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018-2019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DB13/T 5018-2019 Highway video surveillance network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method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018-2019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7-04
实施日期
2019-08-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20

R07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018—2019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要求与

测试方法

2019-07-04发布2019-08-0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018—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系统结构...........................................................................3

5视频联网要求......................................................................12

6接口与通信控制协议................................................................17

7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50

附录A(资料型附录)DDCP说明.......................................................5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字视频设备联网测试............................................73

附录C(资料性附录)系统主要技术指标...............................................76

附录D(资料性附录)高速公路视频编解码设备技术要求..................................78

I

DB13/T501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杰、张文斌、付增辉、何勇海、朱冀军、张忠民、雷伟、雷电军、孙金

海、潘秀、吕璇、张宏霞、张生学、司青、葛志鹏、韩明敏、牛蕾、闫涛、贾胜勇、靳振波、张轩、

麻玉海、刘耀武、冯彦章、张嫣红、王久亮。

II

DB13/T5018—2019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的术语、定义和缩略语、系统结构、视频联网要求、接口与

通信控制协议和对象编码及数据存储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新建、改扩建工程及运营养护中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及管理,适用对象为

与河北省高速公路联网运行视频监控项目相关的建设单位、经营管理单位、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和

设备供应商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7191.3信息技术具有1.5Mbit/s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第3部分:音频

GB/T17975.1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

GB/T28059.1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8059.2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第2部分:视频格式与编码

GB/T28059.3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第3部分:接口与通信控制协议

GB/T28059.4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互联技术规范第4部分:用户及设备管理

GB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YD/T1171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

ISO/IEC14496.10信息技术音频-视频对象编码第10部分:先进视频编码(Information

technology—Codingofaudio-visualobjects—Part10:AdvancedVideoCoding)

ITU-TG.711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ofvoicefrequencies)

RFC2326实时流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RFC3261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RFC3265会话初始协议-特定事件通知(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pecificEvent

Notification)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13/T5018—2019

3.1.1

视频管理平台videomanagementplatform

实现视频汇聚、调度、监控等管理功能的应用系统。

3.1.2

平台接入单元theplatformaccessunit

具有设备注册与发现、用户认证与管理、监控图像获取与控制、联网设备状态查询等功能,实现

各级管理平台之间互联共享。

3.1.3

视频省级节点videonodeattheprovinciallevel

设在省监控中心,对全省高速公路范围内视频信息的调度、控制、存储、管理、分发、回放以及

本地用户终端接入的软硬件平台。

3.1.4

视频路段节点videosectionofthenode

设在路段监控分中心,对路段内视频信息的调度、控制、存储、管理、分发、上传以及本地用户

终端接入的软硬件平台。

3.1.5

视频基层节点videonodeatthegrass-rootslevel

设在收费站/监控所/道路沿线,用于周边监控资源信息的接入、压缩、存储、管理及上传的软硬

件平台。

3.1.6

SIP网关theSIPgateway

具备不同系统结构、不同编码标准协议转换和通信的设备。

3.1.7

SIP监控域SIPmonitoringdomain

由SIP服务器和注册在SIP服务器上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网络等组成,用于支持本标准规定的

通信协议的监控网络。

3.1.8

非SIP监控域theNon-SIPmonitoringdomain

不支持本标准规定的通信协议的监控资源、用户终端、网络等构成的监控网络。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VS: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VideoAddressStandard)

CBR:恒定比特率(ConstantBitRate)

CIF:数字视频通用中间格式(352×288,30fps)(CommonIntermediateFormat)

2

DB13/T5018—2019

DDCP:设备描述与控制协议(DeviceDescriptionandControlProtocol)

DVR: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VideoRecorder)

D1: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720×576,不低于25fps)

IVS-XML:跨区域视频监控XML文档(Inter-domainVideoSurveillance)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

NAL:H.264规定的网络抽象层(NetworkAbstractionLayer)

NVR:网络硬盘录像机(NetworkVideoRecorder)

