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8/T 066-2020 乡村善治建设指南
DB3308/T 066-2020 Rural Governance Guide for Constr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B00
DB3308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
DB3308/T066—2020
乡村善治建设指南
2020-09-21发布2020-10-21实施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8/T066—2020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3.1乡村善治.....................................................................................................................................................1
4总则.....................................................................................................................................................................1
4.1“四大”治理理念.....................................................................................................................................1
4.2“五加”治理方法.....................................................................................................................................2
5体系设计.............................................................................................................................................................2
5.1“主”字型组织架构.................................................................................................................................2
5.2“四化共推”运行模式.............................................................................................................................3
5.3“五治融合”治理方式.............................................................................................................................5
6考核与评价.........................................................................................................................................................8
附录A(资料性附录)乡村善治建设指南导图................................................................................................9
附录B(资料性附录)基层治理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流程图.........................................................................10
附录C(资料性附录)乡村善治建设运行图..................................................................................................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乡村善治建设目标图景..............................................................................................12
参考文献...............................................................................................................................................................20
I
DB3308/T066—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衢州市司法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衢州市司法局、衢州市委政法委、衢州市委组织部、衢州市委宣传部、衢州市民
政局、衢州市公安局、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衢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茂华、邓胜斌、叶征宇、何忠新、余子英、李宁、陈旭文、陈群、陈良辅、
王丽英。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衢州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II
DB3308/T066—2020
乡村善治建设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乡村善治建设的总则、体系设计、考核与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乡村善治建设工作实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乡村善治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以全局高度、开阔视野、系统观念推动乡村多元治理、和谐治
理,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
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
4总则
4.1“四大”治理理念
4.1.1大党建统领。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加强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基层
基础、基层治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
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实现党建与治理有机融合。
4.1.2大联动治理。依托“主”字型组织架构,强化市县整体联动、乡镇(街道)部门条块联动、村
(社)网格干群联动,推动体制内上下打通、条块打通,体制外干群打通、党群打通,力量统筹、资源
