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8541-2012 锻压术语

GB/T 8541-2012 Terminology of forging and stamp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8541-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5-11
实施日期
201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74)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造、冲压、轧制、挤压、镦锻、拉拔、旋压及其他成形工艺、锻造工模具、锻压机器以及成形前后相关工序的术语和定义。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机电研究所
起草人:
张倩生、魏巍、金红、刘竹楠、周林
出版信息:
页数:173页 | 字数:3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7.140.85,25.020,25.010

J32百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8541—2012

代替GB/T8541—1997

锻压术语

Terminologyofforgingandstamping

2012-05-11发布2012-12-01实施

GB/T8541—2012

目次

刖有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基本术语1

4塑性成形理论6

5锻造22

6冲压30

7轧制47

8挤压52

9徹锻56

10拉拔57

11旋压58

12其他成形工艺67

13成形前后工序及质量检验68

14锻造工、模具80

15摩擦与润滑91

16锻压机器及机械化、自动化93

汉语拼音索118

英文对应词索133

GB/T8541—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8541—1997《锻压术语》,与GB/T8541—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增加了目次(见目次);

——删除了“模具”中的一些词条(见1997年版的14.1,14.3,14.4,14.7和14.8);

-删除了36个词条(1997年版的3.2.2.6,3.2.2.7,3.2.2,12,3.4.4.1,3.5.8,4.4.19.1,

4.4.20.1,4.5.13.1,4.5.13.2,4.25.1,5.2.4.2,5.2.4.4,5.2.18.1,5.2.22.1,5.2.30,

5.2.31,5.2.32,12.3.1,12.3.2,12.6.1,12.6.2,13.2.37,13.2.38,13.2.8,13.2.9,13.2.7.1,

13.2.14,13.2.16,13.2.17,13.2.35和13.5.7.1,16.3.11.1,16.4.20,16.7.37,16.4.24,

16.4.25);

一将13.5.&1和13.5.&2两条合并为一条,改为:“控制冷却”(见13.5.&1,1997年版的

13.5.&1和13.5.&2);

—增加了15个新词条(见3.2.2.6,5.1.36,5.2.30,6.4.22,6.4.23,6.4.24,8.27,8.28,11.1.4,

11.10,12.3,12.4,12.7,16.4.20和16.4.33);

一修改了7幅图(6.5.15中图47,1997年版的6.5.15中图47;10.1中图68,1997年版的10.1

中图66;11.1.5中图69,1997年版的11.1.2中图67;11.1.9中图71,1997年版的11.1.4中

图69;11.1.10中图72,1997年版的11.1.8中图71;11.1.14中图76,1997年版的11.1.14

中图75;11.17中图78,1997年版的11.2.2中图77);

—增加了4幅图(8.27中图66;&28中图67;11.1.3和11.1.4中图70;11.2.12中图84);

——增加了所有图的图题;

——修改了附录A和附录B(见附录A和附录B,1997年版的附录A和附录B)o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机电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倩生、魏巍、金红、刘竹楠、周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8541—1987;GB/T8541—19970

T

GB/T8541—2012

锻压术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锻造、冲压、轧制、挤压、徽锻、拉拔、旋压及其他成形T艺、锻造T模具、锻压机器以及

成形前后相关工序的术语和定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32—1999金属热处理丁-艺术语