ONVIF:开放型网络视频产品标准网络接口(OpenNetworkVideoInterface)

QCIF:四分之一的通用中间格式(176×144,30fps)(QuarterCommonIntermediateFormat)

RFC:IETF请求评论的规范(RequestforComments)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

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

RTSP:实时流化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urveillance

VideoandAudioAddress)

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

TS:传送流(TransportStream)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XSDL:XML模式定义语言(XMLSchemaDefinitionLanguage)

4CIF:四倍的通用中间格式(704×576,30fps)(QuadrupleCommonIntermediateFormat)

720P: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1080×720,逐行扫描,不低于30fps)

1080P: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1920×1080,逐行扫描,不低于30fps)

4系统结构

4.1联网结构

4.1.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由各级视频节点平台、监控资源、视频网络和用户终端构成。系统结构

见图1。

3

DB13/T5018—2019

视频部级节点

(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

视频省级节点

(省级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用户终端

视频路段节点视频路段节点视频路段节点视频路段节点

(路段监控分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用户终端

收费站视收费站视收费站视收费站视隧道管理站

用户终端

频接入点频接入点频接入点频接入点视频接入点

路线视收费视路线视收费视路线视收费视路线视收费视隧道视

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频资源

图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4.1.2视频监控资源包括收费监控视频、道路监控视频和隧道监控视频。收费监控视频主要分布在收

费站,经收费站或收费监控所上传至路段监控分中心,道路监控视频分布在全路段范围内,直接上传

至路段监控分中心,隧道监控视频分布在隧道内或隧道洞口附近,经隧道管理站上传至路段监控分中

心,未设置隧道管理站的隧道监控可直接上传至路段监控分中心。

4.2视频节点

4.2.1视频省级节点

视频省级节点主要实现视频浏览、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与其他系统的互联等,对上传至视

频省级节点的视频图像信息进行浏览、存储、回放和控制,根据需要可对存储在下级节点的视频图像

进行转存或下载。

视频省级节点的网管,对视频省级节点内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并对管理信息进行存

储,根据需要可对省级节点的管理信息进行备份。

视频省级节点内的用户终端具有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最高的控制权限。

4.2.2视频路段节点

视频路段节点主要实现视频的分发/转发、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和与省级节点的级联等,对

节点内的报警信息和视频信息进行存储。

4

DB13/T5018—2019

视频路段节点内的网管,对路段内的用户和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路段内的所有用户和设

备进行认证、鉴权,对信息进行存储。同时把管理信息上传至视频省级节点,可对路段内设备的配置

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具备对设备报警处理的最高权限。

视频路段节点内的用户可对路段内的视频信息资源进行调用和管理,可对路段内前端设备进

行云台、镜头控制。

视频路段节点内的用户终端具有所辖路段内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低于视频省级节点的控

制权限,但控制权限高于视频基层节点。

相邻路段之间经授权用户可调用枢纽互通附近交叉区域的视频图像,但不能控制。

4.2.3视频基层节点

实现视频基层节点的视频接入、分发,转发、存储、视频内容分析和与视频路段节点的级联

等,并对其接入的所有视频信息和报警信息进行存储。在视频基层节点通过管理终端可对设备状态、

参数和报警信息进行浏览,经授权可处理设备报警。

接收并存储视频路段节点下发至视频基层节点的管理信息,当上级视频节点故障或上一级视

频节点与视频基层节点间连接故障时,视频基层节点内的基本业务可正常进行。

视频基层节点内的用户可对所辖范围内的视频信息资源进行调用和管理,可对所辖区域内的

前端设备进行云台、镜头控制。

4.3视频联网系统

4.3.1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和数据业务均通过IP数据网承载,监控资源的视频信息可通过

光缆、网络电缆、同轴电缆、数据公网、无线传输等方式接入到所属的视频基层节点;视频路段节点

通过通信网络,实现向上级视频节点汇集视频资源。河北省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联网结构见图2。

