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822-2015 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则
DB15/T 822-2015 The Safety Evaluation Rules for Elevator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Q78
备案号:44530-2015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822—2015
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则
thesafetyassessmentruleofexistinglift
2015-01-15发布2015-04-15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5/T822—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原则..........................................................................4
5安全评估程序......................................................................4
6电梯安全评估的内容................................................................4
7风险辩识..........................................................................5
8安全评估方式......................................................................5
9风险等级评定......................................................................6
10降低风险的方式...................................................................6
11安全评估综合结论判定原则.........................................................6
12安全评估报告.....................................................................6
13安全评估结论.....................................................................6
附录A(资料性附录)风险辩识与降低风险措施举例......................................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项目及内容.....................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安全评估方式...................................................12
附录D(规范性附录)风险等级评定....................................................3
附录E(规范性附录)曳引式客梯安全评估报告..........................................4
附录F(规范性附录)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报告................................7
参考文献............................................................................10
I
DB15/T822—2015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提出。
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炯、李纵华、高俊、梁峻平、李斌、纪学军、徐洪涛、赵志刚、赵伟。
II
DB15/T822—2015
在用电梯安全评估规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老旧电梯安全风险技术评估(以下简称安全评估)的基本原则、安全评估范围、
评估程序、内容、风险辩识、风险等级评定、降低风险方式、综合结论的判定原则、安全评估报告等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曳引式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评估(以下简称为电梯),不适用于
强制驱动电梯、液压电梯、杂物电梯、防爆电梯的安全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
GB/T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24804-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
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T7005-201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3术语和定义
GB/T7024、GB/T20900-2007和GB7588-2003界定的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在用电梯existinglift
已投入使用的电梯。
3.2安全评估safetyassessment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由专业机构和人员依照相关程序,对电梯潜在的安全隐患进
行安全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设备安全运行的过程。
3.3保护措施protectivemeasure
用以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借助于本质安全设计、保护装置、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和安装的信息及培
训来降低风险。
3
DB15/T822—2015
4基本原则
电梯安全评估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评估结论应遵循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兼顾大
修、改造、更新成本合理性原则。
4.1安全评估范围
4.1.1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时;
4.1.2电梯使用年限未达到15年的,电梯产权所有委托进行安全评估;
4.1.3政府下达安全评估指令的;
4.1.4因其他原因需要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的。
4.2安全评估周期
安全评估的周期是上一次安全评估周期的1/2。
5安全评估程序
5.1委托单位提出申请
委托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评估前与有安全评估能力的机构提出书面申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
任、权利和义务。
5.2成立安全评估小组
电梯安全评估协议签订后,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成立安全评估小组,安全评估小组至少由2名具有
从事电梯检验5年以上,取得国家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电梯监督检验资格证的检验师组成,或
电梯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安全评估流程
5.3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安全评估流程进行电梯安全评估:
a)确定对象、收集资料、明确安全保护措施、准备评估仪器、确定评估人员;
b)根据评估对象确定风险部位、划分评估单元;
c)通过定性、定量、多层次等安全评估方式:辨识风险来源,对可能发生伤害的概率等级和严重
程度合理性评估;
d)根据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和严重程度评定出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
e)从技术和(或)管理方面提出降低风险措施:根据风险等级评定的结果确定消除或降低风险的
方法;
f)确定风险要素,提出安全保护措施,形成安全评估意见;
g)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6电梯安全评估的内容
4
DB15/T822—2015
6.1电梯使用年限
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电梯安全评估的内容应当至少包含:电梯设备本体状况、电梯运行状
况、电梯使用管理情况、电梯维护保养情况、使用环境情况;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评估内容见
附录B)。
电梯使用未达到15年的,电梯安全评估机构可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适当调整相应的安全评
估内容。
委托单位、维保单位提供的电梯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检验报告,以及
安全评估小组的询问记录可作为安全评估的参考资料。
6.2电梯设备本体状况