GB/T8845—2006冲模术语

GB/T9453—2008锻模术语

3基本术语

3.1—般术语

3.1.1

锻压forgingandstamping

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改变尺寸、形状及改善性能,用以制造机械零件、丁件或毛坯

的成形加T方法。它是锻造与冲压的总称。

3.1.2

金属塑性加工metalplasticworking;metaltechnologyofplasticity

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

法。它包括锻造、冲压、挤压、轧制、拉拔等。

3.1.3

金属压力力口工pressworkingofmetal;mechanicalmetalworking

利用压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

件的加工方法。

3.1.4

无屑力口工chiplessworking;chiplessmachining

金属坯料经铸造、锻压或其他金属加工方法直接得到的制件,不需再切削加T的T艺方法。

3.1.5

金属回转加工rotarymetalworking

仅金属坯回转或仅工具回转或两者都回转的塑性加工方法。包括纵轧、斜轧、摆辗、楔横轧、车昆弯、

辗锻、旋压等。

3.1.6

板料成形sheeforming

用板料、薄壁管、薄型材等作为原材料进行塑性加T的方法。

1

GB/T8541—2012

3.1.7

体积成形bulkforming

用棒料或铸锭作为原材料进行塑性加工的方法。

3.1.8

热锻hoforging

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造丁艺。

3.1.9

温锻warmforging

一般情况下,指在高于室温和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锻造T艺。

3.1.10

冷锻coldforging

在室温下进行的锻造工艺。包括冷挤、冷徹、冷压印等。

3.1.11

等温锻isothermalforging

在锻造全过程中,温度保持恒定不变的锻造方法。此法需要将模具、坯料都加热到锻造温度。

3.1.12

初次成形加工primarymetalworking

用于制造板材、棒材、型材等原材料的加工过程的统称。

3.1.13

二次成形加工secondarymetalworking

对于已经过初次成形加工获得的原材料(板材、棒材、型材等)进行再次塑性加工,以制造机械零件、

T件或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3.1.14

成形forming

将固体材料进行塑性变形,而获得所要求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过程。

3.1.15

预成形preforming

使坯料形状产生部分变化以获得更适合于进一步塑性变形的形状。

3.1.16

热成形hoforming

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成形过程。对金属材料而言,该温度约为金属溶解温度(K,开氏温

度)的40%。

3.1.17

温成形warmforming

一般情况下,指材料在高于室温和低于再结晶温度范围内进行的成形过程。

3.1.18

冷成形coldforming

材料在成形前不进行任何预热,即在室温下的一种成形过程。

3.1.19

锻造forging

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

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2

GB/T8541—2012

3.1.20

冲压stamping;pressing;sheeforming

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件的丁艺统称。

3.1.21

轧制rolling

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辐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所要求的截面形状并

改变其性能的方法,按轧辗轴线与轧制线间和轧辘转向的关系不同可分为纵轧、斜轧和横轧三种。

3.1.22

挤压extrusion

坯料在封闭模腔内受三向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从模具的孔口或缝隙挤出,使之横截面积减小,成