视频省级节点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

视频局域网

视频管理服IP网络

务器监控中心

通信系统干

线传输网

IP网络

SIP网关/视频编码器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用户终端

视频局域网

视频局域网

视频管理服视频管理服IP网络

务器监控中心务器监控中心

视频区域/路段节点视频区域/路段节点

非SIP协议视频网络SIP协议视频网络

图2视频联网图

5

DB13/T5018—2019

4.3.2全省视频监控联网采用SIP方式进行信令和数据传输。省级节点采用支持SIP协议的视频管理

平台,路段节点与省级节点的数据格式和协议相兼容,实现全省范围内各级视频图像向省级节点的视

频汇集。

4.3.3全省监控视频互联基于IP网络,在应用层上实现的,包括对基于SIP协议的监控网络和非SIP

协议监控网络的互联。基于SIP协议的监控网络可以直接连接到联网系统,非SIP协议监控网络需要

在路段节点设置SIP网关实现与省级节点的互连。

4.3.4基于SIP协议的路段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共享

基于SIP协议的监控网络系统是指其中的用户终端、路段节点管理平台等符合GB/T28059.3和本文

件的规定,该类系统直接采用SIP协议实现与上下级监控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4.3.5基于非SIP协议的路段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共享

SIP设备是指支持本文件规定的SIP协议的设备。

非SIP区域监控网络系统是指其中的视频接入节点、用户终端、路段节点视频管理平台等不

符合本文件规定的SIP协议的监控网络,该类系统需要通过接入SIP网关进行SIP协议转换,实现视

频路段节点监控网络与视频省级节点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基于SIP的监控网络与非SIP监控网络之间通过SIP网关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连接关系

见图3。

虚拟SIP设备

SIP设备非SIP设备

SIP服务器SIP网关

SIP协议SIP协议非SIP协议

控制信息和媒体信息

图3基于SIP视频监控系统与基于非SIP路段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共享

SIP设备与非SIP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包括:

a)非SIP设备通过SIP网关接入SIP服务器,此时SIP服务器将此SIP网关与非SIP设备一起

视为一个虚拟SIP设备;

b)上述非SIP设备和SIP网关一起构成的虚拟SIP设备与其他SIP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同

第6章平台间通信协议的规定。

4.3.6SIP网关

SIP网关是视频路段节点监控系统联网共享接口的逻辑实体,可以独立的设备形式存在或内

置在路段视频监控系统内的监控服务器中。

6

DB13/T5018—2019

SIP网关负责实现联网过程中的控制命令和视频数据的传输和转换,联网接口采用RFC3261

和RFC3265中SIP协议。视频路段节点内部联网所需的控制不做规定,原则上应采用统一的控制命

令和视频数据传输格式,宜采用SIP协议。

4.3.7多级多域联网结构

多级多域联网(见图4)采用省级节点、路段节点、接入点(收费站视频监控、隧道管理站

视频监控)结构的三级(或四级)联网结构,监控前端的编码器、录像存储设备向路段节点的SIP服

务器进行注册(REGISTER),并将设备节点信息推送给SIP服务器(NOTIFY)。设备节点主要包括IP

摄像机或编码器所接入的各个摄像机或云台。如编码器、录像存储不支持SIP协议,可使用SIP网关

完成协议转换。视频服务器收到设备节点信息后进行解析并将内容载入数据库。同时,应根据NOTIFY

消息更新路由表,建立起设备节点名称与消息发送端IP地址的路由映射表。

用户

路由器SIP服务器

路由器路由器

视频编码器视频切换矩阵或全

光数字平台

用户

SIP服务器用户

基于SIP路段节点基于非SIP路段节点

路由器SIP服务器路由器SIP服务器

视频切换矩阵或全视频切换矩阵或全

光数字平台光数字平台

用户用户用户用户

基于SIP隧道视频监控基于SIP隧道视频监控基于非SIP收费站视频监控基于非SIP隧道视频监控

基于SIP协议的模拟或数字非压缩

路线视频监控系统路线视频监控

图4多级多域结构图

多级多域间的互联互通,各级视频节点的SIP服务器应向上一级中心的SIP服务器进行注册

(REGISTER),并向上一级的SIP服务器发送本级的设备节点信息(NOTIFY),上级SIP服务器收到

下级SIP服务器的设备节点信息后进行解析将数据载入数据库并更新路由表。

具体消息传递过程见示例1。

示例1:

步骤1:IP摄像机(或编码器)向路段节点SIP服务器注册,注册后发送摄像机CAM1的NOTIFY消息,路段节点SIP服

务器应根据该消息建立起CAMn或CAMn所在编码器的IP地址之间的路由映射表。路段节点SIP服务器收到消息后对NOTIFY

消息体进行解析,解析后的内容载入数据库供用户浏览。

步骤2:路段节点SIP服务器向上一级的SIP服务器注册,注册后发送摄像机CAM的NOTIFY消息,上一级SIP服务器应

根据该消息建立起该CAMn与路段节点服务器的IP地址之间的路由映射表。路段节点的SIP服务器收到消息后对NOTIFY

消息体进行解析,解析后的内容载入数据库供用户浏览。

7

DB13/T5018—2019

具体控制命令发送过程见示例2。

示例2:

步骤1:省级节点的用户终端向省级节点SIP服务器发送对摄像机CAMn的会话请求,省级节点SIP服务器查询路由表,

将请求转发至路段节点SIP服务器。

步骤2:路段节点的SIP服务器收到来自省级节点的对CAMn的请求消息,查询路由表,将消息发送到监控前端的CAM1

所在的编码器。

4.4联网系统功能要求

4.4.1概述

联网系统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互联、互通、分级控制,实现视音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压

缩、传输、显示、存储、控制;应能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实现报警联动;

宜能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

4.4.2注册与鉴权

两个联网节点之间按照级联或互联方式进行联网共享时,应能通过注册与鉴权功能取得联网单元

之间的相互信任。

4.4.3保活

两个联网节点之间应建立会话和媒体流保活机制,当会话保活失效后,应主动终止已经建立的媒

体流连接,会话恢复后,上级平台接入单元应能主动恢复原建立的媒体流连接。

4.4.4目录推送

推送共享目录

两个联网节点通过注册与发现后,源联网节点向目的联网节点主动推送经授权的共享设备目录。

推送主动性

当源联网节点共享设备目录增加、删除、修改更新后,应能主动向目的节点推送更新部分的共享

设备目录,当目录节点删除后,目的联网节点下的所有目录和和设备信息全部自动删除。

目录推送包含内容

目录推送时应包含资源地址编码(Address)、显示名称(Name)、位置桩号(PileNo)、父节点

编码(Parent)、活动状态(Stautus)等基本信息。

4.4.5实时图像浏览和控制

浏览

源联网节点应能获取目的联网节点经授权的实时图像并进行播放,实时流应采用联网节点的逐级

转发。

控制

8

DB13/T5018—2019

源联网节点应能对目的联网节点的设备进行云台、镜头、护罩等控制,云台控制应支持上、下、

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预置位等功能,镜头控制应支持镜头变倍、聚焦和光圈调整功能,

护罩控制应支持除湿、加热、雨刷、灯光等控制功能,云台镜头控制应支持速度调整功能。

4.4.6历史图像查询、点播和下载

查询

目的联网节点应能按指定摄像机和时间段向源联网节点查询所管辖的历史图像索引。

点播

目的联网节点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点播源联网节点的历史图像,对历史图像的回放

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开始、停止、暂停、快速和慢速播放、拖动等,应采用联网单元的逐级转发。