电梯设备本体状况应包括设备性能和参数、制造、安装、改造、日常维护保养情况及设备状态。
曳引式电梯: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安全保护装置、性能试验等。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驱动系统、自动扶梯桁架、梯级、踏板、胶带状况、扶手带、驱动链条、
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整机性能情况等。
6.3电梯运行状况
电梯运行状态应包括:运行记录、使用环境、使用频率等。
6.4电梯使用管理情况
电梯使用管理情况应包括: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情况、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及
演练等。
6.5电梯维护保养情况
电梯维护保养情况应包括:日常保养情况、故障情况、维修情况等。
6.6电梯使用环境情况:
电梯使用环境情况应包括:粉尘浓度、腐蚀性气体、空气湿度、高温。
7风险辩识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对本标准第6.1条所列的设备本体内容的风险因素进行辩识。
对标准GB24804-2009第4.1条表1中所列的主要风险,应当按照其对应的要求进行风险辩识;
不在该表范围内的项目,应当按照GB/T20900-2007第4.4条的要求进行风险辩识(辩识方法示例见
附录A)。
8安全评估方式
安全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评估现场情况选择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多层次分析等方式对第6章中
所列的安全评估内容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方式见附录C)。
5
DB15/T822—2015
9风险等级评定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对各安全评估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定。风险等级评定应根据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
和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组合形成不同的风险等级,得出相应的的I、II、III类风险类别(风险等级评
定见附录D)
10降低风险的方式
降低风险可根据风险等级选择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a)改善电梯使用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维护保养、规范使用方法;
b)维修(含更换,下同)零部件;
c)改造、更换(或报废)电梯整机。
11安全评估综合结论判定原则
安全评估机构可以按照下列判定原则进行安全评估:
a)该电梯涉及Ⅰ类和Ⅱ类风险类别的项目时,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不可以继续使用;
b)该电梯无Ⅰ类、Ⅱ类和Ⅲ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的,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可以继续使用;
c)该电梯无Ⅰ类和Ⅱ类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但存在Ⅲ类风险类别的项目,且整机安全级别评定
为甲级或者乙级的,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可以继续使用,但应当建议委托单位对存在Ⅲ类风险类别
的项目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扩散;
d)该电梯存在Ⅰ类或Ⅱ类风险类别项目或该电梯无Ⅰ类和Ⅱ类风险类别但整机安全级别低于丙
级的,安全评估结论建议维修或改造;
e)该电梯的曳引系统、控制系统、门系统同时安全评估为Ⅰ类风险类别的或者维修或改造的费用
较高时,安全评估结论建议报废更新。
12安全评估报告
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至少包括电梯设备概况、安全评估依据、仪器设备、电梯运行情况分析、电
梯本体状况分析、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分析、维保单位维保情况分析、综合分析与降低风险的措施、
安全评估综合结论等。电梯使用年限未达到15年的,安全评估报告可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作相应
调整。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见附录E、F。
13安全评估结论
13.1经安全评估,该电梯无不可接受的风险,可以使用;建议按照TSG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
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电梯的使用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
13.2经安全评估,该电梯需要采取降低风险的保护措施,对某系统进行更新、维修、改造或其他措施;
13.3经安全评估,该电梯整体综合风险高且降低风险措施成本高,报废。
13.4报告结论具有时效性,如果各种原因未按评估结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继续使用电梯,电梯使用
单位应充分考虑不可预知而产生的新风险,在改造或大修前,采取消除或降低新风险的措施。
6
DB15/T822—2015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风险辩识与降低风险措施举例
A.1安全评估、评定
安全评估及风险评定考虑伤害的严重程度及概率等级可能因为对象、过程、结果等因素不同而不同,
评估要充分考虑事故、伤害事件的记录与统计数据,评估的目的是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
作为示例,此次例举动力驱动门无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失效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风险。考虑最不利的情
况,用手去阻挡正在关闭的门,防夹人保护装置失效,手被门夹住,电梯关门(门回路调整不到位)后
开始运行,手臂没有收回造成肢体剪切的严重程度为高1,发生的概率极少D,风险等级为1D,得出风险
类别为I;乘客正在进入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失效,关门力太大,撞击乘客造成夹伤乘客的严重程度
为中2,发生的概率极少D,风险等级为2D,得出风险类别为II;乘客正在进入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失
效撞击乘客未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为低3,发生的概率偶尔C,风险等级为3C,得出风险类别II。
表A.1降低风险措施
情节风实施保护措施后
风险要
序险备
伤害事件素评估风险降低措施风险要素风险
号风险状态类注
类别
原因后果SP别SP
降低门的速度使冲击时的
大质量的
门以大的动动能降低到不会将虚弱的
自动门快当人员2DⅡ2FⅢ
能冲击老人人员撞倒在地板上的程
速关闭时处在门
度。
1产生大的路径上
将老人撞倒
动能。时,门2DⅡ提供可靠的感应装置,当2FⅢ
在地板上
老年人进关闭人员处在门路径任何位置
老人的臀部
出轿厢1DI时,停止关闭或再打开门。2FⅢ
骨折
方案1:设计变化,用齿
因为不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S/T 1075.9-2022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氯含量的测定 氯化银分光光度法 2022-09-30
- YS/T 1075.11-2022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1部分:氮含量的测定 惰性气体熔融热导法 2022-09-30
- YS/T 1538-2022 烧结金属多孔材料 阻尼性能的测定 2022-09-30
- YS/T 1075.13-2022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3部分:铁、硅、钼、铬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2022-09-30
- YS/T 1532-2022 金属注射成形钛及钛合金异形件 2022-09-30
- YS/T 476-2022 照相用硝酸银 2022-09-30
- YS/T 1536-2022 钛钢复合板界面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2022-09-30
- YS/T 1537.1-2022 锂硼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锂含量的测定 硫酸锂称量法 2022-09-30
- YS/T 1075.10-2022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0部分:钠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2-09-30
- YS/T 1075.12-2022 钒铝、钼铝中间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2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