为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3.1.23

徹锻heading;upseing

在坯料轴向加压或锤击使金属产生局部檄粗变形。

3.1.24

拉拔drawing

坯料在牵引力作用下通过模孔拉出,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工艺。

3.1.25

旋压metalspinning

一种加工金属空心回转体件的工艺方法。在旋压模具或旋压工具绕坯料转动中,旋压T具与坯料

相对进给,使坯料受压并产生连续的局部变形或分离,它包括普通旋压、变薄旋压和分离旋压等。

3.2原材料

3.2.1

棒料bar

一种截面均匀的轧材,其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

3.2.1.1

热轧棒料blackbar;horolledbarstock

按热轧工艺生产的棒料。

3.2.1.2

光亮棒料brighbar

按一定的设计公差对棒料进行冷拔或光车、光磨、剥皮等机械加工之后表面光亮的棒料。

3.2.1.3

拔材drawingbar

冷拔棒钢。通常热轧棒材供冷拔用。

3.2.1.4

挤压型材extrudedshape

用热挤压的方法制造出来的长型材。

3.2.2

板料sheematerial;sheemetal;shee

由板坯轧制而成的光滑的、平面的金属半制品,其长度和宽度均远大于厚度。

3

GB/T8541—2012

3.2.2.1

带料stripmaterial;strip

一种金属板料,宽度和其长度相比是相当小的。长度可以大到必须卷起,这就成为通常所说的

卷料。

3.2.2.2

卷料coil;coiledstrip;coilstock;coilstrip;coilmetal

紧紧地卷绕成圆柱状的连续带料。

3.2.2.3

条料shearedstrip

从板料剪下来的,其宽度小于长度的板料。

3.2.2.4

冷轧钢板cold-rolledsteelshee;coldrollingsteelshee

最后的精加工丁序是冷轧的钢板。

3.2.2.5

深拉深钢板deepdrawingsteelshee

专门轧制的适合于深拉深变形的钢板。

3.2.2.6

表面处理钢板surfacetreatedsteelshee

经由表面处理,表面具有一定厚度镀(渗)、涂层表面的钢板,如镀锌板、镀锡板、镀铝板、镀铅锡合金

板、镀裕板、镀铜板、彩涂板、渗規板、渗钛板等。

3.2.2.7

厚板plate

厚度为5mm以上的板料。

3.2.2.8

中板mediumplate

厚度为3mm〜5mm的板料。

3.2.2.9

薄板thinplate;shee;thinshee

厚度在3mm以下的板料。

3.2.2.10

板厚sheegauge;sheethickness

按照某一标准体系测岀板料的厚度。

3.2.3

线材wire

用拉拔或轧制方法将金属棒制成圆形或任意截面的、长度很长的细丝,其直径约为15mm以下,卷

成盘状,可供很大的长度。

3.3毛坯(坯料)

3.3.1

冲切坯料croppedpiece

由扁钢分离下来的一段材料,冲切时无材料损失。

4

GB/T8541—2012

3.3.2

平板坯料flablank

从板材或带材切下或冲下来的一块金属材料。

3.3.3

圆片坯circularblank

作为成形工序坯料的圆形落料件。

3.3.4

废料scrap;sheescrap

落料、剪切、冲槽、切边等T序后所剩的材料,或不能用于进一步加T的边角料。

3.3.4.1

废料侧边selvedge

条料或带料经过落料T-序后所剩下废料的外缘侧边。

3.4冲压件

3.4.1

落料件blankedpar;blank

由板料或条料上冲切下来的平面件,其轮廓线全部包围在板料或条料的内部,既可以作为预成形

件,也可以作为成品零件。

3.4.2

弯曲件benpar;bencomponen;bendingpar

通过弯曲工序成形的T-件。

3.4.3

压印件coinpar;coiningpar

通过压印工序成形的工件。

3.4.4

拉深件drawnpar;drawingpar;drawncomponen;drawpiece

通过对板料进行拉深T-序而获得的丁件,

3.4.5

杯形件deepdrawncup

在压力机上进行深拉深T序所获得的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空心件。

3.4.6

剪切件shearpar;blank

从板材上剪下來的产品零件。

3.4.7

精密冲裁件fineblankingpar

板料用精密冲裁T艺制成的丁件。

3.5锻件

3.5.1

预锻件interstageoftheforging

部分成形的锻件,其形状介于坯料和终锻件之间。

5

GB/T8541—2012

3.5.2

终锻件finishedforging

最后一个变形工步成形的锻件。

3.5.3

普通精度锻件commercialtoleranceforging

可以经济地达到其公差的锻件。

3.5.4

精密锻件close-toleranceforging

尺寸公差比普通精度锻件小的锻件。

3.5.5

自由锻件open-dieforging;freeforging

只用简单的通用性工具,或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间直接对坯料施加外力,使坯料产生变形而获得

所需的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

3.5.6

胎模锻件loosetoolingdieforging

金属材料经胎模锻造获得的工件或毛坯。

3.5.7

模锻件dieforging

金属材料通过模具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3.5.7.1

钢质模锻件steeldieforging

钢质材料通过模具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3.5.8

冷锻件coldforging

在室温下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变形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