下载

目的联网节点应能通过查询得到的历史图像索引,下载所需要的源联网节点的历史图像。

4.4.7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应支持下列功能:

a)报警等事件预订功能;

b)报警等预订事件的通告功能;

c)报警等事件的处理功能。

4.4.8时钟同步

联网单元应支持NTP网络时钟协议,实现时钟同步功能。

4.4.9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应支持下列功能:

a)具有直观、友好、简洁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

b)具有视频画面分割显示、信息提示等处理功能;

c)反映自身的运行情况,对正常、报警、故障等状态给出指示。

4.4.10网络与设备管理

在各级节点的管理平台能够对所辖的系统设备、网络设备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的监控设

备、报警设备、相关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对有权限调用访问本级监控节点的用户应能进行监控。

4.4.1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联网系统应具备保证信息安全的功能,包括身份认证、设备认证、前端设备和各级监控中心的接

入安全、传输安全、图像信息的防篡改等。

4.4.12日志管理

联网系统的日志包括运行日志和操作类型日志。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

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信息及发生时间;操作类型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

主要操作类型情况。应具有支持日志信息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

9

DB13/T5018—2019

4.5联网系统设备要求

联网系统设备主要由信息采集、视频编/解码、传输、切换、显示、存储、网络服务器、用户终端

等设备组成。

4.5.1信息采集设备

信号采集的范围宜包括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应根据不同的组网模式(前端接入方式)选用相

应的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a)图像采集设备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到现场的图像。图像采集设备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

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应配置辅助照明,或采用微光/激光/红外类等摄像设备;

b)声音采集设备的性能(灵敏度、探测范围)应与监测范围相适应;

c)报警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经检验或认证合格;

d)信息采集及相关的前端设备应具有防破坏和抗易损防护措施,安装应符合现场环境要求,并

满足相应防护等级的要求;

e)信息采集设备应提供开放的控制接口;

4.5.2传输设备

数字视频传输通道应采用IP方式。

信号传输可采用有线/无线传输方式,传输网络可选用高速公路专用网络、自建监控报警网

络或公共通信网络。采用无线或公共通信网络传输时传输设备应具有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应优先保证报警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4.5.3存储设备

各级监控(分)中心应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存储策略合理配置存储设备。配置所配置的专用存

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网络存储系统、硬盘录像机、光盘刻录机等)应能备份需要长期保留的信息。

图像存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采用本文件所引用的H.264视频编码格式和文件格式进行图像存储,支持G.711等音频编解

码标准实现音视频同步存储;

b)应具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时可结合视频移动侦测等技术做帧率/码率调整。监控图像存储

时间应不小于15天,经过复核后的报警图像应按相应的高速公路安全防范管理的相关要求作

长期保存。在重要应用场合,应采取对录像文件防篡改或确保文件完整性的相关措施;

c)应支持按图像的来源、记录时间、报警事件类别等多种方式对存储的图像数据进行检索,支

持多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数据资源;

d)应支持图像记录、回放同时工作的双工模式;

e)应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宜扩展支持SIP、RTSP、RTP、RTCP等网络协议;

f)应提供二次开发的软件接口。

其他信息存储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存储系统配置参数、系统管理日志、用户管理数据、报警文件等重要信息的设备宜具有冗余、

纠错及自动备份等功能;

b)存储图像索引、摘要等信息的设备,其存储空间应与对应的图像数据量相适应,并支持与对

应视频图像数据的同步更新。

4.5.4视频切换设备

10

DB13/T5018—2019

各级监控(分)中心视频切换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图像切换应能通过手动或编程实现,图像信号应能在指定的显示设备上进行固定显示或时序

显示;

b)宜采用模块式结构,容量应按系统规模确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c)应具有视频丢失检测报警和系统自诊断功能;

d)应提供RS-232或RS-485数据通道,支持常用控制协议;

e)支持本机键盘、控制工作站双重控制方式;

f)应具有报警联动功能。

4.5.5图像显示设备

显示设备应根据需要和可能选择合适的显示器或大屏设备。

显示设备应能清晰显示现场实时图像。显示设备的分辨率指标应高于系统对采集、传输过程

规定的分辨率指标。

4.5.6网络服务器设备

网络服务器设备是在各级监控(分)中心内部网络上运行特定服务程序的计算机主机,为监

控管理平台软件的运行提供硬件支持。监控管理平台应支持的服务程序包括数据库、视频分发、视频

存储、认证、注册、设备代理等。

网络服务器设备的基本功能和性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经检验或认证

合格。

网络服务器设备的CPU、硬盘、网络接口等部件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本文件及视频联网系统的

