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920-2023 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技术规程

DB14/T 2920-2023 Road Bridge Foundation Pile Stone Karst De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2920-2023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04
实施日期
2024-04-05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 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赵文溥、刘新文、韩之江、武军、张东光、崔晋春、张洪斌、薛传顺、杨朝晖、 郭华、赵昀昀、彭小庆、傅莉、王望春、张利民、董博、陈栋栋、侯伟、丁宇超。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66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920—2023

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技术规程

2023-12-04发布2024-04-05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2920—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声呐法.............................................................................3

6地质雷达法.........................................................................5

7超高密度电法.......................................................................6

8钻探法.............................................................................7

附录A(规范性)岩溶发育程度表.......................................................9

附录B(资料性)常见岩土主要物性参数................................................10

附录C(资料性)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声呐法检测现场记录表............................11

附录D(资料性)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地质雷达法检测现场记录表........................12

附录E(资料性)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超高密度电法检测现场记录表......................13

附录F(资料性)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超前钻法检测现场记录表..........................14

附录G(资料性)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钻芯法检测现场记录表............................15

I

DB14/T292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

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文溥、刘新文、韩之江、武军、张东光、崔晋春、张洪斌、薛传顺、杨朝晖、

郭华、赵昀昀、彭小庆、傅莉、王望春、张利民、董博、陈栋栋、侯伟、丁宇超。

II

DB14/T2920—2023

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检测仪器与设备、现场检测、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桥梁基桩桩底岩溶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322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T351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岩溶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

称。

声呐法

在桩底泥浆或水中利用声呐探测设备发射弹性波,遇到基桩底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

等不良地质体时,产生反射回波,根据反射回波特性分析桩底不良地质体的检测方法。

地质雷达法

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介质内发射高频电磁波,部分电磁

波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发生反射,通过对反射信号分析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识别不良地质体的检

测方法。

超高密度电法

采用现有高密度电法所有四极组合装置的测量方式,一次性采集数据,利用反演技术形成视电阻率

剖面图,用于分析和解释不良地质体的检测方法。

钻探法

1

DB14/T2920—2023

通过钻探取芯,判别岩土性状、岩溶的检测方法,包括超前钻法和钻芯法。超前钻法为桩孔施工前

在地表钻芯取样的方法。钻芯法为桩孔施工至设计标高后钻取孔底芯样的方法。

大直径灌注桩

桩身直径大于等于800mm的灌注桩。

4基本规定

检测方法

本文件所涉及的检测方法包括声呐法、地质雷达法、超高密度电法、钻探法。检测方法应根据其适

用条件选择。

检测仪器设备

4.2.1检测仪器设备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4.2.2检测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调试,确认状态正常。

检测情形及时机

4.3.1按照公路桥梁设计要求进行检测。

4.3.2当公路桥梁基桩有下列情况之一,宜全部进行检测:

——现存资料显示桥址区或其附近存在影响桥梁安全的岩溶。

——基桩施工过程中发现岩溶。

4.3.3声呐法、地质雷达法、超高密度电法、钻芯法检测宜在成孔后48小时内进行;超前钻法检测在

桩孔施工前进行。

检测工作程序与要求

4.4.1收集相关的勘察设计文件及施工记录等资料。

4.4.2充分了解检测项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并编制检测方案。

4.4.3现场检测工作应依据检测方案进行实施。

4.4.4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结果评判,出具检测报告。

4.4.5检测工作应按图1的流程进行。

2

DB14/T2920—2023

接受委托

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编制检测方案

检测前准备工作

确定检测方法并进行现场检测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提交检测报告

图1检测工作流程图

基桩桩底岩溶类别

基桩桩底岩溶类别判定见表2。

表1基桩桩底岩溶类别

桩底岩溶类别特征描述

Ⅰ基岩完整,无岩溶现象。

Ⅱ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基本无岩溶现象。

Ⅲ基岩节理裂隙非常发育,有明显岩溶溶蚀。

Ⅳ有严重岩溶溶蚀或存在溶洞。

检测报告内容与要求

4.6.1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

4.6.2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设计相关要求及成孔

日期。

——桥址工程地质概况。

——被检桩的桩位图、桩号、桩型、截面尺寸、桩长。

——检测目的、依据、数量、方法、仪器设备、日期、过程描述。

——被检桩的检测数据,现场检测影像资料,实测与反演的曲线(图件)、表格和汇总结果。

——检测结论与建议。

5声呐法

3

DB14/T2920—2023

适用条件

本方法适用于桩孔底部有高度不少于20cm水或泥浆的大直径灌注桩桩底岩溶检测。

检测仪器与设备

5.2.1检测仪器设备应包括信号发射采集处理装置、水下超磁同步震源、高频检波器、连接线及专用

附件等。

5.2.2检测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下超磁同步震源频率3kHz-4kHz、瞬时功率200W-500W。

——探测深度不小于10m。

——数据采集和处理器模/数(A/D)转换器的位数不宜低于24bit,4通道或以上同步采集,4个或

以上水声高频检波器。

现场检测

5.3.1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孔孔底的沉渣清理干净,基岩面基本平整。

——根据现场情况,确认整个检测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

5.3.2检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遇到桩底没有泥浆液或水时应灌注不少于20cm的水,确保声呐发射器和检波器能与水接

触。

——现场主机通过电缆读取桩底的声呐探测探头的姿态和每一个声呐接收传感器的方位,确保声

呐发射器与桩底底面垂直。

——检测现场记录表宜采用本规程附录C格式。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5.4.1将所有探测的声呐接收信号按声呐接收传感器的方位顺序排列生成反射波波列图并进行综合处

理分析,判定桩底下面10m范围内是否存在溶洞。

5.4.2岩溶类别判定应根据时域或频域曲线的完整性,结合场地的岩土工程特征、成桩工艺、施工记

录等,按表2综合分析判定。

表2声呐法检测桩底岩溶类别判定表

桩底岩溶类别波形特性

Ⅰ波形数据频率高,波形规则、衰减正常。

Ⅱ部分波形数据频率较高,波形基本规则、衰减较正常,出现较弱的高频反射信号。

Ⅲ较多波形数据频率偏低,波形不规则、衰减不正常,出现较强的反射信号。

多数波形畸变,发生强反射波形,或探测波形数据频率较低,波形不规则、衰减不正常,

出现较强的低频反射信号,同相轴反射波形错断。

5.4.3数据分析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评判:

——波列信号弱,无法反映基岩特征的。

——波形畸变严重,无法对孔底基岩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的。

4

DB14/T2920—2023

6地质雷达法

适用条件

本方法适用于桩孔深度不宜超过20m的大直径灌注桩,且桩底无积水。

检测仪器与设备

6.2.1检测仪器设备应包括主机、电缆和天线等。

6.2.2检测仪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信噪比≥60db,模/数(A/D)转换位数≥16bit,采样间隔≤0.5ns,扫描速率≥128次/s。

——工作环境温度-10℃至50℃,工作环境相对湿度<90%。

——天线中心频率选择为100MHz-500MHz。

——具有信号增益、叠加、实时监测显示及点测和连续测量功能。

现场检测

6.3.1正式检测前准备工作:

——桩底无积水且无金属物。

——天线与桩底基岩面的耦合良好,地质雷达主机与天线的最小距离应大于5m。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仪器的主要工作参数,初步确定各电性反射层位与地质层位的对应关系。

——根据现场试验选择最佳频率的天线,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工作状态正常。

6.3.2检测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检测时应确认孔壁稳定、孔内无有害气体,确保人员、设备安全。

——采用连续采样法进行检测,检测方式为十字交叉法和圆形环绕法。

——同一桩孔一般至少重复检测3次。

——对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和解释,及时排除人为、仪器设备和环境造成的各种假异常。

——对存在异常的桩孔现场进行复测。

——检测现场记录表宜采用本规程附录D格式。

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6.4.1根据探地雷达记录上的地面反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差ΔT,应按式(1)计算异常埋藏深度H: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