3.5.9

冷挤压件coldextrusion

用冷挤压方法制造出来的零件或坯料。

3.5.10

冷徹件coldheading

金属材料通过冷敏工艺制成的零件。

3.5.11

辐锻件rollforging

用楹锻丁艺制造出来的工件或毛坯。

4塑性成形理论

4.1

理想刚塑性体rigid-perfectlyplasticbody

在大变形条件下,为了使分析问题简化而对变形体提出的一种假设。这种材料在屈服点前处于刚

体状态,一旦至屈服点,即进入塑性流动状态,流动应力不随应变量而变化。

6

GB/T8541—2012

4.1.1

刚塑性材料plastic-rigidmaterial

当外力低于屈服点应力时,这种材料是刚性的,即弹性模量为无穷大。

4.2

理想弹塑性体elastic-perfectlyplasticbody

为分析弹塑性变形而提出的一种简化假设。这种材料在屈服点前应力与应变按线性关系变化,一

旦至屈服点,即进入塑性流动状态,且流动应力不随应变量变化。

4.2.1

弹塑性材料elasticplasticmaterial

能产生弹性与塑性变形的材料。

4.2.2

弹塑性体elasticplasticbody

对材料施以外力,当外力较小,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达到屈服应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的材料。

4.3

变形deformation;deforming;forming

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固体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4.3.1

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完全恢复,而产生一部分永久变形,

4.3.2

永久变形permanendeformation

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超过一定限度并将其移去后,若物体不能恢复到原状而保留下来的变形。

4.3.3

均匀变形homogeneousdeformation

当变形体内各点的位移是坐标的线性函数,而且相对应变是一常数时,这种变形称为均匀变形。均

匀变形时,原来的平面与直线在变形后仍为平面与直线,平行线或平行平面在变形后仍保持平行,两个

几何相似的单元体,变形后仍保持几何相似。

4.3.4

不均匀变形non-homogeneousdeformation

不满足均匀变形特征的变形称为不均匀变形。塑性加T中的变形严格说几乎都属于不均匀变形,

这是因为不均匀的外部条件产生不均匀应力场,各点的应力状态满足屈服准则先后不一,变形大小

不等。

4.3.5

单向变形uniaxialdeformation

在单向拉力(或压力)作用下,伴有横截面积均匀减小(或增大)的单向伸长(或缩短)。

4.3.6

弹性变形elasticdeformation

弹性限度内的变形称弹性变形。或者说除去外力后,物体完全恢复原状的变形。

4.3.7

弹性极限elasticlimi

在外力作用下使物体产生的变形能够完全地恢复原状,在这个限度上再加外力就会留下永久变形,

即塑性变形,这个限度称弹性极限。

7

GB/T8541—2012

4.3.8

稳定变形过程steadydeformationprocess

在物体变形过程中,变形区的大小、形状及其应力分布、速度分布都不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亦称定

常塑性流动过程。

4.3.9

非稳定变形过程non-steadydeformationprocess

在物体变形过程中,变形区的大小、形状及其应力分布、速度分布都随时间而变化过程。目前,这类

问题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可获得有效的数值解。

4.3.10

变形程度degreeofdeformation

初始尺寸和最终尺寸之差对初始尺寸之比。

4.3.10.1

临界变形程度criticaldeformation

温度一定时,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随变形程度而变化,对应出现最大晶粒度的变形程度(如碳钢为

2%〜10%,高合金钢一般为0〜15%)。

4.3.11

变形抗力deformationstress

单位面积上对抗变形的阻力。

4.3.12

变形区deformedarea

工件上承受变形的区域。

4.3.13

变形比deformationratio

某一尺寸在变形后和变形前的数值之比。

4.3.13.1

对数变形比logarithmicdeformationratio

某一尺寸变形前后的对数之比,即In=Mh/h{l)。

4.3.14

变形效率efficiencyofdeformation

在均匀变形条件下,特定T序所需的功与实际上所耗的功之比率。

4.3.15

不变形锥invariablecone

高度与直径(或宽度)大约相同时的徽粗,因上下砧的作用,靠底边的坯料到中心形成锥状的不变形

部分,是金属死区的一种(如图1所示)。

图1不变形锥

8

GB/T8541—2012

4.3.16

死区deadzone;deadmetalzone

塑性加工时,T件内部不变形的刚性区。

4.4

应力stress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将产生内力,过所分析点某一方向微元面积上作用的内力则极限