其他相关技术的要求。

数据库、视频分发、安全认证等重要服务器宜具有冗余功能。

4.5.7用户终端设备

用户终端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

b)固定用户终端主机应采用通用多任务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应带有通用的Web浏览器,操作系

统应简单,易学易用。当前端视频配置高清格式时,用户终端的显示分辨率应不低于高清设

备所对应的分辨率。

4.6联网协议

4.6.1视音频编码要求

视音频编码标准详见5.3节。

4.6.2传输与控制协议要求

下级节点与上级节点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时,接口部分的传输过程应遵循统一的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结构见图5。

11

DB13/T5018—2019

SIP会话控制

H.264G.711

视频音频

RTP/RTCP/RTSP

TCP/UDP

IP层

物理层和MAC层

图5通信协议结构

视频节点间进行音视频通信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会话

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控制命令,采用RFC3261中SIP会话初始协议;SIP报文中XML

部分统一使用UTF-8格式;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音视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音视频流采用流媒体协

议RTP/RTCP/RTSP传输。

5视频联网要求

5.1数字视频格式

5.1.1概述

各级高速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视频图像传输采用数字视频格式。

全省高速公路视频联网图像编解码采用H.264,音频编码确定为G.711。

5.1.2系统码流

系统码流应符合GB/T17975.1的规定。节目流方式采用TS流的格式;视频帧不能包括B帧;当分辨

率为D1时,系统输出码流率小于等于2.0Mbps;当分辨率为720P时,系统输出码流小于等于4.0Mbps;

当分辨率为1080P时,系统输出码流小于等于8.0Mbps。

5.1.3视频

视频应符合ITU-TH.264的规定。支持逐行/隔行扫描,图像格式4:2:0。视频流不包括B帧;不包

括GMC;当分辨率为D1时,系统输出码流率小于等于1.5Mbps;当分辨率为720P时;系统输出码流小于

等于3.5Mbps。当分辨率为1080P时,系统输出码流小于等于7.5Mbps。

5.1.4音频

12

DB13/T5018—2019

音频符合GB/T17191.3的规定。音频编解码标准为G.711。音频的码流率应选择以下三种之一:

16kbps、32kbps、64kbps。

5.1.5TS流

TS流所使用的stream_type定义见表1。

表1TS流中stream_type定义

码流标准stream_type定义

G.7110x90

H.264/AVC0x1b

5.2平台适配协议

5.2.1网络适配协议

通信协议:TCP、UDP;组播成员管理协议:IGMPV2。

5.2.2视频流适配方式

视频流封装在RTP中,通过管理配置协议可设置协议方式及端口。

使用TCP方式时,client/server方式可设置。

最大数据包小于等于16K。

UDP端口号:20000~20999;TCP端口号:20000~20999。

5.2.3视频接口

各级高速公路图像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图像传输采用数字方式接口。传输接口:以太网接口;通

信协议:TCP/IP。

5.3编码设备技术要求

5.3.1标清视频编码设备

标清视频编码设备应支持H.264标准的MainProfile的level3.0及以上档次和级别,具体

配置包括:

a)支持双码流编码模式,即主码流和辅码流,二者均采用H.264编码;

b)编码图像分辨率至少应支持CIF、D1(4CIF)分辨率,主码流的视频优先采用D1(4CIF)分

辨率,辅码流的分辨率应支持CIF或以上分辨率;

c)编码帧率应不小于25帧/秒,并可调整;

d)主码流码率应在128kbps-4Mbps之间可调,辅码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