整合、联动协同,形成常态管理与应急处置相协调的联动治理合力。
4.1.3大数据应用。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应用,打造基层治理信息集成
系统、联动指挥系统,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互联互通的综合信息平台,通
过系统联通、信息支撑、数据驱动、流程再造,推动基层治理“线下”与“线上”联动,以“智慧+”
优化基层治理形态,实现治理更加科学高效。
1
DB3308/T066—2020
4.1.4大融合推进。强化资源整合、多元共治,将“主”字型组织架构、“四化共推”运行模式、“五
治融合”治理方式有机融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雪亮工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
数据大脑建设、基层党建工程等协同发展,推动基层组织全面重构和基层治理全面提升。
4.2“五加”治理方法
4.2.1网络+网格。推进市、县(市、区)大联动中心、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互联互通,依托
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和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对接网格化服务管理手持移动终端,形成市、县、
乡、村、格五级贯通的网络体系。广泛推进信息化手段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运用,构建适应基层治理
需要的集群化信息平台,形成网络和网格同步共振、互相支撑的效应。
4.2.2线上+线下。利用网络为群众提供参与基层治理的平台,推进基层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
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发挥线上信息采集、分流、交办、反馈,线下办理、处置、落实的作用,形
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的良性互动。
4.2.3技术+制度。坚持以先进技术支撑基层治理,借力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和创新基层
治理和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流程再造,通过制度与技术的互相适应、互相融合,实现
治理更加高效,落实数字经济、美丽产业、服务便民、和谐安民的目标。
4.2.4公转+自转。以围绕中心大局的“公转”转出向心力、生产力、凝聚力,发挥基层广大党员干部
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体制内干部和体制外干群的作用,通过各司其职、各负
其责的“自转”,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有效推进。
4.2.5共性+个性。着力破解基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坚持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中央
和上级的普遍要求规定动作抓到位、落实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围绕大方向总目标,结合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5体系设计
紧扣社会治理的理念现代化、目标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体制现代化、方式现代化、政策现代
化、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理念谋篇布局,通过扁平化、模块化、网格化、
数字化的运行模式,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治理方式有机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主”
字型组织架构为支撑的新时代乡村善治治理体系(乡村善治建设指南导图见附录A),提高乡村治理社
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5.1“主”字型组织架构
5.1.1概述
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实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加强基层治理的政治组织保障。以市、县(市、
区)为“顶线”、乡镇(街道)为“中线”、村(社)网格为“底线”、信息集成平台和联动指挥平台
为“竖线”,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快捷顺畅的“王”字型运行机制,运用扁平化、模块化、网格
化和数字化手段,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健全完善“主”字型组织架构,营造“乡村治理人人参与、
治理成果人人共享”的工作局面。
5.1.2架构与功能
5.1.2.1实施“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做实党建责任内容,实施“三大主体工程”,落实乡镇(街
道)主体责任,发挥村(社)组织主体作用,激发党员群众主体意识。做实党建工作载体,推进“三个
2
DB3308/T066—2020
全覆盖”,实现组团联村(社)全覆盖、网格支部全覆盖、党员联户全覆盖。做实党建考核制度,运用
“三大指数”,即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服务指数、村(社)党组织的堡垒指数和党员的先锋指数。
5.1.2.2市、县(市、区)一体“顶线”。做优“顶线”,通过市、县(市、区)统筹协调联动、资
源挂联下沉,实现管理、执法、服务资源整合。
5.1.2.3乡镇(街道)“中线”。做强“中线”,按照条块联动、块抓条保、属地管理要求,提升乡
镇(街道)统筹协调能力,形成统一指挥、联合执法、联动治理模式。
5.1.2.4村(社)网格“底线”。做实“底线”,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配强网格力量,明确网格
职责,叠加治理资源,提升治理效率。
5.1.2.5联动指挥“竖线”。做畅“竖线”,加强民情信息传递,建立基层治理“两难”问题县、乡、
村三级联动工作群,制定县、乡、村三级“两难”问题处置规范流程,更好地发挥“王”字型运行机制
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格五级联动机制,实现回路闭环、联动指挥运行管理(基层治理三级联动工
作机制流程图见附录B)。
注:社会治理“两难”问题指社会治理中的疑难杂症问题、急难险重问题。
5.1.2.6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构建多层广泛的基层
民主协商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村(社)、村(居)民小组等民主协商议事体系建设,推进村规民
约、居民公约修订执行,创新搭建民情沟通日、乡贤议事会、在线问政、网格问效、户主会等平台,保
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发挥基层社会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治理,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2“四化共推”运行模式