值S=lim(A/>/AF)称为所取截面上该点处的应力。对于同一点,应力是随所截平面的方位变化的。

4.4.1

主应力principalstress

变形体内任一单元体总可以找到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在这些平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

些平面称为主平面,作用在主平面上的正应力就是主应力。三个主应力用6、“2、6来表示,习惯上它们

是按代数值大小顺序排列的,即6>02>6。

4.4.2

正应力normalstress

正应力(法向应力方是垂直地作用在指定平面的应力分量。

4.4.2.1

八面体正应力octahedralnormalstress

作用在八面体平面(与三主应力主轴呈等倾斜的平面)上的正应力,用內表示,其数值等于平均应

力。即

—1/3(<7i(J2<7;.;)—1/3(<7,-+<7、..+<7*)=£Tm(1)

4.4.3

剪切应力shearstress

剪切应力r是作用在指定平面内的应力分量,例如",就是沿着,方向作用垂直于工方向平面内的

应力分量。

4.4.3.1

最大剪应力maximumshearstress

过一点不同方位平面上的剪应力是变化的,其中存在一最大值即为最大剪应力。其数值为

Tm*=1/2(<71—6)(2)

式中:

6最大主应力;

6——最小主应力。

它所作用平面的法线方向与中间主应力比方向垂直,与6及6方向呈45°0

4.4.3.2

八面体剪应力octahedralshearstress

在过一点的应力单元体中,与三应力主轴等倾斜的平面有四对,构成了具有四组平行平面的八面

体,作用在八面体平面上的剪应力称为八面体剪应力,用“表示,即

『8=±+J(6_)2+(6—升)2+(6_6)2(3)

式中:

、6、。3主应力o

4.4.3.3

极限剪切强度ultimateshearstrength

在冲裁、剪切等T艺中,最大剪切力对初始横截面积之比。

9

GB/T8541—2012

4.4.4

名义应力nominal(conventional)stress

试件单向拉伸(压缩)时变形力与原始截面积(而不是当时截面积)之比,又称条件应力。即

o=P/Fa(4)

式中:

P——载荷;

Fo——试件原始横截面积。

4.4.5

真实应力truestress

拉伸(或压缩)试验时,变形力与当时实际截面积(而不是初始截面积)之比。其数值是随变形量、温

度与应变速率而变化的。

4.4.6

等效应力equivalen(effective)stress

又称应力强度,代表复杂应力状态折合成单向应力状态的当量应力。一般用式(5)表示:

6=—V(6—02)2+(<?2—6)2+(6—CT1)2(5)

v'2

式中:

<71、。2、。3主应力o

等效应力6随应力状态不同而变化,即

]]55丿'((7nl!,x—久血)(6)

4.4.7

附加应力additionalstress;secondarystress

变形过程中,曲于变形不均匀,变形体的各个部分有不同的尺寸变化倾向。力图增大尺寸变化的区

域(相对于平均值)将对力图减少尺寸变化的区域施加一个使后者尺寸变化增加的内力,同时后者对前

者施一相反的内力,从而相应地在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应力。这种由于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应力为附

加应力。

4.4.8

过盈应力interferencefistress

由过盈配合引起的法向应力。

4.4.9

破坏应力fracturestress

破坏载荷除以破坏面积。

4.4.10

静液应力hydrostaticstress

应力状态的平均压应力,其绝对值等于三个主应力6、。2、內之和的1/3,其符号以压应力为正,与

平均应力的符号相反。

4.4.11

平均应力meanstress

三个主应力6、<?2、6的平均值,即+(6+内+<?3)o

4.4.12

残余应力residualstress

金属塑性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均匀的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和组织不均匀性,在变形后的变形体内

10

GB/T8541—2012

保留下来的应力。

4.4.13

平面应力状态planestressstate

通过一点的单元体上的所有应力分量位于某一平面内,即在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应力分量为零

