工程塑料 1991-06-28
- MH/T 3010.11-2006 民用航空器维修 管理规范 第11部分:民用航空器地面维修设备和工具 2006-12-08
- HG/T 20704.5-2000 机泵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2000-11-22
- JB/T 8063.4-2011 粉末冶金材料与制品化学分析方法 第4部分:铜基材料与制品中铜的测定(碘化钾-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2011-12-20
- FZ/T 97002-1991 针织横机 1991-06-13
- HG/T 3345-1999 各色酚醛防锈漆 1999-04-20
- HB 3558-1985 高度游标卡尺 198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