5.2.1概述
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力量统筹、资源整合、联动协同,开展治理资源扁平化、模块化、
网格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市、县(市、区)整体联动、乡镇(街道)条块联动、村(社)网格干群联
动,构建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快捷顺畅的乡村善治运行模式(乡村善治建设运行图参见附录C)。
5.2.2扁平化
5.2.2.1运用扁平化治理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
加强村(居)民自治管理,推动实现协同服务、社区自治、协商众治。
5.2.2.2改革政府运作模式。统筹整合资源,打破部门和层级界限,实行专班工作模式,构建决策、
执行、监督“三位一体”高效运行体系。通过市、县(市、区)大联动中心实体化运行、乡镇(街道)
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网格化规范化管理、“周二无会日”制度,推动县(市、区)治理资源力量
挂联下沉,提升治理资源配置效率。
注:基层治理“四平台”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平台。
5.2.2.3推进协同服务。为基层群众、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深化“最多跑
一次”改革,实施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改革,加快县级社
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体化建设,让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服务资源协同联动起来,让
社会服务可获得性大大提高。
5.2.2.4推进社区自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村(社)网格、经济组织、产业链条中建
立党支部和党小组,通过“红色物业联盟”“红色网格联队”等措施,在制度建设、队伍能力、经费保
障等方面形成合力,促进社会自治组织发挥作用,解决基层组织扁平化缺位问题。
5.2.2.5推动协商众治。建立村(居)民表达意见、协商对话平台,由线上对话、线下协商、线上线
下相结合形成决策,推动村民、居民平等自愿参与协商众治。
3
DB3308/T066—2020
5.2.3模块化
5.2.3.1实行乡镇(街道)模块化运行改革,优化基层体制机制,整合乡镇(街道)审批服务执法力
量,实现社会治理高效、服务群众便捷。
5.2.3.2模块分类设置。建立扁平一体高效运行机制,分类设置乡镇(街道)大党建、大协调、大治
理、大执法、大经济(生态)、大服务模块。根据不同类型、地域规模、发展特点、人员编制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灵活设置功能模块。对跨模块、跨层级的阶段性、临时性重点工作,组建专项工作组集中攻坚。
——大党建模块:以党建工作办公室为支撑,涵盖纪检监察办公室等机构,统筹党建、纪检监察、
组织、宣传、统战、群团等工作;
——大协调模块:以综合督考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为支撑,涵盖人大办公室等机构,统筹乡镇
(街道)所属机构和部门派驻机构人员力量、日常事务处理、督查考核等工作;
——大治理模块:依托综治工作平台,以社会治理办公室为支撑,涵盖人武部、司法所、公安派出
所、法庭、检察室等机构,统筹平安综治、信访维稳、全科网格等工作;
——大执法模块:依托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以执法办公室为支撑,涵盖集镇建设办公室、
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市场监管所、交警中队等机构,统筹辖区日常执法、现场监管、执法联动
等工作;
——大经济(生态)模块:以经济发展办公室(生态文明办公室)为支撑,涵盖农业农村办公室、
财政管理办公室、文化旅游办公室、集镇建设服务中心等机构,统筹辖区内经济发展、项目建
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
——大服务模块:依托便民服务平台,以政务服务中心为支撑,涵盖社区管理办公室、退役军人服
务站、辖区学校和卫生院等机构,统筹社会事务、审批服务、公共卫生等工作。
5.2.3.3模块规范建设。理顺乡镇(街道)班子分工、再造运行流程,明确模块牵头领导、模块组成
机构、模块组成人员,优化模块空间布局,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模块运行机制。
5.2.3.4模块运行保障。完善各模块与部门工作对接和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数字
化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响应、协同运转。加强对派驻机构和派驻干部属地管理,完善日常管理、
绩效考核、激励保障等措施。
5.2.4网格化
5.2.4.1网格化是乡村治理体系的最基础单元,是基础之基础。深入贯彻《衢州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
理条例》,在基层设置全科网格,做好网格内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政策法规宣传、社会保障、应急管
理、便民服务等工作,深化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
5.2.4.2规范网格划分。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划分网格,农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NIA 0034-2019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电工用铜线坯 2019-08-26
- T/CNIA 0124-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热镀用锌合金锭 2021-08-02
- T/CGA 030-2022 黄金行业氰渣化学分析方法 硫氰酸盐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2022-01-18
- T/CNS 75-2022 高温高压水环境燃料包壳污垢沉积试验方法 2022-12-16
- T/QGCML 577-2022 利用废旧锂电池含钴正极材料制备四氧化三钴绿色工艺要求 2022-12-22
- T/CCMI 10-2020 热锻冷锻联合成形驻车棘 轮技术条件 2020-10-27
- T/CISA 78-2020 尾矿制备砂石骨料输送用皮带廊技术规范 2020-12-23
- T/CSTM 00046.13-2018 低合金结构钢腐蚀试验 第13部分:应力腐蚀试验方法 2018-10-16
- T/CSTM 00020-2017 钢铁及合金 铅含量的测定 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分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17-12-29
- T/SSEA 0321-2023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抗硫化氢腐蚀热连轧钢板及钢带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