(该方向应变不为零)的应力状态。板料冲压及薄管成形的多数工序可近似视为平面应力状态。

Gr.ry0、

cr„-=ryj.0(7)

、000丿

4.4.14

热应力thermalstress

物体内部温度不均匀产生的应力。

4.4.15

屈服应力yieldstress

抗拉试验中,试件最初出现塑性变形的应力,用耳表示。

4.4.16

球张量spherical(hydrostatic)stresstensor

在连续介质力学中常把应力张量分解为球张量与应力偏张量,即O,:+S(>c其中称为球

形应力张量,简称球张量。球张量所决定的是各向等压(或等位)应力状态,这种应力状态不能引起物体

形状的变化,只决定物体体积的弹性变化。球张量応九为

00、

00(8)

306”丿

‘10

山=010(9)

001丿

式中:

Cm平均应力,Cm=1/3(0,+(7V+(T;)=1/3(6+°2+<7:1)o

4.4.17

应力莫尔圆Mohr(Mohr,s)circleofstress

用图形描述了一点的应力状态(如图2所示)。在以正应力。和剪应力r为轴的"『坐标系中,应力

莫尔圆给出了单元体上任一斜面上的正应力与剪应力变化的全貌。图中阴影内一点的坐标代表单元体

某一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4.4.18

应力状态stressstate

通过物体内一点的各个截面上的应力状况简称为物体内一点处的应力状态。过一点的一个截面上

的应力情况不足以反映一点的应力状态,一点的应力状态是用张量表示的。

4.4.18.1

三向应力状态three-dimensionalstressstate

从受力物体中取出任意一个单元体,总可以找到三个互相垂直的主平面,面上作用有主应力,因而

每一点都有三个主应力。三个主应力均不为零的应力状态称为三向应力状态,按应力符号有四个三向

主应力图(如图3所示)。

11

GB/T8541—2012

图3三向应力状态

4.4.19

应力张量stresstensor

一点的应力状态可用互相垂直的三个坐标面上的九个应力分量(其中六个是独立的)来描述。当坐

标系绕原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各个应力分量按照一定规律变化,即满足张量所要求的关系。所以一点的

应力可写成状态张量形式,称为应力张量,即

(T11C1263)

Oij—<721<?220"2:-;(10)

〔SiC326;:.;丿

应力张量是二阶对称张量。

4.4.20

应力偏量deviatoricstresstensor;stressdeviator

在应力张量各正应力分量中减去平均应力珀所得的张量,即

6—CmJ\

Sij—Tyr(Jy—CTmTy.(11)

\ThTzy(Jz(7111)

应力偏量s“也是二阶对称张量。应力偏量决定物体的形状变化。

4.5

应变strai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将产生相对位置的改变。设想从物体中取一正六面单元体,当其变形

时,不仅改变了位置,也改变了自己的形状和尺寸。一般情况下,正六面体的棱边单位长度和夹角都将

改变,两者统称为应变。

4.5.1

名义应变nominalstrain

工程应变engineeringstrain

材料单向拉伸(压缩)试验或在分析其他变形时,常用€=0仏表示应变,△/为试件工作段(标距)

的伸长(缩短)厶为T作段原长。当变形量大时,试件的长度已有较显著的变化,因此,£=事/仏并不能

代表试件的真实应变,故称名义应变。

4.5.2

真实应变truestrain

其数值为de=d//Z,式中皿为试件瞬时长度/的变化量。当试件从人拉伸到人时,总的真实应

变为

12

GB/T8541—2012

e=|'(d///)=ln(A仏)(12)

JL

当e<0.1时,其数值与工程应变很近似。当变形量大时,用真实应变表达更准确。

4.5.3

等效应变equivalenstrain

又称应变强度,代表复杂应变状态折合成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的当量应变。可用式(13)表示:

€eff=2/3[(£1—£2)2+(丘2—E:i)2+(e3—£1)2]1/2(13)

式中:

