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85-2017 肝片吸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

DB63/T 1585-2017 Diagnostic and preventiv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iver fluke disease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585-2017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6-20
实施日期
2017-09-20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

备案号:55156-2017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585—2017

肝片吸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

2017-06-20发布2017-09-20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585—2017

前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赵全邦、李静、胡广卫、蔡金山、沈艳丽、马占全、郭春兰、王晓润、阚威、

李双、白海涛、张晓英。

I

DB63/T1585—2017

肝片吸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家畜肝片吸虫病诊断的方法、内容以及肝片吸虫病的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家畜肝片吸虫病诊断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35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3定义和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肝片吸虫病

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草食性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或人体而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牛、羊等

动物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

3.2

诊断

通过观察和检查对病例的病性和病情作出判断。

3.3

临床诊断

通过现场观察和临床检查对病例的病性和病情做出判断。

3.4

实验室诊断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试验,对取自病例的病料进行检查,获取具有诊断价值的数据。

4诊断技术

1

DB63/T1585—2017

4.1临床诊断方法

4.1.1临床症状

4.1.1.1急性型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发于羊,在秋季,羊只受到严重感染时,可发生急性型症状,可出现微热,肝脏浊音区扩

大,肝部有压痛,有时突然死亡。

4.1.1.2慢性型临床症状

牛、羊患本病时多呈慢性型,主要症状为渐进性消瘦,食欲减退,颌下、前胸、下腹部水肿,贫血,

结膜与口黏膜苍白,生长受阻,产奶量降低,孕畜可能流产。

4.1.2病理变化

4.1.2.1急性型病理变化

可见到急性肝炎,肝肿大,包膜有纤维素沉积,有2mm~5mm长的暗红色虫道,内有凝固的血液和

很小的童虫,常伴有腹膜炎。

4.1.2.2慢性型病理变化

主要呈现慢性肝炎和慢性胆管炎。早期肝脏肿大,以后萎缩硬化,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眶管扩张、

肥厚、变粗,呈绳索样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内壁有盐类沉积,内膜粗糙,切时有沙沙声,在牛多见。

4.1.3流行特点

4.1.3.1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有中间宿主椎实螺的低洼和沼泽地带的放牧地区。

4.1.3.2牛羊最易感染,绵羊为最主要的终末宿主。

4.1.3.3该病的流行与外界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主要流行于春末、夏、秋季节。多雨年份能促进

本病的流行。

4.2病原学诊断

4.2.1虫卵检查方法(沉淀法)

4.2.1.1材料

200mL玻璃杯,60目铜丝筛,玻璃棒,镊子,胶帽吸管,载玻片和盖玻片,天平,显微镜。

4.2.1.2方法

4.2.1.2.1取新鲜粪便10g放人玻璃杯中,先加10ml水搅成糊状,然后再继续加水20倍。经充分混

合后,用60目铜丝筛网滤人另一玻璃杯中,把滤过的粪便混悬液静置沉淀3min后,倒掉上清液,再继

续加水混合,静置沉淀。

4.2.1.2.2静置10min,这样反复进行,直到上清液透明为止。

4.2.1.2.3吸取沉淀物放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作定性检查。

4.2.1.2.4定量检查,须将所有沉淀物全部镜检(不加盖玻片,用低倍显微镜检查),统计全部虫卵

数。

4.2.1.3结果判定

2

DB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