£1、巳、乞主应变。

4.5.4

主应变principalstrain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来说,是指在主应力方向上的应变£|、&2心。

4.5.4.1

主应变速率principalstrainrate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来说,是指在主应力方向上的应变速率。

4.5.5

塑性应变plasticstrain

表示塑性变形程度的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等。

4.5.6

纵向应变longitudinalstrain

沿着材料长度方向产生的应变。

4.5.7

平面应变planestrain

公式(14所示的应变(即第三方向无应变)。

'50.5cr.;.,0、

e,;—0.5o■尹s0(14)

、000丿

4.5.8

弹性应变elasticstrain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变。另外在塑性变形中,卸载时,回复的应变也是弹性应变。

4.5.9

伸长应变elongationstrain

由于外力的作用而产生的伸长变形,以每•单位初始尺寸的变化来表示。

4.5.10

压缩应变compressionstrain

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压缩变形,以每一单位初始尺寸的变化来表示。

4.5.11

应力应变曲线stress-straincurve

为了寻求材料的应力与应变间的关系,通常用实验的方法在一定的温度及应变速率条件下获得与

一定应变量€相对应的真实应力值Q,若以图形表示°与€之间的关系,则称为应力应变曲线,或变形抗

力曲线。室温下对于多数金属有加T硬化现象,这样的。弋曲线又称为硬化曲线。

13

GB/T8541—2012

4.5.12

应变状态strainstate

通过受力物体内的一点,沿各个方向可作任意条线段,每条线段有其自身的线应变,线段间的夹角,

变形后亦改变,即有角应变。过一点的各个方向上这些应变的整个状况称为该点的应变状态。一点的

应变状态用应变张量表示。

4.5.12.1

平面应变状态planestrainstate

若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各点的位移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发生而在垂直这些平面的方向上应变为

零,这种应变状态称平面应变状态。应变为零的方向也是该点中间主应力的方向。

4.5.13

应变速率strainrate

应变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应变速率或简称应变率(单位为s-J。

如M=舟(£*)=舟(穿)匕涪。相应地可写出J、J、Jh、Uy,-、Gy与应变张量类似有应变率张量。

应变速率与工具的运动速度有区別。应变速率亦称应变速度。

4.6

变形功deformationwork

使工件产生变形而需消耗的功,即

式中:

6应力强度或等效应力;

6(等效应变。

4.6.1

塑性变形功plasticwork

材料在塑性变形时,消耗在应变时所做的功。

4.6.2

理想变形功idealworkofdeformation

在理想无摩擦条件下,T件变形所需要的功。

4.6.3

单向变形功workofuniaxialdeformation

在拉伸(或压缩)过程,面积减小(或增大)一定值所需要的功。

4.6.4

单位体积变形功workofdeformationperunivolume

在塑性变形的材料中,某一点上的单位体积变形功的增量是诸应变增量的应力分量与相应的应变

增量的乘积。用张量表示法时,总的变形功/单位体积,可用在相应应变轨迹上的卜”•dey来表示。用

主应力表示法时,则为J(<?1•dj+<72•de2+久•dg)。

4.6.5

多耗功redundanwork

在使用大锥角模具进行挤压的过程中,毛坯材料的各个部分在进入变形区时,为了向模孔运动必然

要通过剪切作用变化其方向。与此类似,出口处也要发生相反方向变化。这些反向塑性剪切变形所做

功就是多耗功。

14

GB/T8541—2012

4.6.6

损耗功losworkofdeformation

T件变形过程中为了克服内外摩擦而消耗的功。

4.7

变形力deformationforce;deformationload

为使坯料产生塑性变形,在T具运动方向上所需要施加的力称为变形力。

4.7.1

单位变形力deformationpressure

当变形力为拉力时(如拉拔、拉深等),单位变形力是指工件通过模口部分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变形

力。当变形力为压力时(如辙粗、挤压等),单位变形力就是指平均压力。

4.7.2

变形力作用线axisofdeformation

变形合力的作用线的轨迹。

4.7.3

平均压力meanp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